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幣、銅幣、鐵幣、紙幣……這些都司空見慣了,但歷史上有這麼一種「幣」,由梅花鹿的皮製作而成,價值高昂,世人叫它——白鹿皮幣。
而它的由來,還要從劉邦時期的「復禮」說起。
西周及春秋時期,貴族階層之間的交往非常注重禮節。
但是到了戰國以後,因為諸侯都盤踞一方,互相徵戰,再加上秦末天下大亂,各種制度早已被廢棄。
因此劉邦稱帝的時候,當初那些跟隨他起事的開國功臣雖然都封侯拜相了,但是因為來自社會下層,都不懂「禮」,在朝堂上說話、行走都和以往一樣,弄得劉邦很是不舒服。
直到懂「禮」的叔孫通制定了規矩,往日亂鬨鬨的朝堂變得尊卑有序、井井有條,劉邦更是感嘆地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劉邦的時代畢竟剛剛走出戰爭,百業待興,禮法不夠完備還能理解。
到了漢武帝時代,已經立國六七十年,各項工作都逐漸走上了正軌,很多文臣都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禮制建設,打算以七國之亂時的「禮」法為借鑑。
當時禮制的核心就是打擊宗室貴族的勢力,以便進一步加強專制皇權。其中的一項就是宗室王侯覲見皇帝時,必須遵照古代的禮儀用玉璧作為禮品,而且玉璧必須要有「皮幣」包裝。
據《管子·五行》中的記載,「皮幣」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用作諸侯進獻周天子時的貴重貢品,或是上層貴族之間交換的禮物。在這裡,這個「皮幣」不是陪襯,而就是禮物本身。
這個「幣」字,也不是指貨幣,而是指布帛。
「幣」字在古代的寫法是「幣」,其解釋為「幣,帛也。從巾,敝聲。」這種紡織品因為通常都是成卷的,所以又被稱為束帛,在先秦時代是貴族之間交往時普遍使用的一種禮品。
但是到了漢武帝的時候,「皮幣」添加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材料必須用象徵祥瑞的白鹿之皮來製作。
所謂白鹿,實際上是梅花鹿隱性白化基因的突變,發生的概率很小,因此古人就視白鹿的出現為「祥瑞」,發現後必須進獻給皇帝,專門飼養在皇家禁苑,作為皇帝祭祀時的犧牲。
而漢武帝規定,宗室王侯朝覲皇帝時,必須從皇帝的禁苑購買白鹿,製成「皮幣」,作為獻璧時的襯墊之物。
它的價格是多少呢?負責管理皇帝個人財產的宮廷機構「少府」,將白鹿皮裁剪成邊長一尺的正方形,飾以彩繪,然後標價四十萬。
如此,漢武帝以「復禮」為名,發行「白鹿皮幣」,達到了向宗室貴族以及各地諸侯徵斂財富,制衡其力量,加強皇權的目的。
「白鹿皮幣」雖然也不能算是實物貨幣,更沒有發揮貨幣的作用。但是,方尺大小的一塊鹿皮,作價四十萬錢,雖然不能轉讓,但已與虛值大額紙幣旗鼓相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白鹿皮幣」奠定了後世紙幣的出現。
小易精選·熱銷好貨
撰文 | 小易說錢
客服微信 | xiaoyibangmang
重金徵稿 | biyun.chen@xiaoyishuo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