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偶像男天團」的真人秀團綜,大家都看了麼?
沒錯,這個」亞洲第一偶像男天團「,就是傳統相聲團體——德雲社。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上半年遲遲沒能開箱的德雲社,在下半年攢了個大活——
上線一檔廠牌真人秀節目,「德雲鬥笑社」。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德雲鬥笑社》官博
顧名思義,這是一檔「鬥笑」的節目。
常駐嘉賓「德雲九子」——德雲社正當紅的新生代演員幾乎全員出動,
又有極少在綜藝上作為常駐嘉賓合體的郭德綱、于謙老兩口坐鎮,這份排面兒,已是相當足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1
說學逗唱的哥哥
相聲演員的真正基本功:「說學逗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聲競演,才是這檔節目的重頭戲。
和「相聲有新人」這樣的節目不同的是,「德雲鬥笑社」,利用遊戲環節讓原本的搭檔打散,重新任意組合。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臨時組隊,更考驗演員的基本功。
準備時間又短,一兩天的時間,根本沒時間重新編排作品,更年輕一點的演員,連使什麼活都想不出來。
更何況,有大家長郭德綱、于謙在這兒坐著,大家都難免有些緊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能否逗樂觀眾,是考核相聲演員業務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但,在郭德綱的眼裡,這標準,絕不僅僅是讓觀眾笑就完了。
就像競演中,張鶴倫抖了個包袱:
「黃豆為什麼打嗝兒?「
捧哏的答:「不知道」,張鶴倫說:「因為屁迷路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師父老郭板著臉,給他劃了道減分槓。
不是段子不好笑,只是太過三俗,反而拉低了作品的水準。
第九期節目時,孟鶴堂在臺上講,」他爸爸是個賣帶魚的。「
話多一個字,又被老郭扣了一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用高峰老師的話說:
「我們這行,多一個字都不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聲的業務水平,光是讓觀眾樂,還不夠。
內行聽的是結構,是表達,是有多少詞彙量,看你的技術問題。
這樣的模式,會讓業務能力差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快速成長。
也讓業務能力強的,更凸顯自己的水平,發亮發光。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就在老郭的嚴格標準下,反而是他對弟子們的用心,和對相聲藝術的敬畏及熱愛。
2
偶像派相聲演員
這幾年,是德雲社最風光的時候。
相聲界,說德雲社是相聲團體中的第二名,沒人敢爭第一。
然而,這兩年,也是德雲社最受爭議的時候。
圖片來源於網絡
郭德綱帶著眾位弟子出入各檔綜藝節目。現在的德雲九子,有一半的名氣來自於參演綜藝後的紅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還有憑藉短視頻火到一票難求的張雲雷,拜師僅僅一年人氣卻扶搖直上的「網紅藝術家」秦霄賢......
粉絲,越來越年輕化。捧角兒的方式,也挪用了一部分愛豆應援的方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沒這個待遇的同行們,看得眼紅,路人對德雲社「相聲演員偶像化」的趨勢,也有些微辭。
沒想到的是,就在這檔節目裡,德雲社直面了這些爭議。
第一個遊戲環節,他們就敢拿觀眾惡評對自己開涮。
德雲社家宴吃麵。澆頭是不知費了多大心思想出來的黑暗配方。碗底,貼著從各處截下來的惡評。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誰對上號,誰自己站出來加一勺「黑暗之滷」。看大家的表情,有多重口可想而知。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其中,拜師時間最短,未登臺就靠短視頻走紅、以高顏值被許多人喜愛的秦霄賢,自動認領了四個惡評。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的相聲演員,正收穫著前所未有的注目。那些被認為「藝不配位」的演員,又何嘗不為此誠惶誠恐。
第一期上節目時,拜師時間最短的秦霄賢得了觀眾評價第一名,郭德綱也直言不諱: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言外之意,這個靠顏值和「傻憨憨」人設走紅的徒弟,還不具備能夠配得上現在人氣的實力。
但他也說,「這小夥子長得不磕磣。」
「再有點真能耐,那就太棒了。「
有觀眾緣,不見得是壞事。慢慢磨練出自己的基本功,才能在這一行,站得住,站得久。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至於現在的「偶像派相聲演員」,未來究竟爭不爭氣,
是止步不前,還是積極提升業務水平,讓人眼前一亮,我們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