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的武漢「抗疫馳援」過程中大顯身手的網紅「胖妞」運-20運輸機,是我國研究製造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其趕赴武漢抗疫是其服役後的首次非訓練任務。憑藉著其噸位高、機體寬、機身胖,卻具有輕而強的結構和先進的機載系統,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運行的特點,一度得到了大量的關注。
自運-20運輸機服役以來,作為我國新一代的大型運輸機,其運輸重型裝備時的極限運力能達到什麼地步,一直都存在於廣大網友及專家的分析中。但是在近期,央視的《軍事科技》節目就對此進行了首次的揭示,節目中,運20運輸機加15式輕型坦克的全新完成了7800公裡的遠程部署,從而形象的披露了運-20運輸機的極限運載力。
這種新的組合將增強我軍的登陸戰能力,畢竟15型輕型坦克的設計初衷便是為了在高海拔、山區和海域島嶼的困難地形中高效作戰。通過使用這種組合,將可以實現我軍在海島搶灘登陸戰的快速部署準備,並且憑藉著15型輕型坦克的性能在登陸戰中佔據優勢地位。
而在搶灘登陸這一作戰體系中,我軍的這一組合可就有意思了。要知道不久前,4月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傑便已經透露,將把改革後被命名為「瀕海作戰團」的第一支全新的海軍陸戰隊駐紮在日本。這一全新的海軍陸戰隊,在改革中裁減掉了大部分重型的武器裝備,更換為可快速部署的輕型精準打擊裝備,試圖提高快速高效的特種登陸作戰能力,而在其裁減掉的大型裝備中就包括了全部的主戰坦克。其根本目的便是在大國競爭中,其一直引以為傲的快速部署的能夠被極大地削弱,從而不得不選擇小股特種作戰進行轉型。
這樣的一支新型海軍陸戰隊,其主要的投放戰場是海島登陸作戰,但是因為已經捨棄掉了大型的裝備,所以目前能夠採取的戰術將以特種作戰為主。與我國的這一組合相對比,在搶灘登陸的作戰中,無論美國海軍陸戰隊是選擇空投還是海運,我軍都能夠憑藉著運-20運輸機,可跨大陸飛行的能力直接搶先抵達敵人後方,從而佔據著主導地位。就算在正面交戰中,僅僅裝備著輕型裝甲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就略顯單薄了,一旦對上擁有著強大海灘及山區作戰能力的15型輕型坦克,只怕美國這一新的海軍陸戰隊將會被打哭。
這就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尷尬了,畢竟運-20運輸機加15型輕型坦克這一組合的展示,就相當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剛準備赤膊上陣,我軍便直接亮出了大棒。只是不知美海軍陸戰隊的改革是否會因此夭折,畢竟在我軍這一新的戰術下,新的海軍陸戰隊就太過單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