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風來,兩岸花開》——歡歌篇

2021-02-08 央視網

  

2013年5月19日,北京。

「追夢——鄧麗君60周年紀念演唱會」上,一首從未曝光的《清平調》緩緩揚起。這是鄧麗君生前的最後一首歌,一首隻錄了一半的歌。18年後,王菲接過話筒,唱完了這首歌。王菲,這位當今華語流行樂壇的領軍人物,用這樣的方式向自己兒時的偶像致敬。

  

  我們致敬的,其實更是這個時代。和著當年奏響的那一曲改革開放的華章,鄧麗君的歌聲,化作一縷清風,讓樂壇的一池春水蕩漾。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的四十年,一路踏著歡歌而行。

  

  「80年代,我就到中國大陸去了,酒店裡的咖啡屋裡面經常在播放鄧麗君的歌。很多大陸的朋友都會交代我說,你幫我買點鄧麗君的(磁帶)。我這些朋友看到鄧麗君小姐的錄音帶,他們都好高興,好像得到了很好的禮物一樣。」這是臺灣著名的作詞人林煌坤對於大陸的記憶。在這片曾經只有紅色歌曲和八個樣板戲的土地上,這位柔美女子的歌聲,透過開放的大門,飄過了海峽,飄進了大陸無數青春的心。人們第一次發現,原來個人的情感也可以被唱得這麼美。

  

記者採訪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秘書長金兆鈞

  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秘書長金兆鈞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們當時都受到很大的震撼,用他們的話說,得躲到小黑屋裡偷偷地聽,要研究這些歌怎麼能這麼寫。」

  「流行歌曲」,就這麼不經意間「登陸」了。大陸歌手成方圓說:「鄧麗君應該算是我的第一位老師,我們那個時候沒有真正的音樂學院教流行歌曲,什麼都沒有,所以只有靠自己摸索,鄧麗君就是我們所有那個時代女歌手的老師。」

  為大陸流行樂壇貢獻了「啟蒙」的,還有蘇芮、蔡琴、羅大佑、李宗盛等一長串來自海峽對岸的名字。而合適的土壤,會讓發芽的音樂種子,迅速成長怒放。

  一個從禁錮走向開放的時代,歌手們唱出的是人們內心深處的萌動、思考和希望。大陸的流行樂壇,有了越來越多自己的聲音,為那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吶喊歌唱。大陸流行樂壇原創力量,由此蓬勃興起。

  臺灣資深音樂電臺監製莊湘慈說:「臺灣有個藝人叫高凌風,突然有一天他(翻)唱了一首歌叫《黃土高坡》。雖然這首歌是用流行歌曲的方式被演唱,但是它還是保留了非常純粹的地方特色。」

  加持著改革時代淋漓元氣的「民族風」,也一樣強勁吹到了海峽對岸。兩岸音樂人之間,攜手合力,花開兩岸,為中國樂壇,譜寫出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時代樂章。

  周杰倫宋祖英聯手登上春晚(圖片來源於央視)

  伴隨著國門的打開,歐美流行音樂也漂洋過海,匯入律動的神州大地。1985年,威猛樂隊成為第一支來中國大陸演出的西方流行樂隊。

  王菲登上央視春晚(圖片來源央視)

  融匯、交流、碰撞,華語樂壇的天空星光璀璨。臺灣資深音樂電臺監製莊湘慈說:「最特別的應該是王菲吧。她學的這種發聲方式,早期是模仿鄧麗君見長的,後來又學了很多北歐或者西洋歌手的演唱方式。然後融合進華語,所以它真正的開創出一條路,到現在為止,她都還是天后。」

  歌以詠志,心隨樂動。流行音樂的風吹過城市的高樓大廈,也吹過鄉村的田野阡陌。這是貴州黔東南自治州的一所山區小學,一群孩子們坐在臺階上唱著他們喜愛的《隱形的翅膀》。寫這首歌的作者王雅君當時還在臺灣,她不知道,自己的這首歌已經紅遍了大陸。她說:「我覺得一首歌能夠受歡迎或是它會紅,都是天時地利人和。」

  相信等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王雅君,也在這之後從臺北來到了北京。「我現在來了內地快九年,我覺得這九年,我也見證了北京蓬勃的發展。」

  10月30日,《中國新歌聲》在臺灣開啟兩岸音樂交流之旅。10月30日,兩岸歌手在演出現場與觀眾互動。

  蓬勃發展的還有大陸的流行樂壇,「西進」大陸,成為很多臺灣音樂人的選擇。臺灣知名音樂製作人陳俊廷早在2009年就將工作室搬到了北京。他說:「上周去參加央視辦的一個晚會,一下覺得這是國際級別。真正了解了工作的複雜和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流程。這個經驗讓你茁壯,讓你豐富,讓你眼界大開!」

  記者採訪臺灣音樂製作人陳俊廷

  曾經的傳經啟蒙者,這一回的「登陸」,更多的是為了取經、成長,是為了融合、豐富。四十年的開放改革路,讓我們呈現給世人的,已是不一樣的氣度與高度。陳俊廷說:「我覺得華語流行(音樂)已經到了不分大陸和臺灣的時候了,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就是國際化的時候,很樂觀,我很樂觀!」

  陳彼得在央視的舞臺上現場演唱

  2018年3月,74歲的臺灣著名音樂人陳彼得將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重新編曲,在央視的舞臺上現場演唱,全場沸騰,他淚如雨下。陳彼得接受採訪時說:「辛棄疾先生他的筆下描寫的是夢想的中國,一個強大的中國,就描寫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那煙火,那元宵節的燈,我想告訴辛棄疾老師,現在崛起的盛世的中國,我們做到了!」

編輯:子睿 責任編輯:馬濤

來源:CNR祖地鄉音、中國之聲

相關焦點

  •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影」響篇
    第五代導演的電影之路,恰與改革開放同步。並有幸用他們的藝術語言,為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留影存真。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兩岸電影從「背靠背」轉變為「臉對臉」,除了觀眾熟悉的明星大腕,從人才、技術到市場、資金,兩岸電影界的交流合作,逐漸全方位展開,而且一直在不斷加速升溫。臺灣媒體人王偉忠說:「有很多臺灣很好的資深演員在演,增加了親近度,你會覺得那個是有趣的。」臺灣電影人王子維說:「很多的臺灣工作人員,他們並不是只是看收入,而是希望、渴望拍到一個好的題材。
  •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智聯篇
    改革開放了,電話也跟著走近了百姓的生活。不過,仍然很少,而且還貴。據莊志銘回憶,1991年過來的時候,要打個電話到臺灣我要到電信局打長途,而且價格很高,一分鐘都要十幾塊人民幣。  很少有人意識到,九十年代腰間嗶嗶作響的小小BP機,竟會成為大陸通訊革命即將來臨的先聲。能夠隨找隨到的驚喜,讓「有事CALL我」成了當時最時髦的話語。
  • 海峽兩岸少兒小圍爐 歡歌熱舞慶新春
    海峽兩岸少兒小圍爐 歡歌熱舞慶新春 2020-01-21 09:41:42 」——2020海峽兩岸少兒春節聯歡晚會現場。
  • 兩岸青年共同創作歌曲 春來靜待花開
    中新網漳州2月28日電 (葉秋雲 沈瑞芳)「世間會有溫柔的風,安慰你的胸口。不要害怕不必淚流,我們在你的身後。心間會有最美的花,開在希望之中……」隨著女生輕柔地歌聲響起,這首兩岸青年共同創作的歌曲《等待花開》唱出了全國各地靜待「花開」的心情。
  • 花開新時代
    12月29日下午,我校隆重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2019年元旦文藝匯演,現場歌舞飛揚,熱鬧非凡。匯演在黃裕校長《花開新時代》的賀詞中拉開序幕。黃校長向全校師生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親切的問候,在回顧學校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同時,深情勉勵全校師生暢享二十一中舞臺,珍惜時光,讓時光在奮鬥的光陰中綻放最美的花朵。
  • 兩岸視點 | 透視蔡英文的年金改革
    由於在經濟方面鮮有作為,街頭政治發家的民進黨只能將經濟問題政治化,通過政治鬥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第一,推卸經濟不景氣的責任。年金涉及到的內容十分複雜,很多人對年金改革問題概念模糊,因而蔡英文將其當成政治運動來推動,對軍公教群體搞「汙名化」。
  • 我們的中國夢——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開幕式暨海峽兩岸青少年優秀舞蹈展演
    花開是緣,花落亦是緣,緣深緣淺,一切都會隨風遠去。一花一世,珍惜當下每一個新生。獲獎情況:演員曾獲第二屆世界芭蕾舞比賽金獎、第一屆蒙古國際芭蕾舞比賽現代舞成年組金獎、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表演金獎、第三屆福建舞蹈「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創作銀獎。
  • 【花見花開18】臘梅與紅梅的歡歌
    想起那年春節,陪父母和五娘到梅園遊覽,花開正豔,客在畫中遊,人在花中笑。在東湖梅園賞梅,一定不能錯過「古梅園」。這裡生長著200多棵樹齡百歲以上的梅樹,其中最長壽的一棵已經800多歲,仍然在旺盛開花。傳說中,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
  • 「改革開放40周年——兩岸媒體分享會」在臺灣會館舉行
    11月7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全國臺聯文宣部、北京市臺聯等單位承辦,臺灣新聞研究促進協會、臺聲雜誌社、東方文化雜誌社和東方財經雜誌社協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兩岸媒體分享會」在臺灣會館舉行。
  • 首部由兩岸青年合創的長篇小說《風從臺灣來》發行
    央廣網廈門9月21日消息(記者郭婕妤)記者獲悉,由大陸青年作家林振明與臺灣青年作家林千畬歷時一年聯合創作的長篇小說《風從臺灣來》,即日起在臺灣、香港發行,開創了兩岸作家、兩岸青年合作創作長篇小說的先河。
  • 【推薦】屠式璠先生文章:《琴園花開兩岸香——寫在琴園國樂團成立三十周年之際》
    兩岸笛子水平的巨大差距成了林先生發奮來大陸學習的動力。臺灣的學生來大陸學習,大陸的老師到臺灣講學、演出已蔚然成風。這種情況的形成竟然是與林谷珍先生個人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琴園國樂團的幫助分不開的。早在1988年兩岸關係稍有鬆動時,一個包括笛子、彈撥樂、拉弦樂專業的6人小組就到大陸進行了一次長達45天的考察之旅。林谷珍先生就是這個小組的成員。他先是採訪了一批有名的笛子演奏家,採訪讓林先生大開眼界。
  • 靜候「花開」,讓「農園生活」越來越像「詩」【半畝花田】
    看著一粒粒種子破土,發芽,生長,直到花開,這樣的過程我們願意去等待,花香滿園、親朋歡歌、鄰裡親睦,我們將更加期待!我們堅守著這份心中的期待,就在濟南,就在玉清湖,就在溪地農園,與更多的有「品質生活」的濟南人,我們一起在這與水相鄰的、有靈氣的地方,把田園的「詩」生活變成實實在在的生活,這裡不僅是有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血脈裡流淌的農耕文化的基因
  • 歡歌好日子,出彩趕大集。今晚精彩繼續...
    9月30日晚,歡歌好日子·出彩趕大集——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羅亭鎮第三屆趕集文化節在羅亭露天交易市場隆重開幕。《三風人物·羅亭榜樣之抗疫先鋒》表彰《三風人物·羅亭榜樣之十佳少年》表彰 沒關係,10月1-2日活動更精彩等你來參加!猜您喜歡往期精選▼1.2.3.
  • 綠水青山帶笑顏第9/10集最新劇情預告:李小時又來找歡歌
    綠水青山帶笑顏第9/10集最新劇情預告:李小時又來找歡歌  綠水青山帶笑顏第9集 預告  李小時又來找歡歌,歡歌讓父親替自己出面回絕,他則躲了起來。沈學步告訴李小時,歡歌剛才還在,這會兒了去了,李小時便讓他把自己從國外買的褲帶扣捎給歡歌,說這是他在朋友圈發的,問誰能買到這款褲帶扣,正好自己看到就給他買來了。  沈學步聽著李小時想要與歡歌相處的原因後,情緒有些激動,他覺得李小時是一個好女孩,可歡歌卻不懂得珍惜。
  • ...擬掛牌儲備企業近9000家 股轉官員稱新三板改革已「聽見花開的...
    關於改革方向,孟浩表示,其實今年股轉花了很大的力氣來推動制度建設,在年初的監管工作會上,股轉就確立了改革的主思路,強調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通過完善分層管理,把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和監管多方面改革貫通起來,為眾多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供給,把市場積極效應釋放出來。
  • 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推動改革紅利持久釋放
    (記者 邱潔 秦琴) 1月6日上午,市委書記、市委黨建領導小組組長靳磊主持召開市委黨建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研究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等有關工作。市委副書記、羅江區委書記劉會英出席會議。
  • [專題]琴園花開兩岸香——寫在琴園國樂團成立三十周年之際
    且讓我這個遠在北京的音樂愛好者來梳理一下頭腦中的零散印象做一個片面的小結。林谷珍先生吹笛儘管水平相差很遠,但是臺灣學者刻苦學習鑽研的精神卻令人肅然起敬。臺灣的學生來大陸學習,大陸的老師到臺灣講學、演出已蔚然成風。這種情況的形成竟然是與林谷珍先生個人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琴園國樂團的幫助分不開的。早在1988年兩岸關係稍有鬆動時,一個包括笛子、彈撥樂、拉弦樂專業的6人小組就到大陸進行了一次長達45天的考察之旅。林谷珍先生就是這個小組的成員。他先是採訪了一批有名的笛子演奏家,採訪讓林先生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