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藥集團邁向5000億!國藥、中國中藥……6大上市公司戰略布局曝光

2020-12-27 藥談小築

精彩內容

隨著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披露進入尾聲,國藥集團旗下國藥控股、中國中藥、國藥一致、國藥股份、現代製藥等6家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浮出水面。其中,國藥控股營收超過4000億元,醫藥分銷業務佔比近80%;中國中藥、國藥一致、現代製藥淨利潤均超10億元……然而,巨無霸國藥集團究竟是如何煉成?未來的戰略布局又是怎樣呢?

國藥集團組織架構

國藥集團所屬主要單位、企業請看文末

國藥集團旗下6家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情況(單位:億元)

2019年1月,國藥集團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由國有獨資公司改革為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持股的股權多元化有限責任公司。改革完成後,國藥集團繼續作為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企業。國藥集團2016年營收超過3000億元,2017年突破3500億元,2018年營收近4000億元,2019年則邁向5000億時代。

國藥控股:收入突破4000億!圍繞分銷、零售、醫械三大主業協同發展

國藥控股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2019年,國藥控股營業收入高達4252.73億元,同比增長23.44%;淨利潤62.53億元,同比增長7.14%。國藥控股表示,圍繞「醫藥分銷、醫藥零售、醫療器械」三大主業協同發展的整體戰略,化解政策變化帶來的壓力,抓住市場集中度提升的機遇,積極發揮國藥控股終端網絡覆蓋以及「批零一體化」的協同優勢,實現了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同時,也通過併購整合,進一步完善藥品和器械業務的網絡布局,提升信息化系統和現代物流設施建設,持續推動藥械聯動發展,顯著提升本集團整體醫療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了綜合醫療服務業的行業龍頭地位和競爭優勢。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國藥控股首次公開醫療器械板塊營收後,2019年再創新高,同比增長超過40%。

醫藥分銷:龍頭地位穩固,市場份額持續上漲。集團整合資源配置,重點推動物流體系完善與優化以及落實信息系統的升級改造,強化創新產品開拓和布局,打造創新服務核心競爭能力,著力構建全國統一的業務管理與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對行業上下遊企業的服務能力和粘性。從第一輪藥品集中採購實施結果來看,集團在所有11個試點城市均取得配送權,每個城市均有品種取得獨家配送權。分銷網絡優勢進一步得到體現,推動市場佔有率和配送體量均顯著增加。2019年醫藥分銷業務收入達3373.17億元,同比增長20.02%,佔總收入近80%。此外,集團進一步擴大醫藥分銷網絡的領先優勢,以增強核心區域影響力。憑藉已形成了一體化的醫藥供應鏈以及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進一步推動分銷網絡的下沉,加強二、三級醫院、民營醫院、社區醫療、鄉鎮衛生院等醫療終端的覆蓋和服務能力。2019年集團成功收購了安徽省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貴州意通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00%和70%的股權,有效推動安徽及貴州兩省業務網絡補強,實現了該區域內市場份額的躍升。

醫藥零售:專業藥房發展迅速,零售布局優化補強。在「批零一體化」戰略的引領下,集團積極完善省級平臺建設,推行統一的標準化建設和連鎖認證體系,促進零售品牌的整體升級,推動醫藥零售業務持續高速發展。2019年實現醫藥零售業務收入198.03億元,同比增長33.77%。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附屬公司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的門店覆蓋全國1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擁有5021家零售藥店;專業藥房門店也達到1183家,網絡覆蓋全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零售網絡規模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成功實現各渠道醫藥零售業務的快速增長。

醫療器械:業務高速發展,網絡布局加速整合。醫療器械是國藥控股實現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業務之一,在順利完成中國科學器材有限公司收購項目後,大力推進業務整合,加強資源對接,利用專業化運營手段,進一步完善器械網絡布局,推動器械板塊的快速發展。2019年醫療器械板塊銷售收入突破600億元,同比增長超40%。此外,集團為了有效應對政策的潛在影響,積極加強與上、下遊企業及全球範圍內領先的醫療器械企業的戰略合作,同時重點發展專業化綜合服務方案,快速推進醫用耗材供應鏈管理及其他醫療創新服務。這些戰略持續推進集團器械業務發展,確保了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地位,進一步推動向醫療綜合服務提供者的轉型升級。

對於未來發展,國藥控股表示,將鞏固分銷龍頭地位,全力提升市場份額;完善零售業務布局,推動網絡業務優化創新;促進服務能力轉型升級,提升器械業務協同優勢;繼續提升治理能力,優化業務運營效率。

中國中藥:中藥工業板塊核心平臺,打造中醫藥行業引領者

中國中藥業績摘要(單位:億元)

2019年是中國中藥實施打造行業領先的中藥大健康產業全產業鏈戰略的第二年,全國布局規模初見成效。中國中藥繼2018年收入突破百億後,2019年更高達143.21億元,同比增長27.2%,主要是中藥配方顆粒與成藥業務的穩步發展,產地綜合業務開始對外銷售。其中,中藥配方顆粒業務貢獻營業額92.27億元,佔總營業額的64.4%;成藥業務營業額35.05億元,佔總營業額的24.5%。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中藥由原有的四大業務板塊(中藥配方顆粒、成藥、中藥飲片、中藥大健康)調整為五大板塊,從中藥配方顆粒板塊中劃分出產地綜合業務板塊。2019年產地綜合業務營業額高達2.02億元,同比增長1364.4%。中國中藥表示,經過兩年的投入與建設,產地綜合業務架構已初步完成。2017年末至2019年,中國中藥開始在全國道地藥材主要省份進行戰略布局,建設同時可以生產配方顆粒、飲片,並在當地開展藥材初級加工及貿易、飲片代煎業務的產地綜合業務公司,設立該等公司可以為集團提供當地道地藥材,並通過道地品種的批量生產降低成本,同時駐紮當地,可以享受當地的政策優惠,進一步打開當地市場,提高當地市場份額,形成綜合競爭優勢。江陰天江和廣東一方通過收購、新設增加了17家產地綜合業務公司,雖然目前13家企業及其下屬4家子企業都處於籌建或收購整合的戰略孵化期,與原有配方顆粒業務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但其具備的優勢將有利於為集團未來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未來,中國中藥將繼續深化中藥全產業鏈的布局,以產業鏈中遊工業生產為核心,鞏固配方顆粒領先優勢,大力發展中藥飲片業務,精耕中成藥專科產品,開拓藥食同源大健康產品。對於2020年工作重點,中國中藥表示,一是推動中藥材追溯體系的建設,建成全過程可追溯的一體化管理平臺和質量控制體系;二是在未布局省份加快推進布局,對已立項的產地綜合業務企業加快生產經營資質的申請,完善產地綜合業務的協同體系;三是推動「龍印中國藥材」品牌戰略落地,積極開展精品飲片業務;四是著力打造公司新媒體營銷體系,整合內外部資源,建立健全的公司網際網路營銷渠道和線上品牌傳播平臺;五是繼續開展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及經典名方複方製劑的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體系,提高科研水平;六是進一步強化風險管控與精細化管理,保障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七是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堅持人才戰略與經營戰略並舉。

國藥一致:持續推進批零一體核心戰略,增強業態協同效應

國藥一致營收構成(單位:億元)

2019年國藥一致營業收入520.46億元,同比增長20.69%;淨利潤12.71億元,同比增長5.00%。分銷業務營業收入400.14億元,同比增長22.15%,通過進一步擴大和鞏固直銷業務優勢、提升對基層醫療機構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各個業態均實現高速增長,其中:醫院直銷同比增長21.84%,其他醫療機構直銷同比增長31.64%,零售直銷同比增長32.94%,器械耗材業務同比增長47.65%,零售診療業務同比增長63.05%;分銷業務實現淨利潤8.46億元,同比增長18.19%。國大藥房營業收入127.54億元,同比增長17.24%。各業態穩步發展,其中直營常規同比增長12.97%,DTP同比增長32.10%,OTO同比增長33.11%,批發業務同比增長64.00%,加盟業務增速6.00%;國大藥房實現淨利潤3.12億元,同比增長3.37%。

國藥一致的醫藥分銷業務主要立足於兩廣,公司2013年完成兩廣網絡建設,業務延伸到縣級區域,2014年加快三級公司整合,2015年實現了全網運營。2019年網絡進一步拓展,主要發展方向為零售終端,其中:對2019年客戶類型進行優化調整後二三級醫療機構959家;基層醫療客戶6807家;零售終端客戶(連鎖藥店、單店、醫院自費藥房)4479家。值得一提的是,國藥一致在4+7集採及擴面方面,廣州和深圳均實現了良好的開局,取得擴面25個品種配送權,其中5個獨家品種,中標品種毛利率較上年提升1.75%;GPO方面,多家子公司面臨多平臺並行的形勢下,仍帶動市場份額提升;同時,各子公司快速響應,對原被託管醫院開展「破冰行動」,提升醫院市場份額。

醫藥零售領域,國藥一致屬下國大藥房是全國銷售規模排名第一的醫藥零售企業,是國內少數擁有全國性直營藥品零售網絡的企業之一。截至2019年末,國大藥房擁有門店5021家,共覆蓋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近71個大中城市,形成覆蓋華東、華北、華南沿海城市群的藥店網絡,並逐步擴散進入西北、中原和內陸城市群,規模超過100億。

對於未來發展,國藥一致表示,一是持續推進批零一體戰略,提升供應鏈一體化效能;二是全力加速數位化轉型、以科技賦能業務新模式;三是投資併購搶抓機遇,加速全國布點、多領域布局;四是分銷業務板塊推進「一體兩翼」業務部署,提速增效發展;五是零售方面,國大藥房持續加快網絡布局,提速創新發展。

國藥股份:打造特色醫藥健康產業資源的整合平臺

國藥股份2019年主營業務情況(單位:億元)

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業務是國藥股份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在全國三家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的全國性批發企業中,公司一直保持80%的市場份額,並在行業中位居龍頭地位。2019年國藥股份營業收入446.44億元,同比增長15.24%;淨利潤16.04億元,同比增長14.23%。其營收主要來自商品銷售、產品銷售和倉儲物流三大板塊。其中,商品銷售即國藥股份本部和子公司國控北京、國控華鴻、國控天星、國控康辰、國藥前景、國藥健坤和國藥空港(一部分)、國藥蘭州盛原,屬於醫藥商業業態,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產品銷售即控股子公司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主要為醫藥工業業態;倉儲物流即控股子公司國藥物流和國藥空港(一部分),主要為醫藥專業第三方物流業態。

值得一提的是,國藥股份在2019年繼續提升麻精類客戶的專業化學術服務水平,並逐步形成公司特有的培訓體系和特色,提升客戶合作粘度。在新品引進方面,公司取得3個二類精神藥品及1個一類精神藥品全國總經銷權(除重慶外)。公司順利推進與國家衛健委和中國麻協合作的「電子印鑑卡」三期。截至12月底,公司麻藥類業態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52%。

此外,國藥股份積極響應帶量採購,醫院直銷業態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公司共取得22個品種、37個品規的帶量採購配送權,充分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按照「一家集採、5家配送」的原則,整體新引進兩個廠家共5個產品,帶量採購品種累計銷售額居北京區域市場首位。截至12月底,公司整體醫院直銷同比增長12.72%,近三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國藥股份表示,未來要打造「特色醫藥健康產業資源的整合平臺」,聚焦醫藥健康領域的流通分銷和創新服務,使國藥股份成長為戰略領先、科技領先、效率領先、價值領先的特色醫藥健康產業集團,到2025年實現「健康產業創新服務的引領者」的目標。

現代製藥:化學藥工業平臺,保持「一體兩翼」協調發展

現代製藥2019年主營業務情況(單位:億元)

現代製藥是國藥集團旗下化學藥工業發展的統一平臺,產品聚焦抗感染、抗腫瘤、心腦血管、麻醉精神類、代謝及內分泌五大領域,並形成了原料藥及中間體、化學製劑、生物製品等醫藥工業的全產業鏈覆蓋,在抗生素、心腦血管、麻精類藥物等細分市場具備一定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2019年現代製藥實現營業收入121.99億元,同比增長7.76%;淨利潤6.56億元,同比下降6.97%,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品種達到27個,製劑產品比重持續上升,在大品種的拉動下,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16%;從產品治療領域來看,心腦血管和抗腫瘤產品持續發力,量價齊升,收入增幅均超過20%。與國藥控股加強工商協同方面的深度合作,圍繞大品種,對接一級經銷商,提高渠道集中度,工商協同金額同比增長9.94%。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持續推行產業鏈一體化,實現降本增效。同時,受大宗化學原料藥產能擴張影響,加之國家控費降價的總基調,市場競爭加劇,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承壓明顯,盈利空間收窄。

一致性評價方面,2019年現代製藥的各子公司以大品種優先為原則,共有74個項目開展一致性評價,其中6個品種(11個品規)完成申報,4個品種(4個品規)通過一致性評價,還有一批處於BE或預BE試驗階段。截至報告期,累計9個品規已通過一致性評價。新產品研發方面,公司繼續聚焦核心優勢領域,持續推進新產品的開發及申報工作。2019年,共有3個品種獲得生產批件,48個品規獲得補充申請批件;完成58個品規申報,其中申報生產2項,補充申請56項;新獲得生產批件及補充申請註冊批件51項。

對於未來發展戰略,現代製藥表示,將繼續保持「一體兩翼」協調發展的戰略,形成以化學製藥工業為主體,生物製藥和大健康業務為兩翼的三大業務格局。打造共享、聯動、一體化的高效扁平化的管理平臺;培育併購整合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品牌、統一管控;推進工商協同、工工協同、研發協同、營銷協同;聚焦抗感染、心腦血管、抗腫瘤、麻精藥物、代謝及內分泌五大領域,要成為創新驅動型的中國領先、國際一流的跨國製藥企業。

天壇生物:打造「中國領先,國際一流」的血液製品企業

天壇生物2019年主營業務情況(單位:億元)

天壇生物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2.82億元,同比增長11.97%;淨利潤6.11億元,同比增長19.94%。主要是因為2018年和2019年,公司血漿採集量持續增長,增速分別為11.86%、8.8%。此外,公司通過持續在所屬子公司之間進行血漿調撥,提升了總體投漿規模,提高了產能利用率的同時,還提高產品收率、控制生產成本、加強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產品毛利。

漿站拓展方面,2019年天壇生物在全國13個省/自治區單採血漿站(含分站)數量達到58家,其中在營漿站52家;公司通過加強漿站發展隊伍建設、創新血源招募與穩定模式、優化漿站績效考核、強化血源品牌宣傳等措施,年度採漿量再創新高,全年實現採集血漿1706噸,採漿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2019年,公司推進終端醫院網絡建設,加強重點區域核心醫院的進入和推廣工作,覆蓋終端總數達15114家,同比增長28.3%,其中藥店覆蓋5017家,同比增長36.11%;進入標杆醫院31家、重點開發醫院52家,已基本覆蓋除港澳臺地區外的各省市地區主要的重點終端。目前公司共計擁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等三大類、14個品種、71個產品生產文號,生產的血液製品在中國血液製品市場中,佔有較大市場份額。

天壇生物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解決擴大產能問題,子公司成都蓉生投資14.5億元新建永安基地;子公司上海血制投資16.55億元新建雲南基地,兩個生產基地血制生產車間建設均符合中國GMP和歐盟GMP標準,設計產能均為1200噸,產品包含白蛋白、球蛋白和因子類產品,隨著未來逐步建成投產,公司將擁有兩個單廠投漿能力超千噸的血液製品生產基地,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並且將通過內部資源的調動和共享,充分發揮規模效應,不斷提升血液製品業務的經營質量和效益,打造「中國領先、國際一流」的血液製品專業公司。

附:國藥集團所屬主要單位、企業

資料整理:國藥集團官網、上市公司年報

來源:米內網 白羽

免責聲明: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國藥控股與重慶諾捷中西醫結合醫院籤訂戰略合作
    中新網重慶新聞1月14日電 14日,國藥控股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重慶諾捷中西醫結合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重慶諾捷中西醫結合醫院有限責任公司所屬重慶諾捷中西醫結合醫院位於兩江新區洪湖西路18號,是重慶市一家集重症治療、現代康復、中醫中藥傳統治療為一體的一級綜合性醫院。
  • 以創新尋突破,同仁堂國藥集團大力拓展海外業務增長點
    為更好的滿足海內外客戶的消費需求,同仁堂國藥集團致力提升同仁堂品牌,擴大市場份額,積極發展海外市場的業務,集團以創新尋突破,採取多項措施大力拓展海外業務增長點。同仁堂國藥集團創新事業部總監張繼亮表示:未來內地巨大的購買力有望向海南轉移,海南將成為中國內地居民下一個免稅購物天堂,區內免關稅、免增值稅、減免流通稅,企業可以不出國門就享受有關優惠的政策,通關速度和便利程度也將大大提高。
  • 國藥器械總經理李楊:以創新驅動業務 以科技賦能戰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武漢11月27日訊(記者 劉瀟瀟)11月27日,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峰會暨2020國藥器械生態大會在武漢舉行。國藥控股副總裁、國藥器械黨委書記、總經理李楊在題為「新價值-新生態」的主旨發言中指出,醫療器械在大健康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行業或將產生深刻變革。
  • 國藥集團(中聯)湖北道地藥材研究院成立
    著力推進中醫藥大項目的發展,培育一批中醫藥大企業,制定道地藥材一縣一品實施方案,提升中醫藥和藥材產業發展水平,促進湖北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掌欣為「國藥集團(中聯)湖北道地藥材研究院」授牌,並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郭蘭萍頒發研究院顧問聘書。
  • 大公司24小時丨聯想回科創、福特關工廠、國藥董事長辭職……
    價格將參考當時的市場發行價格,計劃發行10%的股本,按目前9.1港幣的價格計算,融資額預計100億人民幣左右。聯想會在二月股東大會後提交申請,上市時間要等中國監管機構的審批。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聯想集團一直以來植根中國,布局全球。
  • ...慧影完成C2輪數億元融資 首鋼基金、國藥控股旗下基金國藥君柏...
    本次融資創下公司融資記錄,易凱資本繼續在本次交易中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本輪融資由首鋼基金、國藥控股旗下基金國藥君柏、坤健信泰等共同注資,鼎暉投資、達泰資本、藍馳創投等老股東持續加碼。所融資金將用於公司的產品創新、業務發展、銷售渠道搭建和團隊擴張。2018年,匯醫慧影還曾獲得英特爾投資和芯動能投資的戰略投資,是這兩家基金在中國投資的首家AI醫療企業。
  • 中國疫苗布局阿根廷!阿政府正與包括中國國藥在內的五家藥廠談判...
    它們是輝瑞(Pfizer),揚森(Janssen),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四家公司。中國國藥目前在阿根廷進行臨床試驗,志願者將分兩次接種疫苗,首批接種的500名志願者將在11月接種第二劑。從目前反饋情況來看,效果令人滿意。據媒體稱,第五種是俄羅斯疫苗,稱為「Sputnik V」。
  • 微豆牽手國藥健康在線·挖掘醫藥電商社交領域無限商機
    早在2017年,國家就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將人民健康建設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上來。今年受特殊情況影響,國家更是高度重視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有專家指出,未來10年將是中國大健康產業騰飛的黃金十年。
  • 國藥集團董事長:新冠疫苗年底或可上市,3月曾「以身試藥」
    當晚,參會企業家、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敬楨在接受央視新聞《相對論》連線採訪時談及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他表示,國藥集團已於6月底獲批開始進行國際三期臨床試驗,年底或可上市。劉敬楨:這個新冠疫苗是國藥集團旗下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和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齊頭並進研發的,應該說已經成功了。3月30日,我就已經進行了預注射,相當於「以身試藥」。
  • 國藥資本與沄柏資本聯合投資新加坡維星醫療科技Novena Global...
    Novena Global Lifecare是一家綜合醫療保健平臺,公司已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布局超過250間醫美診所、門店及產品銷售點,是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醫療美容公司之一。公司旗下的主要醫療美容品牌NOVU Aesthetics已經在全球累計為200餘萬用戶完成了超過700萬個療程。  本次交易是國藥資本對新加坡醫療公司的首次投資。
  • 國藥中生新冠疫苗在阿聯獲批上市 明年產能...
    12月9日,國藥股份(600511)漲停,國藥一致(000028)、智飛生物(300122)、復星醫藥(600196)等新冠疫苗概念股跟漲。  消息刺激來自阿聯,該國衛生和預防部當日在官網宣布,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該國進行註冊。
  • 競爭新時代 國藥大健康企業經營者該幹什麼?
    然而,由於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在國內GDP比重僅佔不到5%,給世界發達國家所佔GDP比重10%以上有很大差距(2)。按《健康中國戰略規劃》要求,未來幾年,我國大健康產業潛在市場可達10萬億元以上,到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3),是現有市場規模的3倍。
  • 國藥集團新冠疫苗在阿聯獲批上市 有效率86%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9日訊 (張劭逸)據阿聯通訊社12月9日報導,該國衛生和預防部宣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該國進行註冊。根據數據顯示,該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中有效率為86%,中和抗體轉陽率為99%,能100%預防中度和重度的新冠肺炎病例。而且相關研究沒有發現疫苗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 起底「新生命HGH「:號稱國藥集團生產 「可使心肝脾肺腎重新長
    文/反傳聯盟日前,打著國藥集團旗號大肆宣傳、銷售,號稱「可以使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都重新生長一次」的「國藥HGH生長因子抗衰凝膠」,在遭到媒體曝光存在「虛假誇大宣傳」、「涉嫌傳銷」等問題後,一夜之間刪光所有微信宣傳文章、註銷微信公眾號平臺,並將產品名稱從「國藥HGH醫用凝膠」變更為「新新生命HGH」。
  • [股東會]國藥股份:201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資料
    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國瑞「退城進園」一期擴建項目暨增資 事項涉及重大關聯交易的議案 重要提示 在本議案中,下列詞語具有如下含義: 常用詞語釋義 國藥股份、公司、本公司 指 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瑞藥業、國瑞 指 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集團、集團總公司 指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國藥控股 指 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證監會、中國證監會 指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會
  • 國藥上市申請獲受理科興3期數據仍「好事多磨」
    如果國藥疫苗可以走特殊審批通道,有希望刷新HPV疫苗的這一紀錄。國產新冠疫苗來到了最後一關。12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Vero細胞)上市申請正式獲藥監局受理。
  • 宋志平:披堅執銳的企業改革者|宋志平|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上市公司...
    現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的宋志平,從技術員到央企掌門人,先後風捲殘雲般重組900多家水泥企業,推動8家央企重組,數次將身陷絕境的困難企業改造成全球領軍者,成功帶出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兩家世界500強。近日,記者專訪了宋志平,聽他講國企改革的傳奇經歷,感受其從「雙料董事長」到「雙料會長」的內心世界,觸摸一代改革者的氣度胸懷和責任擔當。
  • 國藥上市申請獲受理,科興3期數據仍「好事多...
    圖片來源:中國生物官方微博12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Vero細胞)上市申請正式獲藥監局受理。儘管國藥股份(600511.SH)此前多次強調公司不包含疫苗研發生產業務,但今日仍大漲6.90%。截至收盤,國藥一致(000028.SZ)、國藥股份(01099.HK)分別漲3.06%和0.66%。
  • 國藥控股(01099):李輝辭任國藥股份董事兼總經理等職務
    原標題:國藥控股(01099):李輝辭任國藥股份董事兼總經理等職務   國藥控股(01099)公布,於2021年1月12日,由於個人原因, 李輝辭任國藥股份
  • 中國首富宣布辭職 疫苗公司當日爆跌120億
    (視頻截圖) 全球持續肆虐,各國疫苗紛紛上市之際,中國疫苗生產企業高層相繼辭職。包括中國首富、萬泰生物董事長鍾睒睒,於13日突然以「個人原因」辭職。導致萬泰生物股價應聲大跌9.66%,單日市值蒸發人民幣120.5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