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是漫威這幾年在全球影院賺的盆滿缽滿,所謂的「漫威大法好」便是這種現象的代名詞。
所以當「漫威宇宙」這一逼格升天的電影術語出現時,各家電影公司都在摩拳擦掌,躁動不安。
就連老牌的DC也把當年被漫威「抄襲」的「DC擴展宇宙」拿出來了,打算正式在正面戰場上和漫威決一死戰。
這不,另外兩家電影公司也那耐不住內心的寂寞,也紛紛效仿,傳奇影業自從2014年推出新版的《哥斯拉》之後,也策劃著它的「怪物電影世界」。
今年上映的《金剛:骷髏島》便是這盤大棋的一個棋子。
而更加老牌的好萊塢「六大」公司之一——環球電影公司,也開始推出「環球暗黑宇宙」的概念。
就像《權力的遊戲》中的四大家族一樣,漫威是強大「獅族蘭尼斯特」,而DC則是傳統的「狼族斯塔克」,傳奇影業好似史前傳奇的「龍族坦格利安」。
至於環球,貌似血統純正的「鹿族拜拉席恩」。
其實這種安排,挺像這條街開了一家「肯德基」,在距離它不遠的地方肯定有一家「麥當勞」一樣常見。
而6月9日,環球公司「暗黑宇宙」的第一步棋——《新木乃伊》即將公映,主演湯姆·克魯斯、索菲亞·寶特拉、羅素·克勞即將在大銀幕上展現這一神採。
其實對於「木乃伊」這一恐怖形象,環球公司可謂是老手,早在1932年,環球就出品了影史上第一部「木乃伊」電影。
而在1999年,電影工業更加成熟,電影技術也達到能展現「木乃伊」這一素材的水平,所以環球公司打算重啟這一時隔60多年的經典恐怖元素。
而由布蘭登·費舍、蕾切爾·薇姿主演的《木乃伊》更是成為當年的大賣影片。
使得電影上映第二天清晨,環球的老闆就打電話給導演史蒂芬·索莫斯,讓他著手第二部的拍攝。
僅僅兩年,《木乃伊2》便在2001年上映,再次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
而在影片拍攝期間,布蘭登·弗萊瑟曾撕裂椎間盤、折斷肋骨和傷及膝蓋,而巨石強森更曾飽受食物中毒和中暑的折磨。
這部續集也同樣贏得了不錯票房和口碑。
然而在2008年上映的《木乃伊3:龍帝之墓》,不僅導演換成了羅博·科恩。
而且片中主要角色都悉數更新,只有主演布蘭登·費舍因為高片酬還答應繼續參演。
不過將埃及神秘文化中的「木乃伊」換成中國神秘傳說「秦皇陵墓」,這一做法,首先就讓影片做了一次換血手術。
果不其然,上映後,口碑和票房遭遇重創,也讓環球影業再也沒有動過「木乃伊」續集的念頭。
從2008年後,「漫威宇宙」開始獨霸影壇,讓環球想起了自己百年影庫中,還存有那麼多恐怖形象,何不在當下和這些「宇宙」一決雌雄呢?
而在目前環球推出的「暗黑世界」中,除了「木乃伊」這一「千年老妖」之外,還有不少年輕的面孔。
比如早在1931年上映,由託德·布朗寧、卡爾·弗洛伊德執導的《德古拉》便是「暗黑宇宙」的新成員。
這一角色主要是西方文化中經典的恐怖形象——「吸血鬼」。而它已經在環球的手中經過多次改編,不知道在新的「暗黑宇宙」中會有何差異。
而1979年,班德漢姆也拍攝了一般:
還比如2013年版:
2014年的《德古拉元年》:
其次,同樣是1931年上映的《科學怪人》中的「弗蘭肯斯坦」。
這個在恐怖電影同人圈裡聞名遐邇的形象,已經成為了影史經典,以至於只要提及恐怖片,便不得不提起他。
典型的「人造恐怖」角色,隱喻的就是美國當年的「經濟大危機」。
此外,還有1992年版由英國人拍攝的《科學怪人》:
1994年的時候,連羅伯特·德尼羅都來演了一版《科學怪人》:
2004年再次出來一部《弗蘭肯斯坦》:
而最近的一版「科學怪人」《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則是有「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飾演:
當然,還有1935年,同樣由詹姆斯·懷勒指導的影片《科學怪人的新娘》中的「科學怪人的新娘」也是「暗黑世界」的成員。
環球公司這樣的考古,看來心真的很大。
而拍攝於1941年的《狼人》中的「狼人」,也是環球恐怖角色系列之一。
雖然在2010年也翻拍過,但是反響並不大,除了記住本尼西奧·託羅扮演的「狼人」造型,其他的估計現在的觀眾也忘的一乾二淨了。
下一位出場的「暗黑世界」角色,估計我們中國觀眾可能會比較熟悉,因為根據它原型改編的電影主角曾由張國榮扮演。
1995年,由于仁泰指導的大陸和香港合作的電影——《夜半歌聲》至今還有影迷記得,而由張國榮飾演的宋丹平更是一時的「悲劇形象」代表。
但這部90年的驚悚愛情片其實翻拍自1937年馬徐維邦的恐怖片《夜半歌聲》。
知道這一點的人,估計也有不少,但是馬徐維邦的這部電影,其實也是翻拍自好萊塢1925年朗·錢尼執導的恐怖片——《歌劇魅影》。
該片曾在1943、1962、1974、1989、2004年五度再次搬上大銀幕,在美國的知名度可見一斑。
比如1943年的《歌劇魅影》:
1962年版的《歌劇魅影》:
1974年版,由布萊恩·帕爾瑪執導的《魅影天堂》的:
1989年版的:
2004年版的《歌劇魅影》:
然而本次「暗黑世界」正是要將《歌劇魅影》中毀容的音樂奇才「魅影」請出,作為新成員。
最後一位,則是從法國文學名著《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演化而來。
1923年由環球製作的《鐘樓怪人》算是環球即將取出「暗黑新成員」的一個來源。
1996年迪斯尼版的《鐘樓怪人》:
1997年版的 《鐘樓怪人》:
除此之外,還有「化身博士」和「隱形人」據說也加入了「暗黑宇宙」的陣營。
《化身博士》最早誕生與1920年:
隨後在1931年,也搬上了大銀幕:
1941年,更是由大導演維克多·弗萊明執導了一部《化身博士》:
而在2000年後,首先是2008年的《化身博士》上映:
隨後在2015年,還推出了英劇《化身博士》:
至於最後一位「隱形人」,最早也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隱形人》:
2000年,保羅·范霍文的版本:
而在2007年,導演大衛·高耶進行了改編:
以上便是目前環球「暗黑世界」的成員起源和演變過程,真的要是這麼多角色同臺出演,相比熱鬧程度,也不輸給「復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