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高參】酒店業歷史悠久,全球不乏開業上百年甚至兩百年的古老酒店,行業一路走來,留下諸多珍貴的「時光定格」,它們或是開業,或是過去「酒店達人」們的隨手拍攝,或是有心之人的悄然珍藏.今日分享「空間秘探」整理的一些老照片,賞來甚是感慨有趣,每一幀相片裡,也都蘊含著一個或簡單或宏達的故事,它們經過歷史的沉澱,變得暗香滿溢。這之間的情懷、巧遇、機緣、才氣,以及不容忽視的商業格局,均變成其「命運」的一部分,在時光裡,熠熠生輝!
璞富騰 ( Preferred Hotels Association ) 的海報
1968年,為了讓獨立酒店也能趕上大型酒店連鎖同等的影響力和擴張速率。12位北美獨立酒店大亨決定抱團取暖,將他們掌控的酒店作為創始成員,締造起為獨立酒店提供廣闊舞臺和溫暖堅實羽翼的酒店聯盟——Preferred Hotels Association。
上圖就是璞富騰(Preferred)的海報,我們由此可知,當時Preferred的成員酒店非富即貴,可謂北美奢華酒店俱樂部——紐約的Pierre、芝加哥的Drake、洛杉磯的Beverly Wilshire、舊金山的Clift、波士頓和蒙特婁的麗思卡爾頓(當年的Ritz-Carlton尚未重振)。
這些傳奇酒店在四季、麗晶、麗思卡爾頓崛起前,全加入Preferred抱團取暖。其歐洲的同盟酒店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閃瞎人——倫敦Dorchester、巴黎Plaza Athenee、羅馬Hassler、維也納Bristol.足夠撐起半部酒店史。
02 上海半島酒店(The Peninsula Hotel)
10年前,上海半島以外灘60年來首座新建築的頭銜問世,整個底部的車道完全被紅毯覆蓋、身著白色制服的半島Page Boys「飛舞」於建築外立面、室內各角落源源不斷地輸出美食和香檳,將半島幕後的嘉道理家族的雍容氣度、殷勤好客、上海情節,展現得淋漓盡致。
半島在上海選址恰處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而成的半島地帶,1928年登場的半島創始店——香港半島同樣選址在三面環水的半島地帶(九龍半島),並因此得名「半島」。上海半島客房的門牌號尺寸超大,據說是為了防止客人醉酒後認錯房門。
回歸外灘一直是嘉道理家族的夢想,半島曾考慮過改造和平飯店,但由於客房高科技設施需要植入太多管線易影響層高而作罷;半島也曾計劃用現代高塔銜接原滙豐大樓,讓新老建築交織成上海半島,但最終獲賜在友誼商店原址上新建酒店的良機。
嘉道理家族的底蘊絕對毋庸置疑,他們在上世紀初的上海不僅運營著上海最一流的豪華酒店,還擁有上海最豪華的私邸之一——大理石公館,也就是後來的市少年宮。Michael Kadoorie先生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座極盡夢幻色彩、滿鋪義大利大理石、盛宴和貴賓不絕的殿宇中度過。這都是如今各地半島酒店靈感和底氣的源泉。
半島母公司HSH在上世紀20年代曾運營著上海的大華飯店(Majestic),這是一間極為短命的酒店,絲毫不像其姐妹店——匯中和禮查那樣挺立到今日。但這間酒店的華美程度絲毫不輸給其姐妹,在此奉上部分歷史照片,希望其美貌不被遺忘。酒店當年的位置應該就是現在的梅龍鎮廣場,其身後依然矗立著與酒店同英文名的劇院美琪大劇院(Majestic)。
04 萬豪汽車旅館(Marriott Motor Hotel)
第一家萬豪酒店開業於1957年。它的全名是Marriott Motor Hotel,翻譯成中文就是「萬豪汽車旅店」。它有360套客房,配備一間335個座位的Hot Shoppe Restaurant。
第一家萬豪的「駛入式登記服務」,開車的是小馬裡奧特,插圖來自《毫無保留》一書
這家酒店具備一座汽車旅館的很多特色:這是一座局部五層高的建築物,配有一個加油站,擁有巨大的露天停車場,還有一個「駛入式登記前臺」:客人不必下車,通過一個高速公路汽車收費站一樣的窗口,在汽車上可以完成登記,然後由一位行李員騎著自行車引領到靠近客房的停車位。小馬裡奧特先生還當過模特,扮演一位客人,坐在汽車上美美地享受「駛入式登記服務」。
第一家萬豪酒店的室外遊泳池和美女模特,第一家萬豪酒店的室外遊泳池-溜冰場
酒店還配置了一個室外遊泳池,以吸引家庭旅遊的客人。為了宣傳,萬豪酒店請了不少美女模特,穿得很涼快,拍了不少搔手弄姿的照片。到了冬天,遊泳池就閒置了,馬裡奧特先生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它變成一個露天溜冰場!這個主意取得了很好效果,客人們很樂意在泳池邊的餐廳裡一邊用餐,一邊欣賞溜冰場裡人們險象環生的摔跤比賽。
小馬裡奧特先生是這家酒店的總經理。當他向他父親請命去管理這家酒店時,老馬拒絕了:「你對酒店一無所知。」小馬毫不退讓:「你也一樣!」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小馬從此快馬加鞭,馬不停蹄,帶領萬豪迄今在全球經營管理了6700多家酒店,一騎絕塵。
多少年以後,回顧這第一家酒店,小馬還心有餘悸並不無慶幸地感嘆道:「現在想來,我們當年對酒店業務的了解多淺薄無知啊,如果放到今天,我們的競爭對手會把我們撕個稀把爛的!」
05 第一家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
建築包工頭伊莎多瓦.夏普正在建造他的第一家汽車旅館,圖片來源《Four Seasons, The Story Of A Business Philosophy》
在第一家萬豪酒店開業後的四年,有一個建築包工頭在加拿大多倫多城區開出了他的第一家小酒店。這也是一家汽車旅館,一座三層的建築,120多套客房。他原本想給酒店取名「雷鳥」,但雷鳥已經被人註冊了,他就聽取了朋友的意見,把酒店命名為「四季」。
沒錯,這是全球第一家四季酒店,一家汽車旅館,這位建築包工頭的名字是伊莎多瓦.夏普,他現在還是四季酒店集團的董事長。當時他只有9萬多加元的資本,又貸款了30多萬加元,來圓他的酒店夢,因此每一分錢都不得不精打細算。
第一家四季酒店和它的室外遊泳池 / 大門,圖片來自蓋文©收藏明信片
夏普的酒店於1961年開業了。這家酒店的建築呈凹字形,中間是一個庭院和遊泳池。為了宣傳這家小酒店,夏普和酒店總經理絞盡腦汁,因為酒店離加拿大廣播電臺大樓很近,他們就想方設法讓電臺把直播節目放到酒店餐廳裡進行。不過,最戲劇性的一幕還不是電臺明星在餐廳裡大秀口才,而是某一天,一位年輕女士從廣播電臺大樓裡出來,徑直穿過酒店大堂,走到遊泳池邊,當著睽睽眾目,脫下衣服,跳進遊泳池,裸泳起來。她遊了一圈,起來拿上衣服,溼嗒嗒地穿過大堂,飄然遠去。
年輕時候的康拉德•希爾頓,圖片來自他的傳記《Be My Guest》一書
一手締造了希爾頓集團的康拉德•希爾頓先生,則是開民宿起步踏入住宿業的。
那是在1907年,原本生活優渥的希爾頓家庭,因為金融危機,立即陷入了貧困。那時候剛19歲的康拉德.希爾頓想出了一個主意:把全家居住的房子改成一間小旅館。按照今天中國的說法,就是「我們開一家民宿吧!」
他們位於新墨西哥聖.安東尼奧的這所房子一共有6個臥室,作為民宿的客房,收費標準是2.5美元一個床位,包括一日三餐。這間小民宿生意很不錯,維持了希爾頓一家的生計,而且應該還有一些盈餘。後來有人這樣評價這家客棧:「他們提供美國西部最好的食物,並且有一個超人男孩會向你提供一切便利。」
希爾頓集團官方認可的「第一家希爾頓品牌酒店」 達拉斯•希爾頓,圖片來自蓋文©收藏明信片
所以,這就是康拉德·希爾頓打造的第一家酒店:一家小民宿。這算不算第一家「希爾頓品牌酒店」?根據希爾頓集團官方說法,第一家希爾頓品牌酒店是1925年開業的達拉斯希爾頓酒店。不過,我覺得這家六間客房的民宿,才是第一家希爾頓品牌酒店。康拉德的傳記《Be My Guest》裡明確寫道:「this add up to only one thing: aHilton Hotel.」他們在推廣的時候,用的名稱也是「希爾頓旅館」。
康拉德•希爾頓的第二家酒店: Mobley Hotel (1919),圖片來自《Be My Guest》
1919年5月31日這天,買銀行不成的康萊德·希爾頓決定以4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擁有42間客房的Mobley Hotel,這個決定令其展開了自己的酒店大亨生涯、也成了希爾頓酒店帝國的起點、更改變了世人的旅行觀。
紐約羅斯福希爾頓為40間客房裡安裝了電視,這是電視機頭一次成為酒店客房配置
07 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Astoria New York)
19世紀80年代,阿斯特家族的掌門人約翰·阿斯特被公認為當時全美國最有錢的人。阿斯特家族的財富繼承問題是當時美國上流社會茶餘飯後的談資。掌門人約翰·阿斯特在活著的時候便立下遺囑,將所有財富留給自己唯一的兒子威廉姆·華爾道夫·阿斯特,並囑咐他建一座"為富人服務"的飯店。
1893年,威廉姆·沃爾道夫如父所願,在紐約曼哈頓建起了當時最豪華的一家飯店。
這座位於曼哈頓中城Park Ave上富麗堂皇的的酒店,橫跨49街至50街的整個街區,樓高42層,含有1413間套房,是世界上第一家摩天大樓酒店,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酒店。
1993年,在華爾道夫酒店100周年之際,有媒體這樣寫道:「它不是紐約最大的酒店,也不是紐約最昂貴的酒店。但論及聲望,它卻無與倫比。當各國政要來到紐約,他們以此為家。國王和王后們也把這裡當成他們的家外之家。」
酒店建造時服務員給工人送餐,不過這樣的儀式恐怕只是為表達服務理念刻意擺拍
1893 年,威廉·華爾道夫·阿斯特邀請知名設計師亨利·哈登伯格為其設計了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第一家華爾道夫酒店,四年後亨利·哈登伯格又為華爾道夫的堂弟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在華爾道夫酒店旁邊建起 17 層高的阿斯託裡亞(Astoria)酒店。此後,亨利·哈登伯格建議在兩座酒店之間搭建一條長 300 英尺的大理石走廊,將互相佇立的兩座酒店連為一體。這條連接兩座酒店長廊成為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永恆的象徵。
這條走廊日後變身酒廊,成為了紐約乃至世界名流們的匯聚地,也因此在全球各地的華爾道夫酒店中沿襲下來。
1980年,建國飯店動工,但施工並不順利,工地上白天豎起的圍擋,晚上就被人拆除,連笨重的攪拌機也被掀翻在地。時任國家旅遊總部副局長的莊炎林心裡很清楚是什麼人幹的,但這些不是普通居民,幾次交涉毫無效果,只好打一份報告,直接送交鄧小平。鄧小平提筆批了11個字:「有理也不得取鬧,何況無理。」 憑藉小平的強大威望,酒店終於得以順利開工建設。
北京建國飯店大門 / 拍攝:蓋文©,迷霧中的建國飯店夜景,遠處的背景是國貿大飯店、柏悅酒店
480個房間,造價22.6百萬,2千2百6十萬美元,這所中國第一間國際級賓館,既保留了混凝土地基、磚砌這種社會主義時期的建造技術,和防空洞——體現了冷戰思維給中國官員們留下的深刻烙印,又在視覺上力求光鮮,配備了比如中央空調、綜合電話線系統,還有彩色電視機和手撥電話等這些在當時中國極為時髦的設備,讓人們能直接感受到改革的氣息。
人們或許忽略了原世貿中心中的一些配置——位於塔樓之顛的「世界之窗」餐廳、以及雙塔腳下的世貿中心萬豪酒店
在紐約的記憶裡,其親歷的最黑暗的事件就發生在9月。18年前9月11日那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兩架受劫持的民航客機不僅令紐約痛失其地標——世貿中心雙塔、也摧毀了串聯著雙塔的萬豪酒店。
1904年落成的瑞吉是紐約社交中心東移至中央公園的產物,酒店臨近中央公園,由大名鼎鼎的Trowbridge & Livingston建築事務所操刀、外形呈華美的藝術風格。而「瑞吉」之名取自19世紀晚期紐約權貴和精英階層的夏日避世據點——瑞吉湖(位於紐約州北部)。可見阿斯特四世有意實現紐約上流社會的城中隱世夢。
20世紀初的第五大道,左邊的高樓是哥譚(即現紐約半島)、右邊的是瑞吉
瑞吉開業一年後,與之高度、身段、體量、風格均相似的哥譚酒店(Hotel Gotham)亮相瑞吉的馬路對過。兩者仿佛一對雙子塔,只是隔了一條第五大道而已。哥譚打出了獨特的酒店理念——住宅化酒店,專門針對那些懶得打理私宅的貴客、以及那些城外人的城中居所。儘管哥譚酒店別出心裁的私邸理念贏得了開門紅,但好景不長,開業僅4年就宣告謝幕,全然不是一街之隔的瑞吉的對手,直到1988年,半島的接管助力其華麗逆襲。
11 紐約廣場飯店(The plaza hotel)
金融大鱷Bernhard Beinecke、酒店大亨Fred Sterry和Fuller建築公司總裁Harry Black三人,購得了位於範德比爾特公館和中央公園間運作了15年的飯店——The Plaza,志在將其變身為登峰造極的新酒店。
紐約廣場飯店(The plaza Hotel)與1907年10月1日迎客
這座延續了The Plaza之名的新「廣場飯店」最終於1907年10月1日迎客。這是一間不惜血本的酒店,造價是當年無異於天文數字的1200萬美元。操刀過Dakota公寓的建築大師Henry Janeway Hardenberg賦予其極盡夢幻的法式城堡外形、內部則由1650盞水晶吊燈點亮、所有器皿都是從L. Straus & Sons定製來的鍍金瓷器(採購量創下了該司訂單紀錄).
12 北京六國飯店(Grand Hotel des Wagon-lits)
六國飯店是由歐洲的國際臥鋪車公司建造的,比利時人喬治內吉·麥可於1872年創辦了這家公司。但更確切的史實應該是,克林德(德國公使)夫人和這家公司合作建造了這家英文名字為Grand Hotel des Wagon-lits的歐式飯店。《辛丑條約》籤署後,克林德的婦人獲得了清政府和德國政府的巨額賠償金。可以想像,這筆賠償金是如何巨大,足以蓋起當時中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一家豪華飯店。
該酒店坐東朝西,建築格局接近山字形,磚木結構二層樓,看上去很像一座大神殿。酒店配置了150套客房,以及餐廳、酒吧、舞廳等現代設施。相比之下,當時的北京飯店還只是一間20多套客房的四合院飯店,天津利順德大飯店也只有50餘套客房。
廣州:白天鵝賓館(1983年開業),開業初期的白天鵝賓館建築外觀,圖片來自白天鵝賓館紀念畫冊
這是中國第一家按照五星級標準設計和建造的酒店。白天鵝剛開業就引起了很大轟動,也取得了不俗的經營業績:第一年即盈利超過1000萬人民幣。酒店在1985年接待了美國總統尼克森、副總統喬治.布希,1986年接待了英國女王訪問——正是本次訪問,廣州人第一次見到了勞斯萊斯汽車。
鄧小平則在1984年和1985年三次蒞臨白天鵝,在白天鵝享用了法式大餐:鵝肝,龍蝦湯,牛柳。根據酒店工作人員的回憶,1985年那次鄧小平在白天鵝賓館還掏錢買了法式麵包帶走,說:「看來我們還要再開放一些城市。」 不久國家就宣布再開放14個沿海城市。
1951年夏,孟菲斯人Kemmons Wilson攜妻子和5個孩子,自駕前往華盛頓展開暑期旅行,卻因不堪忍受沿途旅館的糟糕設施、及針對孩童徵收的高昂附加費用,而起意打造一款沿公路分布、提供高水準旅居體驗、且親和家庭客的酒店。
僅僅一年後的1952年盛夏,威爾遜(Kemmons Wilson)理想中的酒店——假日酒店(Holiday Inn)即在孟菲斯夏日大道的4949號開門迎客,為酒店剪彩的嘉賓是威爾遜先生的5個孩子。安排孩子們剪彩不只因為威爾遜將此酒店視作獻給孩子的暑期禮物,更意在表達這款酒店對廣大家庭客的友好。
沿高速公路布局、外形簡潔且舒展自如的建築樓翼、配置先進設備的客房、可供住客悠然戲水的泳池、無所不包的公區設施,無不令假日酒店成為度假休閒、高水準旅居的完美代名詞。
而之所以定名假日酒店(Holiday Inn),只因為酒店建築師埃迪·布魯斯坦(Eddie Bluestein)在聽取威爾遜的酒店構想後,立馬聯想起1942年的聖誕主題音樂電影《Holiday Inn》裡的溫馨場景。「何不起名假日酒店(Holiday Inn)呢?」這個後來風靡全球的酒店連鎖品牌由此得名。
麗茲的締造者愷撒·麗茲出身貧寒,但他顯然深諳奢華的真諦和金字塔尖人群的期許。他沒有跟風大興土木刻意營造場景恢弘的大飯店,而是買下了旺多姆廣場一隅的私邸、保留其17世紀的外殼、旨在用最細膩、最具歸屬感的筆觸詮釋「優雅」。
麗茲一出場立馬變身上流社會的遊樂場,貴族、皇室、巨賈紛至沓來,沉醉此地的美酒、盛筵和佳餚,並將客房徵為行宮和派對據點。普魯斯特正是眾多為麗茲生活方式所深深折服的眾多擁躉之一。麗茲不僅成為了美好年代美妙生活的代名詞,其空前成功也引來了大批跟風者。
高參活動預告
高參學院·酒店總經理總裁班
2019年8月-12月,高參學院·酒店總經理總裁班,推出匹配酒店總經理的全能力模型系列課程,能力模塊各個擊破,國內五大標杆酒店實地考察+專家封閉式課程,快速提升酒店管理者經營管理水平。
首期總經理總裁班 | 黃埔18期:績效管理+收益管理,帶領大家探究武漢光谷金盾大酒店如何通過自主研發績效模式與系統,打造出超強執行力團隊的?
何老師
電話/微信:181 2384 3630
高參遊學·日本酒店設計美學之旅
12月15-20日,高參學院日本遊學考察行程將橫跨日本對其進行全方位了解,參觀考察項目將頂級奢華城市度假酒店、跨界新零售標杆酒店、溫泉度假、公寓式、動漫IP酒店類型一網打盡,並且跨行業前往阿米巴之父的京瓷集團,與日本業界大咖「零距離」交流稻盛和夫的經營之道。
王老師
電話/微信:135 0967 7634
高參學院OTA成長營
高參學院通過眾多酒店運營者和OTA運營人士的真實反饋,精心研發了6個月的OTA認證成長營,全面系統的解決酒店OTA運營難點,即將正式開營。
李老師
電話/微信:181 2646 9882
酒店招聘、衝榜、專訪、任命發布、新聞投稿、申請專欄作家,請加小編微信號:hoteled戳閱讀原文進入高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