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廣州草莓音樂節落下了帷幕,新年初始,在南方這個溫暖的城市舉辦新年第一場音樂節似乎十分貼合草莓音樂節「春天」「浪漫」「愛」的主題。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音樂節釋放自己的壓力,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越來越多不同的音樂節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侃一侃國內最知名的兩大音樂節:迷笛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
迷笛音樂節
一聽到迷笛,腦海中第一個詞彙就是搖滾。作為國內首個原創音樂節,它拉開的並不僅僅是國內音樂節的序幕,更是讓眾多優秀的地下搖滾有機會和大家相遇相知。每一年,迷笛都會選定一個主題來啟迪和鼓舞年輕人的思想和行動。2018的全年主題是:[拒絕塑料飯盒]。剛剛結束的2017主題是[點亮眼睛],為農村孩子們提供免費的視力檢查和近視眼鏡,並提供護眼衛生培訓,迷笛一直都與公益同行,搖滾與愛同行。
在剛剛結束的深圳跨年迷笛音樂節,雖然取消了露營,晚上也不準舞旗,但現場依舊很燥。迷笛接受每一個真實的人,道貌岸然請滾到一邊去。生活很無趣,幸好有迷笛。
雖然迷笛的音樂類型不再局限於搖滾,但不得不說受眾還是偏小眾一些。提到國內的音樂節,絕大多數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還是草莓音樂節。
草莓音樂節
草莓音樂節是由國內音樂廠牌摩登天空於2009年創辦的面向大眾的音樂節,音樂類型十分多元,可以在一個音樂節中聽到流行、民謠、搖滾、嘻哈等不同風格,並且演唱的歌手也較為大眾熟知。一提到「草莓」,就撲面而來戀愛的氣息。比起迷笛的狂熱,草莓似乎更像小清新。走到戶外,聽聽音樂,放鬆心情,看看帥哥美女,好像小時候的春遊,換一個環境,換一種心情。
關於音樂節的一些運動
Pogo的表現就是跳躍和碰撞,不在於劇烈的碰撞,而是小範圍的身體接觸,動作以點頭和跳躍為主。
Headbanging,即為甩頭,是金屬黨及搖滾、朋克迷在演奏或欣賞音樂時一種隨著重型節奏進行的頭部運動。一般都是前後甩,高級別的還有電風扇式。
Circle Pit就是一些人隨著音樂節奏圍成圈跑動,又或者手拉手、手搭肩連成一個大圈,然後開始跟著節奏一遍跳一邊轉動。
Crowd Surfing,即所謂的「跳水」,就是衝上舞臺或者護欄上,向著密集的觀眾終身一躍,享受被大家雙手託舉並傳遞的過程。
Mosh多見於硬核、金屬等重型搖滾樂的現場,在外行看來,Mosh是一群人像與空氣搏鬥般原地瘋狂揮拳踢腿,但實際上Mosh有諸多花樣,高手的Mosh不亞於一場街舞表演。
Wall Of Death為死牆,觀眾們在舞臺前分為左右兩部分,相隔數米形成人牆。隨著主唱指揮,兩方樂迷然後同時衝向對方對撞。
最後,提醒首次參加音樂節的朋友,最好先站在外圍觀察一下,覺得自己能夠承受,下一場可以選擇衝到前面去,記得保護好自己以及身邊財物。結束之後,真的無數人在找手機、鞋子等。
最後的最後,大家記得注意手勢。一定要把你的大拇指收回去,真的不要舉著「非常6+1」在揮舞,hin尷尬…
祝福大家: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幾何映像 ∣與生活的精彩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