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餅

2021-02-16 皇城根兒胡同串子

        烙餅在我家裡是經常出現的主食,僅次於米飯和麵條。因為我爸愛吃烙餅。家裡平日多是他和媽兩個人,烙兩張小餅,每人一張,倒也省事。

         曾經問爸幹嗎那麼愛吃烙餅?爸說一來烙餅軟,趕路幹活時候往懷裡一踹,只要有點熱乎勁兒它就能咬動,不像饅頭或者餅子,找不到鍋灶的時候只能硬啃;二來因為烙餅裡有油有鹽,香,有滋味,餓的時候不用找菜,白嘴兒就能吃;這三麼,你媽烙餅的手藝很像你奶奶,連滋味都像。

       媽最拿手的是家常餅。溫水和面,然後翻過來掉過去地揉,邊揉邊往裡揣白面,直到把面揉到「三光」的程度——麵團光、面盆光、手光。揉好的麵團放在盆裡,蓋塊潮溼的屜布醒著,隨手把油瓶、鹽罐、餅鐺準備好。醒好的麵團胖乎乎地躺在案板上,不軟也不硬。案板上撒勻薄面,把麵團碾成長條揪成幾個大嚌兒,然後抓過一個嚌兒來以手掌按癟,用擀麵杖擀成溜圓勻稱的大片,素油抹勻,輕撒細鹽,接著左一疊右一扭再一團,那大片又成了加了油鹽分好層的面嚌兒。 

      面嚌兒又被手掌按癟,又被擀麵杖擀成溜圓均勻的大片。餅鐺上薄薄刷油,燒到熱而不燙,媽左手拎餅右手用擀麵杖一接,轉身反手,手中擀麵杖輕輕一掄,「啪」,麵餅穩穩噹噹落在餅鐺裡,既不會掉地上也不會搭鍋沿兒。那反手轉身掄麵餅的姿勢,美!瀟灑!

        烙餅出鍋一定要趁熱吃。吹著手指頭撕開烙餅,熱氣香氣都湧出來,面香油香撞鼻而入,豈有不流口水的?豈有不大吃解饞的?!

       擀餅的時候不抹素油而改芝麻醬,便是「芝麻醬餅」。加上蔥花的,是「蔥花餅」。餅烙好了,在鐺裡澆上抽打好的雞蛋,趁著似凝非凝的時候把餅扣在雞蛋上,雞蛋就會自己粘滿烙餅,這就是「烙餅攤雞蛋」。至於就著一盤炒雞蛋吃烙餅的法子,那是「烙餅卷雞蛋」。

       外脆裡喧的烙餅、小米粥裡燙一個煮雞蛋、香油拌鹹水疙瘩絲,吃著舒坦。最美便是家常飯。開春的時候,揪幾根羊角蔥蘸甜醬吃烙餅,更別有風味。 

       西北人吃發麵餅,個大餅厚,有鹽無油,熱的時候也好吃,只太過實在,吃不上多少就覺得飽了。更厚更幹的稱做「鍋盔」,好處是耐放,缺點是費牙。媽有位小朋友,我們喊她「龐姐」,精明潑辣的一個成都女子,偏偏嫁了個甘肅漢。新婚去鄉下婆家住了倆月,回來跟媽說起來就撇嘴:「就知道吃餅,只一個油潑辣子下飯,我這新媳婦去了才加盤炒雞蛋。兩個月連一頓大米都沒見過!」媽聽了哈哈笑:「油潑辣子白麵餅,捨得炒雞蛋伺候你,還不知足啊?那是西北!加碗羊肉湯就能過年啦!」這是七十年代末的事兒了。

       曾去太行山裡的淶源,烙餅上滿是粗鹽粒子,吃餅之前得抓著餅在桌子上把鹽粒摔下來,不然鹽粒在嘴裡嘎嘣響,齁得能變夜麼虎!後來方知那竟是地方特色,叫「鹽花餅」。深山缺鹽,鹽花餅算是待客的飯呢。 

       山東有種「油餅」,但不是北京的「油餅兒」,不是油炸的而是烙的。做法和家常餅類似,只是烙餅的時候下重油,烙好了油都吸透在烙餅裡,油汪汪的,看著像在鍋裡煎出來的一樣。從前生活寒苦,這「油餅」是貴客登門、家有喜事才捨得烙幾張的好吃食。現在也能見到「油餅」,面是精面,油是好油,少吃很香,多吃生膩。

       小學的時候有位街坊,「小芳姐姐」。這位姑娘嘴饞手巧,擀餅的時候不放素油而加豬板油粒,再撒蔥花和鹽,慢火勤翻,讓板油緩緩化開再滲透到一層層的面裡頭去,是個需要耐性的活兒。烙好之後撕給我半張,豬油很香、蔥花很香,好吃!她給這餅起名叫「脂油餅」。那年頭豬油素油都是憑本供應,小芳姐姐解饞的機會不多,但只要有機會就給自己烙兩張小小的「脂油餅」,任憑她媽不高興,任憑她爸皺眉頭。某天下午她正在廊下仔細烙餅,我穿了件黃色的衣服跑過,不知怎麼就驚得她跳腳尖叫,險些把餅鐺碰倒,指著背影喊「黃鼠狼!黃鼠狼!」。——誰是黃鼠狼?!我很生氣,不再吃她烙的脂油餅,再香也不吃!

 

       說著烙餅我又想起當年的往事——十幾年前我還是瘦小夥子,奉領導令說是去「裝箱」,到地方才知道敢情是裝「貨櫃」!四十英尺的貨櫃啊,等裝完了這幫人癱倒於地累得腰都快斷了。管事兒的有章程,每張一斤的烙餅買了整笸籮,滷豬頭肉、香腸、燒雞、大蔥、心裡美蘿蔔、甜麵醬管夠!一干人早餓得前胸貼後背,被餅香肉香誘惑著齜牙咧嘴爬起身一哄而上抓餅的抓餅卷肉的卷肉掰蘿蔔的掰蘿蔔,張嘴就咬、大口狂吞,地上還有一桶加糖的綠豆米粥,不涼不熱正好溜縫。那次我一人就吞了兩張大餅卷醬肉!解餓!比拉到小飯館去八菜一湯還過癮。

(轉自新浪博客:酒杯裡的憂鬱)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原創】北京的烙餅
    保險起見,我又問了一下旁邊穿著白大褂的師傅,這下,準確無疑了,就是我正在尋覓的烙餅。當下,我便打電話給媽媽匯報已經找到北京的烙餅。在騎車回學校的路上,心裡是十分雀躍的,暗暗尋思這下外公可以享受到美食了。 為了保證新鮮,在寒假準備回家的前一天,專程到超市買了兩斤,並告訴了媽媽,烙餅買到了。回家當晚,我便把烙餅帶去了外公外婆家。
  • 三伏烙餅攤雞蛋!吃哪種烙餅才解饞?
    伏天酷熱消耗體力,需要適當補充營養,老北京在這日子口吃餃子、麵條和烙餅攤雞蛋,就是這個道理。好不容易到三伏後,吃上剛出鍋的芝麻醬烙餅,還是紅糖焰的,心裡特美,外焦裡嫩,甜而不膩。現在芝麻醬烙餅,鹹口的,甜口的都有;鹹口的放鹽,甜口的放白糖也可以。
  • 三伏烙餅攤雞蛋!今天吃哪種烙餅才解饞?
    所以說,三伏天吃「烙餅攤雞蛋」,突出的就是一個「補」字。        「翻餅烙餅油渣餡餅,反過來掉過去,瞧——瞧」。北京人對烙餅的偏愛不是只在三伏天才會「發作」。北京人熬粥用砂鍋,煎藥用薄砂吊兒,烙餅用支爐,都是小販在齋堂躉到北京來賣的。
  • 烙餅總是又幹又硬?Pick3個竅門 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
    烙餅總是又幹又硬?Pick3個竅門 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時間:2020-12-10 21: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烙餅總是又幹又硬?Pick3個竅門 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 說到我們北方的主食,可不僅僅只有饅頭,麵條、烙餅、餡餅等等,都是十分常見的。
  • 唐山三伏烙餅攤雞蛋!今天吃哪種烙餅才解饞?
    伏天酷熱消耗體力,需要適當補充營養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所以說,三伏天吃「烙餅攤雞蛋」,突出的就是一個「補」字。「翻餅烙餅油渣餡餅,反過來掉過去,瞧——瞧」。唐山人對烙餅的偏愛不是只在三伏天才會「發作」。持家的主婦們一年四季經常要烙制蔥花油餅、發麵餅、餡合子、脂油渣餅、麻醬糖餅等作為主食。
  • 北京人愛吃的烙餅
    我們都知道,烙餅得用餅鐺,烙的時候還得三翻六轉,熟了後再豎起來戳幾下讓烙餅分層。這樣烙出的餅外焦裡軟層多,吃起來口感相當不錯。 除了餅鐺之外,北京還有一種能烙餅的炊具,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北京西邊門頭溝有個叫齋堂的地方,出產一種特殊的鋼砂,又硬又亮,當地人用它來做砂鍋。用鋼砂做的砂鍋不但結實耐用,熬出的粥還黏糊,深受北京住戶歡迎。如果把砂鍋底部鑽上眼,倒過來扣在煤球爐子上,加熱後就能烙餅。這就是北京特有的,除了餅鐺外還能烙餅的炊具---支爐。
  • 烙餅為啥又幹又硬?廚娘教你3個竅門,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
    烙餅為啥又幹又硬?廚娘教你3個竅門,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說到我們北方的主食,可不僅僅只有饅頭,麵條、烙餅、餡餅等等,都是十分常見的。尤其是烙餅,在我們家太受歡迎了,吃膩了饅頭來點烙餅換換口味,能令我們全家人都滿足。今天中午剛剛吃了烙餅,又酥又軟,香到不行。
  • 烙餅有妙招,和面時記得加點食鹽,做好的烙餅更筋道美味
    其實,在北方除了包子、饅頭、麵條這些美食之外還有一種美食是家家都非常喜歡吃、非常喜歡做的,那就是美味的烙餅了,無論是配著湯吃還是配著菜來吃都非常美味。 雖然說烙餅好吃,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烙餅怎麼做才好吃,這導致他們做出來的烙餅有的時候好吃有時候不好吃;
  • 烙餅怎麼做又軟又好吃?
    烙餅是一種常見的小吃,也是我們早餐好吃又營養的一種食物,自己動手烙烙餅也不是件難事,但要做得又軟又好吃那就得一點技巧了。烙烙餅的方法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自己喜歡的做法。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來做,只要把烙餅做得好吃就是正道。
  • 烙餅怎麼做才好吃?大廚教你3個技巧,烙餅又香又軟還好吃!
    烙餅怎麼做才好吃?大廚教你3個技巧,烙餅又香又軟還好吃!北方人都比較都喜歡吃麵食,包子、饅頭、烙餅這幾種麵食,在北方人的餐桌上出現頻率最高。關於麵食的做法,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複雜,只要掌握好技巧與方法,人人在家裡都能做出香軟又好吃的麵食。
  • 做烙餅有人用開水燙麵,有人刷油,大廚:這樣做,烙餅又香又起層
    ,相信北方人都是特別的熟悉,而且特別的喜歡吃烙餅的。在做烙餅的時候做法還是非常的簡單的,只需要和面,然後擀成餅放在平底鍋裡邊烙製成熟就可以了,雖然看起來特別的簡單,但是有很多的人在製作的時候做出來的烙餅,不起層吃起來一點都不好吃,而且做出來的烙餅還特別的硬,再放涼以後更是硬得咬不動,雖然說是做烙餅特別的簡單,但是在做烙餅的時候還是要掌握一些小技巧的,比如說在製作烙餅的時候,有人會用開水燙麵,而有人會刷油,那麼到底做才對呢
  • 「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黃油烙餅》
  • 家常烙餅:烙餅這麼做,你不會是第一次知道嗎,快進來看看吧!
    家常烙餅:烙餅這麼做,你不會是第一次知道嗎,快進來看看吧!大家好,這裡是天天吃一道,道道不嫌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一道美食很簡單,只需輕鬆幾步,就能在家裡吃上大餐,而且營養又健康,大家跟著我的步驟,一起操作起來吧。
  • 北京人愛吃的烙餅,看完了您肯定饞!
    通過遍布京城數不清的烙餅鋪,便可見一斑。因為喜歡吃,所以也會烙,過去北京家家都有餅鐺,和點面烙幾張餅那是家常便飯。不像現在嫌烙餅麻煩,想吃了就出去買一張。我們都知道,烙餅得用餅鐺,烙的時候還得三翻六轉,熟了後再戳幾下讓烙餅分層。這樣烙出的餅外焦裡軟層多,吃起來口感相當不錯。除了餅鐺之外,北京還有一種能烙餅的炊具,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 家常烙餅:烙餅原來這麼簡單,你喜歡嗎,喜歡就快來試試吧!
    家常烙餅:烙餅原來這麼簡單,你喜歡嗎,喜歡就快來試試吧!大家好,這裡是天天吃一道,道道不嫌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一道美食很簡單,只需輕鬆幾步,就能在家裡吃上大餐,而且營養又健康,大家跟著我的步驟,一起操作起來吧。
  • 【雒小平專欄】我請同學吃烙餅
    尋思一會,腦子裡忽然靈光一閃——有了,不是前幾天剛寫到過吃烙餅的事嗎?「對,就吃烙餅去!」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還曾有過比烙餅更香的美味嗎!「夠不夠三百六,吃不吃金皇后。」據說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標準,可到我們上中學時,連「三百六」和「金皇后」也難以保證了,那時糧食物資匱乏,家家缺吃少穿,困難的人家,一年四季都難得吃上一頓飽飯,缺糧斷炊、鍋底朝天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 好吃不過餃子、麵條及烙餅
    前面的話身為南方人,在北京能深刻感受到南北方在飲食上的差異,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不可一日無米飯,北方人則逢年過節總愛吃餃子、烙餅等麵食今天,與你分享一篇唐魯孫的文章《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麵條和烙餅》。唐魯孫自稱「饞人」,外人給他的評價是「中華談吃第一人」、「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他的書中總也離不開吃,放在一起,就是一套「舌尖上的民國史」。
  • 電餅鐺4個小技巧,烙餅柔軟香脆,不再硬邦邦!
    懷念上大學時校門口賣的香酥烙餅,那是一對東北夫妻開的店,每次下課最餓的時候經過餅店門口,都禁不住會因為被香氣吸引而駐足。一家門面不足6平米的店,常常被學生包圍的水洩不通,就算是夏天陽光熾烈,為了這口美味,大家也等得心甘情願。
  • 用微波爐烙餅 兩分鐘就做好!
    原標題:用微波爐烙餅 兩分鐘就做好! 華龍網1月31日13時20分訊 家裡有了微波爐,但卻只會用它熱剩菜剩飯和速凍食品?這些你想不到的微波爐利用方式,幫你時間輕輕鬆鬆節省好幾倍。 微波爐烙餅 材料:麵粉、水、鹽、油 方法:麵粉和水、油混合成麵糊,沿著一個方向攪拌,確保麵糊有一定粘性後
  • 其實用烙餅炸,進階版炸烙餅塊
    其實用烙餅炸,進階版炸烙餅塊自己在家的時候會經常想吃零食,大部分是在商場裡買的,不過太貴了,偶爾會自己做一些,也算積累了一些經驗。自己做的話顏值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味道一定好好吃,所以棋子豆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