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牛郎織女晉劇院排演的非遺夫子嶺弦腔《訪崑山》 任帥 攝
12月11日,夫子嶺弦腔省級非遺傳承匯報演出在和順縣融媒體中心演播大廳舉行。
此次匯報演出由縣夫子嶺弦腔劇團和縣牛郎織女晉劇院共同獻上傳統劇目《訪崑山》。講述的是劉敖攜妻張秀榮赴崑山縣上任,誤搭賊船。船主李子明將劉打入江中,強迫秀榮成婚。三年後,李往山東作案,不在家中。秀榮之胞兄張久成,巡査江南,假扮卜者,私訪崑山,被秀榮邀至家中問命,兄妹相認。適李子明回來,秀榮將兄鎖於櫃中,用酒灌醉李子明。張久成趁機將其鎖拿回察院,為妹丈劉敖報仇。張秀榮大仇得報後,投江自盡的故事。
夫子嶺的老藝人和晉劇院的年輕演員們用和順當地的語言音韻、語調語氣、音樂曲牌和濃鬱的弦腔音樂特色,鮮明的太行風格將戲曲角色表現的淋漓盡致,獲得了臺下觀眾陣陣掌聲。
夫子嶺弦腔,又稱「線腔」「線線腔」,有著300多年的歷史,曲調優美、韻味悠長、易於傳唱,以其地域特點、文化特色和藝術魅力一直延續至今。「九腔十八調,一百單八本」,這一民間的草根戲劇劇種所表現的原生態的文化現象,為研究中華民間戲曲文化和戲曲傳承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原始資料。2011年,夫子嶺弦腔被列入山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於夫子嶺弦腔沒有曲譜和劇本,以父子相傳、師徒相帶的形式流傳,只有夫子嶺的村民會唱,面臨著傳承人斷檔,青黃不接、失傳的局面。今年,在縣人大和縣委宣傳部的支持下,縣文旅局和松煙鎮黨委、鎮政府聯合行動,進一步整合縣非遺中心和牛郎織女晉劇院、夫子嶺村、夫子嶺弦腔傳習所資源,在夫子嶺弦腔劇目的編排、服裝、道具、音樂、背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搶救、整理、保護工作,推動地方戲曲傳承發展,讓這一古老劇種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在2020年《中國戲曲劇種全集》編輯出版工作中,夫子嶺弦腔以其獨有的特色,榮幸入選全國100個劇種之中,成為山西35個劇種之一,晉中三個劇種之一。 (晉中日報 記者 李芳 任帥)
【來源:晉中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