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這代人
「這一輩子一定要做的事」裡一定有
去看一場五月天演唱會
1999年 五月天出道並在臺北舉行了第一場演唱會,那個時候我們學著a、o、e,看著奧特曼
2004年 五月天第一次在大陸(上海)舉行演唱會,我們開始背李白學分數,那個時候男子天團五月天女子天團SHE,那個時候我們開始流行抄歌詞,那個時候我們買著學校門口1塊錢一大頁的五月天貼紙貼得課本封面滿滿都是,那個時候我們開始覺得同班的那個娃娃臉的120m的男孩就是歌詞裡的ta,那個時候我們唱著「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2009年 五月天在南京的第一場演唱會「DNA五月天創造」世界巡迴演唱會,我們開始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我們開始每周x都會到學校門口的小書店從一堆「xx教輔」搶購《星周刊》、《娛樂周刊》balabala,我們開始人手一個map3然後找同學幫自己從電腦上下載滿滿的五月天,厲害一點的還有mp4,我們開始每天中午12點、下午6點端著碗看xx臺的娛樂報導,我們開始買盜版的海報貼得滿牆都是,我們開始唱「突然好想你,你會在哪裡」
2010年 五月天在南京的第二場演唱會「變形DNA無限放大版」,我們開始每天被年級排名折磨著,我們開始自稱「五迷」,開始潛入五月天貼吧、後援會,follow五月天微博,每天觀望著他們的生活,我們開始買很多五月天的專輯、周邊,我們和最好的朋友坐在臺階上說著「小心思」,那一年,ta給我唱「如果我愛上你的笑容,該怎麼收藏該怎麼擁有」
2012年 五月天在南京的第三次演唱會「諾亞方舟世界巡迴演唱會」,我們開始每天高喊著「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我們開始從早到晚上課作業刷題上課作業刷題,我們開始和同桌一人一個耳機聽著「別想 別怕 別後退 OAOA」做著受力分析解著立體幾何,我們開始和以為會一直一直在一起的人說「我們以後上大學了一起去看五月天演唱會吧」
2016年 9.30 & 10.02 五月天在南京的第四次演唱會 「JUST ROCK IT 2016演唱會」……
這一次,我在南大,我在南京,我在這。
有時候有人會問我們,搖滾是什麼,天曉得,搖滾應該就是不安於現狀吧!
——阿信
九十年代,整個中國都因為搖滾而變得滾燙。最初,由四個來自臺灣師大附中的學生組成的樂團橫空出世,1999年,五月天正式出道,同年,他們成為了臺灣第一支站上體育場開演唱會的樂團,被視為華語樂團的奇蹟。
在五月天進軍大陸初期,曾有記者這樣嘲笑他們的夢想:「五月天要想進軍八萬人體育場那簡直是在做夢!」
2007年,那個被記者嘲笑的「美夢」真的實現了,阿信總是說活如寫詞:「從2004年上海大舞臺,到站在80,000人的體育場,我們走了1540天」。
金曲獎7連霸。
臺灣演唱會史上最快賣票速度。
2016年,聚集30萬粉絲降臨鳥巢,擠爆香港紅磡。
李宗盛說,五月天是華語樂壇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樂隊。
陳奕迅說,如果大家叫我歌神,那麼五月天的就是一個宗教。
很慶幸,我們見證了這一切
很慶幸,我們陪伴了這一切
而你們終於來了,在南京
而我們終於來了,從四面八方
然而青春彼岸,盛夏正要一天一天一天的燦爛
——《後青春期的詩》
暗戀的第一個男生綽號叫做「怪獸」,從此開始聽五月天
白襯衫、帆布鞋、當時120已經是很男神的高度
青春的懵懂、情愫的悸動……
在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在五月天的歌中發酵、埋葬,在心中早已花開了一地
那個年紀總喜歡給各種情緒加個「BGM」,而我青春的bgm都是五月天
他已經消失在人海,沒有了音訊,或許已經是個挺拔少年了,或許考了大學,或許有了女朋友,或許好或許壞。可這都跟我沒關係了,在我的記憶中他依然是那個160+、長著娃娃臉的青澀少年。
他沒有一直陪伴我的青春,五月天卻一直陪伴了我的年少和青春。
@ squirrel
走在風中今天陽光 突然好溫柔
天的溫柔地的溫柔 像你抱著我
然後發現你的改變 孤單的今後
如果冷 該怎麼 渡過
——《溫柔》
那一年,五月天破天荒地去了我們那個三線城市開演唱會。
某人買好了票一定要拉著我去看,我由此也看了人生的第一場演唱會。
那晚上我們坐內場搖搖晃晃的劣質塑料板凳,
像嗑藥一樣搖頭晃腦,音響震得人耳鳴,音浪就要掀翻草皮。
聽見阿信那句 「如果冷 該怎麼 渡過」,
舞臺下鼓風機的風颳在在我們臉上,他突然轉過來,大笑著一把將我大力抱住。
分開第五年了,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 M
在你的面前我就變得很笨拙,就像是一個不斷忘詞的歌手
我練習過彩排過,這個時候卻又說不出口
——《忘詞》
以前和第一個喜歡的女生說話的時候,只要一說話就結巴。
覺得這句歌詞形容我特別形象貼切。
喜歡五月天,因為他們像瘋子一樣用歌一直告訴我要堅持自己想要的。
每個人都是越長大越力不從心,我知道要和現實握手,但我是那種就算失望也要一直不停的尋找出口的人,所以聽到他們的歌像是在唱我自己。
@ 孫辛躍
第一次聽五月天是《突然好想你》,但那時的我們都還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直到真的經歷過別離,才會體會到歌裡說的,「最怕突然,聽到你的消息」。
就像,時間真的開玩笑,在你以為時過境遷之後,又一股腦地把你帶回到曾經青澀而又炙熱的歲月。
記得有人說過,你不是被一段歌詞感動,而是被自己的故事感動。
五月天的歌詞、或許就有這種魔力。
嗨,仙林起風了,冬天就要到了,突然好想你。
「而我已經決定此生自己過,沒有你。」
@ 小v光
因為ta喜歡五月天,在一起時候就跟ta一起聽
年少時的許諾總是帶著些少年意氣,全然不顧今後會遇到的曲折。
中學時代的我,總是太理想主義地活著,一點點描畫著後來的人生藍圖,總以為朋友會永遠都在,總以為少年愛人永遠不會離去。
「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並肩了,朝各自的人生,追尋了」
我看著他褪去身上的青澀,化為炙熱而溫柔的愛,但再也無法去和他看一看永遠。
永遠留下的,除了依然繽紛的那些昨日時刻,就只有如今依然單曲循環的MAYDAY了。
「別回頭看我,親愛的。」
@ 南風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我會是在哪裡?
如果我們從不曾相識,不存在這首歌曲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迷茫的時候,就喜歡找首歌聽聽,就遇見了五月天
從高中到大學,告別了以前的室友,分別帶給我了一些迷茫。但見到新室友之後,我發現,這或許就是我四年生活最好的歸宿。
「只有你知道我都假裝正常,只有我欣賞你的惡行惡狀」
「你每件糗事都被我珍藏」
「人生最好時光是和你兄弟一場」
你會發現,五月天總有一句歌詞會觸動你,
總有一群狐朋狗黨讓你難以忘記,總有一段時光值得珍藏。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我會是在哪裡?
如果我們從不曾相識,不存在這首歌曲。
@蘇叉叉
上初中的時候,班主任選了班歌,是《倔強》,然後開始接觸到五月天。
從前奏開始,到最後一個音符,從壓抑到釋放,從痛苦到堅定,第一次感受到音樂的強大力量,也幾乎是同一時刻覺得自己要做一個很特別的人。
現在看起來很雞湯的那些話,當時都是莫大的鼓勵,而當時不太懂的歌詞,幾年之後也成了座右銘。
從今天起,做一個倔強的人,不再猶豫,不再懷疑。
@dreamer
我身在 當時你 幻想的 未來裡
這個狂熱和衝動 早已冷卻的如今
你頑固 的神情 消失在 鏡子裡
只留下 時光消逝的痕跡
——《頑固》
「每個人生節點,五月天都陪你一起度過」應是我喜歡五月天最主要原因。
有的時候會覺得真不可思議,阿信已經四十多了,和我母親的年紀相差無幾,卻能唱出年輕的迷惘、狂妄、悲傷,能觸動那麼多年輕人的心,「保持內心的年輕」真的是一件很難得也很厲害的事。
@肉餅
我第一次看他們演唱會的時候,是小巨蛋DNA的那場
當時就想「啊,怎麼會有人把我想唱的都唱出來了」,特別奇妙的感覺。
五月天永遠會給我一種青澀又放肆的感覺,好像時光一直都沒走,還是那五個少年。
我身邊陪伴了我跟五月天一樣長時間的基友也都是五迷,
說的肉麻一點,五月天真的是我們的青春啊。
@程宥秦 黃鬱婷
那當時相信的那些事情 會在如今變成美麗風景
——《頑固》
一開始喜歡五月天就是因為歌好聽主唱很帥。
五月天真的是個非常具有感召力和號召力的樂團,他們能夠把拼盤演出唱成專屬演唱會,和臺灣每個樂團都相處得很好,算是個全員情商很高的樂團吧。大概看過十多次演唱會吧。
我追五月天並沒有很久,很早以前就聽過他們的歌很喜歡也很有感觸,但是沒有特意去追。是在認識了我女朋友之後才開始一起去看演唱的。會一起追。
@一對來自臺灣的五迷情侶
不知道 誰在安排 命運好歹
一人都一款 有時候 想要放棄 想要怨嘆 想要流眼淚
等一天 黑暗過去苦盡甘來 人生滋味才了解
為了那個將來 要自己 勇敢再勇敢
——《勇敢》
Mayday的意思大概是,歌單裡不再有他們的歌,但每一首都會唱。
人老了,搖不起來了,也不再喜歡搖滾樂。有人問起我你最喜歡的歌手是誰,我都會突然語塞,好像……沒有?再也不能像前一樣,理直氣壯地說出那三個字。歌單裡全是很舊的粵語歌和民謠,但好像已經失去了那種很熱烈的愛。
我一直在想,他們為什麼會這麼紅。採訪了這麼多人,還是「情懷」二字和背後很多很多的故事。在那個情歌爛大街的小學初中年代,我聽到了些不一樣的歌詞。
聽他們的新歌,有些失望。不再狂熱,但還是把Mayday的演唱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溫柔》的雪花,《倔強》的彩虹,《突然好想你》的大合唱。
等著有一天,和很喜歡的人一起,去看曾經很喜歡的五月天。
@大智
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有一首五月天
很慶幸,這一次,我們在南京,你們也在
很慶幸,我們終於來了,你們也是
很慶幸,就算說好一起的人不在了,你們依然還在
冷鋒過境的南京,不再青春懵懂的年紀,
或許真的需要這樣一場五月天的演唱會,
用最強力的節拍與音浪驅逐寒流,
帶著最倔強的熱血與孤勇、
最炙熱的夢想與最溫暖的青春回憶,
憶起那年少的溫暖和青春。
謹以此文
致我們的MayDay
致我們的青春
致我們青春裡的ta
致我們青春裡的自己
# 今日主題 #
如果你的青春裡也有一首五月天
如果你有故事,那在評論區也跟我說說吧
今日評論區為你的故事開放
-南大青年-
採訪、整理/謝智穎、吳佳妮
文/陸松林
圖/源自網絡
特別感謝提供圖片的Winnie
美編/吳佳妮
責編/吳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