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子整容4天後去世:換臉背後,那些整容的人都是怎麼想的?

2020-12-24 蘭初君的讀書世界

今年四月看到一則新聞,說四川一個叫小薇的女子,因為整形手術陷入昏迷,4天後去世。

她的死因尚不明確,醫生說:小薇被查出腦部受損。

小薇的死亡原因究竟和整形手術有沒有關係,在網上沒有查到這則消息的後續,也不好做評價。

但是整形手術失敗,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致人死亡,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

去年河南一名女護士,就因為整形死亡,死因推測是麻醉失敗,或者是脂肪栓塞。

貴州一位19歲女大學生隆鼻死亡,整形醫院說是顧客手術後出現「惡性高熱」症狀。

即便是整形手術中最簡單的雙眼皮手術,也有風險。一位大三女生因為對注射進臉部的液體過敏,眼瞼脫垂。醫生建議她還要再做新的眼瞼修復手術。

……

如此多的失敗案例,絲毫沒有阻止更多女性加入變美的行列。

有人說:膚淺的女人,為了變美甘願冒風險,真是活該!

有人說: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消費升級的表現,人們從溫飽轉向了對更高價值的追求。

我暫時不做評價,還是首先通過分享幾則典型案例,來看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會選擇整形手術。

案例1、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整形

中國有句老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中國傳統上認為:一個人的身體是來自父母的禮物,必須珍視這件禮物才是對父母的孝順。

然而,現實中發生的,卻是另一個版本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把整形手術當作禮物送給孩子,尤其是還在學生時代的孩子。

每到暑假,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暑假學生扎堆整形」。

而當人類學家進行田野調查,詢問那些準備整形的學生,或者帶孩子整形的家長時,他們口中經常出現的說辭是: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如果做了雙眼皮手術或者其他風險比較低的手術,能讓他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何樂而不為呢?現在女孩子找個好工作太難,他們的機會比男孩少,而外貌在現在激烈的就業市場裡,絕對是一個重要因素。你知道,作為父母,我要為女兒的將來竭盡所能。

類似這種「為了女兒的將來,一張漂亮的臉蛋是筆划算的投資」。這句話典型反映了一些中國家長支持做整形手術的態度。

2017年,中國是世界第三大醫美市場,前兩名分別是美國和巴西。

與這兩國不同的是:中國整容女性的年齡範圍要年輕得多。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人類學家的觀察。

案例2:為了在婚姻市場上獲得優勢而整形

前幾年,有一個富豪花了幾十萬,在媒體上刊登尋找伴侶的廣告,上面說出了自己理想配偶的標準:

如荷花般清麗脫俗、溫柔賢淑的女孩,擁有白皙的皮膚和苗條的體態,身高165CM以上……知書達理、秀外慧中,至今冰肌玉骨,身心純潔……

其實,不止一個富豪發布這樣的廣告,他們的個人徵婚廣告都透露著同一條信息:評價女性的標準是相貌和德行,對於男性的評價沒有這些,大多聚焦於是否富裕,是否有才。有句俗語「郎才女貌」很好的概括了一切。

再加上在大中城市,適婚女性一般都想要高嫁,導致適婚年齡的女性競爭激烈,為了在婚姻市場獲得進一步優勢,不少女性選擇往自己臉上動刀。

北京有一個女IT公司經理就是這樣想的。

33歲的她在一家大型IT公司擔任經理,旁人看她是一個自信有範兒的事業女性。但是她自己說有情傷,談過兩任男朋友,都告吹了。

原因是男友都選擇了同一種類型的「小女人「結婚,就是那種「很女人」的人。「小臉蛋、大眼睛、白皮膚、長直發」。

而這位事業女性說自己不是那種會花一個小時化妝的小女人,前男友評價她一點「女人味」都沒有。

眼看她年過30歲,父母都急瘋了,幾乎天天催婚,她也厭倦了無休止的相親,為了找一個合適伴侶,就覺得應該往自己臉上動刀,讓自己的臉看起來「小女人」一些。

這位女性的例子說明:女性美在職場和婚姻中都受到高度重視,迫使越來越多的女性做整形手術。

案例三:為了挽回丈夫的心而做整形手術

中國目前有1/3的整形手術對象,年齡在35~50之間,這一年齡段的女性,一方面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一方面是對衰老恐懼的增加,她們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願意做昂貴的整形手術。

姜女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人類學家在見她的時候,是這樣描述姜女士的外貌:

她在米白的襯衫上套著時髦的刺繡毛衣,妝容淡雅精緻,精心剪裁的深棕色短髮燙成了卷狀。她手上吸引人眼球的「LV」錢包和「卡地亞」手錶,明確宣布了她上層中產階級的社會地位。

姜女士的丈夫是一家信息技術公司的高級經理,她自己則是一家廣告公司的高級市場總監。

當她談論自己做整形手術的動機時,這樣說: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好看,作為一個我這種位置的女人,當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廣告業講的就是形象。我的形象就是公司的形象!懶散的中年婦女形象肯定與我的社會地位不相符。到了這個年紀不要緊,但我得光鮮亮麗!

姜女士的故事見證了中國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中產階層的出現,以及一種新的、建立在身體文化上的文化認同。他們在變得更加富裕的同時,也更加關心外在容貌,就是我們看到的越來越多的美容院、健身房、瑜伽館等等。

但是姜女士還是沒有像人類學家透露她整形的另外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是另外一個人告訴人類學家的,就是為了挽救婚姻關係。

朋友這樣告訴人類學家:

當她談論自己做整形手術的動機時,這樣說:

你真的以為她(姜女士)冒這麼大的風險,只是因為有錢嗎?為了工作嗎?她這樣做也是為了婚姻!她之所以願意冒險,是因為發現她丈夫包了年輕女孩當「小三」。對於一個快50歲的女人,離婚明顯不是明智的選擇……她要求丈夫不再見情人。因為希望她丈夫清醒過來、回到她身邊。她(姜女士)不僅做了臉部雷射治療,還做了抽脂手術來塑造體形。我聽說她打算做臉部拉皮手術,去除皺紋。

姜女士的案例說明:婚姻生活和模式的變化,導致中國女性對自己的身體形象產生了不安全感。

在一般人眼中,姜女士是一個成功女性,但是她卻遵從主流的身體審美觀,就是按照「青春少女感」的維度來改造自己的身體,想要通過整形美容帶來的年輕外表來贏得男人、贏得婚姻,更是加劇了這種焦慮。

三、如何評價愈演愈烈的整容風潮?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中國醫美行業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從2012年到2020年,翻了7倍。

以上的整形案例,就是這龐大的醫美行業中的冰山一角。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根深蒂固的性別隔離,與日漸嚴重的女性焦慮情緒。

職業性別隔離的因素

性別隔離是個社會學概念,指的是勞動力市場中,勞動者因為性別不同而被分配、集中到不同的職業類別,從事不同性質的工作。

西方學者發現:現代西方社會的勞動力市場是性別隔離的,主要表現為大部分女性勞動者集中在一些低收入、低聲望的「女性化」職業。

在中國,性別隔離與性別不平等的關係也受到廣泛關注。

研究表明:隨著社會變遷,存在性別隔離的職業類型在增加,對女性隔離的職業數量遠遠多於對男性隔離的職業數目,而職業性別隔離程度,在白領、民企和沿海地區尤其嚴重。

對比招聘網站,就可以看到這一偏好:技術、管理和決策崗位更願意招聘男性,而服務業更喜歡招聘女性。甚至還有不少招聘說優先男性。女性因為過往的教育和婚姻懷孕等因素,在就業市場明顯不如男性受歡迎。

因此,我們可以用一個很流行的詞彙來形容女性的就業環境:內卷。

女性應聘者,職業選擇更少,但是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中,女性比例與男性比例持平,甚至還比女性增多,這導致女性在應聘職位的時候,競爭比男性更加激烈。

當女性機會減少,此時外貌、體重、年齡等因素,就會影響應聘結果。這也就理解了為什麼不少中國女性認為:在殘酷的就業競爭中,美是一種資本。

女性日益嚴重的焦慮情緒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國家不再為大學生統一分配工作,高等教育的擴張,造成了就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社會階層的日益分化,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社會階層比較簡單,改革開放後,社會階層分化,尤其是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分層,以及農村流動女性與都市人的區別,這些轉變造成了巨大的社會不確定性以及對未來的強烈不安全感。

總之,一句話:激烈的競爭、基於性別、年齡、外表和身高的制度化的職業歧視,以及根深蒂固地推崇女性美貌的傳統性別規範,導致很多女性對自己的外貌產生焦慮,並因此加入整形大軍的隊伍。

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

如果僅僅只有這些,還不夠,還得加上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

消費主義是20世紀後半葉出現在歐美社會的物質文化的一種特殊形式。消費主義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價值觀。

當它作為生活方式時,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實際需要,而是為了滿足欲望。通常人們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真實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徵價值。

拿整形手術來說。它被發明的初衷,是為了治療面部受損的患者,這是它的真實價值,但是到了後來,整形手術更多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於美的追求和需要,而這是符號象徵價值。

消費主義時代,我們經常可以在時尚雜誌和自媒體上,看到雜誌模特、明星和美女。這些形象無時無刻不在塑造著女性對於理想美的看法,而且上面還刊載如何讓自己好看的小竅門,以及如何變美的新技術、新產品的廣告。

美國研究顯示:美容產品與整形,與時尚生活雜誌之間有長期的密切關係。雜誌影響了人們對身體形象的看法和她們的身體改造。

更何況時尚雜誌和自媒體上的理想美,是經過處理的一種「不可能」的女性理想美。現實生活中女性經常比較,更加深了她們對自己身體形象的不滿和焦慮。

總之,人們都說「我的身體我做主」,實際生活中你的身體不一定你做主,甚至你的身體還會被各種外在因素操弄著,聽起來有點悲傷。

四、不是結尾的結尾

又是一年暑假和畢業季,相信醫院即將迎來一波女性整形潮。

當然這裡沒有諷刺和挖苦的意味,而是要追根溯源,尋找促使人們整形的真正理由。

想明白之後,得出自己的判斷,不要盲目迎合別人的「網紅審美」忘臉上動刀,畢竟是手術,有風險。

即便真的是為了追求美而選擇整形,要在保證自己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選擇正規醫院和途徑。

畢竟動刀的是別人,承受刀的是自己,希望想要變美的人,能夠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

比起整形,更希望人們能有一個好的身體,好的心靈,修煉出自己的獨特之美。

參考資料:

1、紅星新聞:《4項整容手術後沒有醒來,27歲妙齡女子救治4天後去世》

2、《中國醫美行業趨勢研究報告》,2019年

3、童梅. 社會網絡與女性職業性別隔離[J]. 社會學研究, 2012(04):71-87+247.

4、王倩. 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4.

5、文華著,劉月譯,《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手術在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相關焦點

  • 4項整容手術後沒有醒來,27歲妙齡女子救治4天後去世
    幾天前,27 歲的小薇(化名)在成都一家名為嬌點醫學美容的醫院,做了 4 項整容手術,因術後遲遲沒有甦醒,被轉到了華西醫院重症監護室,並被查出腦部受損。4 月 18 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監護室救治 4 天之後,小薇最終沒能醒來,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小薇的離世到底是什麼原因?
  • 4項整容手術後沒有醒來 救治4天後女子去世
    4項整容手術後沒有醒來 救治4天後女子去世芳草街辦稱美容醫院證照齊全,如協商不下可走司法途徑解決涉事醫院4月18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監護室救治4天之後,27歲的小薇最終沒能醒來,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
  • 「27歲女子整容後沒醒來」續:家屬與醫院和解 業內:高血壓患者整形...
    4月14日,27歲的小薇(化名)在成都嬌點醫學美容醫院,做了4項整容手術後,因遲遲沒有甦醒,被轉到了華西醫院重症監護室,在救治4天後去世。圍繞著小薇去世的原因,其家屬和醫院方進行了多次溝通和協商。(紅星新聞4月19日曾報導:4項整容手術後沒有醒來 27歲妙齡女子救治4天後去世)21日,據小薇家屬透露,在聽取了華西醫院專家的介紹後,經過家人的商量,放棄了對小薇進行屍檢,同時已和成都嬌點醫學美容醫院達成了一致,雙方已協商解決。
  • 史泰龍背後的女人,整容上癮神似「假人」,98歲在夢中去世
    前幾天,也就是9月23號,史泰龍母親在夢中去世,享年98歲。其實很多人都不知他的這些成就,全部都是因為自己母親在背後的默默支持。他的媽媽也被大家稱之為「星媽」,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在網友曝光出史泰龍媽媽的照片中,可以了解到她的皮膚所呈現的都是衰老的狀態。畢竟已經是98歲的年紀了,皮膚肯定不會像是18歲的女孩一樣。
  • 那些選擇整容的女性
    這兩天,董璇主演的電影《北京女子圖鑑之整容大師》正在熱播。這樣直接觸碰整容話題和正面呈現整形醫生的影視作品在國內並不多見,於是抱著期待和好奇的心情第一時間看完。觀影之餘,也產生了一些思考。那些選擇整容的女性,到底是為了什麼?
  • 近日,成都27歲女子整形手術後身亡!涉事「嬌點醫學美容醫院」暫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整容成功,皆大歡喜;整容失敗,徒留悲哀。 據成都商報報導,日前,27歲的小薇(化名)在成都一家名為嬌點醫學美容的醫院,做了4項整容手術,因術後遲遲沒有甦醒,被轉到了華西醫院重症監護室,隨後被查出腦部受損。
  • 《時間》:戀人在猜疑中瘋狂換臉,整容能否挽救面目全非的愛情?
    說起韓國,除了韓劇、泡菜之外,還有一個稱得上「文化符號」的概念——整容。首爾被稱為「整容之都」,據韓國官方統計,韓國共有1300家整形皮膚美容的機構,在不足3公裡的「整容一條街」中,就匯集了800多家整形醫院和診所。將近50%的韓國女性曾接受過美容整形手術。如果加上有整形意向但尚未實際進行的,在韓國的潛在整形人群的比例將高達84%。
  • 女網紅13歲開始整容,花掉100萬堪稱「換臉」,網友:慘不忍睹
    但是顏值與才華最大的不同就是,才華可以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顏值就很難自己決定,所以才會有很多人選擇去整容。「女網紅」13歲開始整容,花掉100萬堪稱「換臉」,網友:慘不忍睹網絡上就有一位網紅因為整容而引起了許多關注,據女孩自己所說,她一直對自己的長相非常不滿意,一度覺得自己長得很醜,所以一直有整容的念頭。
  • 隋棠、李小璐、楊冪、柳巖、明星整容前驚悚照!
    出道起,容祖兒就被評論為豬扒的外表,一路備受非議。如今的容祖兒,外形頗具「天后範」,簡直像變了一個人。周秀娜的性感是公認的,連英超巨星費迪南德都被她的性感折服。可換臉之前的周秀娜,完全沒有如今這般性感的氣質,完全是路人一枚。
  • 比整容更快,換臉才是潮流!
    記得有一次去看塔羅,老師叫我要多愛自己,我想每一個人也應該從身從心學懂這點。
  • 王心凌演唱會霸氣否認整容傳聞:同行又是怎麼看待整容那些事?
    可是面對這樣憤怒的回應,網友都不買帳,甚至覺得,都已經是整容的了,我還有必要特意花那麼多錢去坐第一排看演唱會嗎?明星整容向來如此,只要稍微有點不好看,便會成為很難洗掉的汙點,一旦被人見到,就會一直被人惦念著。
  • 電影狼狽原型,全身整容人偶,70歲日本演歌歌后27日因心衰竭去世
    據日媒27日消息報導,歌手弘田三枝子(本名竹永三枝子)於21日去世,享年73歲。死因是心力衰竭。據所屬事務所透露,弘田20日在千葉縣內的家中倒下,家人發現後緊急送往醫院,但是沒有搶救過來。據說是21日不治身亡去世的。直到倒下的前一天弘田三枝子還很健康,家人已經和親屬對弘田三枝子進行了秘密下葬,沒有對外公開。
  • 15歲整容蛇精女孩李蒽熙,震撼視頻流出,看過的都......
    15歲的小女生把臉整成這樣,很多網友看了之後表示沒法接受~本來以為她被大家噴一噴,媒體曝光一下就沒什麼動靜了,後來細想覺得自己弱爆了~作為一個費那麼大勁兒整容想紅的少女,怎麼可能不再接再厲火一把?!整容是自己的事,一幫人就這麼欺負一個女孩是幾個意思@modern珂珂:看節目上的那些人也沒有什麼社會責任心,她既然是小孩子,當然會有些想法很幼稚,你們不是正確引導,而是肆意痴笑,到底安的什麼心,大家大概也明白。@花開盛夏在我心:這是15歲的臉和胸?
  • 湖南一31歲女子整容變成植物人?醫生:腦幹死亡,做的削骨手術
    現在整容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整容作為近幾年剛剛興起的新鮮事是非常受歡迎的,很多的女性為了變美,紛紛都去整容。有的人選擇微整割一個雙眼皮,墊鼻梁什麼的,但是有些對美有偏執要求的女性則選擇全部整容,對自己的臉開刀。
  • 女子把嘴給整歪了,維權2個月沒結果,整容醫院:手術都有風險
    對於女孩子來說,一個姣好的臉蛋很重要,但是臉蛋是天生的,想要改變只能去整容了,不過整容是有失敗風險的,在整容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失敗的後果,在長沙有位女子就是去整容失敗了,本想變漂亮的她,嘴都被整歪不能見人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 19歲女子為進娛樂圈,花百萬整容成劉亦菲,4年過去現長成怎樣
    19歲女子為進娛樂圈,花百萬整容成劉亦菲,4年過去現長成怎樣最開始的整容技術,本是為了治療一些先天畸形或者後天受了傷毀容的,但是後面就成為了一項變美技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論是古今中外,人們對於顏值高的同胞還是更加寬容一點的。不過因為以前的社會主流輿論都覺得整容是一件非常令人不齒的行為,很多人現在看到娛樂圈明星都喜歡酸一句&34;注意說明大眾的看法。
  • 花600萬整容成baby的潘南奎,換臉前照片流出,網友:整壞了
    花600萬整容成baby的潘南奎,換臉前照片流出,網友:整壞了整容這件事近幾年來好像很風靡,剛開始,整容是幫助面容上有缺陷的人,從而衍生出的一個醫美項目。由於現今看臉的社會,風向就開始變了,面容沒有缺陷的正常人因為追求更為精緻的五官,一個個都奔向了整容醫院。
  • 整容過度的女明星,李小璐我忍了,張檬也忍了,最後這個換臉了?
    整容過度的女明星,李小璐我忍了,張檬也忍了,最後這個換臉了?整容是現在很流行的變美方式,其實很多明星都微調過自己的一些地方,因為這樣上鏡的時候會更好看一些,畢竟在娛樂圈臉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整容過度,那就有點可怕了。
  • 女子果斷貸款4萬整容,她現在卻後悔了
    女子果斷貸款4萬整容,她現在卻後悔了導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姣好的外貌,因為一個好的容貌能讓人獲得更多的機會,正因如此,很多人去做了整容手術,在這裡提醒大家,整容手術是有風險的,一定要慎重考慮,另外,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千萬不要貸款整容。
  • 楊冪柳巖熊黛林李小璐張靚穎女星整容前後驚人對比
    孫菲菲整容是眾所矚目的事情。鼻子下巴眼皮內眼角都動過。其實小編覺得這沒什麼,至少孫菲菲變得美美的,而且演起苦情、古裝特別有味道,眉宇間有一絲淺淡憂傷,百轉千回。但無可避免的,整容上癮,總想便得更美一點。所以孫菲菲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