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頭髮禮
程朝貴 圖文
春暖花開,草原上的小草冒出了綠尖尖。
和朋友早晨七點出發,直奔草原深處,因為今天草原上的人家將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儀式——剪頭髮禮。
一、 草原深處人家
我們搭上了兩名嚮導,斯日古楞和他的新婚妻子。斯日古楞是東旗東公社人,身材魁梧,面堂紅潤,鼻直口方,眼睛炯炯有神。他的話不多,倒是他的新婚妻子像一隻快樂的百靈鳥,我們有問必答。因為她就是出生在這片草原,生長在這片草原。現在結婚了,定居在巴彥託海鎮,這次回家,就要看到久別的爸爸媽媽了。
草原的四季不僅節氣不同,景色不同,就連人們的生活也不同。春夏的草原是個歡樂的海洋,人們忙著接羔、打馬印,為了慶祝豐收,很多家庭舉辦豐收會、那達慕。人們在草原上歌唱舞蹈,吸允著草的清香,沐浴著暖暖的陽光。相親相愛的青年人也忙碌著喜慶的婚事,在草原上擺滿香噴噴的手把肉,讓天地見證他們的愛情。秋季是忙碌的季節,人們忙著打草,為渡過漫長的冬季做準備。進入十月份,草原飄雪,潔白的雪花織成了厚厚的棉被,把熱情儲藏,把能量儲藏,等待春的爆發。
我豎長了耳朵打聽著,想趁著五一長假,深入到草原,拍攝些民俗活動。好朋友還真的給了我一個消息,興奮的我兩天沒睡好覺。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鄂溫克旗錫泥河東蘇木布日都嘎查的一戶牧民人家,主人叫巴雅爾巴圖。小夥子今年29歲,在旗環衛處上班,有一個五歲的女兒,還有個兩歲的兒子。今天,就是要給他的兒子行剪頭髮禮。
巴圖巴雅爾幸福的一家
剪頭髮禮是蒙古族非常古老、傳統而又神聖的禮節,就像是孩子的成人禮。一般是小孩子蓄胎髮到一歲,然後請德高望重的老人佔卜,選擇良辰吉日,遍請親朋,殺牛宰羊。然後父母抱著孩子,手裡端著一個託盤,託盤裡放著五色大米,上面放著哈達,哈達上放一把剪刀。來賓們先是用哈達包著禮金放到託盤上,然後剪髮祝福。剪下的頭髮不能亂放,要包好了珍藏起來。
草原上的孩子就這樣換衣服,身體很結實!
一路顛簸,終於到了。他的家建在一個山包的避風處,下面有條小溪,依山傍水,這在草原上可是難得的寶地啊。院子很大,中間是一座杆夾泥的老房子,還有一個小一點的,應該是倉房,現在是婦女們裝擺點心的場所。主人在院子裡支起了一個大大的帳篷,是用來款待親朋的。
一下車,就被主人熱情地迎進屋裡,坐在主賓的位子上。主人撤掉已經吃過的點心,馬上又擺上一盤,給我們盛上了熱騰騰香噴噴的奶茶。我左手拿著點心,右手端著奶茶,脖子上挎著相機,一邊和主人攀談,一邊不停地四處張望,著急拍片啊。
婦女們在準備點心
男人們在分割羊肉,準備午餐。
二、 草原上的節日
快!快!賽馬要開始了!
我正想的出神,巴雅爾巴圖抱著他的小兒子,拍拍我的肩膀催我上車。為了今天的剪頭髮禮,主人特意安排了一場賽馬,烘託氣氛。我問巴圖,孩子這麼小還要抱出來?巴圖說,就是要讓他感受一下。我又問,有獎金麼?巴圖說,有,但是不多,第一名1000元。我又問了個實際的問題,錢誰出?巴圖笑著說,都是我出啊。
草原賽馬
說著笑著來到了起點,今天是10公裡賽馬。還別說參賽的馬匹真不少,有20多匹,有很多還是遠道趕來,用車拉著馬匹參賽來的。隨著組織者一揮旗子,原本原地打轉,用蹄子不斷刨土的烈馬騰地一下躍了起來,四蹄騰空,又重重地踏向大地。頓時,草原沸騰了,馬匹「呼哧呼哧」的喘息聲,馬蹄敲動大地的「噠噠」聲,騎手嘴裡「咻咻」的呼嘯聲,圍觀追隨的人們騎著摩託「嘀嘀」的鳴笛助威聲。我剛聽到「咔嚓咔嚓」幾聲快門聲,馬群瞬間從我的眼前「嗖」地一下飛馳而過,留下暴起的塵土,絕塵而去。我們慌亂地爬上車,緊隨著追趕過去。
終點就設在主人家的後山坡,我們的車一拐彎,就回到了主人家。
院子裡有幾個小孩子玩得很嗨,什麼都可以是他們的玩具。一個車軲轆他們推來推去,一根木樁子他們爬上爬下,一個廢棄的汽車輪胎,也成了他們擺poas的道具。
那邊一群年輕人突然聚在一起了,要做什麼?我放下這幫孩子,匆匆趕了過去。老冀迎了上來,興奮地告訴我,要舉行摔跤比賽。來的時候光說有賽馬,也沒說要摔跤啊。老冀說估計是看到咱們端著相機到處拍,也刺激到他們的表演欲望了,臨時決定的。
場地就在房頭的一塊平整的草地上,撿了撿石頭大家圍成一圈,一位組織者拿著本和筆,把參賽人員登記,分成兩組,捉對廝殺。
我拍過好多次摔跤比賽了,但這種家庭式的比賽還是頭一次。參賽者沒有穿跤衣,雙方一搭肩,就把對方的衣服揪起來了,露出了堅實的後背,再加上犀利的眼神,更顯傳統,原始,真的是原汁原味。
摔了一輪,突然有人小跑著從車裡變出兩件跤衣,拿來給選手穿上。老冀感慨地說,你看,摔跤就是根植於蒙古人骨子裡的,時時刻刻都分不開。
蒙古人有英雄情結,男人要表現他的強壯、機智、果敢,所以摔跤這種既鬥智鬥勇,又要角力的運動,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女人崇拜英雄,比賽沒開始呢,都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整齊地圍過來,為心愛的選手助威。老人們腿腳不好了,但搬個板凳坐過來,也要觀看。孩子們則不同了,女孩會靜靜地偎在媽媽身旁,男孩則在角落裡模仿著,摔打著,圍著場地轉圈地跑。
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身體力行的踐行,恰恰是布裡亞特蒙古族文化維繫和傳承的法寶吧。
比賽結束了,開始頒獎。沒有音樂,沒有獎盃,也沒有證書,有的只是人們的歡快笑聲和掌聲。巴圖的妻子把獎金點好,放到巴圖手中的哈達上。馬主人牽著獲獎馬匹,上面坐著小騎手,走到巴圖面前,巴圖雙手把哈達和獎金遞給獲獎者,然後握手,獲獎者鞠躬致謝。一切都是那麼有條有理,那麼自然。
用哈達包裹獎金,獎勵給獲獎者。
三、 剪頭髮禮
宴會開始了,春季風沙大,又怕下雨,所以主人在院子裡搭了個搭帳篷,裡面鋪上彩條布,放上幾張桌子。有席地而坐的,有坐在桌子旁的。手把肉端上來了,啤酒擺上了,帳篷裡竟然還擺放著一架電子琴。音樂聲起,一位美女主持人手持話筒,說了一段話。我一句沒聽懂,但我知道儀式要開始了,因為巴雅爾巴圖夫婦抱著孩子站在帳篷的門口了。
巴雅爾巴圖穿著一身灰色的蒙古袍,懷裡抱著他兩歲的兒子安格爾,寶寶也穿上了新蒙古袍,扎著彩綢腰帶,帶著「尤登」,儼然有一個小大人兒。旁邊穿著白地蘭碎花蒙古袍的是他的愛人達麗瑪,手裡端個託盤,託盤裡放著五色米,上面鋪著藍色的哈達,哈達的上面放了一把剪刀。他們首先來到孩子的舅舅面前,舅舅捧著外甥的小臉親吻著,嘴裡念念有詞,然後拿起剪刀,在孩子的頭上輕輕剪下一小綹頭髮,放在託盤裡。
這就是剪頭髮禮,這就預示著孩子長大了,健康地成長了。前來的嘉賓每個人都可以剪一綹頭髮,送上祝福。小孩子似乎懂什麼似的,這麼多人,這麼多雙手忙乎著,他瞪著眼睛瞧著,不哭不鬧。就是有的叔叔親過了,他會用小手使勁地擦擦臉。好可愛。由於事先知道,我們也為孩子準備了小禮物——一對銀鐲子,給孩子戴上,祝福他健康成長。
儀式結束了,達麗瑪端著託盤走出帳篷,託盤上放滿了哈達和禮金,還有小寶寶的頭髮。她小心翼翼地收拾好剪下來的頭髮,用絲巾一層層仔細地包好,然後鄭重地放進了她的布裡亞特枕頭裡。
終於可以放下相機了,我們也趕緊坐下來,喝著香噴噴的肉粥,吃著手把肉,犒勞一下飢腸轆轆的自己。
帳篷裡傳出悠揚的歌聲,宴會進入到高潮了,我們起身告辭。路途遙遠且路況不熟,我們還是要安全返程。主人送到大門外,還給我們帶上糖果和點心。
車子在蜿蜒的草地路上行駛,回頭望望,那間土屋漸漸模糊。一轉彎,下一個山坡,便不見了。回過頭,又一個牧人家出現在眼前。草原太遼闊了。
一個問題一直在纏繞著我,為什麼布裡亞特蒙古族的服飾、餐飲、宗教、婚嫁等等民族文化禮俗保護的那麼完整,傳承的那麼有序呢?我好想沒有發現有什麼保護委員會,也沒有發現傳承組織,但布裡亞特蒙古族的文化就像錫泥河水,雖不寬闊,也不洶湧澎湃,就那麼緩緩地流淌著,千年不斷,就那麼流淌著。
前面的路還很長,我慢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