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千裡迢迢來到東京,就為了過嘴癮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周二出席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四方會談」,美日印澳四國外長都將出席討論印太地區的安全議題。部分觀察人士指出,蓬佩奧此行的最重要意義是凸顯中國日漸「自我孤立」和「缺乏朋友」。西方觀察人士頗有些自視過高,中國看不上美日印澳蛇鼠一窩蝟集一團式的「劣質朋友圈」,在後疫情時代,「被孤立」和「沒朋友」的不是中國,而是單邊霸權主義傾向愈發顯著的美國。
印太戰略的背景是,美國發現東南亞小國已經不對美國抱有幻想
說來好笑,堂堂美國國務卿參與組織的「四方會談」最實質性的成果是凸顯中國缺乏外部盟友而不是拿出切實可行的印太戰略實施方案。可見,即使在美日印澳這四國的小圈子內,美國對於其他三國的政策影響和導向能力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沒有辦法將四國的現有資源組織起來形成合力。曾幾何時,美國僅在日韓部署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就已經足夠迫使中國難以安眠,而如今,美國聯合起了印太地區中三個經濟和軍事實力頗為雄厚的國家卻發現帶領這支隊伍的難度已經超過了美國的能力範圍。
中國新型飛彈武器破除了美國在東亞方向的圍堵
由於中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和海空軍力量建設上的突出成果,美國苦心經營數十年的第一島鏈已不具備封鎖中國的效力。中國軍隊手中大量的遠程精確武器迫使美國不得不將軍事基地設置在更遠離中國的地方,中美之間的博弈邊界從第一第二島鏈向著印度洋、太平洋的縱深區域拓展,究竟是美國為首的地區不安定勢力在迅速離開中國周邊,還是中國的防禦性力量出現後退,一目了然。
關島基地的機堡已經難以護得美軍周全
做壞事自然要多拉幾個狐朋狗友來壯膽,美國實施印太戰略即為此類考慮。美國認為,印度洋航道作為連接亞太地區和中東的關鍵過渡區域,如果能夠掌握在印度洋上的制海權,那麼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切斷中國的海上戰略運輸通道,限制中國在國家競爭中發揮自身世界第一工業國優勢。同時,切斷太平洋方向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礦產運輸航線也能夠起到類似作用。一把好算盤缺的是執行力強的盟友,可惜日、澳、印都不是美國理想中的夥伴——日本不願直面中國,僅將印太戰略視為謀求獨立性擴大的機會;印度雄心勃勃奈何同中國陸上毗鄰,敢伸手攪局將結局悽慘;澳大利亞自然忠心耿耿,奈何國家能力不入流。
參與圍堵中國?印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由此看來,自詡為「盟友遍天下」的美國組織的印太戰略,博弈的主要參與方將依舊是中美兩國。由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快速推進,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基地很難在戰時有效生存,唯一有機會攪局的只剩下南海方向。而在南海,眾寡之比則發生了決定性變化。東協和中國已經強化區域夥伴關係,朋友眾多。美國作為攪局者出現在南海不會有哪個國家響應。自今年年初以來,親自下場的美國海軍左突右趕,可曾取得過什麼實質性的成果?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發展讓中國的朋友越來越多
當前,亞洲還沒有徹底走出疫情陰霾,美國迫不及待的希望形成亞太地區的北約組織圍堵中國屬於「逆勢而為」。美國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是亞太地區大多數國家的「安全擔保者」,卻沒有意識到中國同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關係已經使得中國成為該地區國家的「利益擔保者」——只要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健康運轉,亞太地區的穩定增長即有了保障。論搞事挑釁,中國不及美國;論攜手共進,美國不如中國,看看亞太地區急於跳出疫情泥潭恢復發展的熱切盼望,美國還敢說願意同自己打破和平現狀的朋友眾多,無他,厚顏無恥且夜郎自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