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王玉珏
編輯|友 子
各執一詞|劇本大改|男二上位
本文共2355字,所享閱讀時間5分鐘
今年的暑期檔可謂是古裝劇大勢時期,《延禧攻略》頻頻霸佔熱搜,熱度持續不減。但對於另外一部玄幻古裝劇《香蜜沉沉燼如霜》而言,最近幾天連續上熱搜,卻並不是一件喜事。
27日《香蜜》總製片人劉寧在微博私信回應網友,他指責張鳶盎編劇團隊所寫劇本與原著人設不符,前12集劇本為小說內容,劇本後面爛到無法形容,隨後發布了劇劇本網盤連結讓網友鑑別。
(劉寧微博)
對此,張鳶盎迅速給出回應,並指出劉寧發布的劇本並不是其提交的最終版本,而是修改過程中的某一稿。
在此之前,很多網友抱怨,《香蜜》從29集開始男女主戲份銳減,而男二潤玉的戲份卻愈來愈多,注水說甚囂塵上,該劇甚至被戲稱《潤玉傳》。張鳶盎作為該劇編劇於25日回復網友私信承認劇情注水甚至於27日中午針對劇情注水和編劇署名搶佔發布長文。
《香蜜沉沉燼如霜》該劇改編自電線的同名小說,講述了錦覓與旭鳳三世輪迴的恩怨痴纏,守望千年之戀的故事。錦覓與旭鳳的扮演者楊紫和鄧倫,曾動用了大半個娛樂圈的人緣來宣傳該劇。
但如今《香蜜》被爆注水一事,不僅導致網上議論紛紛,甚至牽扯出了「陰陽劇本」、編劇搶佔署名等一連串負面消息。
雙編劇團隊操作「陰陽劇本」,
原編劇團隊署名被搶佔
「前12集部分內容,並不屬於小說原著,為我們原創情節,成片中拍攝並播出,這難道不是編劇的原創和貢獻嗎?」
針對《香蜜》總製片人劉寧在微博私信回應網友時指責的言論,張鳶盎27日下午迅速給出了回應,稱劉寧發布的劇本並不是其提交的最終版本而是修改過程中的某一稿。並且張鳶盎曬出了往來郵件和定稿劇本截圖來作證,稱其忽視編劇的原創和貢獻,劇本中有不屬於小說的原創情節,成片中拍攝並播出。
隨後,張鳶盎編劇團隊賈彬彬亦作出回應稱,前12集劇本總計20萬字,但對應原著僅有11萬字,以此回應了原始編劇團隊在改編時只會抄原著的質疑。此外,她還表示《香蜜》的劇本曾按責編意見修改過四稿,後續能夠公布的證據還有很多。
「我想知道為什麼在我們劇本工作的10個月裡,沒有與我們一起進行創作的人會掛名總編劇,也想知道為什麼一個劇的責編會署在編劇的前面。」
張鳶盎最早是從27日開始在自己的微博長文裡對《香蜜》的劇本的修改和署名問題提出了質疑,她曾擔任《老九門》、《暗黑者》等熱門劇的編劇。
早在2017年3月,完美世界影視就在官博上宣布《香蜜》的執筆編劇為張鳶盎,而如今她的名字在片尾卻排在了其他三個人之後,甚至被歸為第二梯隊。
根據張鳶盎給出的說法,她的團隊原合約籤署為36集劇本而考慮到委託方準備將成品拍成50集,為了劇集質量問題她們甚至提交了43集劇本,超出部分的費用分文未取。將最後10集劇本提交後,委託方與她們再無聯繫。
然而開播後張鳶盎才發現成片竟有63集之多。不僅如此,甚至她及她的團隊署名發生了變化,對接的甲方三位責編竟成了編劇,且署名先於她們。
《香蜜》對她們團隊的劇本每集的使用量高達77.9%以上,她表示將在劇集播完之後再根據對方的創作篇幅進行比對,向鑑定委員會官方報告,交涉和處理署名問題。
在這之前,曾有網友在豆瓣上爆料,稱《香蜜》存在兩個編劇團隊。A團隊先寫了43集,然後B團隊拿去改注水,塞到六十幾集。男女主進組後,B團隊還在改劇本,同時B團隊發微博洋洋得意說自己在修改男二劇本給男二加戲。而男女主拿到的劇本為43集劇本,靠著後期剪輯拼接成了63集。這一操作被網友稱為「陰陽劇本」。
張鳶盎的回應無疑證實了「陰陽劇本」這個傳聞,張鳶盎在微博私信回復粉絲時充斥著無奈和惋惜,稱劇本被篡改也是很無奈的事情,編劇的權利很小,也有很多的無奈。
男女主戲份銳減,
男二改編「詳略失當」
根據網上的說法來看,《香蜜》29集之後男女主戲份銳減,男二的勢頭甚至蓋過了男主。
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通過一張網友自製的男主與男二29集後戲份時長的對比圖來看,男主的地位確實顯得岌岌可危。
一集掐頭去尾約40分鐘的《香蜜》,男二的戲份光從時長上來看不僅大大多於男主,甚至佔了較大篇幅。誇張的是,某集女主戲份不到1分鐘,男主不到2分鐘。
縱觀網上主要的討論,不光是客觀上戲份的時長長短問題,甚至原著用於建立人物形象的男主戲份被移花接木去了男二身上,使得男主人設崩塌的同時,大大放大了男二在劇中的形象。
原作中男二潤玉確實人物設定太過單薄,在劇情中添加黑化過程用於立體化人物形象也無可厚非。
改編可能對於角色塑造有利,為何卻引來大量的質疑和詬病呢?
《香蜜》作為一部仙俠題材的言情古裝偶像劇,其賣點自然是男女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難廝守一生的愛情故事。而劇本的改編與立意勢必要以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樹立和情節展開來服務。反派的黑化過程可以增加劇本的複雜性和合理性,但《香蜜》錯就錯在並未做到點到為止。
過量表述配角的心理,可能會引起觀眾共情,對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劇情立意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偏差。這也是為什麼劇情發展至今,《香蜜》的男女主卻在網上被很多人標籤「渣」和「賤」的主要原因。
潤玉的黑化過程不外乎浮夢丹失效、憶起過往、認回母親、天后殺母。而這些完全可以使用閃回或旁人描述等手段表達。《香蜜》卻選擇全部使用正面描寫擴充潤玉的黑化過程,這樣不僅顯得這個角色的人物背景設置冗餘無比,也讓主要故事線變得模糊不清。對於潤玉戲份改編的「詳略失當」完全導致了主角戲份的失衡,人物形象無法立足。
這樣一來,《香蜜》被網友戲稱《潤玉傳》也是合情合理。
「劇本注水」或是行業內通病
《香蜜》劇本注水並不是個例,國內電視劇注水似乎早就成了常態,動輒就七八十集早已是家常便飯。就連去年的《人民的名義》也沒有逃脫「劇情注水」的命運,例如鄭勝利與女友一頓飯吃了半集戲足夠讓人吐槽不已。
大部分國產劇在備案、拍攝、剪輯、播出等各個階段都會變動集數,而且數量一般只會增加,這裡面除了小部分情況是主創出於藝術角度的考慮,大部分都是因為商業利益而增加了集數。
最常見的注水劇情就是大量的回憶,添加配角的大量劇情,增加與主線無關的植入廣告等。這些莫名其妙的劇情,就像《沙海》裡蘇萬被蛇咬了之後,躺在病床上還不忘拿起新養道念出它的植入,來得一樣尷尬。
這些劇集,往往前期的劇情緊鑼密鼓充滿矛盾衝突,但進入中旬和後期,商業與無關緊要的內容頻出。即使《延禧攻略》都是如此,從前期節奏明快,到後期節奏拖拉甚至增加了一堆劇前劇中的廣告。
促使電視劇集體注水的一個客觀原因是,電視臺購劇的方式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集數購買,在成本直線上漲的情況下,劇方拉長集數抬升全劇的購買總價,成為不可抵擋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