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心血來潮,去看了場電影。影片的名字叫《最好的我們》。電影院出來後,才知道早有同名小說,而且之前已有改編電視劇播放,大家對電影不是很滿意,好像是說電影和原著相差甚遠,劇情推動效果也不及之前的電視劇。
對我來說,既沒有看過原著,更沒看過電視劇,沒有珠玉在前,反倒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其中。從頭到尾,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滿屏的回憶殺一幕一幕接踵而至,雖然劇情有點碎片化,卻一直觸動著自己的某根神經。相較之前看過的一部校園愛情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耿耿餘淮的愛情更讓人唏噓感慨。
電影講述了耿耿和餘淮的愛情故事。相貌平平成績一般的普通少女餘淮,和高大帥氣的學霸餘淮成為同桌,青澀懵懂的年齡,同桌久了,難免生出情愫。因為愛情,最好的餘淮,在遭遇家庭連環變故後繼續扮演著最好的自己;因為愛情,耿耿選擇了不擅長的理科。因為愛情,不斷努力的耿耿如願以償進入理想的大學,終於成為最好的耿耿;而餘淮也順理成章的「意外」落榜,從此人間蒸發。
看似戛然而止的愛情,在一次同學聚會後又現死灰復燃的希望。消失的餘淮,意外出現在七年後的同學聚會中,耿耿也在餘淮送自己回家後直抒愛意,竟被餘淮果斷拒絕,而七年前分手的那天晚上,餘淮沒有說完的話成為耿耿的心結。直到最後耿耿從四眼那裡得知餘淮媽媽得了尿毒症,才明白了餘淮刻意隱瞞的苦心。再後來計程車上廣播怪胎的講述,所有的謎底解開,劇情也推向高潮。耿耿義無反顧尋找餘淮,最後在耿耿的堅持下,耿耿、餘淮終於放下一切顧忌,走到一起,至此,帷幕拉下。最好的校園愛情,最好的結局,不過於此。
回想學生時代的心動,有些始於放在一起的作業本,有些是在走廊裡不經意的擦肩,又或者課間操轉身運動時正大光明的偷看,不小心對視又緊張的錯開眼神,又或者流言蜚語到弄假成真。當我們發現自己喜歡一個人之後,會開始注意自己在學校的言行,會努力提高月考排名,總是希望自己名字出現在她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個人,她承載了所有對於愛情的美好想像,並願意為之付出一切而無怨無悔。
就像影片中餘淮對耿耿潤物無聲的喜歡,沒有激情的告白也無需瘋狂的舉動,只是默默喜歡甚至做出一些看似很二的選擇,這正是大多數人的青春。可惜的是那時候懵懂的好感滋養的愛情萌芽,結局往往流於怯懦。或許是因為羞澀或怕做朋友而不得,喜歡一個人,更多人選擇了笨拙的偷偷隱藏心事,裝作無所謂的樣子。校園裡的愛情,多起於青萍之末,彌散於風浪之間。
我們應當知道,愛情的長久之計,是兩個人都永遠吸引著彼此。每段能從校服走到婚紗的愛情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穿校服時兩個人對待這段感情的態度,以及之後為了這段感情的成長,最終決定這段感情的走勢。電影的結尾,選擇《勇氣》做主題曲,當「愛真的需要勇氣,去相信會在一起」的旋律響起,是不是也給青春中的人帶來些許勇氣?
早早遇到對的人,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每一秒的怦然心動,都讓我們更加努力去創造未來,期待未來。正如電影中有句話說:感謝你,出現在我的人生中,而我也會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為將你留在我的人生中,感謝最好的你,成就了最好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