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香港,這一代上海人有可能嗎?

2021-02-25 中產先生

- 1 -

上海和香港的淵源

上個世紀初,上海是遠東第一大都市,號稱魔都、十裡洋場,彼時的東京和香港比起上海都遜色太多。

但隨著37年抗日開始,到後來的內戰,上海富人和實業家紛紛攜帶黃金美元遷入香港,聚居在香港北角,現在北角偶爾還能聽到老正宗的上海話。

和他們一起移到香港的還有上海電影(大佬邵逸夫,上海時代人稱「邵老六」,來港後尊稱「六叔」)、永安百貨商店、紡織業……甚至是上海的裁縫店、理髮店、飯店也隨著上海人的南下,漸漸在香港風生水起,成為上層社會的潮流。

彼時香港的商界與文化精英經歷了一個可被稱為「上海化」的過程。

但上海移民對香港的觀感並不是很好,許多早年來的人都用「蹩腳」來形容當時的香港。「比上海忒般(差)多了,沒高樓大廈,都是三四層高的唐樓。」

但是,兩座城市隨後的發展卻大相逕庭。

香港因為幾次戰爭的關係迅速崛起,加上內地改革開放,香港成為與國際經濟來往的唯一通道,香港迅速完成工業化並成功轉型成為國際金融、船運、貿易中心,成為亞洲四小龍。

上海經歷了幾十年的低潮,幾十年裡貢獻財政支持北京,支援全國,比較明顯的例子是上海的第一高樓一直是和平飯店,到了80年代才蓋出一個上海賓館,也只比和平飯店高出一點點。

在改革開放後,香港和上海,因緣際會,再次交匯。

香港成為上海吸引的最大的外資,遠超日本和美國,上海近些年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快,在某些數據比如製造業、GDP和航運已經超過香港。

兩個城市,未來依舊上演雙城故事。

- 2 -

淵源講完了,來對比些具體的硬數據指標:

1、GDP和製造業指標

2018年 上海GDP總量 3.2萬億人民幣

2018年 香港GDP總量  2.4萬億人民幣

從GDP上來看,上海已經超過香港近8千億,不過要看到上海只要還是製造業貢獻比較多,香港已經幾乎沒有製造企業了。

而且,從人均來看,上海人均GDP2萬美元,香港的人均GDP已經超過4萬美元,是上海的兩倍還多。

2、航運指標

不光是經濟總量,就是香港引以為傲的航運方面,上海的實力也逐漸超過了它。其實上海不止是超過香港,也已經超過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和紐約、倫敦並稱「紐倫港」,是世界三大航運港口之一。

3、金融指標

上海是內地外資利用最大的城市,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的金融中心,證券、期貨、外匯交易十分活躍,但是和香港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亞洲金融中心的演化,在20世紀初,上海曾是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50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年代末期是東京,近幾年香港再度奪回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是內地離岸金融的主要通道,而且國際資本自由進出,段時間內還無法代替。

4、企業方面

此次臨港匯集了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Tesla也來建廠。但是總體來說,就世界知名企業及總部數量來說,香港還是比上海稍勝一籌。

香港作為最國際化和最開放的城市,是跨國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進軍內地市場的重要一步,所以這些企業都熱衷將亞洲總部設立在香港,這也是香港的軟實力之一。

但是,世界500強企業目前香港比上海僅多出一家,希望上海迎頭趕上。

5、教育方面

上海和香港都是我國著名的高校集中地,但在總體實力上,香港還是領先於上海的。

亞洲大學排名榜單中,來自香港的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分別排名亞洲第5、6、11、12位。和大陸的高校相比,排名北京大學和和清華大學。而來自上海的復旦大學和交通大學分別排名亞洲第16和第18位,名次低於香港的以上幾所大學。

- 3 -

上海和香港的潛力對比

短時間看,上海和香港還是有差距,上海超過香港的主要還是集中在製造業和航運上的規模優勢,未來雙方有哪些潛力呢?

1、上海的潛力主要來自政策和經濟輻射

上海在外資和外貿方面的政策還可以繼續期待,目前臨港是部分自貿港加經濟特區的定位,政策利好空前。

另一方面是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牽一髮而動全身,長三角未來產業、人才、資本都將和上海聯動一起,創造更多經濟奇蹟。

上海以前過於高冷,甚至保守,這一次希望可以帶領長三角一起玩。

2、香港的潛力來自自身縱深以及大灣區機遇

我們看到香港的社會軟實力,香港城市的縱深和廣度,比內地所有城市都要好。所謂的縱深,就是城市的基礎沉澱,人才、制度、觀念……放在亞洲都毫不遜色。這些沉澱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超越的,是香港最根本的競爭力之一。

另外,粵港澳大灣區也是香港的一次機會,不要怕被內地城市超越,而是積極融入內地,帶動珠三角走向開放,走向國際,成為中國另外一個經濟增長極。

換句話說,未來上海和香港已經不是一個城市的競爭,而是誰能夠帶動各自經濟圈聯動發展,誰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拔得頭籌。

就這樣。

相關焦點

  • 上海人在香港: 有產者的故事
    有一個數據稱,1931年在香港的上海人只有3768人。當時,廣東地區以外的華人尚未考慮大規模移居香港。所謂「省港一家」,在1949年以前,香港與廣東在文化上是一體的。1937年的時候,香港是一個擁有100萬人口的廣東人移民城市。直到抗戰爆發,香港的吸引力才在全國範圍內大增。1937年至1941年的四年間,香港人口增至160多萬。
  • 邵音音 我這一代電影人
    「記得有場戲,他讓我哭,我哭不出來,他就罵,『你這輩子過得很幸福嗎?就沒什麼傷心事令你流淚嗎?』我說,有啊,好多。他說,那你就坐在這裡想。我給你兩個小時,你一哭我就叫開機。」當年邵氏的風月片,雖然超越時代之風,卻有人生道理,也有對當時歷史背景下人物狀態的觀照。李翰祥和呂奇的作品是其中的佼佼者。
  • 解放時期,那些去香港的上海人.
    九龍的深水埗曾經也是上海人聚集的地方,如今留下老舊的房屋,附近是熱鬧而擁擠的馬路市場。1841年,香港開埠;1843年,上海開埠。1876年,晚清文人葛元煦在《滬遊雜記》中寫道:「自香港興而四鎮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上海和香港被拿來相提並論,不知是不是從那時開始的。當時有英文報導稱,上海英商自認為高香港英商一等。
  • 我們這一代,要把臺灣帶回中國
    在臺灣很多人整天講「維持現狀」,但臺灣的現狀是什麼?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有一個現狀可以讓你維持?臺灣的現狀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懸崖,走向邊緣。而大陸此時此刻的現狀就是邁開大步,大步向前,一日千裡。我們要這樣的現狀嗎?我們是臺灣人,愛臺灣的人,可以要這樣的現狀嗎?愛中國的人,捨得讓臺灣,繼續淪落下去嗎?
  • 《喜歡你》:香港寫給上海的情書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香港導演開始放下對港島的心心念念,書寫起上海的情書。《喜歡你》作為一部典型的「香港導演、內地投資」的合拍片,已經愈發遊刃有餘,在「神經喜劇」的套路下,「霸道總裁」和「職場小白」的戀愛細節依然值得玩味。
  • 這可能是香港最後一家老上海理髮店了!
    原標題:北角僑冠,遺落香港的老上海走進上海僑冠理髮公司,寬敞的店堂裡大約有三、四位客人,七、八位理髮師傅,平均年齡目測六十,清一色男士
  • 蔡康永祖籍寧波,卻說自己是上海人,AB到底是香港人還是上海人?
    現在灣灣那和香港的娛樂行業都不景氣,所以很多明星都選擇來內地發展,比如蔡康永和小S。最近小編我看蔡康永的節目,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蔡康永竟然在節目裡面說自己是上海人?what???蔡康永不是臺灣人嗎?難道他的祖籍是上海嗎?
  • 哎,我們這一代廣告人
    而在此之前,恩師說的這個「功夫」至少得15年,因為在此之前的幾年,奧美就靠兩個AD和一個總經理撐著,這兩個AD和總經理都早已過而立之年。當時我還只是個孩子,15年對於一個孩子實在有些太長,但是抱著對廣告這行的敬畏,我還是踏踏實實的幹了一年,那會的月薪可能還不如現在的稅額,我也不知道當時我是怎麼活下來的。
  • 上海迪士尼開園,對香港迪士尼影響有多大?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質疑上海迪士尼的開幕,是否會對香港迪士尼造成影響,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第一時間出來發言,表示上海和香港的迪士尼樂園無論定位還是客源都不一樣,上海主要招攬內地旅客,而香港迪士尼主要吸引國際遊客
  • 楊超越獲特殊人才,落戶上海成立公司,她的成功激勵了「打工人」
    短短兩年時間,楊超越從家鄉帶著行李參加綜藝節目,到現在落戶大城市,有了自己的公司,的確令人感嘆命運待她不薄。對此,楊超越的粉絲表示不服,粉絲表示,楊超越在上海有4家公司和她有關聯,難得不是一種正面的、積極的宣傳嗎。
  • 一個上海人的香港保險投保實錄——買保險為何去香港?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一位上海人講述他是如何選購香港保險的。我今年33歲,男性,居住上海,深感勞苦大眾賺錢不易,想買保險往往買下一些保費高、保障範圍少險種,為此,把自已保險心路歷程以及去香港投保的經歷告之大家,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從24歲參加工作到28歲,我基本上是個「脫底棺材」——吃光用光,對於投資理財的概念一無所知,更遑論是保險。
  • 楊超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開公司,落戶上海,她真的那麼優秀嗎?
    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這幾年娛樂圈更是這樣的,特別是轟轟烈烈的成團選秀中,前浪們出道越來越早,來勢洶洶,後來的哥哥姐姐們都只能乘風破浪才能有競爭力翻紅了!單飛的楊超越,現在話題頗多,熱度超過了孟美岐吳宣儀,甚至「楊超越的貓丟了」、「楊超越的貓回來了」這種尋常的事也能上熱搜,真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阿貓阿狗都享受明星待遇,但這種熱搜看多了,也會讓人覺得很無聊!而且還有一天之內收穫三個熱搜的待遇,從阿貓阿狗,到開公司和落戶,小事大情都有,不得不說確實很火,已經形成了話題體質,一言一行都能被關注!
  • 這一代的臺北,用line和WhatsApp
    另一個不省油的竟也是女人——想當年,小馬哥是多討女選民的歡心,政治評論員周玉蔻爆料馬英九團隊收受頂新魏家的2億元政治獻金,對他從來沒有被質疑過的「清譽」公開挑釁。在計程車裡,司機談及周小姐的爆料,卻有自己的角度,過去十年間,臺北的房價漲了至少三倍,但他的收入卻活活跌掉了一半,「他不貪又怎樣?」
  • 中國面積最大的新一線城市,未來有望超越香港,是你的家鄉嗎?
    眾所周知中國有4座一線城市,但後來為什麼多出了那麼多的新一線城市,我也不是很了解,但我個人認為新一線城市,應該是二線城市向一線城市的一個過渡,直白的說就是現在所有的新一線城市,未來都會有無限可能,都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一線城市,至於國內有哪些新一線城市,我們這邊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
  • 香港、上海、深圳的格局
    很多人批評香港,製造業衰落了,整個城市只剩下房地產和旅遊。香港,製造業衰落,確認無疑。但是,香港的金融、國際航運、商貿、高端知識服務以及生物醫療等非重工科研,一直保持著亞洲頂級。一座城市,不可能發展大而全的全產業鏈。一個城鎮,有一兩個支柱產業,即可成為全國百強鎮,如中山古鎮燈飾,東莞長安五金模具、虎門服裝。一個城市,擁有幾個大產業,即可成為經濟強市。
  • 儂伐要搞錯哦,老早上海比香港高級丨上海人在香港(二)
    狹長的店面向裡延伸,鏡子裡映出頭髮花白的師傅和頭髮花白的客人。那是一股熟悉而又日漸遙遠的氣息,使人聯想到如今在上海也已為數不多的老式理髮店。高德田算是子承父業,父親早年是在上海出師的。「上海老早剃頭店都是阿拉同鄉人開的嘛。」他說,「爸爸年輕辰光在金門飯店下頭的華安(理髮)做。那個剃頭店的門是旋轉的,有紅頭阿三開門,在上海算特級的了。」1949年,高德田的父母跟著南下的上海人一起來到香港,把4歲的他留給揚州鄉下的爺爺奶奶照顧。「人家請伊拉來的。埃個辰光不要通行證,直接就過來了。」他說。
  • 李佳琦楊超越落戶上海,憑什麼?楊超越:我是老大,跟著我有肉吃
    剛剛宣布,楊超越將作為特殊人才落戶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年僅22歲的全村希望成功華麗逆襲。這也引發網友們的質疑,紛紛反問:憑什麼?楊超越從出道到女團解散單飛,短短兩年就開了公司。10月20日,上海簡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臨港新片區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0萬人民幣,楊超越持股99%。
  • 在香港吃上海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上海土著陳老闆一年前來了之後,我們搬到了北角炮臺山,這個住宅區居住著很多上海人,有了更多機會發掘上海菜,勇敢地嘗試了不同難度係數的各種菜式,從餛飩大排面到醃篤鮮,一部心酸血淚史...用香港人的話說,常常"中伏"!就想問一句,師傅,你們對上海菜到底是有什麼誤解?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香港可以吃到的經典上海菜是哪些。
  • 楊超越落戶上海,「人才」的本質是市場價值?
    ——遇言姐楊超越落戶上海,在網上引發震蕩,一時間公示監督電話都被打爆了。楊超越是按照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引進落戶臨港新片區的,等7天公示期一過就能成為新上海人。讓網友不忿的是「特殊人才」這四個字。帶動文化現象的人,不一定要是文化人。至於「欣賞、愛戴、尊敬」這些美好的詞,還是留給張文宏醫生們吧,真的不用往楊超越身上安。說到戶籍,北京難入,上海放寬,深圳還給應屆生發錢,二三線城市開展搶人。上海對於年輕人可比北京友好多了,北京的積分政策,如果不是體制內就要熬到40歲以上。
  • 有屬虎的嗎?聽說你們這幾年過得特別不好?楊超越表示不服
    2020年總算結束了,大多數人都感慨:實「鼠」不易呀。2021年也總算到來了,很多人也都喜歡真的能夠做到「牛」轉乾坤。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在新的一年,大家會不會「牛」轉乾坤也是大家在意的地方。很多星座運勢專家,開始提出自己的看法了。比如,麥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