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趙雲不入流

2021-02-07 歷史上的人
三國英雄輩出,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的不在少數。曹操麾下的典韋、許褚、張遼、曹仁,劉備陣營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孫權座前的太史慈、甘寧、周泰、凌統,都是一時之俊傑。我們就以《三國志》為基礎,談談這些猛將「非一般的人生」。

《三國志》對典韋的描述語出驚人,早年是遊俠,殺人後「永居近市,一市盡駭。追者數百,莫敢近」,曹操大戰呂布,典韋也是敢死隊長,小勇可見一斑。「每戰鬥,常先登陷陳」,可見典韋也是敢死隊隊長的愛好者。特別是曹操被張繡偷襲,典韋失去稱手兵器死戰保曹操突圍成功,這種震撼在三國正史中也不多見。

《三國志》對許褚的描寫有些誇張,「一手曳牛尾,行百餘步」,力大驚人,被曹操稱為「此吾樊噲也」。徵討張繡是名聲大噪,「從徵張繡,先登,斬首萬計」,作為敢死隊隊長可想而知真正的「萬人敵」。渭水之戰「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遇到馬超「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正史上沒有記載許褚與張飛、關羽交手,更沒有許褚與顏良、文丑交手,所謂許褚不如張飛、關羽或者顏良、文丑,只是羅貫中小說家之言。作為敢死隊隊長「先登,斬首萬計」,整個三國時代沒有第二人。

《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後曹仁守江陵,「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曹仁「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周瑜圍攻牛金等人,曹仁「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營救,萬軍之中「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這種帶著幾十人就可以衝擊周瑜萬餘大軍的牛人,曹仁「殺手」排名不在典韋、許褚之下。

《三國志》對張遼的描寫,主要是合肥大戰張遼率領八百敢死隊「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張遼兵少被孫權部隊包圍,張遼多次突入重圍救出敢死隊隊員,「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比較曹魏4名猛將,我還是認為許褚「從徵張繡,先登,斬首萬計」位列第一,即使是曹仁也只能在萬軍從中救出牛金等人,而不能帶著敢死隊「斬首萬計」。而張遼雖猛,一則背後有八百壯士,二則孫權所部有沒有萬人都很難說,只是凌統的五百衛隊全軍覆沒。如果孫權真有萬人,張遼八百敢死隊再厲害也會被群毆消滅。

《三國志》一句「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奠定了關羽在劉備陣營頭號猛將的地位,畢竟整個三國時代正面交鋒還沒有萬軍之中斬殺對方主將的其他記錄,夏侯淵被斬殺後文細講。「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這也說明張飛與關羽都是「萬人敵」,只是張飛比關羽稍微遜色。

《三國志》描寫馬超最經典就那句「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援首」,這是歷史上程知節做過的事,但馬超與許褚相遇於渭水卻「不敢動」,不得不說馬超比起許褚有些遜色。

《三國志》描寫黃忠,主要是漢中之戰「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諸葛亮認為黃忠不如關羽,固然是安慰關羽,但關羽正面交鋒斬殺顏良與夏侯淵猝不及防被黃忠斬殺,還是有難度差別。《三國志》描寫夏侯淵那段說「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這裡說的是劉備襲殺夏侯淵。當然,劉備不會親自上陣,應該是黃忠擔任殺手。這比起關羽萬軍從中斬殺顏良,難度要低得多。

比較蜀漢4名猛將,關羽明顯位居第一。一個「萬人敵」一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這也是三國時代絕無僅有。馬超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戰績,黃忠的難度低於關羽,張飛雖然是「萬人敵」卻也是「亞於關羽」。

《三國志》描寫太史慈主要是射箭能手,從城中突圍還能「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比起典韋在鬧市上殺人還厲害,畢竟典韋面對的是老百姓而太史慈面對的是軍隊。揚州刺史劉繇遭遇新崛起的孫策,就有人勸劉繇「可以慈為大將軍」,可想而知太史慈的地位。太史慈能與孫策戰成平手,真不一般。「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賞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如果比較射箭能力,太史慈當第一。

《三國志》中的甘寧也是「遊俠」出身,南郡之戰甘寧「時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遭遇曹仁「五六千人圍寧」,甘寧能堅守到周瑜援軍到來,也是名將風範。即使面對關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裡淺瀨,雲欲夜涉渡」,甘寧也是帶著本部三白兵與魯肅增援的千餘士兵,讓關羽不能渡河。孫權北伐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皖城之戰,甘寧作為敢死隊長攻上城頭。濡須口之戰,甘寧「百騎劫曹營」,曹操都被震動。

《三國志》中的凌統是孫權的「羽林孤兒」侍衛長,逍遙津之戰凌統三百親衛遭遇張遼八百壯士全軍覆沒,但能夠保護孫權脫險也令人敬佩。凌統的表現不如甘寧,但也是一直猛虎。

《三國志》中的周泰是孫權的「大保鏢」,如同曹操的許褚、劉備的陳到。周泰多次亂軍叢中保護孫權,這使得周泰渾身上下都是傷疤,也是孫權的愛將。

比較東吳4名猛將,前期的太史慈與後來的甘寧都是一等一的「殺手」,比較起來甘寧稍勝一籌。《新五代史》把李存孝與甘寧、張遼相提並論,可想而知甘寧的地位明顯高於東吳其他將領,東吳還是甘寧位列猛將第一。

比較許褚、關羽、甘寧,都曾在正史上受到吹捧。許褚「從徵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關羽「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甘寧讓曹仁、關羽解圍或放棄渡河,甚至「百騎劫曹營」,相對而言還是許褚「斬首萬計」更厲害,畢竟是「斬首萬計」而不是關羽那樣萬軍叢中「斬首主將」,也不是甘寧那樣騷擾一番。

至於呂布,《三國志》描寫為「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說明呂布擅長騎射,並沒有描述去「萬人敵」或者創造關羽那樣萬軍叢中斬殺大將的記錄。趙雲「一身是膽」,但沒有見到萬軍叢中的記錄,而且「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卻沒有說趙雲如何,劉曄也說「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說明趙雲不如關羽、張飛。

相關焦點

  • 三國5大猛將正史真實排名: 呂布倒數、趙雲未上榜, 第一萬人敵!
    三國大猛將正史真實排名呂布倒數、趙雲未上榜第一萬人敵五、呂布呂布,三國時期著名的飛將,是一個爭議性十分大的人物。
  • 按照正史記載,三國第一猛將是誰?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對這句順口溜一定不會陌生,這是民間對《三國演義》中猛將實力做的一個排名,可能其他的猛將實力會有所爭議,但呂布確確實實堪稱是《三國演義》裡的第一猛將。不過,如果拋去演義的內容不談,按照正史記載,誰才有資格稱第一猛將呢?
  • 誰才是正史裡的三國第一猛將?
    《三國演義》中武力第一的當屬呂布。在正史中,對呂布的武力評價也不低,《三國志》中記載呂布「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這說明呂布個人武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後漢書》呂布傳更是記載:「有頃,布得走投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
  • 三國正史中五大猛將,呂布、趙雲都落榜,第一實至名歸
    至於與歷史不一樣的地方,那也是自然,畢竟演義本是小說,了解正史還是需要翻閱《三國志》。而三國裡面,有著很多和正經的歷史所不同的地方,正史上記錄的武將,和三國小說裡所描繪的武將,又是不一樣的,其中地位等等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不是呂布,也不是關羽和趙雲,而是他!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也許有人會想到是呂布,畢竟演義中武力最高的就是他;也許有人會想到關羽,因為演義裡關羽確實斬殺了不少人,而且有的還是武力強悍的猛將,比如華雄,顏良和文丑,過五關時又斬殺了六員大將;當然更多的人可能會想到是趙雲,演義中長坂坡之戰時趙雲七進七出曹操大營,連殺曹操五十餘員戰將,從數量上來說演義裡還沒有誰能超過趙雲。
  • 呂布武力到底有多強?正史中三國第一猛將到底是誰?
    演義中的呂布誰是三國(包括東漢末年)第一猛將有人會說了,這還用問麼?當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
  • 中國歷史上的三國十大猛將,呂布只排第八,趙雲馬超未入選
    只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些事情卻根本沒有。小說中如家常便飯屢次出現的「陣斬敵將」更是少之又少。這麼說來,難道歷史上的武將,其武力和戰績不比小說中的差?恰恰相反,歷史或許會更加精彩。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真實的三國歷史上的十大蓋世猛將吧。(本排名戰績也將是主要參考指標之一。以下排名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權威,歡迎拍磚。)
  • 三國時期按正史記載,第一猛將是誰?第一謀士又是誰?
    東漢末年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亂世之中誕生出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英雄人物。其中有縱橫沙場的武將們,也有運籌帷幄的軍師們。武將有關羽、趙雲、張飛、呂布等,軍師亦有諸葛亮、龐統、郭嘉、賈詡等人。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果拋去小說和民間故事不談,誰才堪稱是三國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呢?
  • 正史中的三國八位勇士,呂布趙雲馬超排不上號,關羽張飛排第幾?
    這是演義小說的排序,而且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可,以至於有人說:按照正史記載評選三國悍將,呂布趙雲馬超連前八名都進不去,能稱得上三國八勇士的,關羽或許能排第六名,至於張飛能排第幾,那就值得商榷了。雖然《三國演義》把趙雲描寫成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但是《三國志》等三國正史,對趙雲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少到沒有記載趙雲武力的片言隻字。
  • 看三國正史而生疑:排名第三的勇將典韋,真的打不過呂布趙雲嗎?
    至於趙雲,三國正史中沒有單挑記錄,他在長坂坡並不只是懷抱阿鬥,還有甘夫人也一起被救了出來,抱著孩子拉著甘夫人的趙雲,根本就不可能跟別人單挑,肯定是在曹軍結合部找到空隙,大家趁亂衝了出來。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當然是沒影兒的事,華雄也不是關羽斬殺的,但呂布被袁紹手下三十個小兵嚇跑,確有其事。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漢末英雄記》中有記載:「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
  • 三國一流猛將前十位,典韋難進前5,趙雲位列前3,呂布僅排第2
    10、孫策三國十大猛將,孫策墊底。孫策的確是沒有過硬的戰績來支撐他排在前列。正史中的孫策年紀輕輕就率兵平定江東,堪稱少年英才。
  • 王者榮耀背後的故事—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為什麼那麼牛?
    今天跟大家講一下歷史上的呂布,呂布,大家都知道三國第一猛將,一個人就可以打劉關張三兄弟。呂布作為人中之龍,馬號稱赤兔馬,陣前無三合之戰,那麼他的戰力為何恐怖如斯?眼看三人久戰不下,此時張飛使出了殺手鐧,一矛打落呂布頭盔,驚走了金龍,呂布少了一龍,只能落荒而逃。後來到了徐州啊,呂布轅門射戟,解劉備之危,結果呢竟把盤踞在戟上的黑龍給射死了。於是呢呂布只剩下一條代步火龍,從此威風不在。後來呂布被曹操生擒絞死,赤兔也成了曹操的戰利品,在關羽投靠曹操後,便得了赤兔馬。
  • 歷史上的三國十大猛將,呂布只排第八,趙雲馬超未入選
    只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些事情卻根本沒有。小說中如家常便飯屢次出現的「陣斬敵將」更是少之又少。這麼說來,難道歷史上的武將,其武力和戰績不比小說中的差?恰恰相反,歷史或許會更加精彩。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真實的三國歷史上的十大蓋世猛將吧。(本排名戰績也將是主要參考指標之一。以下排名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權威,歡迎拍磚。)
  • 三國演義第一猛將呂布,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肯定不是第一
    提起呂布,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對,就是那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名句,然後馬上就會想到呂布是三國第一名將,三國第一猛將,什麼三英戰呂布,曹營六將戰呂布,呂布之勇,天下無敵,不論是在三國演義中,還是在電視劇中,或者是在遊戲中,呂布都是妥妥的三國第一武將。
  • 呂布一生未殺過名將,卻是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吹出來的嗎?
    呂布這個人在歷史上名氣頗大,有人佩服他的武力,也有人看不起他,看不起呂布的原因則很簡單,呂布有個外號是三姓家奴。 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其實並不冤枉,呂布到處認乾爹,讓人覺得此人不忠不義,更是配不上英雄的氣概。
  • 三國中第一猛將:呂布不如他,趙雲看見他都要繞著走
    民間的我們還把三國中的武將們做了一個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等等,於是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稱號三國第一猛將,我麼就會選出這個人是誰,由於我們對於人物的認同感也是不同的,所以沒個人的心目中都是不一樣的。
  • 三國武將正史前十排名,呂布趙雲只是個戰五渣?他才是真正第一?
    不同於演義中的人物形象,正史中的三國角色截然不同,真正演義和正史相符的沒幾個。拋開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從正史角度我們來看看,三國各位將領的實際排名。三英戰呂布也是瞎編的,除了喜歡到處認賊作父,也沒啥大的本事和戰績。 8.趙雲。估計又是一堆來噴的了,我們子龍妹子怎麼會排在第九?估計都是演義或者民間傳說看多的,正史中趙雲就是蜀漢非著名的雜號將軍。血戰長坂坡都是編的,一輩子沒帶過集團軍,打了一輩子專業醬油。
  • 呂布典韋趙雲統統靠邊站!正史中誰才是三國超一流戰將?
    老羅在三國演義中對正史進行了藝術加工,塑造了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形象。在大家的印象中,三國的超一流戰將應該是呂布、典韋、馬超、趙雲等等。可正史中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以唐朝「武廟十哲七十二將」為依據,看一看三國時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超一流戰將。(唐朝時宗皇帝為祭祀歷代名將而設武廟,唐朝及之前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十人列於殿上,為武廟十哲;七十二位戰將列於殿下,為武廟七十二將)。
  • 三國十大猛將,為什麼武聖關羽可以放在第一位?
    要說三國第一猛將到底是誰,唯有武聖關羽!雖然溫酒斬華雄是假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假的,但在萬軍從中單騎斬殺顏良卻是真實事件。他在整個三國裡絕對是武力值第一的將軍,曾被曹操麾下謀士稱為萬人敵!趙子龍渾身是膽!
  • 比呂布馬超還強悍的三國七位勇士:排名第一的,是張飛還是趙雲?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前呂布後馬超」的說法,這可能又是跟「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樣,是某位大咖的發明——以抄襲洗稿為生的大咖們來說歷史故事,那是要多不靠譜有多不靠譜的。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先來看看在三國正史中七勇士中為何沒有呂布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