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抖音3億月活、在抖音話題榜上超過5億瀏覽量、全網15億的播放量的水準來看,《離人愁》是一首真正達到了「不聽不是中國人」水平的爆款神曲。《離人愁》的作者李袁傑聲稱自己唱的是「古風」,暫且不論抄襲爭議,《離人愁》到底是不是古風?如果《離人愁》讓你愛上了古風、你想順藤摸瓜聽別的古風歌曲:
1.你知道什麼是「古風」歌曲嗎?什麼才是「古風」呢?本文將按照上述脈絡進行研究分析。
1.古風識別當然你可以去各大音樂網站搜索「古風」。以QQ音樂、蝦米音樂以及網易雲音樂為例。當你漫無目的想發現新歌的時候,可以通過音樂網站的「發現」渠道、或者搜索關鍵詞,去找自己想要的歌曲。除了通過歌手和熱榜(排行榜)索引之外,音樂網站都具備「分類歌單」體系。QQ音樂、蝦米音樂以及網易雲音樂三大音樂網站的「分類歌單」界面如下圖所示。
我們以網易雲音樂的歌單為例來看一下。這個歌單名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生物鴨》是由網易雲用戶「溺水小熊」於2018年3月16日創建,歌單下打著三個標籤詞:華語、流行、清新。在簡單的文字介紹之後,就是本歌單的所有歌曲列表。點擊第一首歌《微醺的午後》,會跳轉到歌曲播放連結,可以看出,這是一首由歌手「四枝筆 Four Pens」在專輯《AM 6:57》中發布的歌曲。由此可以看出,
分類歌單實際上是音樂網站的用戶根據網站定製標籤對歌單進行分類的結果。歌單界面 來源:網易雲音樂讓我們用網易雲音樂嘗試一下。之所以選取網易雲音樂,是因為相對於其他主流音樂網站,「網易雲音樂主打UGC歌單和音樂社交,鼓勵探索音樂、分享音樂,讓越來越多冷門、小眾的優質音樂進入用戶的視野中,提高用戶的音樂品味,也有「聽見好時光」這樣的情懷Slogan」,契合本文探索小眾音樂圈——「古風圈」的主題。我們爬取網易雲音樂上所有帶有「古風」標籤的歌單及其歌曲信息,合計約5萬首歌曲。按照單曲評論數量從高到低排序形成一份「熱議榜單」,前十名「古風」歌曲分別是《雅俗共賞》、《Fade》、《起風了》、《可樂》、《The truth that you leave》、《說散就散》、《告白氣球》、《成都》、《曖昧》、《理想三旬》。評論數量最多的《雅俗共賞》來自許嵩,單曲評論數量達到200萬。
按照百度百科詞條定義,「古風音樂」歌詞風格偏向古詩詞,我們來看一看《雅俗共賞》的畫風,歌詞基本上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明顯不是一首偏「古風」的歌詞。再看看剛剛列舉的前十榜單,一首英文歌曲(《The truth that you leave》)、一首純音樂(《Fade》)、傳唱度比較高的兩首民謠(《成都》和《理想三旬》)等,看上去都不符合「古風」標準。
從下圖可以看到,單一「古風」標籤的歌單數量佔所有含「古風」標籤歌單數量的比例不到10%。與「古風」最常一起出現的詞語有:華語、輕音樂、電子、民族、流行、翻唱、古典、遊戲、器樂、治癒。
具備標籤分類屬性的是歌單而非單曲。歌單創建人的喜好、歌單的混合風格以及流行歌手的影響力(如薛之謙)對我們研究「古風(音樂)圈」產生了較大的噪音。比如下面這張「古風」歌單,創建者明顯是許嵩的粉絲——收錄的全部是許嵩的歌曲,除了偏古風曲目《清明雨上》,還有《親情式的愛情》這類現代流行音樂。
理想情況是每首歌都具備「標籤」體系,這樣就可以剔除「不古」的歌曲,得到我們想要的「古風(音樂)圈」。在沒有單曲標籤體系的前提下,我們能判斷一首歌是不是屬於「古風」嗎?以許嵩的《清明雨上》和《親情式的愛情》為例。《清明雨上》用了「窗透初曉」、「日照西橋」、「木雕流金」等具有較強古詩詞意象的詞語,而後者則多用現代漢語詞彙,如「上班」、「下班」、「買菜」等,相對來說,我們會認為《清明雨上》更偏「古風」。
也就是說,參考「古風音樂」的定義,我們可以通過歌詞來主觀判斷一首歌是否偏「古風」,
為單首歌曲打上「古風」標籤的想法是可行的。但問題在於人肉的速度太慢。假設比對一首歌是否為「古風」需要花費2分鐘,辨別5萬首歌要花10萬分鐘,一周有1萬分鐘,不吃不喝不睡快10周才能完成分類,有沒有更高效的辦法?
提高效率的事情,我們通常都可以交給機器來做。我們可以採用
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算法來讓機器幫助我們實現根據歌詞打標籤的工作。
TF-IDF的主要思想是:對區別文檔最有意義的詞語應該是那些在文檔中出現頻率高,而在整個文檔集合的其他文檔中出現頻率少的詞語 。用兩個簡單的語句來舉例:
1-我今天跟朋友一起去看了電影,非常開心!
2-我今天跟朋友一起去看了畫展,非常開心!
當你看到上面兩句話的時候,你可以快速的抓住每句話的
「詞眼」:「電影」、「畫展」,我們用這兩個詞來區分這兩句話,因為「電影」和「畫展」是唯一的用詞差別。如果我們告訴機器第一句話的標籤是「電影」,第二句話的標籤是「畫展」,機器會識別出詞眼,並用「電影」和「畫展」這兩個詞在文本中是否出現、出現的頻率情況來判斷第三句話的標籤是「電影」還是「畫展」。而當文本更加複雜的時候,機器能夠比人更好的勝任這份工作,它會孜孜不倦地為大段文本分詞、精準計算每一個詞出現的頻率。利用TF-IDF統計指定語料的詞頻指數後,機器會根據決策樹算法將這些詞頻指數生成分類規則,並將這些分類規則應用到新的文本上進行對比判斷,從而生成一個相似概率,幫助我們了解新文本與指定文本的相似程度。
我們選取了1400餘首古風單曲(這些單曲都來自於「古風」和「華語」標籤下的高播放量歌單,人工抽驗未混合其他語種、民謠、嘻哈等其他風格曲目,不包括《離人愁》)和1400餘首非古風單曲(這些單曲都來自單一「嘻哈」和「民謠」標籤下的高播放量歌單,人工抽驗未混合偏古風曲目)。將這些定義好標籤的單曲「投餵」給機器訓練出判斷模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為單曲打標籤了。除了「古風」標籤歌單曲目,我們還爬取了網易雲音樂華語歌手的熱門曲目,累計約18萬首歌曲。有了小機器的幫忙,擴大判斷範圍後,我們沒用一年,只用了30分鐘,就跑遍了18萬首歌曲、為每一首歌曲生成一個相似概率——我們不妨稱之為「古風度」。古風度越高,說明這首歌與我們指定的1400首古風歌曲共有的高頻詞越多、且與1400首非古風歌共有的高頻詞越少。
以0.5作為分界線,可以看到《雅俗共賞》、《說散就散》、《起風了》、《可樂》、《告白氣球》、《成都》等原本被歸類到「古風」的歌曲成功的被分離出來。
在0.5~0.6古風度之間充斥了部分外文歌曲,偶有偏古風的歌曲遺漏,比如 不才 的《參商》,但從熱議歌曲人工校驗結果來看,誤差率較低,不超過5%。
選取古風度大於0.6的熱議曲目,人工抽查校驗歌詞,從結果來看還是非常靠譜的。我們選取18萬首歌曲中所有古風度大於0.6的歌曲,形成相對純粹的「古風圈」。
讓我們來看看人工智慧跑出來的「古風圈」吧!
2.「古風」算不算小眾?機器識別出的「古風」歌曲約1.8萬餘首,佔此次研究的歌曲總體比例大約為10%,但唱過「古風」歌曲的歌手人數約4.3千人,佔華語歌手+「古風」標籤歌單涉及到的歌手總數量的29%。看來接近3成的人都有那麼一點「古風」偏好。
「古風」圈 演唱作品數量最多的分別是鄧麗君、費玉清以及鳳飛飛,這三個人的出生年份都在1955年及之前,已經是爺爺/奶奶輩的歌手。
3.誰算「古風」歌手呢?· 華語歌手「古風」偏愛聲量榜:上份榜單裡出現了許嵩、周杰倫以及林俊傑的名字,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知名華語歌手。
華語歌手中還有哪些歌手偏愛「古風」呢(此處華語歌手指網易雲音樂歌手界面「華語」分類下的所有歌手)?
網易雲音樂 華語歌手界面 來源:網易雲音樂
經過統計,我們發現整個人工智慧定義的「古風」歌曲聲量佔華語熱門歌曲聲量的8%,故以8%為標準篩選出有一定聲量(歌手總聲量在10萬以上)、且「古風」歌曲聲量佔比在8%以上的歌手,如下圖所示。在這份榜單裡面,我們發現了更多熟悉的華語歌手,比如
王力宏&譚維維、毛阿敏、後弦、胡歌、好妹妹樂隊、樸樹、劉歡、易烊千璽、大張偉、汪蘇瀧、李克勤、韓紅、李宇春、黃齡、姚貝娜、金沙以及徐薇。4.如果你信普通聽友的,在「古風」圈,哪首歌火?哪些人火?· 熱議歌手榜:「古風」圈聲量最高的歌手是許嵩在「古風」圈,許嵩的作品聲量最高,聽友們喜歡在許嵩的歌曲下留言討論。許嵩評論量最高的一首「古風」作品是《燕歸巢》,前三熱評有兩條提到了「考試」,而三條評論都充滿了對青蔥時代的回憶,看來大家的青春不僅僅是周杰倫啊。
許嵩「古風」歌曲中評論數最多的《燕歸巢》截圖 來源:網易雲音樂
除了許嵩、李袁傑、周杰倫、戴荃、林俊傑,其餘熱議歌手都以「圈名」活躍。
雙笙、以冬、河圖、倫桑、小曲兒、音頻怪物、蕭憶情Alex、玄觴、慕寒、HITA、Wink詩、西瓜JUN以及排骨教主都並不是真實名字,而是這些歌手「混跡」「古風」圈所採用的化名。單人作戰之外,還有 音闕詩聽(音樂社團)和 洛天依(虛擬人物)這樣的
非「單」或
非「人」型選手。
抖音神曲《離人愁》於2018年2月開始蓄勢、2018年4月熱度爆發、2018年7月因歌唱者李袁傑參加《明日之子》、《離人愁》被指抄襲激發熱議。時隔兩個月,2018年8月31日《中國好聲音》哈林戰隊演唱《離人愁》,又掀起一波熱度。
「古風」圈不承認《離人愁》,但《離人愁》卻撐起了人工智慧確認過眼神的「古風」圈,這大概是我今年聽到的音樂圈中最讓人悲傷的一件事了。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二的《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最早是以歌手 以冬 於2016年12月份發布的版本火起來的,在《離人愁》出現之前,它曾有「古風」第一歌曲之稱(僅從評論量來看是名副其實的—筆者注)。從我們獲取的數據來看,
這首歌在網易雲音樂上有310個不同版本,除了以冬,紗琉璃Shelley、蕭憶情Alex、倫桑、小曲兒、LON、泥鰍Niko等人也唱過《我的一個道姑朋友》,連虛擬人物洛天依都唱過。
但《我的一個道姑朋友》被曝是一首翻唱作品,原創作品是日本歌手田井中彩智的《一番星》,網絡盛傳田井中彩智創作本意是為了紀念她最愛的爺爺逝世並且禁止二次創作,《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涉嫌侵權,也被戲稱為「我的一個盜姑朋友」。因為版權爭議問題,以冬下架了這首歌,現在已經無法在網易雲音樂上聽到以冬的版本了。
同樣名列前茅的另一首翻唱作品是《故夢》。筆者未在熱議榜上看到《故夢》原作,出於好奇去檢索了一下,發現原唱橙翼僅獲得了1.3萬條評論,是雙笙翻唱作品評論數量的22%。
筆者按照作品名稱中帶有「翻唱」或者「cover」字樣以及作品所屬專輯名中帶有「翻唱」字樣進行簡單統計,將「古風」圈熱議歌手的聲量分為「翻唱」聲量和「原唱」聲量。可以看到,整個「古風」圈翻唱歌曲貢獻了14.41%的評論量。這個比例大嗎?我們以同樣的邏輯統計了華語歌手熱門歌曲評論類型,大約只有2.77%的評論量來自翻唱歌曲,翻唱聲量比例不到「古風」圈的20%!
看來「古風」圈翻唱成風也並非空穴來風。「古風」圈哪些人是因為翻唱而火起來的?統計「古風」圈前25位熱議歌手的聲量類型,可以看到,
雙笙、以冬、倫桑、蕭憶情Alex、玄觴、西瓜JUN、排骨教主、小魂等人明顯受益於翻唱歌曲,翻唱為他們帶來的聲量比例都大於「古風」圈的平均水準。
這些分析結果看起來有點喪。除了評論數量,還有沒有其他指標能看「古風」圈所推崇的東西?
5.如果你信古風發燒友的,在「古風」圈,哪首歌火?哪些人火?· 歌單認可榜:在人工智慧識別的「古風」圈中,帶有「古風」標籤歌單最喜歡收錄的前五名歌手是 音頻怪物、小曲兒、河圖、銀臨以及HITA的作品,最喜歡收錄的前五名單曲是《牽絲戲》(銀臨/Aki阿傑)、《錦鯉抄》(銀臨/雲の泣)、《棠梨煎雪》(銀臨)、《杏花弦外雨》(CRITTY/司夏)、《不老夢》(銀臨)、《第三十八年夏至》(河圖)、《傾盡天下》(河圖)和《琴師》(音頻怪物)、《典獄司》(音頻怪物)和《紅塵》(小曲兒)。其中,《牽絲戲》、《錦鯉抄》、《不老夢》、《第三十八年夏至》、《傾盡天下》以及《琴師》都是歌手作曲的原創作品。河圖和銀臨也是圈內公認的創作型歌手,結合上面翻唱分析情況來看,河圖從來不翻唱別人的歌曲、銀臨的翻唱比例也極低。據筆者檢索結果,
河圖和銀臨也是該榜單中唯二被維基百科收錄的歌手。看來歌單創建人在「古風」音樂審美上還是有一定水準。到這裡,筆者對「古風」圈的分析研究也暫時告一段落,大致可以總結如下:
· #1. 哪些算古風歌曲呢?用音樂網站歌單的「古風」標籤來判斷歌曲「古」不「古」並不可靠,但人工智慧可以快速識別出「古風」歌曲;上至爺爺奶奶輩的鄧麗君、費玉清、鳳飛飛,下至伴隨90後青蔥歲月的華語流行歌手如許嵩都貢獻了大量「古風」歌曲;
· #3.誰是聽友認可的「偏古風歌手」?如果你想聽自己熟悉的歌星唱古風,你可以選擇以下幾位:許嵩、周杰倫、林俊傑、戴荃、王力宏&譚維維、毛阿敏、後弦、胡歌、好妹妹樂隊、樸樹、劉歡、易烊千璽、大張偉、汪蘇瀧、李克勤、韓紅、李宇春、黃齡、姚貝娜、金沙以及徐薇;
· #4.如果按普通聽友推薦,哪些古風歌手和歌曲比較火?你可以選擇《離人愁》、《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故夢(Cover橙翼)》等熱議歌曲,也可以選擇雙笙、以冬、李袁傑、倫桑、蕭憶情Alex等以翻唱聞名的圈內歌手,翻一翻歌曲評論、評一評江湖恩怨,愉快的做一個吃瓜群眾;
· #5. 如果按發燒友推薦,哪些古風歌手和歌曲比較火?你可以選擇關注
河圖、銀臨、音頻怪物、小曲兒、HITA等歌手,給自己取一個別致又獨特的「圈名」,為自己建一份包括
《牽絲戲》、《錦鯉抄》、《棠梨煎雪》、《杏花弦外雨》、《不老夢》、《第三十八年夏至》、《傾盡天下》和《琴師》、《典獄司》和《紅塵》等歌曲的歌單,喝一喝花茶、品一品歌詞,感受「古風」圈的圈地自萌。
話說回來,最近音樂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而最頻繁出現在知乎熱榜的恐怕就是《中國新說唱》了。在六強決賽中,熱狗有一句歌詞振聾發聵:「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卻也最壞,現在講求流量啊,各位妖魔鬼怪」。除了「白了華發、兩股痒痒」這種「流量妖魔鬼怪」,破壞「古風」圈的還有版權意識淡薄。筆者最近發現《錦鯉抄》開始在網易雲音樂上付費下載了,而歌曲最新評論則對於付費下載頗有微詞。優秀的原創作品要面臨前文討論的侵權和大量翻唱問題,同時又要被詬病正版收費,的確讓人心寒。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夠多支持優秀的原創音樂人,也希望「古風」圈能保持初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