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2018年7月《延禧攻略》火遍大街小巷,熬夜追劇,入坑上癮。
不追則已,一追便欲罷不能。
像很多對家宅內鬥、皇宮深院毫無興趣的男生都紛紛被《延禧攻略》拿下。
作為宮鬥劇,《延禧攻略》無疑是成功的。
捧紅吳謹言,帶火秦嵐聶遠,就連配角人物也收穫不少好評。
富察傅恆把許凱送上熱搜,喜塔臘爾晴把蘇青頂上熱搜,就連飾演丫鬟的姜梓新等人都紛紛被贊,收穫粉絲無數。
就是這部被稱讚,甚至二刷三刷N刷的宮鬥劇,在9月28日下架了,被下架的宮鬥劇不止《延禧攻略》,還有讓人無法忘懷的《如懿傳》。
《如懿傳》開播後,很多人都吐槽,周迅標誌性的聲音飾演年輕時的青櫻,出戲略帶尷尬,霍建華人到中年飾演年輕時候的乾隆,難以融入讓人吐槽,第一集便翻車,但熬過第一集,越來越上頭。
這兩部宮廷大戲是很多人再刷n次的電視劇,卻在昨天先後被下架。
「當前地區無該視頻的版權,無法播放。」
根據網上的消息,宮鬥劇被冠以「五宗罪」下架,負能量爆滿是它們最大的軟肋。
篡改歷史、勾心鬥角、弱化文化、削弱經典,奢侈糜爛,宮鬥劇真的這麼不堪嗎?
從《甄嬛傳》《羋月傳》《步步驚心》到《延禧攻略》《如懿傳》,宮鬥文化傳播逐漸升溫,這些劇統稱為「宮鬥劇」。
宮鬥劇,顧名思義,以深宮內院為基礎的帝王后妃之間的愛恨情仇。
這些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爽。
編劇用金手指給主角賦予了非凡的能力,他們總能逢兇化吉,過關斬將,在與反派手撕的過程,正是讓觀眾爽到爆的情節。
現代人壓力很大,把情緒和壓力寄托在劇情消遣上,一旦主角一路開掛,我們就看的很爽。
我們看的很爽,是因為被劇情,被人物,被事件,但之所以爽,是因為宮鬥劇大都「脫離現實」。
宮鬥劇只是選擇把時間節點定在某一個歷史朝代,然後基本上就和歷史發展沒有關係了,因為它側重講的是宮鬥。
宮鬥劇並不是歷史劇,它只是用來以背景作為發展可能性的開始,而不是嚴格的歷史劇,所以,要求一部宮鬥劇把歷史完完全全還原好像不太現實。
宮鬥劇製造的爽點滿足了現代人消遣解壓的需求,當然這種「脫離現實」的東西本身就是虛化的存在,因為現實的宮廷中,每個人都是主角,也都不是主角,最後誰勝誰敗根本不受控制。
選擇以宮鬥劇的類型開始,那就會有主角和反派,會有不現實的情節,何苦非要把娛樂性質的消遣和歷史文化沉澱拉等號?
宮鬥劇的展開都是圍繞宮廷,皇家內院,帝王后妃的愛恨情仇,並不是對歷史的弘揚。
《延禧攻略》之所以讓人看的爽,是因為魏瓔珞從宮女一路開掛登上後位。
《如懿傳》之所以讓人看的痛,是因為如懿從心懷愛情到心思的過程讓人共鳴。
無論是魏瓔珞還是如懿,她們的側重點都是與帝王的愛情。
既然是愛情劇,本身側重點就是宮廷帝王深宮內院發生的事,而不是血戰沙場和建立軍工的過程。
很多網友喜歡這些劇,可能是因為主角的愛情故事,可能是因為后妃爭鬥的爽點,也可能是因為劇荒,很少有人是因為想了解歷史才去追宮鬥劇。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毛尖認為,它主攻我們文化下三路,在生理層面料理我們的情緒,最後昏昏然把我們變成求爽得爽的文化粗人。
我承認大多宮鬥劇都脫離了歷史文化的基礎,但它們本身就是講宮鬥的,你非要它給你傳承文明,很顯然不現實。
《延禧攻略》熱播時,劇中高貴妃的飾演者在採訪中談及自己惡補崑曲身段的經歷。
這段採訪被劇方冠以「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擺到網上傳播,點擊量突飛猛進,因為我們都是想要在影視劇中看到文化傳承的。
但很遺憾的是,無論是從唱詞、服裝、頭飾、身段還是伴奏樂器,可能都沒有做到百分百還原,所以,被吐槽成了定局。
宮鬥劇滿是女人勾心鬥角的戲碼,沒有對歷史文化進行傳承,這便受到很多人詬病,可它本身叫「宮鬥劇」,而不是「歷史劇」。
如果真的要了解歷史文化,可能你也不會去看所有的宮鬥劇了。
當然,這不是劇的錯,因為它側重的畢竟是帝王將相的愛恨情仇,但卻被劇方打上「文化傳承」的高級旗幟,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宮鬥劇中的劇情其實很老套,銀針試毒,麝香墮胎,甚至借刀殺人,這些套路觀眾都懂,因為我們應該分得清這是劇情。
很多人吐槽宮鬥劇是因為講的是女人之間勾心鬥角,不擇手段和腹黑心機,這些負能量和手段會影響到一些人的為人處事和性格養成。
所以,這一類人給出的解決方式是:你可以講古代的江山治理,可以講朝代興衰,可以講仁人志士高尚,可以講市井百姓的生活。
我想問問,講這些會有多少人看?
看劇的人大多都是用來打發時間,消遣日常,是為了娛樂休閒,如果真的要了解古代文化和江山治理這些「文性知識」,我想這類人也不會去追劇。
劇情和現實本身就是兩碼事,劇情是虛假,是設想,是虛構,所以看這些宮鬥劇完全只是為了圖一樂。
我承認很多宮鬥劇是改的太離譜,把歷史人物性別篡改,把歷史人物形象毀了,這些是改被注意,但那些只是為了講宮鬥的愛恨情仇劇,是劇情而非現實,我們更應該認清現實和真實,然後以娛樂的心態追劇。
很多人都說《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了,估計《甄嬛傳》也快保不住了,宮鬥劇可能要消亡了。
其實,宮鬥劇是劇,是娛樂休閒,它是該有所依據,但如果要求它完全符合歷史,也不可能會有主角光環這種東西了,因為現實中不可能真的有人一路開掛。
所以,追劇只是為了消遣,比起打壓宮鬥劇,我們更應該調整自己追劇的心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認清現實和劇情,不是嗎?
【註: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瑣碎閒談
能碼字,能追夢,治癒系90後女孩。用最暖的文字,治癒最孤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