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仲呈祥,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原中國藝術評論家協會主席、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總編輯
來源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央視劇評
中國電視劇創作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審美優勢之一,便是與時代共呼吸、與人民共命運,迅疾地在螢屏上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從1958年問世的第一部直播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到《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九一八大案紀實》等,都彰顯了這一傳統和優勢。如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正是一部應時代之命而生、應人民之需而作的反映2020年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奮起抗疫的螢屏形象史,堪稱是感天動地的全民抗「疫」的英雄譜。
內容決定形式,題材形成風格。也許正因為較之於文學審美表現,電視劇審美表現更具有聲畫具象的直觀優勢;而較之於更早產生的姊妹藝術的電影審美表現,電視劇的審美表現又更加輕便靈活,加之與電視新聞在傳播方式上的血緣聯繫,因此更顯得製作周期更短、覆蓋面更廣、影響力更大。《最美逆行者》正是如此。這部作品共14集,每兩集一個單元講述一個相對獨立的抗疫故事(相當於一部短篇電視劇),塑造幾位抗「疫」平民英雄形象。這實際上是一部以抗「疫」為主題的七部短篇電視劇集錦。
每個故事都採自悲壯的抗「疫」現實生活,且人物大都依據原型加工,全劇總體洋溢著「真實、鮮活、溫暖、奮進」的現實主義精神。
第一個故事《逆行》,統領全劇,氣勢不凡。由陸軍醫院傳染科主任肖寧臨危受命奔赴武漢抗疫第一線開篇,引出護士於麗娜、身患漸凍症的華院長、離異了的司機李文麗等一群平凡人物,面對「封城」,迎難而上,勇當逆行英雄。好一幅黨領導下各條戰線的普通群眾志成城、合力抗「疫」的視聽「速寫」!接下來的六個故事,角度不一,別致出新,特色取意各有千秋。
《婆媳戰疫》鏡頭聚焦於家庭,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既是生活的港灣,也是抗疫的主要戰場之一。家庭抗疫往往是整個社會抗疫的真實縮影,在同一屋簷下,楊素素與婆婆在如何培養教育幼兒劉陽的問題上發生衝突,未及調解就碰了突發的新冠疫情。大敵當前,抗疫不僅抗了「疫」,而且化解和諧了一度緊張的婆媳關係。這難道還不發人深思嗎?
《幸福社區》則把鏡頭從聚焦於一個家庭延伸擴大到一個社區的幾個家庭。幾個不同條件的家庭和幾組人物的不同關係,構成了有趣的戲劇衝突,而衝突的化解則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社區抗「疫」卓有成效的幸福藍圖。
《別來,無恙》把鏡頭對準了奮不顧身的援鄂抗「疫」醫療隊的白衣戰士和志願者。嶽魯冰、周星焱和彭帥堪稱佼佼者。嶽魯冰大夫的精於專業而又不乏鐵骨柔情,周星焱的家國情懷與人性之美,彭帥的傾情奉獻與胸懷坦蕩,都表現得有滋有味,讓人在抗「疫」中也美不勝收。
《一千公裡》好似一部精巧的「公路片」,為全劇增添了一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廣州到武漢的志願者貨運司機的敘事線索。老周與唐冬至這對老少司機,在尋找失蹤的女司機春芬的過程中,真實的平凡小事把觀眾帶進了他(她)們不平凡的精神境界,映照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人間情懷。
《了不起的兔子叔叔》則令全劇悲中寫喜、苦中尋樂,蒙上了活潑靈動的喜劇氛圍和浪漫色彩,可謂先抑後揚,昭示抗疫必勝。「大連小哥」塗梓鞘的獨特遭際和漫畫才華,都給人們帶來了思索和歡笑。
最後一個故事《同舟》,以「封倉」結局,與開篇的「逆行」形成首尾呼應,令全劇雖看似短篇,卻渾然一體,凸現出共同的主旨:一曲「最美逆行人」的英雄頌歌!
作為一部由短篇集錦而成、靠內在環環相扣表達一個共同主題的14集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在中國特色電視劇創作美學上還做出了一個貢獻,那便是給曾在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上輝煌一時的短篇電視劇的復甦探尋了一條新路,呈現出勃勃生機。
曾記否,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希波克拉底誓言》、《牛玉琴的樹》、《秋白之死》、《太陽從這裡升起》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短篇電視劇,發揮了文藝「輕騎兵」的作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電視劇語言的審美創造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而榮獲國際國內多項大獎的《南行記》,不也正是由三個有著內在聯繫的短篇電視劇集錦而成的嗎?
勿庸諱言,面對市場經濟,由於廣告效應,電視劇越拍越長,短篇銷聲匿跡。這是建構電視劇美學的一大憾事,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審美需求的一大空白。且喜,《最美逆行者》的橫空出世,讓我們看到了短篇電視劇重現輝煌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