馬雲在面對投資者的一場演講中,語驚四座,因全場演講用英語,中文媒體標題「中國製造的假貨比真貨質量更好」出來後的確讓人看後不覺一驚:馬雲這是已經開始赤裸裸為假貨平反了嗎?
作者:何熠
來源:iDoNews 專欄
馬雲在面對投資者的一場演講中,語驚四座,因全場演講用英語,中文媒體標題「中國製造的假貨比真貨質量更好」出來後的確讓人看後不覺一驚:馬雲這是已經開始赤裸裸為假貨平反了嗎?
隨後阿里人員出來闢謠,將說出這句話的前後文進行了語境上的補充和還原,可是這並不能抹平馬雲確實表達了中文標題中「假比真好,假越來越強大」的這層意思。
馬雲口中所言的「假貨」生產地,當然是那些為國際大牌代工的工廠平臺,這些平臺,利用此一優勢,將那些為國際品牌大批量生產製作中出現的瑕疵品,拿過來適當裁剪,然後進行售賣,滿足了一大批買家佔便宜的小心思,用上大牌的虛榮心。
這些平臺上販賣的產品將原品牌的商標扒下來,眼尖且沒那麼看中名牌效應的買家,自然心領神會下單,賣家也賺得個盆滿缽滿。這種玩法大多集中在淘寶網上C2C業務,可是這兩年C2C的衰落已經成為有目共睹之事,馬雲此時為假貨打上一針「強心劑」也不能讓它重新復活。
近幾年來,對C2C模式的批判愈演愈烈。
官方對此其實也不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通過在媒體刊發文章一再表示,不可能再對C2C模式中存在的假貨泛濫問題放任不管。畢竟我們網際網路產業規模越做越大的同時,「吃相」問題自然也會顯現出來,假貨就是一副十分難堪的吃相,作為平臺方,任你說我這個平臺為多少勞動人民創造了就業,解決了多少本來生活困難的人群的生活之憂,在打假上下了多大的成本投入,也不能否認在販賣「假貨」的事實。你不能在世界和你討論智慧財產權的同時,你卻說,來,你肯定想像不到,我們這些假貨現在有多真了。
如果馬雲能夠像貝佐斯那樣注重企業經營中的「長遠價值」,而不是一味追捧這種短期利益的話,他也許會更值得尊重。畢竟在叢林社會中產生很強的優越感,誇誇其談,是一件看起來不那麼體面的事兒。
從某種程度上看,馬雲的這句話其實也說明了在中國「鼓勵創新卻始終而不得」的尷尬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表面看去,這似乎是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無視和漠不關心,只求短期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在這高度實用主義行為的背後,這種牟利行為卻顯示出極為狹隘和膚淺的一面,蓋因它的牟利之根基是仰國際大牌之鼻息,寄生其間,完全喪失自主能力,久而久之,賺這種容易的錢賺慣了,從每一個具體的小商家看,的確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卻讓整個中國創新環境一點點潰爛,了無生機。
的確,並不是所有大牌都會對智慧財產權侵權的行為加以控訴,有時候,國際大牌正好恰恰利用了這一點,頻繁的盜版抄襲正是變相承認,大家對這一品牌的高度認可,從而在在某一區域市場中建立了絕對的主動權。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微軟通過盜版系統進入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策略,平臺一經穩固,微軟便開始大舉反盜版的大旗開始對盜版市場予以打擊,這應允了「玩人者必被玩之」的世俗格言。
經濟學家厲以寧曾經就「損人利己」這一行為進行過論述,他將其分為客觀上的損人利己與主觀上的損人利己,後一種損人利己是純粹有意識的為自身謀利,在謀利過程中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厲以寧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機會主義行為」。只要這種「機會主義行為」在中國大行其道,佔據主流思潮,那鼓勵創新的矽谷精神便不會在中國落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