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風暴》觀後感

2020-09-05 怎麼也吃不完的棒棒糖

——為了內心的信仰

《竊聽風暴》是一部德國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獎項。故事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的東德,主要內容就是一名情報人員W監聽一名作家D的故事。

那是一個人們不能隨意說話的年代,尤其是不能有任何不當言論。作為著名作家的D自然容易受到情報部門的監視,W既是自願也是受命才開始監視D的,在D的家中安裝竊聽器,全天候掌握D在家的言語。

影片剛開始顯現了W作為情報人員的能力高超,並且讓人有一種D這個人肯定有問題的感覺。但實際上D這個人本身是沒有明顯的違法傾向的,所以他平時也沒有特別在意自己的言行,只是在家和女朋友X幸福度日,另外當然還會寫作,自然也是合法的作品。

監聽一直在繼續,矛盾慢慢展現。高層人員用權力脅迫X做自己不願意的事,W作為情報人員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卻無可奈何。後來W故意讓D發現自己女朋友的處境,但他們還是沒有辦法讓X脫身,畢竟一個人的事業完全受到高層人員的控制。D的好朋友Y就是被雪藏,然後自我了斷了。

當一個人無法為自己掌控自己未來的主動權時,這個人是很可悲的,只能任人擺布。所以不能把自己的未來交到別人手上,要自己主動掌控自己的未來,為自己的未來出謀劃策謀幸福。不過有時候這確實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是由大環境決定的。

後來W不想X繼續被自己的上司脅迫,W藉助偶然的機會勸導X又回到D的身邊,不要在乎別人的脅迫。在W看來,脅迫明顯有悖於他的工作精神。雖然他做的是監聽的工作,但是他仍不希望脅迫他人。所以這就是一件奇怪的工作,一邊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力,一邊又維護工作的崇高性。也許在W眼裡,隱私不是一種權利,這也不能怪他,畢竟那個時代就是那樣,他是被教育那樣做是正當的。

不過這裡可能有另外一個原因。W可能已經改變了,他不再一心一意為上司服務。影片中有一個細節,D的好朋友Y曾經送給D一本曲譜作為生日禮物,這首曲子叫做獻給好人的鳴奏曲。在Y自殺後,D曾在家裡親自彈奏這首曲子,W通過監聽也聽到了,並且W流淚了。這時候已經明確表示W改變了,不再是那個冷血的情報機器。甚至W有可能喜歡上了X,但這只是我的感覺,影片中沒有明確表示。

後面發生的重大事件就是D因為Y的自殺,決定寫一篇關於自殺的文章,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D只能用借來的打字機匿名發表。果不其然,上層命令查出是誰寫的這篇文章。W是知道的,因為他一直監聽D,完全知道D一伙人的計劃,但是他沒有選擇上報,反而用假情報向上匯報,W在想辦法保護D。其他人也搜查過D的房間,但是沒有找到打字機藏在哪裡,沒有證據可以逮捕D。

這時候X由於其他原因被上層示意逮捕,巧合的是要W審問X,問出打字機的下落。而當初又恰恰是W勸導X不要受上層的脅迫,W不得不去審問。X突然就交代了打字機藏在哪裡,這讓我有些始料未及,我本以為X還會像之前一樣堅持不說。這也是令我迷惑的地方之一。

W為了保護D和X,自己在搜查之前,先一步去D家裡將打字機處理掉了。他本以為這樣可以拯救D和X,但是由於X未知實情,心懷愧疚之下,出門發生車禍,W衝上去見了X最後一面。W甚至都沒有機會告訴X實情,X就去世了。最後上司知道W有問題,但又沒有證據,就讓W去做拆信的閒職了。最後還是W一個人抗下了所有,其他人毫不知情。

時間到了幾年後,柏林圍牆倒塌,各種監視也不復存在,人們獲得更大的自由。D曾藉機問過曾經的上層人員,為什麼他沒有受到監視。看到這裡讓人不免惆悵,D至今都不知道他自己被監視了,深藏功與名的W卻不知何處。得知曾經被監聽的D開始追尋當年的真相,終於D發現了W為他所做的一切。這時候W已經作為郵遞員,安安靜靜地過著自己的生活,D也沒有去打擾W。最後D寫了一本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獻給好人的鳴奏曲,並且表示了對W的感謝。幸運的是W看到了這本書,這本書就是寫給他的

確確實實被裡面的人性所震撼。除了那些人性的陰暗面,W幾乎一個人撐起了人性的善良。很難想像W這樣的工作機器會有這樣的所作所為,也許一個人的內心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冷酷無情,重要的是看這個人在堅持什麼,在信仰什麼

如果他有自己的堅持,他有自己的信仰,那麼他做什麼事都是為了內心的信仰。雖然表面看起來都是工作,工作的動機卻千差萬別。工作只是他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有的人可能會利用工作的權力之便,但他不會,他工作只是為了踐行自己的內心

不過影片中還是有一些地方令我感到迷惑。一是W的改變,究竟是什麼改變了W?二是X的背叛,究竟是什麼讓X再次背叛D?三還是關於W,從一名出色的情報人員變成默默無聞的郵差,他的內心為什麼如此平靜?也許這就是我需要提高自己的地方吧。

默默付出一切,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內心的信仰。

相關焦點

  • 與《芭芭拉》相比,《竊聽風暴》很差勁
    同樣以東德時期為背景,《芭芭拉》從名氣上來說不如《竊聽風暴》,但藝術品質卻提升了好幾個檔次。2006年《竊聽風暴》在歐洲獲獎無數,並斬獲第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好評如潮。人們對其情有獨衷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一點也不喜歡這個電影,它顛覆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好的制度令壞人無法為惡,壞的制度讓好人變成禽獸。
  • 《竊聽風暴》,諜戰裡的掃地僧
    電影《竊聽風暴》,原名《他人的生活》。相較於《他人的生活》這個略顯文藝的名字,《竊聽風暴》所表達的驚險刺激,自帶爽感,顯然賣相更好。國內能在引進這部片子的時候翻譯成《竊聽風暴》,明顯是了解電影市場的行家裡手在操刀。
  • 竊聽風暴
    影片信息        中文名:竊聽風暴外文名:Das Leben der Anderen、
  • 《竊聽風暴》:是一場竊聽心靈的心路歷程,一部關於拯救的電影
    《竊聽風暴》是2006年德國最成功的電影,在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羅拉獎評選中獲得11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7個重要獎項。這也是繼《地下》、《再見,列寧》、《帝國的毀滅》、《百萬殺人遊戲》之後再次驚動世界的歐洲電影。
  • 《竊聽風暴》:事實是,沒有人選擇良心
    這就是因為《竊聽風暴》而昭示出來的最重大的意義最強大的震驚:殺手沒有動情,人性沒有復甦,善良沒有戰勝邪惡。
  • 德語電影推薦—《竊聽風暴》
    本片的導演就借《竊聽風暴》這樣一部影片來表現了人性的反思與良知的叩問。《竊聽風暴》是由德國著名導演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FlorianHenckel-Donnersmarck執導,烏爾裡希·穆埃(Ulrich Mühe)主演的劇情片。
  • 《竊聽風暴》永不過時的好人讚歌
    竊聽風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德國  137分鐘  彩色
  • 電影 《竊聽風暴》
    《竊聽風暴》導演: 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編劇: 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
  • 電影《竊聽風暴》的本體心理分析
    原標題:電影《竊聽風暴》的本體心理分析1984年,為紀念這位偉大作家,德國導演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根據發生在東柏林的故事拍攝了他的處女作《竊聽風暴》。奧威爾筆下的老大哥對所有的人進行竊聽,錄音、登記、建檔,積累了大量信息,建立起針對任何一個可疑的人的鎮壓體系。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影片,它揭示了,奧威爾筆下的老大哥式的夢魘一直是一個現實問題。現在,美國對所有國家、包括「友好」國家的國家領導人進行竊聽,人們都在譴責這一醜聞。
  • 竊聽風暴:比較不錯的懸疑電影,值得一看!
    2020-11-19 13:48:13 來源: 妮妮愛娛樂官方 舉報   《竊聽風暴
  • 一部德國電影:《竊聽風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是一部德國電影,2006年發行,並獲得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中文名《竊聽風暴》,又名《他人的生活
  • 一部永不過時的好人讚歌 ——致敬《竊聽風暴》
    今日中國電影乏善可陳,常常是因為這些影片既沒有歷史感,也沒有太多思維的樂趣可言。影像的軀殼、聲色的裝修根本不足以支撐起電影這門思想的藝術。雖然,人們習慣於將自己的碌碌無為歸咎於環境,但是多納斯馬克用自己的《竊聽風暴》告訴世人——無論境遇如何,若是能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每個人也並非別無選擇。
  • 《竊聽風暴》:別樣人生
    寫作時間:2007年3月——————偶然說——————相對《竊聽風暴當片尾劇作家德格瑞曼在自己朝夕生活的公寓牆壁裡拉出了長長的竊聽線,我們都會想起奧威爾關於1984年的預言。 但這部電影並不僅僅是關於政治的,更是關於人性的。一個專業的、對黨忠誠的「史塔西」——東德秘密警察,還會有人性嗎?其實我不知道史塔西7號是什麼時候被意外喚醒了內心善意和美感的,但直覺告訴我,跟開場那幕戲劇有直接關係,可惜我對戲劇的隱晦含義不甚了了。
  • 《竊聽風暴》:歷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竊聽風暴》,似乎也是部當前正火爆的德國電影,情節大致是借前東德的一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人員幫助了一名右派詩人的故事,反映了東德SHZY制度下對人性的摧殘和壓制,電影拍的很好,相信有關它的各種影評已經無數了,所以我這裡只想紀錄幾個讓我回味的情節。
  • 電影 | 竊聽風暴
    但是偶然在豆瓣上看到一則影評闡述了如下事實:導演兼編劇多納士馬克,籌備9年,於33歲推出處女作劇情長片《竊聽風暴》,初試啼聲,一舉成名。該片正式投拍時,獲得了許多前東德人的幫助,他得以在很多當初東德的機關大樓實地拍攝。而唯一拒絕了他拍攝請求的,就是前東德監獄博物館的館長,為什麼?
  • 一個關於背叛了背叛的故事—《竊聽風暴》
    看到這個名字,想到的是《竊聽風雲》,但他的格局比《竊聽風暴》小多了!《竊聽風暴》在德國放映後,就橫掃了德國電影頭部全部獎項,還獲得了當年歐洲電影獎的三大項獎,歐洲電影獎我們比較少聽說,因為他是一種歐洲文化獎,只頒給能強烈代表歐洲文化,歐洲的精神,和直接體現歐洲出現過的問題的影片。
  • 《竊聽風暴》影評:寂靜的溫存
    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直分不清《竊聽風暴》和《竊聽風雲》,看過了《竊聽風雲》之後,就一直很疑惑:這就是那部傳說中的好電影?
  • 影片《竊聽風暴》——從別人的井裡窺探自己的倒影
    基本信息:中文名:竊聽風暴外文名:Das Leben der
  • 悅影第018期:《竊聽風暴》、《竊聽風雲》——2部非常好看的竊聽系電影
    今天,小悅就給小夥伴們介紹幾部關於竊聽的電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竊聽者們不為人知的秘密。1.《竊聽風暴》導演: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豆瓣:9.1《竊聽風雲》導演:麥兆輝 / 莊文強豆瓣:7.6
  • 《竊聽風暴》:諜報特工天羅地網的監聽高壓下,人性的選擇與救贖
    《竊聽風暴》還獲得了第三十二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以及第六十四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竊聽風暴》主要講述了前東德「斯塔西」情報工作人員維斯勒對著名右派劇作家和詩人德雷曼及其夫人克麗絲塔的生活實施監聽,卻在監聽的過程中逐漸被作家的真性情、真愛、才華所感染和打動,從而轉為保護作家的度過那個「危險時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