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熱,提起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網友都感到有點陌生。
好像娛樂圈的當紅藝人裡沒這號人物吧?
確實,他在圈中屬於"萬年邊緣人物"的角色,出道至今已經拍過二十餘部戲,可就是沒能讓觀眾記住,也沒能收穫大量粉絲。
細數他拍過的角色,《美人製造》中的古裝美男子張易之。
《鳳求凰》中的拓跋昀。
還有《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玩世不恭的範漣少爺。
看完這些,大家是不是瞬間對這個演員有了印象,但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沒錯,這就是典型的圈中"邊緣型"演員。
觀眾能記住角色,也看著臉熟,但就是火不起來,這對演員來說就是最大的無奈。
米熱也不是什麼新人了,出道之前是迪麗熱巴上戲的同班同學,還是庫寧哲亞洲型男大賽的全國10強。
憑藉優質的形象殺入圈中,並在第一年就參演了《班淑傳奇》,還被於正看重,成為他公司旗下藝人。
咱於大編,雖然有段時間風評不咋地,但其本身實力還是很強的,而且手上資源眾多,按道理講,米熱籤到他公司底下,紅是遲早的事情,可現實未能如他所願。
米熱的起步,比一般新人都高,但他的發展,卻不知為何停滯不前。
要說戲,他是真沒少拍,從沒閒過,可熱度,就一直是上不去,運氣也不咋地。
當初的熱播大劇《鳳求凰》,於正老師的得意之作,本來定的就是米熱來做主演,可誰知道半路殺出個宋威龍,將容止一角給他頂了。
而米熱,只能拿到拓跋昀這個配角。
該劇播出後,也有不少人認識了飾演拓跋昀的米熱,但熱度遠遠不及宋威龍,後者憑藉此劇一躍為流量小鮮肉,而前者,錯失這個機會,只能繼續在配角之路上苦苦掙扎。
這件事,也怪不得誰,雖然於正老師非常看好米熱,但他畢竟只是編劇,沒有敲定角色的權力。
一部大製作電視劇的角色,本身就是由多方權衡商議後決定。
所以,也不能說是米熱的主角位被搶,只能說是運氣不好吧。
他這幾年演藝生涯,慢慢從小鮮肉熬成了"老鮮肉",也成了於正旗下的"資深老藝人"。
吳謹言、張逸傑這些同事都慢慢走上前去,連被於正指導過的趙露思如今都已大紅大紫,唯獨米熱還在底線徘徊。
捧了七年都沒捧紅,對此於正老師應該也很無奈,但也無可奈何。
要長相有長相,要身材有身材,要資源也給了,演技也說得過去,可就是不火能有什麼辦法。
這就是娛樂圈的殘酷,一個演員,沒有好的契機,那就只能這樣熬下去。
像米熱這樣拿不到主角位置,一直混跡各大配角位的演員還大有人在。
長得帥又如何,身材好又怎樣,圈內難道缺帥哥美女?
每天都有大量新生代資源湧入,想要形象條件好的,一抓一大把,你沒有人氣,那只能是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而怎樣收穫人氣,本身就是看命,雖說有時候一個演員想紅起來可以靠背後哦團隊的運營和炒作,但那些都是暫時的,還是要自身擁有一定國民喜愛度,才能真正躍身一二線。
米熱火不起來的原因,可能還是太趨同於圈中大多數男演員。
正如《演員請就位》裡爾冬陞導演罵陳有維和王楚然時說的。
長得帥,長得美,是沒有用的,因為你的顏值根本沒有達到一個"驚為天人"的地步。
如果說你的顏值能吊打圈中大多數演員,那的確可以完全靠臉吃飯,但如果這種臉是隨時都能在圈中找到的呢?
那這還能稱之為優勢嗎?
所以拋開這些,如果不能靠外形火,那只能在演技上下功夫。
這一點,相信米熱能做得很好,本身就是科班出身,比大多數偶像轉型的演員要強太多。
他也的確沒放棄這點,整整七年時間,雖然演得百分之九十都是配角,但每一個配角都是百分百認真對待,用自己能達到的最好演技去給觀眾最好的呈現。
而他這些努力,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七年的沉澱,才有了現在這個好演員米熱,而且他也不是完全在原地踏步,能拿下《鬢邊不是海棠紅》的範漣一角色,就已經說明了他的進步。
至於演了這麼多年配角,也沒什麼人氣,無所謂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以後踏上山巔鋪下墊腳石。
有多少演員又是一開始就大紅大紫呢?像王凱、靳東這幾位影視界"流量保障",不也是做了多年配角,跑了多年龍套才熬出頭來。
而讓他們能熬出頭的一個最主要因素,就是演技。
對演員來說,萬般皆下品,唯有演技高,顏值這些外在因素,只是起一個升華作用,讓一個好演員的內涵能更好釋放出來。
所以,米熱的不紅也不過是一時罷了,這麼多年沒有人氣,角色也被頂替,時常處於尷尬境地。
都這麼慘了,還有什麼可畏懼呢?
只要願意不斷提升自己,那機會終有一天會落到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