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公布Q2財報的那天,一度被掛在微博熱搜上。
令人頗為意外的是,熱評裡不乏B站的忠實用戶在&34;地分析這筆虧損的來由。
&34;
&34;
&34;
站在&34;的B站,邀請明星入駐站臺成為其想要吸引更多注意力的手段之一。有媒體統計,B站2020年上半年入駐的明星藝人已經遠遠超過2019年全年,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明星宣布入駐。
8月底,《說唱新世代》的播出讓更多流量明星同時出現在了B站。
作為B站首檔S+級別的綜藝節目,喊著&34;的口號,集結了李宇春、黃子韜、MC Hotdog等明星藝人,並邀請到前《極限挑戰》總導演嚴敏加盟助陣的《說唱新世代》,超越了平臺此前任何一檔自製綜藝的體量和規模,不難看出其中的野心。
然而播出兩期之後,各個維度的客觀數據顯示,《說唱新世代》並沒有撐起B站想要破圈至主流視頻用戶的這份野心。
根據云合數據顯示,《說唱新世代》首期播後有效播放量僅為935萬,總彈幕量為2.4萬,遠不及B站UP主創作的短視頻內容收穫的彈幕。
《說唱新世代》首期播後雲合數據,有效播放僅935萬
兩期過後有效播放達2479萬,但市場佔有率排名下滑至14位
品牌營銷的火熱和客觀數據的遇冷使《說唱新世代》顯得有些尷尬,而這樣的尷尬實際已經伴隨B站許久,只不過這一次讓人感到尤為清晰。
早在2019年Q2財報電話會上,B站CEO陳睿曾對外表示:&34;至此,&34;成為小破站的頭等大事。
一系列動作都在印證著陳睿對於破圈的決心:2019年底在公司已有組織架構上成立單獨的用戶增長部門;年末以&34;為Slogan舉辦了刷屏朋友圈的跨年晚會;2020年先後以《後浪》《入海》《喜相逢》三部曲進行強勢品牌營銷。
正如陳睿在今年Q2財報電話會上強調:&34;於是在輪番的營銷轟炸之後,更大體量、瞄準主流人群的《說唱新世代》在這個夏天正式出現在B站。
《說唱新世代》是B站出品的首檔說唱音樂類節目,也是今年綜藝市場上第三檔與說唱相關的節目。該節目喊著&34;的口號,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rapper,齊聚由廢棄工廠搭建的&34;,選手們以&34;作為特殊的流通貨幣,憑藉各自音樂創作和競演表現在基地中&34;。兩期播出後,新穎的賽制和叩擊現實的音樂作品,讓節目的豆瓣評分達8.8,眾多媒體將它冠以&34;、&34;等稱號。
《說唱新世代》上線前的土味營銷
實際上,在浮於表面的&34;背後,《說唱新世代》的真實成績鮮少有媒體提及,因為它著實給B站潑了一盆冷水。
根據前臺播放量顯示,《說唱新世代》在B站首期上+下+加長版的總計播放量為4861.4萬次,總彈幕量為2.4萬,這個數據遠不及B站UP主創作的短視頻內容彈幕,例如《七夕節老番茄必和自己玩遊戲》彈幕量為11.6萬、《女朋友的秘密》彈幕量5萬、《舅 慈 侄 孝》彈幕量為4.1萬等。
再看第三方媒體數據,首期播後,在雲合數據-網絡綜藝榜單上,《說唱新世代》位居第七且市場佔有率為2.89%。在社交媒體端,《說唱新世代》主話題閱讀量為4.2億、討論量為47.8萬,自節目嘉賓入駐到首期播出後,共計有6個詞條登上微博熱搜,熱度指數不言而喻。
更為直觀的是,截止9月7日,已播出兩期(第三期因硬碟故障延播)的《說唱新世代》已經徹底消失在雲合數據網絡綜藝周榜TOP10的榜單中。
目前《說唱新世代》跌出雲合數據網絡綜藝周榜TOP10
但這已經是B站自製綜藝有史以來最拿得出手的成績了。
2016年B站開始試水自製綜藝推出了《故事王Story Man》,核心賽制是故事接龍,由二次元網絡紅人使徒子、山新、HANK組成評委團,並邀請平臺多位知名UP主參與競賽。節目第二季更是聯手青豆結冰、笑果文化,邀請到李誕、SNH48馮薪朵與使徒子一起擔任評委,但依然沒有收穫期待中的熱度和關注。
除此之外,B站圍繞UP主製作的一系列自製節目如《破圈吧!變形兄弟》和《歡天喜地好哥們》,雖然在社區內部有一定的討論度,但是大眾認知度始終為零,難以走出平臺吸引主流人群的目光。
回到剛剛結束的Q2財報會,B站COO李旎分享了幾組&34;數據,表示今年的《後浪》《入海》《喜相逢》三部曲讓平臺&34;,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拉新和下沉。
如果仔細思考這個問題,不難發現其中的&34;。在PUGC領域,與B站更為相似的字節系不僅做到了全方位下沉,更是搶奪了一部分中老年市場。而反觀B站,除了品牌營銷之外,以上述幾檔綜藝內容扛起破圈大旗實屬任重道遠。
再將B站放置長視頻領域作對比,結果更加慘烈,百萬級的有效播放量著實無法與頭部視頻平臺相提並論。
一個鮮明的事實是,B站的很多綜藝節目在豆瓣上因為打分人數過少,沒有獲得任何評分。《說唱新世代》作為平臺自製綜藝的&34;,官方公布的戰報中,除了評分數和熱搜數之外,沒有任何與播放量相關的數據。
無論是脫口秀還是說唱,這些看似踩住亞文化一隅、符合B站社區文化氛圍的綜藝節目,為何沒有人看,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這背後正是B站主動走出舒適區,卻遲遲無法打入主流大眾的破圈難題。
對於主流大眾而言,B站的熟知度和好感度大部分都來自於青年群體,而對他們來說B站代表著亞文化、二次元社區平臺,而不是一家提供專業長視頻內容的網站。
對於B站自身而言,這樣的亞文化標識短時間內難以摘掉,在內容逐漸泛娛樂、迎合大眾趣味的同時,也會遭到亞文化群體身份認同的強烈掣肘。
這是亞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的微妙壁壘,更是B站最需要攻破的那層&34;。
但邁出了走向大眾的這一步,B站註定無法回頭。
從2019年開始陳睿在各種場合不斷回答著一個問題:B站變了嗎?變化是註定的。在成立11周年的演講現場,陳睿強調平臺如果不發展那麼就一定會越來越衰落,直至滅亡,&34;。
B站CEO陳睿在11周年演講現場
就像微博上那些網友對B站淨虧損的探討和關心,&34;一直是行業和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
理想主義不能當飯吃,B站成為不了二次元的專屬聖地。哪怕核心用戶和B站自己都希望可以保留這樣一個高濃度的天然社區,但也不能拒絕對外的擴張和商業化的引進。
B站在商業化進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20年4月,B站市值突破陳睿口中的&34;,的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根據Q2財報顯示,B站營收為26.18億元,同比增長70.23%,略高於分析師平均預期。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營收增長的同時虧損幅度也在進一步加大,B站Q2淨虧損為5.709億元,較上年同期擴大81%。財報發布後,B站盤後跌5.48%。
對於B站而言,持續探索長視頻內容,並且在《中國新說唱》《說唱聽我的》之後依然試水說唱類綜藝節目,不僅是為了迎合主流群體、急於破圈,更是希望向華爾街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和內容生產能力。
只不過現在看來,價值還未體現,弊端已經顯現。
通過Q2財報中披露的數據不難發現,B站的遊戲業務營收依然佔據最大比例達48%,其次是直播和增值服務收入,佔比達32%。這兩項業務為B站賺來了80%的錢。
B站Q2財報中的營收佔比
而無論是遊戲還是直播,B站的商業化徵途顯然是多面夾擊,困難重重。
在遊戲方面,B站一直沒有再推出像《Fate/Grand Order》一樣挑起大梁的爆款。陳睿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B站的遊戲業務以發行為主,目前有超過30款獨家代理遊戲儲備,品類多元,不再只聚焦二次元。在燃財經的報導中,一位遊戲行業從業者指出其中的問題:&34;
在直播方面,雖然B站在近期上線了商業合作平臺——花火,打通了UP主與廣告商之間的變現通道,但直播領域競爭的白熱化是平臺無法迴避的現實。今年伊始,有媒體統計包括 &34;、&34;、&34;、&34;、&34;、&34;等在內的多位B站UP主接連跳槽西瓜視頻,UP主的相繼流失是B站最為棘手的問題。畢竟在西瓜視頻強大的流量扶持下,B站能與之對抗的籌碼實在太少。
再看如今被委以重任的《說唱新世代》,真實的數據反映出節目並沒有獲得主流視頻用戶的關注,甚至也沒有吸引到站內UP主們的關注和二次創作興趣·。
在B站,用戶關注度最高的內容集中為四大品類,即遊戲、動畫、知識、影視。其中,熱門及經典遊戲評測、經典動畫二創是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全站榜周排行和月排行的首位,均是播放量高達2000萬+的遊戲評測視頻。《說唱新世代》首期播後,UP主依據節目二創的短視頻共有200+,其中播放量最高的僅為88.8萬,其餘均遠低於88萬,前五裡有的視頻播放量甚至不到第一名的1/5。
如果想要通過《說唱新世代》彰顯自身的PGC生產能力和影響力,現在還差得太遠。
正式走出二次元、企圖擠進主流的B站,目前看起來可謂進退兩難。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提出&34;(Hedgehog&34;2233娘&34;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B站&34;你",是否真的與你有關,與我們每個人有關,現在來看並非如此。
科技先生 / 專欄 - 翟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