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袁雪飛報導在中國版圖上,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和陝西省銅川市印臺區,一東一西,相隔1000多公裡。
「從未想過,兩地能有如此深的交集。亭湖區和印臺區的協作就是一對好夥伴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提高的過程。在協作中,我們反思曾經走過的彎路,盡力讓夥伴少走那些路子。」從亭湖區來印臺區掛職交流的印臺區委常委、副區長衛愛軍感觸頗深地說,「通過脫貧攻堅,兩個區實現共享發展,理念相互碰撞,情誼愈發深厚。」
圖為 印臺區北城社區工廠內,工人們正在趕製箱包
增量提質
託起百姓樂業夢
12月15日,在印臺區移民搬遷安置點金山水岸小區一個生產外貿箱包的社區工廠裡,健身用品包、小旅行袋、商務背包等各式箱包令人眼花繚亂。產品質量檢驗員李明娥在工作檯上仔細檢驗箱包有無質量問題,對不合格的退回返工。
作為蘇陝扶貧協作項目,這個社區工廠的投產為李明娥在內的印臺群眾提供了依靠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可能。「以前為了方便帶孩子,只能放棄工作。現在從家步行5分鐘,就到工廠了,每月計件工資、獎金、餐補等算下來,能拿到3000多元。」 李明娥說,「感覺生活有滋味了!每天檢驗600多個箱包,不在話下。」
社區工廠負責人鮑劍介紹,社區工廠注入蘇陝扶貧資金及區鎮幫扶資金300萬元,生產線吸納100多名產業工人,其中貧困群眾有10多名。最近,工廠正在抓緊完成英國訂單,做得好的話,明年將繼續擴大規模。
在重點抓好產業合作項目的基礎上,印臺區聯繫亭湖區大力開展就業援助培訓、勞務對接招聘培訓、返鄉創業培訓和就業教育培訓等幫扶計劃,通過志智雙扶提高貧困人口就業能力。
幸福在家門口觸手可及,「點對點」就業提振就業信心。今年5月18日,亭湖區與印臺區人社部門共同組織11名銅川籍務工人員赴亭湖區務工。為降低務工人員中途轉乘的防疫風險,這次勞務輸送統一包車、統一接送,「點對點」精準對接,為務工人員安全順利上崗提供了保障。
亭湖區與印臺區堅持勞務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今年開展印亭勞務協作招聘會2場次,提供江蘇就業崗位信息3200餘個。今年,印臺區累計向江蘇地區輸送貧困勞動力16名,託起了他們的脫貧增收夢。
圖為印臺區濟陽村蘋果園裡碩果盈枝的景象
從「樹上」到「樹下」
續寫小蘋果的大文章
要是早些時候去印臺區濟陽村,或許還能看到村民秦德成2畝蘋果園碩果盈枝的景象。不過,樹下覆蓋的黑布還是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今年果園收入2萬元,效益好,多虧了去年裝的這玩意兒。」秦德成神色激動地說。
黑布底下埋著兩根管子,水、肥通過管道可直達樹的根部。印臺區地處渭北旱塬,90%以上為旱作果園,無灌溉條件,管子恰可以發揮大作用。
印臺區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清芳介紹:「3年來,我們共投入蘇陝協作資金600餘萬元,為553戶貧困戶的3057.2畝土地實施蘇陝扶貧協作水肥一體化項目。這種『果園地布覆蓋+滴水灌溉+農用機械動力』集成技術適合單家單戶使用,每畝果園可節水25.6%,節肥33.2%,平均每畝增產8.5%,極大提高了果園蓄水保墒能力,實現了果園管理由『樹上』向『樹下』的轉變,為果業增效、果農增收奠定基礎。」
印臺區種植蘋果歷史悠久,果業是印臺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惠民增收的致富產業。印亭協作以蘋果產業為切入點,帶貧益貧效果明顯。
在印亭協作中,兩地著眼長遠,從技術培訓、果園管理到市場營銷開展全方位合作,助推印臺果業提質增效,吸引更多印臺果農甚至貧困群眾主動從事果業生產,找到了一條長效脫貧的路徑。
「以前,得用三輪車拉水,一桶一桶澆水,蒸發快。現在節水省力,效果好。以前有時把蘋果拉到市場零售,現在果子好,客商就來了,不愁賣。專業合作社還有冷庫,幫助儲存。」秦德成說。
遠程診療
打造一支「長駐醫療隊」
幾年來,亭湖區派往印臺區駐點幫扶的中級職稱以上的骨幹醫務工作者合計23人次,派往印臺區的交流團達3批次31人次,開展集中義診活動5次;印臺區派往亭湖區駐點交流人員25人次,交流團隊6批次50人次,成果豐碩。
在協作中兩地思考:如何打破距離限制,讓亭湖區優質醫療資源能夠導入印臺區,既能滿足印臺區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又能幫助印臺區培養本地人才從根本上提升醫療水平。
「可持續」的幫扶訴求,催生了今年8月遠程診療項目的落地。
印亭兩地採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新技術,通過打造遠程醫療平臺,兩地影像科的技術人員在辦公室即可做好相互之間的遠程協作、在線診療工作,急性重症患者可以通過遠程會診,第一時間得到亭湖區相關專家的救治。目前,印臺區中醫醫院已通過該平臺與亭湖區人民醫院共同確診了一例腦梗死患者,為精準治療提供有效依據。
今後,兩地醫院醫生藉助該平臺,隨時用電腦、手機快速查詢患者原始數據並書寫診斷報告,辦公地點更靈活、辦公效率更高效。同時,兩地在醫療改革、中醫藥管理、基層能力提升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溝通。
圖為 亭湖區支教教師在印臺區頻陽逸夫小學,向學生們授課
圖為印臺區務工人員乘坐專車前往江蘇恆悅機械有限公司,開啟他們在亭湖區的就業之旅
「幾年來,兩地黨政幹部、人民團體、普通群眾實現1000多人次交流對接。印亭兩地扶貧幹部一茬接著一茬幹,幫扶力度加大,協作領域拓寬。未來,我們將繼續做大農業,延伸產業,構建常態化機制,特別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上,讓協作的步子邁得更大。」 衛愛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