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布定檔,預售直接破億
一上映,從普通觀眾到專業影評人,都化身自來水安利稱讚時至今日,參與打分人數達到116萬人,評分微降,但依舊是8.3的高分。
《少年的你》的好,不必再多說。
今天我們來聊聊,電影原著作者玖月晞寫的另一部小說——《白色橄欖樹》
豆瓣上雖然參與打分的人數不多,但作為一部近期完結、非甜寵類的實體小說來說,8.7的分數確實難得。
拋開分數,最初吸引我的,是她筆下的世界觀。
這不是作者玖月晞最出名的書。但卻是最特別的嘗試,跳出只愛你一人的舒適圈,著力於刻畫個人對眾生對世界的大愛。
以戰爭為主場,同時敘述阿瓚和冉冉的愛情線和書中人物以自己為祭對信仰對眾生不求回報的付出線。不同於她以往的風格,為了呈現一個恍若置身其中的戰場,她將筆墨聚焦在場景描寫。高地錯落的居民樓,路兩旁尚未打烊的店鋪,路上唧唧咋咋鬧著上學的孩子,很普通的一天,很常見的場景。但下一秒,就有扒開屍體尋食物的孩子,滿地的屍體和殘肢,不斷轟塌的樓房和裸露的鋼筋。
在這樣的環境下,故事開始了。
身在前線的戰地記者宋冉突遇戰爭,在緊急撤退過程中誤踩炸彈被困,拆彈特種兵李瓚及時趕到並救了她。
回國後,莫名的吸引牽引著宋冉,她多方尋找李瓚卻下落無果,後在異國以戰地記者和維和軍官的身份再次相遇。
在戰雨中,兩人漸生情愫、緩緩靠近。然而戰場無常,李瓚在一次拆彈行動中遇到了人肉炸彈,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只能將他推進一個廢棄居民樓,可讓人沒料到的是,那裡藏著六口人,李瓚看見了,但他已經沒有了反應的時間,爆炸聲響起,帶走的,除了那一家人,還有自信、驕傲的李瓚。
而身為戰地記者的宋冉,因不顧危險拍攝大量珍貴照片為世界紀錄戰爭真相而獲得大獎,但同樣的,也因為一張名為《candy》的照片,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謾罵。那張照片記錄了恐怖分子拿糖果誘導小孩聚集在一起,隨即引爆自己身上的炸彈的場景。
幾乎是見到照片的一瞬間,世界轟動了,全世界好似都在辱罵拍下了那一個瞬間的宋冉,問她為何不阻止,說她枉而為人。而當時的宋冉想拍下的,其實只是一個男人把糖果分給小孩的溫馨照片。
想借這張照片將戰爭的殘酷後果告訴世界的凱文,將照片刊登在《紐約時報》上,這張照片當月在《紐約時報》發表後,全世界都震驚了,幾乎在瞬間讓蘇丹的災情成為世界焦點。
世界關注災情,凱文本人獲獎,本來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但出乎他意料的,接踵而至的幾乎都是指責和謾罵。
更有媒體尖銳指責:「這是一張踩在小孩屍體上的獲獎照片。」
事實上,在放下相機的那一刻,凱文就趕走了那隻禿鷲,孩子的母親正在旁邊領取救濟糧,孩子的手腕上戴著象徵救濟的手環。
可凱文因為承受不住世界的惡意選擇與世界訣別,無人知曉,鍵盤俠,已然成為那隻飢餓的禿鷲。倖存者,何為辛?李瓚活著回到了祖國,甚至還受到了嘉獎,可他的耳朵在戰場受了傷,他的心理不再健康,他每天閉上眼睛夢見的都是慘死的人,他做不了爆破手無法再上前線。而宋冉獲得大獎何其幸運,卻同樣因為照片事件和報導真相反被攻擊而得了抑鬱症。
倖存,只剩下了存。好在兩個置身孤島如海上漂帆的人相互依靠,相互慰藉,走到了一起。
而此時,事情又有了轉折,短暫的休養後,李瓚在戰友班傑明的邀請下決定加入庫克兵,一隻由各國精英特種兵組成,專門針對恐怖分子的一個軍隊,在組織上屬於私密行動,不計軍功,不計生死,不會有人提起,被俘也不會有救援。李瓚和宋冉因此發生了爭吵,但李瓚還是去了,倆人至此再無聯繫,直到宋冉因為寫書的素材原因再次踏入東國。
在異國的煙林彈雨中,兩人和好了,時間也悄悄溜走,就在還有一個月就可以回國的時候,李瓚受傷進了醫院,恐怖分子趁機溜進醫院以宋冉做威脅,讓他停止拆彈。李瓚剪斷了線,同時朝恐怖分子開了槍,那是他盡最大可能的兩者保全,可宋冉還是在他面前倒了下去,恐怖分子甚至以宋冉的身體做掩護逃回了大本營。
所有人都說宋冉活不成了,可哪怕是屍體,李瓚也想帶她回家,於是李瓚孤身一人前往恐怖組織據點,救出了宋冉,自己卻被俘虜。
宋冉回國後,躺了六個月,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李瓚。沒有人知道他在哪,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宋冉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就是死了,你們也要把他的屍體還給我。」,
宋冉只能重返東國,但沒人能想到,一個那樣溫柔心懷世界的男子竟然變成了瘋子,乞丐般的衣服,舌頭少了一部分,手指、腳趾少了幾根,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恐怖分子抓了一個亞裔女子,讓他以為是宋冉,他們把這女子肢解並掛在牆上,他的戰友不顧命令去救他,卻在他面前被折磨致死,而殺手卻是個孩子。
他得了戰後PTSD。
什麼是PTSD?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條新聞,一軍人因退役無法適應正常社會生活,患上PTSD後槍殺戰友,後又陷痛苦。對他們而言,時間是靜止的,無論世間如何喧囂,他們被永遠留在了戰場。
而書裡的阿瓚,為了冉冉與病魔苦苦抗爭十年,最終選擇以一把自製槍結束生命。而宋冉也在李瓚走後不久,再次前往東國,在救一個孩子的過程中被彈擊中失去了生命。
感謝每一個阿瓚哪怕直至生命盡頭,也絕不會放下手中拆彈的線;感謝每一個冉冉為記錄真相不停奔走於世界各地;感謝「一具具年輕的血肉之軀,迎著槍林彈雨勇往直上。所謂收復國土,不過是靠著他們一步步朝前,用身體推進著,用腳步丈量著,死守著足下的土地。——《白色橄欖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