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網上一則拍攝花絮曝光,成龍在拍戲時不慎落水,久久沒有浮上水面。
一同落水的女演員早已獲救,成龍卻在水下「消失」了。
現場的導演和工作人員,都急得大哭起來。
好在救援人員很快找到了成龍,成龍看見大家流淚,還以為一起拍戲的女搭檔沒有救上來,連忙詢問對方的情況,得知對方沒事才安心。
1954年出生的成龍,今年已經66歲了。
同齡的明星大多都已經退居幕後,不再拍戲,或者只出演一些輕鬆的配角,成龍卻依然奮戰在功夫片的舞臺上,親力親為地拍攝那些驚險刺激的動作戲。
對此,成龍解釋說:成家班有幾百號人要吃飯,不拍戲就養活不了這百來號人。
時至今日,成龍依舊不曾拋下他的成家班,即便功夫喜劇已經不再受年輕觀眾的喜愛,香港電影也早已不復輝煌。
成龍依舊像是停在原地,堅守著舊時代的義氣和真誠。
成龍年幼時,因為精力旺盛,調皮好動,經常在學校和其他同學打架,不久之後就輟學了。
父母為了管教他,只好送他去香港中國戲劇學院,拜京劇大師于占元為師,做個武生。
在那個年代,武生可是個苦差事,不但要每天辛苦練功,還有嚴格的「等級制度」。
年幼的成龍按照資歷只能坐在離師傅最遠的位置吃飯,一道菜上桌,轉一圈所有人夾完,才輪到成龍夾,這時候盤裡往往就只剩下幾片肥肉或骨頭。
令人想不到的是,隨著電影行業在香港的飛速發展,這個原本註定一輩子做下九流的孩子,日後成了眾星捧月的國際巨星。
當時隨著功夫皇帝李小龍的走紅,越來越多影視公司開始拍攝功夫電影,武術指導和替身需求火熱。
在這樣的潮流之下,剛剛出師的成龍被選中做李小龍的替身。
17歲的成龍還不懂什麼是拍戲,就開始替李小龍「挨打」,對手演員毫無顧忌地把他踢倒,讓他一陣頭昏眼花。
這一次替身的經歷,讓成龍記住了身為替身演員的不易,他在心裡默默發誓,等到自己將來做主角,最危險的動作一定要親自上,不去為難替身。
後來,李小龍意外去世,很多人找到成龍希望他可以繼續模仿李小龍,將李小龍的功夫電影延續下去。
成龍拒絕了這個請求。他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身形靈活的優勢,決心設計出各式各樣的打鬥招數,突破功夫片暴力血腥的標籤。
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真正讓中國功夫電影走向世界,成龍開始召集從前一起學習的武行兄弟們,成家班從此成立。
成龍在組建成家班之後,對武打動作設計非常上心。他每天都會和成家班的成員一起練習基本功,琢磨怎樣把打鬥動作做得流暢漂亮。
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鏡頭,他也願意為了呈現最好的效果拍攝上百遍。
△拍攝120多次的收扇子
除此之外,成龍還發現在多人打鬥時,由於攝影師運鏡跟不上場面變化,常常是對打的兩個人正在酣戰,後面無關鏡頭的演員呆呆站著,非常影響觀感。
他陪著攝影師一起學習運鏡,研究怎麼設置畫面,最終通過巧妙地調度現場和後期快速剪輯,讓鏡頭裡沒有一個閒人,打戲變得熱血沸騰。
除了技巧層面上的努力,成龍還堅持著「真刀真槍」地拍攝打戲,拒絕使用花裡胡哨的後期合成。
他認為龍虎武師的本職工作就是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如果一直用特效欺騙觀眾,觀眾不會喜歡這種不真誠的作品。
為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成家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拍戲時,成家班受傷成了家常便飯。有時候,當武師得知要做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都要在心裡祈禱晚上還能回家。
△這場墜落戲拍了3次,三個演員住院
片場門口停了一輛成龍的白色麵包車,被稱為「成家班的救護車」,一旦有武師受傷,就立刻拉去醫院。
連香港的醫院都有一張成家班的「保留床位」,拍攝高峰時,最多同時接收過7個成家班的成員住院。
成龍不光對兄弟們要求嚴格,自己在拍攝危險戲份的時候也絕不含糊。在《新警察故事》裡,有一場戲需要他從樓下滑下去,他做好了準備,攝影師卻害怕到當場拒絕拍攝。
最終成家班的一位兄弟接過攝影機,繫著安全繩全程跟著成龍從玻璃外牆滑下去,邊滑邊拍,這一幕也成為影史上的經典。
還有一次,成龍拍攝時從樹上墜落,右側顱腦骨折,差點送掉性命。
△成龍受傷的鏡頭總是作為片尾花絮播出
好在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成龍就這樣帶著成家班走出國門,走向好萊塢,最終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認同。
隨著成龍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人慕名加入成家班。成家班就像一所優秀的「功夫片拍攝學校」,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武術指導。
曾經追隨成龍的迷弟Brad Allen,早期在成家班跑龍套,現在成為好萊塢著名的武術指導。
△就是這個被一拳打倒的外國人
《王牌特工》《海扁王》等大片就是由他親自指導拍攝。
輕鬆搞笑的《泰囧》,是由成家班的易天雄做動作指導。
《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動作指導是成家班的伍剛。
激動人心的愛國影片《紅海行動》和《戰狼》也是由成家班的黃偉亮擔任動作指導。
還有很多優秀的影片,如《讓子彈飛》、《動物世界》、《硬漢》等都是由成家班成員親自做動作指導。
他們的指導就像是一劑靈丹妙藥,把原本血腥暴力的畫面變成了驚險刺激的視覺享受。
可以說,沒有成龍,就沒有成家班,沒有成家班,就沒有如今驚險中帶著幽默、緊張中帶著刺激的各種功夫喜劇。
散落各地的成家班成員,每一位都像是一張中國功夫喜劇的名片。
他們能吃苦、敢冒險,憑著一身真本領折服了每一位觀眾,又帶著一身傷痛默默地退回到幕後。
不過,由他們妙手指導出來的精彩故事,激勵著千千萬萬的觀眾,成為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