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拍
其實就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切出於熱愛。
拍什麼
整體Vs局部
將金魚整體入境,是比較常見的取景方式。這樣可以完整地表現魚體的諸多特點與姿態。有時候,金魚某些富有特點的局部也可以單獨入境,比如豐滿雄壯的頭瘤(獅頭、虎、壽類)、特點鮮明或是飄逸出眾的尾鰭(蝶、裙尾文種、地金、土佐)、出彩的顏色、奇特的花紋、鱗片的質感、尾與鰭的絲質感和光澤感、寬闊的背、強而有力的尾桶、對稱如棋子的眼睛等等。突出這些特點,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靜態Vs動態
照片是靜態的藝術,但是於靜態之中體現動感,是拍攝金魚的秘訣。等魚適應了攝影器皿後,就可以靜待靈動的時刻,或回眸、或俯衝、或仰望、或急停、或衝刺、或轉向,這些靈動的瞬間都是拍照的絕佳時刻,此時可以設置為連拍模式,後期挑選姿態最好的一張或幾張保留。
特寫Vs場景
拍攝金魚,既可以將魚作為主角,也可以使其成為場景中的一個配角。攝影的構圖可以借鑑畫作,文人畫中有許多表現類似題材的作品,可以借鑑此類作品的構圖,來創作一幅攝影「文人畫」。
怎麼拍
光
不同的光源可以產生不同的質感。光源可分為日光光源與燈光光源。
日光
日光是最理想的光源,不同時間點的日光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這裡我想舉三個場景來分析下。
首先是正午的日光。此時陽光入射角達到最大值,接近90度直射,光強達到最大值,色溫約在6500K左右。此時拍攝金魚時,非常容易過曝,但是若利用好強光的無影效果,也可以拍出日式高光清新的照片。此時若採用白色背景,俯視拍魚,魚體邊界由於衍射作用而不甚清晰,魚體高光效果明顯,照片整體呈現微過曝光的夢幻絢爛感。
第二種日光是晨或黃昏的陽光,此時光線柔和,強度適中偏弱,入射角很小,影子效果明顯,適合表現魚體的細節與鱗片的質感,或是水波粼粼,翻騰其間的效果。在這種陽光下,可以拍攝出許多奇特的場景,如懸浮飄蕩的無水效果、波光粼粼的蛟龍出水效果、鱗片反光的效果。由於魚體鱗片是一層壓著一層生長的,鱗片層次之間若產生陰影,則鱗片質感越明顯,這等同於廣告攝影中表現皮質質感時,採用頂光主光源外加側光補光的案例,其原理就是使得紋理溝壑處產生陰影,加深溝壑的視覺效果,也等同於女士化妝打陰影。由於第二種日光的小入射角、低光強,以及偏暖的色溫,特別適合表現溫暖靜謐的場景,以及突出質感分明的鱗片和魚鰭。
第三種是陰天的日光,此時陽光不充足,幾乎無影,色溫偏冷,細節展現無遺。這種日光下,很適合拍攝魚體的細節,或是造景攝影。
燈光
使用玻璃缸拍攝金魚側視照片時,燈光照明更加合適。下面介紹一種拍攝黑色背景的布光過程。
首先保證環境無光,在魚缸頂部加主光源,而且,很重要的一點,使主光源靠近魚缸的前壁,但不要超出前壁。此時查看相機的拍攝參數,如果該光源不夠,可以在魚缸的側面加裝一個側光源,側光源不能出現在相機取景框內。
拍攝時,光圈儘量保持在4.5-6(光圈過大會導致淺景深,形成跑焦的感覺),對焦點儘量放在魚的特徵上,比如頭瘤、眼睛上,因為為了保證快門速度,光圈一般都會比較大,這樣會有較淺的景深,副作用就是魚體不在對焦距離的部分會被虛化,所以儘量把對焦點放在照片中最顯眼的部位,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跑焦的感覺。
背景
背景的選擇其實也是器皿的選擇。這與作品的題材緊密關聯。如果想拍攝魚體的特寫,可以選擇白色背景(瓷盆)、綠色背景(水槽)、黑色背景(玻璃缸打前景光)等,如果想拍攝場景,則可以選擇玻璃缸造景,或是魚池等。
構圖
拍攝金魚與拍攝其他動物或靜物一樣,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是多變的。構圖的話題比較複雜,我想從三種常見情況來大致說明一下。
首先,最常見的,是以金魚為拍攝主體的特寫照片。這類照片著重體現魚體某一時刻的姿勢或特徵。拍攝主體可能是完整的魚體,或是某一局部。我的建議是將拍攝主題按照三分法則,置於畫面某一方向的1/3處,不要鋪滿畫面,注意留白處背景的純淨,以免喧賓奪主。
第二種常見拍攝情況是場景拍攝,即以魚入畫,畫中有魚。這時就不用在意魚體的細節,只是將金魚作為畫作的一個部分,可以參考某一特定的構圖(比如仿照某一畫作來進行拍攝)來創作,也可以借用三分法則、消失點法則或是平行法則等攝影一般構圖方式來創作。
最後一種比較有意思的拍攝方式是藉助道具的攝影。這就給了攝影師大開腦洞的機會,天馬行空,放飛靈感。當然,我很反對傷害金魚的拍攝手法,比如將魚捧出水面,或是把魚離水盛在碗裡,或是其他類似危險的方式。
相機設置
拍攝設備多種多樣,數位相機、單反、微單,甚至手機都可以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照片。且不論靈感來時,順手抄起手邊傢伙事兒搶瞬間的場景,單說說「我就想拍拍這條魚寶貝兒」的情況。
討論下最具代表性的單反攝影--主要是自己用著順手。單眼相機的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光圈、快門、ISO、白平衡、照片壓縮格式。
首先想說說最後一點:照片壓縮格式。強烈建議使用RAW(無損)格式進行拍攝,這裡不做深入的說明與分析,以一個形象的比方來表達一下其效果:使用一個3000塊的狗頭拍攝一張RAW格式的照片,其出片效果甚至可以趕上一個10000塊的牛頭拍攝出的JPEG照片。
光圈、快門、ISO這三點是緊密關聯的,三者聯動。由於金魚遊動頻繁,故快門最好不要慢於焦距分之一(當然手穩如山的老司機可另當別論),也就是說,如果採用50mm焦距進行拍攝,則快門不要慢於1/50,否則很容易模糊。一般在光線較暗的環境,建議使用快門優先,將快門設置在1/125檔位上,ISO設置為800(不超過1600),光圈由相機自動選擇。如果光圈已經達到最大值,ISO已經設置為1600,快門1/100還嫌暗,請果斷加光源。
分享一下我的拍攝經驗吧。我使用M檔手動,在拍攝暗背景玻璃缸金魚側視時,ISO設置為400,為了使得金魚身體對焦準確,光圈儘量保持在4.5-6(若快門要求比較快,可以對焦在眼睛位置,使用最大光圈),快門1/125以上。為了達到以上拍攝參數環境,會使用24WT5燈管兩根作為頂光源,另加24W攝影燈側光源,色溫均為6500K。這樣抓取金魚的動作會比較得心應手。
至於白平衡,在燈光色溫一定的情況下(我使用6500K),相機白平衡設置為5250。當然,使用RAW格式拍攝,白平衡是可以後期調整的。
後期軟體
我使用Adobe Lightroom,先裁剪,然後調整下曝光、對比度、高光、陰影、白色色階、黑色色階、清晰度、暗角,曲線等參數,一般不進行顏色調整,不會對照片進行P圖修改,儘量保持照片原始的形態,只是對不足之處加以補償。
最後,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創作好作品的必要條件。多看多練多拍多刪,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拍出自己滿意的金魚攝影作品。
歡迎關注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