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可以當飯吃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不可否認是,美貌的確有著不容小覷的優勢。在今天這個看臉的時代,從整容化妝到美顏濾鏡,人們對於美麗的需求推動著顏值經濟的不斷增長,不管是明星網紅還是普通素人,美貌變現的機會越來越多。
荷蘭的《經濟心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擁有美貌的人往往被認為比普通人更有能力,更值得信賴,從而獲得更多的報酬,這種現象被稱為「美麗溢價」。
妝前妝後大不同
在自然界中,動物經常改變或誇大其視覺特徵(包括顏色提示)以吸引異性或保護自己,而類似的效果體現在人類,則變成了彩妝。人人都想變美,所以人類發明了化妝和美顏濾鏡(如美圖秀秀、Instagram)等視覺資源來彌補自身或多或少的面部瑕疵,優化原有的外貌。這些資源在增強自身優勢的同時,也發揮著提高人際互動效率的作用。那化妝真的可以帶來所謂的「美容溢價」嗎?
在由巴西巴拉那天主教大學的安吉拉·克裡斯蒂安·桑託斯·波瓦(Angela Cristiane SantosPóvoa)進行的驗證化妝是否可以提升信任度的實驗中,38名女性扮演受託人的角色,304名參與者(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扮演委託人的角色。 參加者通過女性受託人的照片來選擇他們願意給錢的對象,這些照片中的女性,有的是素顏,有的由專業化妝師化妝。
最後的結果表示,化了妝的女性不僅被認為比素顏的女性做事更值得信賴,而且還獲得了更多的錢。「當人們使用化妝品進行視覺操縱時,不僅吸引力感增強了,而且諸如可信賴性等其他屬性也有所增加,這轉化為女性在信任環境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報酬。 」研究人員這樣解釋。
美貌是生產力但不是唯一
回到現實生活,從明星流量到網紅經濟,「美麗溢價」無處不在,長得好看似乎就能得到更多機會和便利。楊超越憑美貌出道成為國民錦鯉;美女網紅的一條推廣價格可以高達幾十萬;漂亮女孩的自拍下永遠不少讚美。再比如,這幾天又帶著新女友登上微博熱搜的王思聰,他的每一任女友無一例外都有著精緻的面容和令人豔羨的身材。
但我們不難發現,走在街上好看的人越來越多,擁有精緻妝容的人也不在少數。隨著醫療美妝的普及,美貌不再是稀缺資源,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優化自己的外貌,其中化妝是女性最普遍的選擇。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化妝所帶來的好處正在日益減少。
這些現象與最近美國猶他大學的Danielle DelPriore和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的Hannah Bradshaw和Sarah Hill的另一項有關化妝的研究相吻合,該研究發現過多的化妝的化妝反而會事倍功半,容易造成虛假,自大,不真誠,急功近利等負面印象。「因為美而獲益是基於膚淺的外表而不是根據實力來獲得的,所以女性可能會認為使用化妝品改善外貌而獲得好處的同性是不誠實的或可操縱的。」用通俗一點的話說就是如果女性過多化妝,她們會認為其他女性不那麼值得信賴。
儘管依靠美麗成功的人確實存在,美貌也的確可以帶來相應的收益,但通往成功的路徑依舊更看重努力和實力,長得好看並不意外著成功,更不能成為決定一個人價值的標準。
化妝品不是必需品
在今天,我們並不是提倡所有女性都需要化妝,或許化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部分女性的自信,但女性的自信絕不能僅僅依靠外表。實際上,有些女性在不化妝時反而會更有自信。
化妝的權力永遠掌握在女性自己的手裡,如果您的老闆或同事要求您在工作中化妝,你可以用以下兩段話來反駁他們。
神經心理學家Sanam Hafeez博士說:「當我們忙得不可開交時,對我們外表的批評可能會影響任何團隊成員的士氣。」
「著重於職業裝束之外的外表會營造一種不利的環境,從而阻礙團隊成員的成長,並阻礙他們為公司做出貢獻。」
文/廖櫻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