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雲輝
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恰似無數從天而降的白花,紛紛揚揚灑落在河南汝南城外。江岸,一具屍體雖早已僵硬,但「經日顏色不變,鳥獸莫敢近焉。」當時,「飛雪飄零,屍橫道路,周回數步,獨不沾灑。」其後,屍體被人「斂之於襄陽。」下葬時,奇蹟再次出現:「黃雪雰糅,唯冢壙所獨不下雪。」
善良的當地百姓目睹此奇蹟,「憐之,為立祠廟。」
這個長眠在襄陽的死者,就是前期荒唐絕倫、後期改邪歸正的梁武帝第六子蕭綸。
(一)劣跡斑斑
蕭綸7歲時受封邵陵郡王,「少聰穎,博學善屬文,尤工尺牘。」這個博學善寫的讀書人成年後,不是以文才馳名天下,而是以頑劣荒唐臭名昭著。
他出任南徐州刺史期間,因天高皇帝遠,故意違制僭越,超出身份穿戴與父親相同的服飾,享用同等規格的車駕,「肆行非法。」他性格喜怒無常,「輕險躁虐」,最喜歡身穿便服,「遨遊巿裡,雜於冢隸。」
一日,他心血來潮, 故作親切地詢問一個賣夔(蛇狀動物,鱔魚類)者:「新來的刺史怎麼樣啊?」賣夔者見他是個二十郎當歲的青年,便毫無戒心回答:「新刺史性格暴躁,虐待百姓!」蕭綸大怒,竟然「令(其)吞夔以死。」從此之後,當地百姓再不敢與陌生人說話,路上遇到熟人也不敢開口,只能以目示意。
一次,他正在大街上閒遊浪蕩,無所事事。突然看到有人出殯,嗩吶聲與哭喊聲響成一片。蕭綸頓時來了精神,衝上前,一把搶過孝子的哭喪棒,又亮明身份強迫孝子脫下孝服,自己換上孝服充當孝子,對著棺材「匍匐號叫」,比死了親爹還悲慟。
這場鬧劇演得實在荒唐,鬧得南徐州沸沸揚揚。蕭綸的助手唯恐自己受牽連,將此事密報梁武帝。梁武帝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把蕭綸召回京城,第一次對他嚴加斥責,並把他改派到代地。
蕭綸根本不在意,任憑父親怎樣教誨,依然我行我素「不能改。」為了報復父皇,他居然腦洞大開,滿大街溜達看人,終於找到一個與梁武帝外形極似的老頭。他把老頭帶回家,令他穿上「袞冕(皇帝出席重大慶典活動時穿戴用的正式服裝),置之高坐。」自己跪在地上,把老頭當父皇朝拜,「自陳無罪。」老頭又怕又急,還沒聽清楚蕭綸說些什麼,就被蕭綸老鷹抓小雞般地從座位上拎起來。蕭綸三下五除二把袞冕扒下,在庭院中把老頭暴打一頓。
活人遊戲玩兒膩後,蕭綸開始琢磨玩兒死人遊戲。他興致勃勃地製作出一口新棺材,強迫助手崔會意躺在棺材裡,「以驉(xū,公驢配母騾所生的後代)車輓歌為送葬之法。」又令幾個老太太坐在車上,拉長脖子忽高忽低悲號不已。
躺在棺材裡的崔會意被嚇得渾身汗毛直立,簡直不清楚自己是在陰間還是人世。遊戲結束後,崔會意不堪忍受欺辱,當夜騎馬飛馳回京城,向梁武帝哭訴此事。梁武帝氣得心臟病發作,直接派出「禁兵取之」,並將其直接關進監獄。
梁武帝意欲斬草除根,賜蕭綸在監獄自盡。因「昭明太子流涕固諫」,梁武帝心一軟,放了蕭綸一條生路,只讓他「免官削爵土還第。」
(二)變本加厲
數年後,蕭綸「復封爵」,出任揚州刺史。蕭綸素來驕橫放肆,來到魚米之鄉揚州,見市面繁華,滿街綢緞,便想給揚州府相關部門製作嶄新的絳衫和內人帳幔,於是「遣人就巿賒買錦採絲布數百疋。」商販們聽到「賒」字,深知新刺史是想擅用權力巧取豪奪,賒出去的布帛只會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於是「百姓並關閉邸店不出。」
蕭綸碰了個軟釘子,不肯善罷甘休,便令少府(為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在中央和地方都設有分支機構掌管各項事宜)為其採買。少府使盡渾身解數,因數額巨大而「經時不能得。」蕭綸惱羞成怒,對少府大加斥責,勒令限期交貨。府丞何智通決心為民除害,向朝廷密奏蕭綸在揚州如何「侵漁細民。」梁武帝恨鐵不成鋼,對蕭綸痛加斥責,並勒令他回京城府第中深刻反省。
蕭綸探知打落自己烏紗帽的人是何智通後,恨得咬牙切齒,派遣心腹戴子高等四人「於路尋目智通,於白馬巷逢之,以槊刺之,刃出於背。」
何智通臨死前,拼盡全力,用鮮血在牆壁上寫下「邵陵(即邵陵郡王蕭綸)」二字才含恨離世。何智通之子何敞之據此進京「訴於闕下。」梁武帝勃然大怒,懸賞百萬緝拿刺客,同時派「五百人圍綸第。」何敞之率人跟隨軍隊進入蕭綸府第捉拿刺客,抓獲戴子高之外的另外三名刺客。何敞之因不能把蕭綸怎麼樣,只得將滿腔怒火傾瀉到刺客們身上,把他們用「四面火炙之焦熟」,當燒烤讓百姓分食。
梁武帝為平息民憤,宣布將蕭綸「免為庶人」,將其軟禁三十天後,才讓其恢復自由,「頃之復封爵。」
梁武帝被稱為菩薩皇帝,篤信佛教,慈悲為懷。他對蕭綸的形形色色的荒唐行徑雖然嚴加斥責,但處罰手段僅是反覆上演將其「免爵復爵」的把戲,致使蕭綸絲毫不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覬覦太子之位。
昭明太子病逝後,梁武帝立第三子蕭綱為皇太子。蕭綸心懷不滿,為其五哥廬陵王蕭續鳴冤叫屈。蕭續病逝後,蕭綸立刻「老鼠別手槍----起了打貓的心思」,「於是伏兵於莽,用伺車駕」,打算直接幹掉梁武帝。梁武帝接到密報後,改道而行。蕭綸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獻給父皇「曲阿酒百器」,企圖毒死梁武帝。不料,一心向佛的梁武帝收到兒子的孝敬後,捨不得自己品嘗,全部「以賜寺人」,和尚「飲之而斃。」
父子對立已經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菩薩皇帝依然未對蕭綸採取任何措施,僅是「乃不自安,頗加衛士,以警宮內……而綸亦不懼。」梁武帝對蕭綸毫無限度的寬容放縱,「竟不能有所廢黜」,最後導致「宗室爭競,為天下笑。」而弔詭的是,他這無原則的寬恕,最終得到一個幡然悔悟、保家衛國的英雄兒子。
更為弔詭的是,菩薩皇帝的菩薩心腸,使梁武帝接納了侯景這條被凍僵的毒蛇。東魏叛將侯景走投無路時,向南梁搖尾乞憐。梁武帝出於各種考慮,不顧群臣反對,將侯景納入帳下並委以重任,「下詔封景河南王、大將軍、使持節、董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臺,如鄧禹故事。」果然,冬去春來,蟄伏許久的侯景發動「侯景之變」,率叛軍攻破京城,將用胸口熱氣呵護他度過嚴冬的梁武帝活活餓死,上演了東方版的「農夫和蛇」的故事。
(三)兵敗就義
公元548年8月,侯景率八千叛軍發動武裝叛亂。蕭綸臨危受命,被「加徵討大都督,率眾討景」,率三萬大軍南下與侯景作戰。雙方開始作戰後,互有勝負。其後,蕭綸因戰術不當,屢戰屢敗,「乃奔還京口」,輾轉至郢州。郢州刺史謙讓蕭綸,「綸不受。」
南梁諸王在叛軍攻陷建康、侯景餓死梁武帝後,非但不勠力同心收復建康滅侯景,反而趁機為擴充實力而自相殘殺。河東王蕭譽被湘東王蕭繹包圍在長沙,急切向蕭綸求救。蕭綸含淚給蕭繹去信,提醒他切勿做親痛仇快的同室操戈之事:「道之斯美,以和為貴,況天時地利不及人和。豈可手足肱支(兄弟),自相屠害?即日大敵猶強,天讎未雪。餘爾昆弟,在外三人,如不匡救,安用臣子……夫徵戰之理,義在克勝。至於骨肉之戰,愈勝愈酷,捷則非功,敗則有喪,勞兵損義,虧失多矣……若自相魚肉,是謂代(侯)景行師。景便不勞兵力,坐致成效!」蕭繹不為所動,「復書,陳河東(王)有罪,不可解圍之狀。」蕭綸看到覆信,淚流滿面感嘆:「天下之事,一至於斯!」
蕭綸不能阻止骨肉相殘,「於是大修器甲,將討侯景。」蕭繹「聞其強盛」,生怕蕭綸威脅到自己,竟然「遣王僧辯帥舟師一萬以逼綸。」關鍵時刻,蕭綸的部將「劉龍武等降僧辯,綸軍潰。」蕭綸只得與兒子等「十餘人輕舟走武昌。」
蕭綸「復收散卒,屯於齊昌郡。」為報國讎家恨,蕭綸準備與西魏軍合作,「共攻南陽。」兵馬尚未聚齊,「侯景將任約聞之,使鐵騎二百襲綸,綸無備,又敗走定州」,他「收兵至(西魏)汝南。」汝南城主李素孝正好是蕭綸的老部下,見老上司如此狼狽,「開城納之。」
蕭綸進城後,「乃修復城池,收集士卒,將攻竟陵。」西魏「聞之,遣大將楊忠、儀同侯幾通攻破城。」蕭綸戰鬥到最後一刻被俘,堅貞不屈,被西魏殺害,「投於江岸。」
蕭繹從湘東王華麗轉身為梁元帝後,採納尚書左丞劉彀建議,根據諡法「怠政交外曰攜」,追諡蕭綸「攜」。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西晉有懸崖勒馬建功立業的周處除三害,南梁有幡然悔悟效命疆場的蕭綸為國捐軀。事實證明:浪子回頭金不換,正因為古老睿智的東方文明推崇寬恕容忍,才換來無數浪子的回頭!也使浪子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