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育兒網站上,寶媽媽們會熱情地分享著一些俗語經驗,比如:一個旋兒橫,兩個旋兒擰,三個旋兒打架不要命,四個旋兒敢和火車碰,五個旋兒跳井第一名。這裡的旋,就是指頭上的旋。
而且還有許多作者在網上發文:孩子的智商和頭上的旋有關係。以至於很多寶媽們看到自家孩子的頭旋沒有呈現特定的數量,而憂心忡忡。
但實際上,我們大可不必把這種事情放在心上,因為研究發現,頭上的旋和智商並沒有什麼關係。
頭旋
根據我國人類學家吳汝康的研究,絕大多數人都是單發旋,也就是只有一個旋;其中只有10%的人群是兩個旋,不到0.6%的人是3發旋,極個別的人數量會更多。
通過研究發現,頭旋和智商並沒有特定的關係,也就是說頭旋既沒有使孩子更聰明,也沒有使孩子更笨。
其實,我們頭上的發旋由來沒那麼複雜,頭旋之所以形成,和頭髮的生長有關,發旋可以作為人體的頭發生長的中心點,我們的頭髮在生長時,會從毛囊中長出。而發旋會影響毛囊的生長角度,使它們並非垂直於頭髮。
當我們只有一個發旋時,這意味著我們的毛囊只要順著這一個發旋生長即可。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毛囊時,毛囊要順著不同的發旋進行生長。
而且研究發現,發旋是由單基因控制的,所謂的單基因就是指該基因只控制發旋,並不控制其他,所以該基因對我們身體其他方面沒有任何影響。
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旋的多少對我們也幾乎沒有影響,只是發旋較多的人,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來打理自己的髮型。
心理暗示
雖然發旋和智商並沒有很大的關係,但一些迷信的人會將發旋和個人際遇聯繫在一起。比如說:老一輩認為,發旋越多越聰明。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孩子做了對的事情時,老人就會將孩子的發旋和孩子做對事有關。而孩子做錯事時則不會和發旋聯繫在一起。
如果孩子後來真的表現非常優異,那麼老人在與別的老人閒談時,也會有意無意間將孩子的聰明和發旋聯繫在一起,形成倖存者偏差。
如果孩子後來的表現沒那麼優異,一般老人也不會將孩子的遭遇和發旋聯繫在一起。
所以,老一輩之所以迷信一些俗語,恰恰是因為「你越相信什麼,你的心理就會暗示你什麼。」,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你總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上,想要將頭旋與智商聯繫在一起,需要大量的數據和實驗。而現如今並沒有這樣的數據和實驗支持頭旋越多越聰明,所以該說法僅僅是民間俗語罷了,並不被科學界接受。
智商
我們知道,智商的高低和腦細胞有關,但目前我們並不清楚究竟哪部分大腦對智商能夠起決定作用,所以目前主流的說法認為,智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在這個系統內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響到它的表現。
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智商受基因以及後天因素影響,其中後天因素影響較大。發旋雖然生長在人類的頭部,但和腦細胞的關聯並不大,所以當你再聽到「一個旋兒橫,兩個旋兒擰,三個旋兒打架不要命」時,笑笑就好,不必太當真。
總結
我們在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各種俗語,其中有些俗語包含著一定的生活智慧,比如: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但也有一些俗語包含了過去的偏見,比如:發旋數量。對於家長而言,如果誤信了這些俗語內容,往往會使用錯誤的方式會對待孩子,那麼孩子長大後往往可能會變成父母口中說的那種人。這是因為:孩子的一切並不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大多數行為是由後天環境所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