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班長發布了實探三孝口女人街的文章和視頻以後,很多粉絲都提到了城隍廟,想看看城隍廟改造後的現狀。今天,他來了!
城隍廟位於合肥市廬陽區99號,具有悠久的歷史。1051年,為紀念首任廬州府知府孫覺,始建城隍廟,屬於皖江古典園林,徽州古建築風格。還曾匯聚了三千多家商戶,小商品市場聞名於外,美食不計其數,最高單日人流量近7萬人次,是合肥最繁華和熱鬧的所在。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城隍廟作為批發市場在市中心已經不合適,遷走和改造是必然的,2014年城隍廟啟動改造,2016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改造後的城隍廟,古香古色的徽式建築吸引了很多寫生的小畫家,三五成群的在專心致志的作畫,但是畫卷中卻失去了遊客。
一樓的商家有不少空置,店內少見顧客,經營的內容也沒有特色,還是一些常見的服裝、小商品,在網購發達、商場遍地的時代,靠這些商品,很難吸引到人氣。
對於城隍廟,班長曾經也被旺盛的人氣吸引,一度想在這裡開個店面,但還沒有付諸行動,就啟動改造了。對於城隍廟改造,班長持支持態度。難以想像市中心有一個批發市場對交通會造成多大的壓力,物流運輸也難以實現。
對於城隍廟之行,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多,這個停車場是其中之一。停車場的破爛與徽派特色的城隍廟顯得格格不入,城隍廟改造重新開放不久,班長曾經來過一次,當時停車場就是這般模樣,幾年過去依然如此。在如今是否有停車場、是否好停車已經成為影響遊客出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城隍廟的停車場難道不需要規劃、改造一番?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場景則是一位老人在修面,其實這正是歷史文化底蘊,但是改造後的城隍廟仿佛遷走了小商品市場,但是還是留下了靈魂,城隍廟需要的是與現代商圈區別開。把城隍廟作為一個景區來規劃業態更合適些。
而且城隍廟缺乏宣傳,作為合肥景區招牌之一的千年廬州城隍廟,竟然連一個官網都沒有,更不談相關旅遊產品的開發了。其實,有南京夫子廟的先例在,照著抄也會比現在好太多。總體上來說,改造後的城隍廟硬體有了,但是軟體還是沒有跟上,這也是合肥旅遊的現狀,圖有歷史和故事,但是缺乏開發和宣傳,很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