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說:選擇臺灣,原因太多:美好、懷舊、小清新、適合獨行、認識朋友、臺灣美食……但最重要的是,原本同行的小夥伴們因為工作,把我拋棄了。一賭氣,我就獨自上路吧,8天7夜全自由行……
小編說:兒時的記憶裡,臺灣是個充滿苦難、水深火熱,以及必須要解放的地方。青少年時代,隨著鄧麗君的歌曲以及《阿里山姑娘》等眾多歌曲的傳唱,讓我們對臺灣又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美妙的旋律和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早已融入了不少人的腦海。今天,我們就跟隨這位美女主人公的腳步,踏歌而行,奔赴臺灣,去回憶、追尋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吧!
共計花費:6800RMB,包含往返機票1700RMB(含稅)+住宿7天(2000RMB)+其他花銷(3100RMB)。
出行路線:臺北(2days)-九份(1day)-花蓮(2days)-墾丁(2days)-高雄。
出行必備:臺灣通行證、入臺證(建議至少提前3周辦理)、機票、住宿。
>自由行之線路篇
Day1-2第一站:臺北印象(中山堂、101、誠品書店、故宮)
初到臺北印象:舊舊、整潔、古樸。臺北的高樓不多,建築的形態也都是灰灰的懷舊派。在臺北,我沒有去所謂的景點,因為有臺灣朋友作伴,他帶我去的都是有故事的地方。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去了中山堂、吃了臺北街頭一家開了快60年的傳統冰淇淋店。當然,他也在我的「帶領」下,吃到了傳說中的「永康牛肉麵」。
我們在下午5點左右就「爬」上了101大樓,看這座城從夕陽西下到繁星點點。在最高層的露臺,雖然有密密麻麻的防護鐵欄,但如果你的臉夠小的話,可以把臉夾在柱子中間,你會瞬間感覺眼前的視野廣闊無邊,那一瞬間,感覺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在臺北的行程中還有故宮,建議可提前去故宮的網站上預約「人工導覽」,但名額有限,每天僅有幾場,一場只有15個名額,建議提前至少2周去故宮官網上預定。
Day3第二站:瑞芳(九份)印象(從臺北坐火車30分鐘)
一離開臺北,整個人都煥發起來。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時刻期待逃離城市的人,這個城市縱然再文明,再便捷,人情再溫暖,都抵不過離開城市時的那一份肆無忌憚的興奮。
我喜歡山,尤其是那種層層疊疊延綿不絕的,和居住環境融合在一起的山,非常類似重慶的感覺。有山、有人、有人情,是我初到九份的感覺。「九份」的由來還有一個溫暖的故事:話說這裡原來只有9戶居民,因為交通不便,需要從外購買,每一次出行的人都會購買9份,久而久之,這裡就被稱為:九份。
九份老街上還有個茶室,叫:遇見九份。清清淡淡一個店,我在那裡逛了很久,從茶具到店的布置,還有茶壺的燒制,每一個精心的環節,都讓你享受得很純粹。如果你不急不忙,一定坐下來喝幾杯茶,體會一下山城的靜謐。
Day4-5第三站:花蓮印象(從瑞芳到花蓮,火車2小時)
坐檯灣的火車是享受,我坐的是自強號,沒有太奢華,只有乾淨和舒適。最重要的是,窗外的景色和沿途每一個小小車站的停留,都是屬於臺灣的一份心平、寧靜。
花蓮是和九份完全不同感受的地方,一個沿海的小縣,平平淡淡,舒適宜人,人口不過30萬。沒有特別安排行程,放下行李後就直奔了七星潭,看海。這是我人生中最舒心的一次看海體驗,太美了!整個七星潭海灘被大小、形狀各異的鵝卵石鋪滿,第一次踩上去會有些疼,但每顆石頭都那麼乾淨順滑,在海水的衝刷下沒有任何菱角。躺在鵝卵石上也沒有任何的不適,後來索性整個人都睡在了石頭上,直面棉花糖一樣的雲朵。側過頭,發現身邊睡的是海。就這樣一直坐了一下午,直到夕陽西下,天色變暗。
這裡介紹一下玩花蓮的幾條線路:太魯閣線、縱谷線、沿海線。因為每條線路無法相交,因此一天只可以選擇一條線。如果你在花蓮停留時間過短,就只能選擇最適合你的那一條線。
Day6-7第四站:墾丁印象(從花蓮到墾丁,火車4個小時)
墾丁的海確實比花蓮更有魅力,因為靠近熱帶,這裡的太陽灼熱,陽光豐富,海的層次也很漂亮,但或許是太美了,總讓我覺得很豔麗,不平實,也不足以打動我。所以,很多人說花蓮的海是安靜的,墾丁則是熱烈的。面對滿街的遊客,就看你喜歡哪種度假方式了。
墾丁各處都不大,一天是完全可以轉得過來的,只可惜很多美麗的地方,因為有行程只能匆匆一過,比如:龍磐公園。這是整個臺灣的最南端,那種壯闊的美連接山海,給人一種深深的震撼,靜靜在那裡呆坐一天,什麼不幹都很值得。
墾丁還有一件值得幹的事,就是看海底生物。墾丁作為一個度假勝地,除了海還是海。海底自然也是不能錯過的,在當地人的介紹下,去潛海看珊瑚,和浮潛的感覺類似,但完全不會溼身。
除了靜靜看海,在墾丁感受海的方式還有和細沙親密接觸,白沙灣是一個可以親密接觸海,但不鬧的海邊。這裡的淺灘因為有珊瑚礁,腳可以完全踩在白細沙裡,海水漫過膝蓋,偶爾還能看到珊瑚礁上爬著可愛的小螃蟹。在肉眼可以看見的範圍,沙石清澈無比,雙腳浸泡在海裡,偶爾幾個浪花還能讓你在尖叫中溼身,和海玩遊戲的感覺,很是愜意。遠處的沙灘上駕著木板,很多人自帶帳篷露營,自備燒烤箱、電飯鍋、有的帳篷很大,猶如一個二室二廳的房間,大家各自都紮營,安排有序,一點都不混亂。
>自由行之住宿篇
下面重點說下本次自由行的住宿安排。之前提到,因為是一個人,所以為了避免在住宿上花費很大,我選擇了青旅+有特色的民宿。我一個人出去玩,通常都會選擇住青旅,而且有床位的那種,可以認識很多朋友,而且青旅的配套設施也都完善,交通便捷。花蓮和墾丁的民宿,建議還是要住得好一些,最好面對海,既然是出來休假,一覺醒來面對大海,感覺還是很棒的。
臺北:2晚住宿1440臺幣(床位),約320RMB
「你好臺北」是在Booking上口碑很不錯的青旅,因為就在臺北車站邊上,又緊鄰捷運站,因此方便程度自然是沒得說,但很熱門哦,需要提前至少半個月預定。
九份:愛琴海民宿,1晚住宿553元人民幣(帶露臺)
九份是個山城,住在這樣的地方,自然需要觀山景。但找住宿的時候發現很多民宿開在山上,雖然風景很贊,但是如果你有行李的話,簡直就是噩夢。一節節的臺階爬上去,什麼都不拿都很吃力,何況還有行李。所以,我選擇了山腳的「愛琴海民宿」,名字那個啥了一點,但環境和感覺一點不俗,很符合我對臺灣民宿的想像,浪漫溫馨舒適。
民宿的早餐也很棒,老闆娘是個溫文爾雅的姑娘,貼心準備好早餐和飲品。退房時,只需要把鑰匙給她。臺灣的民宿一般都不查房,信任感100%,這正是我在臺灣最好的感覺,人與人的尊重和信任感,讓你有存在的意義。
花蓮:七星潭星海民宿,2晚4800臺幣(帶露臺),約1000RMB
出來玩,選擇什麼樣的住處真是會影響到你的旅行心情。在花蓮我最期待的是七星潭,自然一定要住在海邊,搜尋了一圈,我選擇了星海民宿,因為可以步行2分鐘到海邊,窗戶雖然沒有面對海,但考慮價格等因素,我還是選擇了他們家。
民宿的早餐一樣很值得期待,蔬菜水果樣樣俱全,搭配完美。不過也許很多父母輩來的人可能吃不慣,民宿的早餐都大多是西式的,和大餅油條包子稀飯相比,臺灣民宿的早餐還是更多適合年輕人。
墾丁:Timehouse戀戀時光渡假別墅,2晚1080臺幣(床位),約240RMB
這家離海邊頗遠,位於恆春鎮的青年旅社原本不在我的考慮之內,實在是因為Booking上大家對這家民宿老闆--阿華的評價實在是太高了,幾乎人人都贊他。既然那麼可愛的臺灣人,那就必須住一下,認識一下。
>自由行之美食篇
出發前,所有人、所有攻略都勝贊臺灣的美食小吃。但我要說,真是不同人不同重點,我在臺灣的重點都在體味風景、體會人上,對於吃著實沒有太過HIGH。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的第一頓:永康牛肉麵。點了小碗的紅燒牛肉麵,6大塊的牛肉,塊塊酥糯不塞牙,簡直可以用入口即化這樣的膩味字眼來形容,連同行的臺灣小夥伴都忍不住贊,我要把牛肉都吃完……
之後就是夜市,去了饒河街夜市和士林。饒河街不大,長方形的一個夜市,繞一圈半小時就夠,推薦燙魷魚和藥膳排骨,這是臺灣朋友推薦的,確實在大陸吃不到,很有特色,味道不錯。
在花蓮,吃的比較隨意,除了自強夜市,就是民宿準備的餐。自強夜市規模不大,都是小吃攤。推薦自強的鐵板牛排,是一大特色,180臺幣可以吃到滿滿一大塊牛肉,還有配的義大利麵,雞蛋和濃湯,真是又一業界良心,有沒有!180臺幣折合人民幣:不到50塊!
還有推薦一下自強夜市的滷味,他們的滷味和大陸很大不同,通常就是先過一遍油,然後再特質的醬料裡醃製,然後再幫你切塊,非常的入味,口感濃鬱,比一般的滷味更重口味一些,非常適合我的口味,濃油醬赤香香的。
墾丁著名的夜市墾丁大街,和之前所有的夜市都不同,他是真正在一條穿行的大街上。兩邊擺滿了各種小吃攤,中間有車穿行,真正是個逛大街的夜市。食物的種類和特點也都比臺北和花蓮豐富,至少我看到了很多奇怪的美食,但都很好吃,比如:我吃到了墾丁的滷味,和花蓮不同,用的調料不同,但也很好吃。還有雞腿棒,是拿雞皮炸好了裡面裹的雞肉,酥香滑口。大街上的水果有很多切好的,可以拼著買,三盒100臺幣。
>自由行之交通篇
臺灣的交通便利,到哪裡都不會找不到。秘訣:1、3G網絡保持暢通前提下,可以用GOOGLE MAP定位找路,方便至極。2、下載一個APP地鐵大全,下載臺北的地鐵線路,非常方便的呈現整個臺北的地鐵網絡。臺灣的地鐵叫捷運,辦一張悠遊卡刷捷運、公交都可以,因為收費不一,所以買票很不方便,一定要辦卡!捷運的體驗很好,車廂裡沒有人說話、打電話、吃東西、博愛座永遠只給需要的人留著,即使車廂裡很多人站著,都不會有人去坐「博愛座」,這是一個城市應有的文明。
在臺灣省的東部,由於地形的關係,靠山靠海,條件和運力還不足開通高鐵,因此都是火車,我很溫暖的叫他「小火車」。叫「小火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時速慢,慢慢悠悠才是臺灣的節奏。也正是這種慢悠,才有機會賞賞窗外的景色。我走的這趟線,很多是沿著海岸線和稻田開的,因此不是海就是嫩綠稻田配著棉花雲朵般的風景,怎麼樣都是美得讓你不寂寞的。
小火車通常會停靠很多站,很多站都是小小舊舊的,有80年代的感覺。記得在九份車站,我坐在那裡等火車,就這樣安安靜靜坐了很久,看著鐵軌,看著站臺,坐在木質的長凳椅上,輕輕感受微風,第一次覺得車站也是個可以停留很久的地方。每一站的停留,都好像來到了一個歷史的章節,輕輕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