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

2021-03-05 創藝音韻

作者介紹

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 1975 ) ,這位公元 1906 年出生的俄國作曲家一生創作驚人,包括了 15 首交響曲、 15 首弦樂四重奏、 2 首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數部歌劇等。他大半生都在與共黨意識型態統治者周旋,多數交響曲都是為因應黨國之社會主義寫實路線需求而作,政治性及敘事性濃厚。其弦樂四重奏則是個人的秘密日記,個人風格強烈。其弦樂四重奏則是個人的秘密日記,個人風格強烈。

樂曲簡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蕭士塔高維奇曲調較為輕鬆的曲子。爵士樂在二十世紀初自美國發源,當時也傳入了俄國。爵士樂在二十世紀初自美國發源,當時也傳入了俄國。早在蕭士塔高維契求學時代,他定期前往爵士音樂會並拜訪爵士音樂家,顯露他對爵士樂的好奇。然而在二零年代的蘇維埃社會,爵士樂被視為敵視中產階級文化與墮落的餘毒。然而在二零年代的蘇維埃社會,爵士樂被視為敵視中產階級文化與墮落的餘毒。

直到三零年代,公元 1934 年,蕭士塔高維契獲邀加入爵士振興委員會,期望將爵士樂的地位自流行的咖啡館音樂提升至更高境界,為此在列寧格勒舉辦了競賽,而蕭士塔高維契也因此完成三個樂章的《第一號爵士組曲》 (Jazz Suite No.1) 。公元 1938 年,蕭士塔高維契接受剛成立的國立爵士管弦樂團所託,完成八個樂章的《第二號爵士組曲》 (Jazz Suite No.2) 。

首先要跟大家分享《第二號爵士組曲》當中的第二號圓舞曲,聽聽看俄國作曲家所作的圓舞曲跟我們熟悉的小約翰 ‧ 史特勞斯的圓舞曲有什麼不同?個人覺得小約翰 ‧ 史特勞斯的圓舞曲,就像宮廷宴會裡的衣香鬢影;蕭士塔高維奇的圓舞曲,雖然跟他的一些交響曲聽來略為輕鬆一點,可是旋律裡依然隱含著淡淡憂鬱,宛如末代宮廷,曲終人散,破敗荒涼,孤獨的圓舞曲。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爵士組曲是他的管弦樂組曲中最出名的一套。當中的《第二圓舞曲》雖然短小但配器豐富,旋律簡單而容易接受,是他的管弦樂代表作之一。

相關焦點

  • 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西洋古典音樂的入門必聽曲目!
    《第二圓舞曲》,前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作品,創作完成於1938年,俄國人又稱其為《俄羅斯圓舞曲》。
  • 最美圓舞曲,所有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5丨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蕭士塔高維奇《第二爵士組曲》(Jazz Suite No. 2 )是他的管弦樂組曲中最出名的一套。當中的《第二圓舞曲》(Waltz No. 2)雖然短小但配器豐富,旋律簡單而容易接受,是其管弦樂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洋古典音樂的入門必聽曲目。
  • 史上最煽情的舞曲《第二華爾茲》
    史上最煽情的舞曲第二華爾茲Second Waltz第二華爾茲 即第二圓舞曲Second Waltz是前蘇聯時期世界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士塔高維奇Shostakovich的經典作品。
  • 約翰·史特勞斯: 維也納圓舞曲 III
    結尾部,樂曲先在降E大調上變化再現第五小圓舞曲主題A。接著依次在C大調上再現第二小圓舞曲主題A,在G大調上再現第二小圓舞曲主題B,最後再現第一小圓舞曲主題A,並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演奏時間約8分30秒。
  • 當人類深陷苦難時,聽聽蕭士塔高維奇的圓舞曲
    如此,我們來聽聽蕭士塔高維奇的華爾茲圓舞曲,無論全球深陷怎樣的病疫,無論你身處何種境況,生活仍需從容優雅,直至翩翩起舞。waltz No.2久負盛名,是蕭士塔高維奇《第二號爵士組曲》中的「第二圓舞曲」,又稱「抒情舞曲」。它的旋律深具俄羅斯民族特色。音樂主調為淡淡的憂傷,輔之以華爾茲曲式舒緩,那是一種沉重下的抒情。
  • 約翰·史特勞斯: 維也納圓舞曲 I
    但據日本約翰·施特勞斯協會常務理事保柳健考證,那次宮廷舞會上演奏的是作者的另一首圓舞曲,名為《皇帝慶典圓舞曲》(Op.434),並非本曲。樂曲採用維也納圓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圓舞曲和結尾組序奏部分為帶結尾的三部曲式,規模較大,有獨立的音樂形象。樂曲開始先呈示出具有典禮進行曲特點的段落,莊重從容,使人聯想到輝煌大廳中莊嚴行進的隊列。
  • 音樂鑑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作品314號(An der schönenblauenDonau,Walzer,op.314),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6年,作品第314號,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
  • 約翰·施特勞斯《一千零一夜-圓舞曲》馬澤爾 1909
    約翰·施特勞斯《一千零一夜-圓舞曲》洛林·馬澤爾指揮
  • 史上最煽情的圓舞曲《第二華爾茲》
    聆聽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圓舞曲》,任何描述言語都是無力的,顫抖過後,還是顫抖。1994年安德烈瑞歐樂隊重新改編了《第二圓舞曲》,讓這首經典曲目更加煽情,更加充滿感染力,讓人們重新認識了華爾茲。幽暗的色調,冥想的氣質,風暴般的激情,是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風格。濃鬱的俄羅斯風情,優美而憂鬱的旋律,百感交集的意緒,使老肖的《第二圓舞曲》完全有別於約翰.史特勞斯的甜膩。音樂的主調是悲傷的,輔調以華爾茲曲式作舒緩,是一種努力讓自己開心起來的情緒,但內心卻是克制和壓抑的,是一種沉重下的抒情。
  • 小狗圓舞曲,情意濃濃好風光
    鋼琴小品《小狗圓舞曲》,便是這一種都市生活情趣與品位的典範之作。《小狗圓舞曲》是「鋼琴詩人」蕭邦的鋼琴作品裡最短的一首,也被稱為《一分鐘圓舞曲》。所謂「一分鐘」,其實只是一個籠統的時間概念,這首曲子實際演奏時間大約為1分40多秒,是蕭邦在他的情人、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的莊園裡即興寫成的。
  • 春天的古典(4):小約翰•史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夜裡的溫度終於走出了零下,倒春寒沒了,暖氣也停了,厚厚的棉衣羽絨進了衣櫥,出門簡單套個夾克,輕快極了。今天恰逢周末,天氣晴朗,此時舉家踏青,滿眼的柳綠風輕、鳥鳴花香,定有閱不盡的春之色,聽不夠的春之聲。
  • 【人文素養】《一千零一夜圓舞曲》賞析
    [藝術視窗]《一千零一夜圓舞曲》賞析
  • 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欣賞 上
    今天的還原現場我們來欣賞一首可能是古典音樂界演奏次數最多的名曲,就是號稱奧地利第二國歌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曲家是婦孺皆知的圓舞曲之王——約翰.史特勞斯。樂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貫穿始終,音樂主題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而富於彈性,體現出華麗、高雅的情調。 俗話說,任何流傳於後世的偉大作品當初一般都是經歷過坎坷和曲折的,例如貝多芬第三英雄交響曲首演失敗,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曾經改動多達3次等等,而這首藍色多瑙河也是如此。1867年2月9日,這部作品在維也納首演。
  • 這首蕭士塔高維奇的曲子,把我聽醉了……
    每個細胞都在旋轉跳躍,好想舉起夕陽下的酒杯……蕭士塔高維奇是前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創作的《第二圓舞曲》,旋律優雅華麗,既裹著絲絲甜蜜又帶著點點憂傷,有種令人陶醉的獨特魅力。夕陽下,閉眼感受這首舞曲,不由會想起過往看過的古典風格的宮廷電影鏡頭:馬車、貴族名媛、舞會、偶遇、莊園、愛情……選曲選址能夠這麼用心的,必然是大提琴家肯定是Stjepan Hauser了,因為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了。Hauser是知名大提琴跨界組合"提琴雙傑"(2 Cellos)的成員之一,30多歲就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大提琴演奏家。
  •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此曲創作於1866年,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這首樂曲的全稱是《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圓舞曲》。曲名取自詩人卡爾·貝克一首詩的各段最後一行的重複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輕,美麗,溫順好心腸,猶如礦中的金子閃閃發光。真情就在那兒甦醒,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鮮花吐芳,撫慰我心中的陰影和創傷。不毛的灌木叢中,花兒依然開放,夜鶯歌喉囀,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 「壹美整形」邀你一起欣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記者翟詠雪12月30日,「壹美整形」維也納皇室管弦樂團新年音樂會將奏響新年序曲,本次音樂會上,樂團演奏家們將帶來「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說到這首經典名曲,就不得不提一件「趣事」,這首享譽世界的作品當年竟然是被「搶救」回來的。
  • 小朋友聽的世界名曲01——《小狗圓舞曲》
    《小狗圓舞曲》也叫《一分鐘圓舞曲)。叫一分鐘圓舞曲是因為這首曲子演奏起來只用一分鐘多一點的時間;叫小狗圓舞曲是因為本曲的創作與小狗有關。蕭邦創作這首圓舞曲的時間是1846年,當時蕭邦在巴黎與女友喬治-桑住在諾罕莊園。喬治-桑有一隻小狗,特別喜歡飛快地轉著圓圈追逐自己的尾巴。
  • 蕭邦《降A大調華麗圓舞曲》op34no1 圓舞曲no2
    蕭邦於1824年創作了第一首圓舞曲,直到1849年去世,一共創作約20首。蕭邦的圓舞曲有兩大類型:一種是節奏複雜華麗高雅的圓舞曲,此類圓舞曲並不適合為舞蹈伴奏。比如《降D大調圓舞曲》叩.64no.1(小狗圓舞曲);另一種則是藉助圓舞曲的形式而創作的抒情詩如《#c小調圓舞曲》op.64no.2。
  • 【Piano學習】如何彈好《星光圓舞曲》
    不知幾時愛上了任何好聽的 「蹦擦擦」,跳阿根廷探戈最愛華爾茲,學鋼琴也是從彈《星光圓舞曲》開始的。
  • 【春享音樂】春之聲圓舞曲
    視頻連結:https://v.qq.com/x/page/f0562we2ifd.html春之聲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作於1883年。當時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滿活力,處處散發著青春的氣息。據說小約翰·施特勞斯是在一個晚上就在鋼琴上即興創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鋼琴曲,後經劇作家填詞成為聲樂圓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現在仍然是許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愛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