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三門峽支隊對照實戰標準完善戰時政治工作方案——
「攻心」演練豈能「按圖索驥」
■李 勇
初秋時節,武警河南總隊三門峽支隊訓練場上,一場特戰分隊實戰化演練如火如荼展開。
機動中隊一路追擊,「恐怖分子」潰逃至某高地負隅頑抗。眼看高地久攻不下,「恐怖分子」氣焰也逐漸囂張起來,部分官兵出現焦慮情緒。
「派出政工分隊,任務一組對『恐怖分子』攻心勸降;任務二組對我方官兵激勵鼓舞……」面對緊迫形勢,機動中隊中隊長張紀勇認為這是瓦解「敵人」信心的良機,他當機立斷,組織官兵開展戰時政治工作。
位於戰場後方機動位置的政工分隊聞令出動,各小組根據預案展開行動。「放下武器,你們已經被我們包圍了!負隅頑抗只有死路一條。」對「敵」拋撒傳單、宣傳攻心,任務一組組長張然對此駕輕就熟。任務二組則對官兵進行宣傳鼓動:「千難萬險不要怕,堅定決心聽指揮……」
一陣急促的哨音中斷了演練,導調組作出「政工分隊戰場政治工作不合格」的判定。「明明按照預案有序進行,制敵只是時間問題,為什麼被判定不合格?」復盤檢討會就地展開,張然率先提出疑問。
「政治工作開展成功與否要看戰場效果!」導調組隨即調出一組無人機傳回的現場畫面,政工分隊看後恍然大悟。
畫面中,任務一組官兵身處逆風方向拋撒傳單,導致只有少量傳單落到高地上,並且宣傳人員站立的位置極易被「恐怖分子」發現並射擊,戰鬥位置選擇明顯錯誤。任務二組用喊話器做鼓動宣傳,易暴露陣地位置,工具選擇欠妥。
「以往演練任務中,政工分隊往往只是『走過場』『演套路』,與實戰化要求不符,經不起戰場考驗。」指導此次演練的支隊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演練是戰鬥的預實踐,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豈能機械照搬方案搞『按圖索驥』?」
討論越深入,剖析越透徹。參訓官兵從實戰要求出發,根據現場態勢,查找並改進各類政治工作方案中不符合實戰要求的10餘個問題。他們還改進演練行動方案,將政工分隊戰位前移,確保戰時政治工作發揮最大作戰效能。
演練重新開始,政工分隊再次走上戰場。緊貼掩體、靈活移動至上風向的任務一組,對「恐怖分子」展開「心理攻勢」。高地下方已經鬥志昂揚的官兵把握時機乘勢而上,圓滿完成捕殲任務。
「建議及時組織思想摸排,掌握戰後應激反應情況……」暮色四合,伴隨著最後一份戰時政工通報下達,這場實戰化演練落下帷幕。
短評
戰時政治工作須經得起硝煙檢驗
■李盼龍
戰爭不僅是武器裝備的較量,也是精神意志的較量。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官兵的精神、心理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戰時政治工作要多些硝煙味,必須適應戰場的快節奏變化,並根據作戰實際快速調整反應,既要鼓舞官兵精氣神,又要瓦解敵人心理防線。
「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傾覆。」各級指揮員在組織軍事訓練時,要著眼未來戰場需求,將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一體籌劃、一體組織,將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相結合,讓戰時政治工作真正成為「精神利刃」,成為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