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 1975 ) ,這位公元 1906 年出生的俄國作曲家一生創作驚人,包括了 15 首交響曲、 15 首弦樂四重奏、 2 首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數部歌劇等。他大半生都在與共黨意識型態統治者周旋,多數交響曲都是為因應黨國之社會主義寫實路線需求而作,政治性及敘事性濃厚。其弦樂四重奏則是個人的秘密日記,個人風格強烈。其弦樂四重奏則是個人的秘密日記,個人風格強烈。
樂曲簡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蕭士塔高維奇曲調較為輕鬆的曲子。爵士樂在二十世紀初自美國發源,當時也傳入了俄國。爵士樂在二十世紀初自美國發源,當時也傳入了俄國。早在蕭士塔高維契求學時代,他定期前往爵士音樂會並拜訪爵士音樂家,顯露他對爵士樂的好奇。然而在二零年代的蘇維埃社會,爵士樂被視為敵視中產階級文化與墮落的餘毒。然而在二零年代的蘇維埃社會,爵士樂被視為敵視中產階級文化與墮落的餘毒。
直到三零年代,公元 1934 年,蕭士塔高維契獲邀加入爵士振興委員會,期望將爵士樂的地位自流行的咖啡館音樂提升至更高境界,為此在列寧格勒舉辦了競賽,而蕭士塔高維契也因此完成三個樂章的《第一號爵士組曲》 (Jazz Suite No.1) 。公元 1938 年,蕭士塔高維契接受剛成立的國立爵士管弦樂團所託,完成八個樂章的《第二號爵士組曲》 (Jazz Suite No.2) 。
首先要跟大家分享《第二號爵士組曲》當中的第二號圓舞曲,聽聽看俄國作曲家所作的圓舞曲跟我們熟悉的小約翰 ‧ 史特勞斯的圓舞曲有什麼不同?個人覺得小約翰 ‧ 史特勞斯的圓舞曲,就像宮廷宴會裡的衣香鬢影;蕭士塔高維奇的圓舞曲,雖然跟他的一些交響曲聽來略為輕鬆一點,可是旋律裡依然隱含著淡淡憂鬱,宛如末代宮廷,曲終人散,破敗荒涼,孤獨的圓舞曲。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爵士組曲是他的管弦樂組曲中最出名的一套。當中的《第二圓舞曲》雖然短小但配器豐富,旋律簡單而容易接受,是他的管弦樂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