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決賽引起了網友們的一陣熱議,很多觀眾都在吐槽說感覺總決賽什麼都沒做到位,因為觀眾從來沒見過這麼尷尬的總決賽,所以失望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浪姐最終成團感覺不知所以,但芒果呈現出來的就是總決賽,只是不同於其他節目的總決賽而已
那麼浪姐為什麼會讓觀眾感覺這麼尷尬呢?
第一個就是沒有懸念感,因為所有的真人秀競技,尤其是這種歌唱類的選秀,它的最後一期一定是前期所有鋪墊下來的高潮,換句話說就是節目前面全部都是因,最後一期就一定要有果,需要讓觀眾看到最後成的團到底是什麼樣子,因為我個人覺得對於所有的真人秀節目而言,這種歌舞選秀節目到了最後一期都一定是要把懸念感做足的節目要鋪墊出很多東西,這樣的話才能虐到觀眾,把觀眾們的胃口吊起來
從第一分鐘開始就一定要把這個所謂的hook做足,直到最後幾分鐘的時候再把這個懸念揭曉,讓觀眾知道想要成團到底是什麼樣的,它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過程,但是在浪姐中觀眾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因為節目各種各樣的後採搞了一大堆,然後幾個姐姐聊天的真人秀部分同樣也搞了一大堆,但最關鍵的環節卻沒有呈現出來,所以節目沒有任何懸念感
可能從一開始大家就知道這些姐姐可能根本就不想成團,所以到了最後一期她們就像解放了一樣,比方說寧靜組表演完之後,黃曉明宣布完結果,姐姐都顯得十分開心,在現場就開始蹦迪,完全沒有給人一種真的想要成團的感覺,特別看最後一期節目感覺特別尷尬,就算是為了工作為了綜藝,但至少表面功夫也要說的過去,至少不要讓觀眾覺得姐姐們只是鬧著玩而已,所以浪姐最後一期就給觀眾了一種鬧著玩的感覺
當然了,並不是說讓這些姐姐去裝得很care這個結果,而是節目組的剪輯要把這個感覺剪輯出來,所以這就是一個根本的矛盾,不過節目組可以用一些規則用這些姐姐出戲,畢竟觀眾想看的就是故事感,如果這個舞臺之外的真人秀部分沒有故事的話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會給人一種不是真人秀的感覺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生硬的成長感
浪姐從頭到尾都沒有讓觀眾看到真正的成長,所謂的成長感也十分生硬,在前幾期中姐姐們都是一板一眼地去很努力唱跳,而到了總決賽的時候浪姐必然應該有一個質的升華,因為上一期觀眾還是很抱有希望的,因為節目組讓姐姐們自己來挑選歌曲
說白了就是自己去搞定一切,所以要是把這一點做出來,規則都已經成這個樣子了,是不是就應該把這些姐姐策劃的過程,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難,突破,溝通,等等全部都把它剪輯出來,然後放到真人秀的做成是故事,而在成片裡卻沒有這些觀眾想看的東西,其實在這個環節中是可以呈現出成長感的,但沒想到節目組只呈現了姐姐們說我們在一起是多麼的不容易
說白了就是讓姐姐們自己來說,並沒有呈現出真實的段落,用第三視角來呈現的話必然比姐姐們自己說出來更人信服,更加的精彩,而且我還覺得個人solo那期其實就是她們成長感的一個體現,在那期節目當中就是一個小高峰,結果沒想到最後又跌入了谷底,值得一提的是節目組在操作所謂的成長感,是一種非常刻意的成長感,有一個點的節目初期,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在第一期所有姐姐公演的時候其實它是放部分的原聲的,而且現場收音並沒有修,有人而且唱破音後節目組都放出來了,而在接下來的幾期當中,節目組瘋狂修音,還換了音軌,所以這種成長感會讓屏幕前的感覺感到十分生硬,第一期是真實表現,後面全都是毫無瑕疵,說白了就是很假,而且這種修音的成長根本不是真正的成長,節目組想表達的成長可能是心境上的成長,因為這個還是體現了出來的
比方說孟佳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很多觀眾都表示她是有成長的,因為她從一個失落的藝人,比方說missA解散後回到國內其實已經沒有什麼人氣了,但是她通過這個節目慢慢找回了自信,這算是一種成長,但專業以及業務上面觀眾是真的看不出姐姐們有任何成長,總而言之,浪姐總決賽褒貶不一,你覺得這檔節目怎麼樣呢?歡迎留言討論,本文由戲言聊影視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