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百貨公司與品牌專賣店,從 80 年代開始在歐美地區興起的全新業態 - 買手店(Select Shop),主張以店主自我偏好,藉由選品、陳列與活動展演,展現企劃力以及實踐各種美好生活的風格提案,成為了青年世代交流與吸收流行文化最好的平臺。
2000 年起,包含港臺地區潮流指標領軍的買手店先後插旗臺北,如 EDC 的 JUICE 與周杰倫的 PHANTACi,以及不斷與各大潮流單位推出聯乘系列的 INVINCIBLE。踏進 2010 年後的臺北則更加精彩,除了來自日本的買手店 BEAMS 與 UNITED ARROWS 相繼落地,同時近年來更陸續有不同類型亦不失型格的買手店開設於臺北的大街小巷之中。本次 HYPEBEAST 邀來 8 位臺北創意產業人士帶路,行業包含編輯、公關、造型師與品牌顧問,讓他們以不同的視野分享給讀者,各間買手店匠心獨運的生活況味。
DPT (2017)
Recommended by 蘇振達(Soda Su)
/ 品牌顧問
開幕迄今不到一年,已陸續從海外邀來 Pleasures、Steve Aoki 與日本藝術家 YOSHIROTTEN 的 DPT,無疑是現今臺北買手店中最受關注的潮流熱點。店名取樣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英文首字「Department」的 DPT,首創以買手店思維結合百貨公司經營模式,並選址日據時期為啤酒工廠的華山文創園區設點,強調在舊有建物中建立新體驗。DPT 公關 Candice 認為在網購興盛的年代,實體零售的存在更顯意義重大。「建立一個強調體驗的零售平臺,用精心挑選的品牌、商品、陳列與服務來說故事,我們希望消費這在這裡買到的不只是商品,更能同時理解 DPT 的世界觀以及提倡的生活風格。」而 Candice 也預告了從本季開始,DPT 將會獨家引進由 SUPREME 前創意總監 Aaron Bondaroff 主理的 Know Wave,十分令人期待。
支持本土小農的 DPT COFFEE,是 Soda 在工作閒暇之餘最喜歡待上片刻的秘密基地
曾陸續負責 CLOT、Stussy 臺北區域管理工作、現於上海擔任許多潮流品牌顧問一職的蘇振達(Soda Su)認為 DPT 在的選物品味多元且獨特,「很難想像 DPT 開幕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因為已經有很多有趣且多元的活動在這裡發生,如音樂、藝術、瑜珈,不單單僅限於服飾的推廣。我認為 DPT 還有一個優勢是地理位置絕佳,在消費後也可順道在華山創意園區中吃飯看電影。另外,我很推薦後面庭院的 DPT COFFEE,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由 Co-founder 自創食譜的餅乾,我個人非常喜歡。」Soda 也期待未來 DPT 能持續搭起臺北與國際流行之間的橋梁,提供消費者更多不同的刺激與嶄新的消費體驗。
DPT
臺北市八德路一段一號中七B館
LAB Taipei(2016)
Recommended by 許陳曜(Cappp Hsu)
/ 前《BANG》主編
2016 年 3 月,臺灣地區兩大潮流品牌 DeMarcoLab 與 REMIX 宣布合併,並將全新店鋪命名為帶有「實驗室」意味的 LAB Taipei,是目前西門町一帶最具話題與指標性的潮流買手店。LAB Taipei 創意總監 Knox 表示,西門町代表臺北街頭文化的起源,因此打造潮流買手店於此西門是理所當然的事。
談到在網絡購物風行的年代,為何租賃更大的店面空間開設實體店,Knox 表示最根本的原因是希望透過海內外品牌的持續合作衝擊消費市場。「我們除了買手店外也同時經營自家品牌,所以希望能夠有更寬闊的空間導入更多品牌於店內,並藉由不定期的展覽合作企劃,帶給消費者不同的流行視野,創造 LAB Taipei 特有的流行觀點。」其中,2016 年年底 LAB Taipei 邀來在日本紅透半邊天的 C.E 合作開設期間限定店,另外像是不定期舉辦的「BABE DON』T GO」派對企劃,儘管規模較小,卻帶有 Underground 的神秘氛圍,確實相當有趣。
2018 年 1 月與國際塗鴉藝術家 NOE246 共同開催的期間限定店
曾任臺灣街頭雜誌《BANG》主編的許陳曜(Cappp Hsu)認為,LAB Taipei 的定位與所在地的文化場景相當具有代表性,加上團隊成員各司其職發揮角色作用,為 LAB Taipei 奠定了非常穩固的基礎。「LAB 的選物思維與海外一線買手店相比是零時差的,舉例來說像是當時在臺灣尚未大熱的 C.E、have a good time,LAB 都幾乎是第一時間引進,因此在這裡不僅有代表性的本地品牌如 DeMarcoLab 與 REMIX,同時更有海外消費者有所共鳴的人氣街牌,因此很容易對於這裡產生認同感。」Cappp 認為比起跨足目前已相當泛濫的複合式店舖,他更期待 LAB 團隊未來能夠跨足媒體,擔任目前主流媒體沒有空間扮演的次文化傳播角色,提供給次世代更多不同的角度解讀潮流。
LAB Taipei
臺北市萬華區昆明街 96 巷 19 號
White Rock Store(2015)
Recommended by 張元誠(Makoto Chang)
/ 《Milk X》臺灣版總編輯
以自有品牌 wisdom 為延伸的風格買手店 White Rock,其實早在 2008 年便於臺北東區開幕。2015 年,團隊離開舒適圈搬遷至中山區現址,品牌經理陳震弘(Alister Chen)表示,當初會大動作搬離車水馬龍的東區,單純是希望提供更為舒適寬敞的環境,讓消費者能夠有更多時間停留於此與店員互動分享。
與 wisdom 關係相當友好的臺灣版《Milk X》總編輯張元誠(Makoto Chang)認為,White Rock 的自有品牌 wisdom 創立以來的核心概念便是「創新」,而 White Rock 正是體現這個精神的最佳場所。「當你走進 White Rock,你看到的不只有服飾,還有高度品味、貼近城市生活的選品,我認為唯有這種多面向與理念,才能創造出新型態的購物環境。」在 Makoto 眼中,White Rock 就像是日本知名創意人熊谷隆志一般,是造型師、攝影師也是懂得生活的人。「穿衣風格就像是內心裡那另一面鏡子,生活絕對是風格的一部分,由內而外所散發出來的氣息也才是最真實的體會。」Makoto 如是說。
White Rock Store
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128 巷 1-1 號 1 樓
附近 by plain-me(2014)
Recommended by 鈴木真知子(Suzuki Machiko)
/ 「雙木林管理顧問」總監
由知名造型師 Tim 與工程師 Akko 共同創辦的 plain-me ,是臺北買手店的開山鼻祖之一。創辦人 Tim 選擇在創立九周年之際,於民生社區開設第五間實體門市 - 附近 by plain-me,一方面除了喜歡此街區綠意盎然的氛圍,另一方面也想與早先插旗於此的日系選貨店如 BEAMS 等形成共榮。附近 by plain-me 以「城市裡的綠洲」為概念,同時為了融入當地日常的綠意,因此 plain-me 營銷團隊每月固定規劃植栽養護預算。四年來,附近 by plain-me 除了在開店初期舉辦封街走秀,同時更高頻率的與許多海外品牌開設 Pop-Up Store 貫徹 plain-me 提倡的 O2O(Online to Offline)零售概念。
Tim 告訴我們,目前店內目前最受歡迎的品牌皆來自日本如 YAECA、FDMTL 與 HENDER SCHEME,近期則因為戶外風潮興起緣故帶旺 and wander 及 F/CE.這些 Urban Outdoor 類型品牌。
2017 年情人節前夕,plain-me 特別推出與日本名模吉田沙世的特別企劃「如果是 SAYO」
先前曾陸續承接臺北地區 BEAMS、BEAUTY&YOUTH 與 UNITED ARROWS 公關業務,同時也是 Magazine House 系列雜誌在臺指定窗口的鈴木真知子(Suzuki Machiko),本身也是附近 by plain-me 的忠實顧客,「plain-me 團隊以獨到的專業眼光,挑選了許多可以和自有品牌互相搭配的海外品牌,這點非常厲害。另外,臺灣地區的買手店常會以球鞋來判斷這是不是一家厲害的選貨店,但我認為流行這件事是全面的,相較之下 plain-me 似乎更多了些對服裝的追求。」而喜歡古著穿搭的 Machiko 也許願未來能夠在 plain-me 看到更多 Vintage 的衣服,讓臺北人的穿搭不再千篇一律,而是更符合日本東京提倡的「十人十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特色)風格。
附近 by plain-me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 69 巷 3 弄 10 號
HeavyUse(2014)
Recommended by 林盈君(Lig Lin)
/ 前「MIXFIT」主編
開幕於 2014 年的 HeavyUse OASIS,選址於素有「臺北代官山」之稱的民生社區落腳,店主 Shao 表示當時開設 HeavyUse OASIS 除了因為引進更多新品牌需要空間呈現之外,自己也在同年迎接家中新生命誕生。不同於其他買手店頻繁地與各大創意單位聯乘合作,HeavyUse 一路走來只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像是每季限定的「HeavyUse古著店」。Shao 表示自己不喜歡錦上添花關注在市場已經有聲量的品牌,反倒喜歡挑戰質感優良卻較少人知道的品牌像是 Gym Master、aozora、與 Modem Design 等。
2010 年推出並以丹寧為主題概念的 MISSMUCH,目前在臺灣地區由 HeavyUse 獨家代理
曾任多間職潮流媒體,現為自由工作者的林盈君(Lig Lin)認為,HeavyUse 是少數陪伴她入行至今,無論是品味或經營方針都持續有成長的店舖。論及 HeavyUse 與其他臺北買手店定位最大的差異性,Lig 認為在於「知識」與「理解力」。「『教育店員』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第一線的店員絕不僅僅只有負責銷售這麼簡單,同時更應該清楚理解自己賣的是什麼。我記得當我在 HeavyUse 拿起 MISSMUCH 褲子時,店員不是告訴我它賣多少錢,而是和我聊設計師的背景與品牌故事,這讓我覺得非常專業,也是我在其他買手店中很少感受到的。」
HeavyUse OASIS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 69 巷 2 弄 2 號
onefifteen 初衣食午(2013)
Recommended by 王懷祖(Kevin Wang)
/ 《GQ》臺灣版 Fashion Editor
以打造「臺北的 colette 」為目標,onefifteen 初衣食午在 2013 年秋天,於臺北市中心大安路口與消費者見面。曾旅居美國多年的《GQ》臺灣版時尚編輯王懷祖(Kevin Wang)最欣賞 onefifteen 初衣食午的原因,在於獨特。
「我認為 onefifteen 初衣食午的品味與臺北其他選品店有著相當大的區別性,無論是在室內設計、綠化、客人購物時的動線,都規劃的十分流暢,只要走進便能立即感受到那種溫度與舒適感。」同時 Kevin 也點出一間買手店要成功,其中選賣的品牌一定要有吸引力。「onefifteen 初衣食午目前手上有幾個當紅品牌如 Neil Barrett、OAMC、Common Projects,還有我個人很喜歡的 J.W. Anderson,不過最讓我驚豔的是團隊願意引進消費者相對陌生,但卻是真正有故事、有內涵與實力的設計師品牌如 Doublet 及 Kolor,在我看來這是相當有膽識的。」沒有時尚產業慣有的高傲姿態,但細節與品質卻又有難以超越的高度,Kevin 認為這正是 onefifteen 初衣食午的成功秘訣。
onefifteen 初衣食午
臺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 92 號
HOTEL V(2011)
Recommended by 黎玄才(Ghost Lai)
/ 「夠夠意思創作顧問」創意總監/造型師
HOTEL V 的母公司永三企業長年於臺灣地區經營歐洲與日本品牌代理,而 HOTEL V 則是繼承公司以多品牌視角,主打細節與機能視野引介男性時尚的銷售平臺。HOTEL V 品牌經理受訪時談到,從設立以來 HOTEL V 便是以一個男裝百貨公司為主軸,希望透過這個場域,為大家介紹真正靠商品說話的品牌與物件。在 HOTEL V 中,由歐、美、日挑選的各個時裝品牌風格鮮明,但整體卻見統一,可互相搭配呈現出 HOTEL V希望傳達的時尚造型與精神。
2012 年由日本公關公司 PR01. 提案與 HOTEL V 合作的「澀原服祭」
來自香港的造型師黎玄才(Ghost Lai) 認為,HOTEL V 自開店以來堅持其獨有的選品風格不曾走偏,是他認為非常可貴的地方。「HOTEL V 非常清楚『當下』真正流行什麼樣的品牌,但無論是復古、手工、優質、美式傳統、日系機能,只要在 HOTEL V 販售的品牌都是專注且講究細節,同時兼備實穿與手工感,在印象中好像沒有偷偷加入什麼趕流行而亂入的品牌,全數都是業界的一時之選。」Ghost 也提到 2012 年 HOTEL V 曾與日本公關公司 PR01. 合作邀來五位日本頂尖造型師,包含熊谷隆志、長瀨哲朗、三田真一、望月唯與渡邊康裕,在店內進行穿搭活動,對此 Ghost 提案:「我認為如果未來 HOTEL V 可以再策劃一次專屬臺灣造型師的活動,我會非常期待。」
HOTEL V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177 巷 48 號
03 TOKYO(2009)
Recommended by 曾瓊鶯
/ 知名造型師
位於臺北頂級百貨 BELLAVITA 之中的自營買手店 03 TOKYO,以日本東京區域碼「03」為符碼清一色引進日本品牌。擔任 03 TOKYO 銷售工作的 Chucklle 表示,「在 03 出現之前,臺北是沒有這麼全面的全日系品牌暨新銳設計師的買手店,目前店裡品牌包含 White Mountaineering、CHRISTIAN DADA 以及獨家販售的 ALMOST BLACK、FACETASM、HUMIS 等等。」
曾為陳綺貞、盧廣仲等歌手打造唱片封面的王牌造型師曾瓊鶯,對 03 TOKYO 精準的選品眼光頗是佩服。「這裡零時差地集合了許多日本當今極具代表性的潮流設計師品牌,未來我會希望能夠在這邊看到更多,像是調性與店內相符的 Mihaya Yasuhiro 與 The soloist 以及更多鞋款選擇。 」瓊鶯認為如果把 03 TOKYO 擬人化,她應該就像是當紅潮模小松菜奈般,自信中卻帶有一絲冷傲。
03 TOKYO
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28 號
各位讀者若到臺北遊玩時,亦不妨親身探訪一下這 8 間選物店,感受一下它們獨有的店鋪氣息。
IMAGE CREDIT 03 TOKYO, ERNIE CHANG/HYPEBEAST, HEAVYUSE, HOTEL V, ONEFIFTEEN, PLAIN-ME, TEIKOUKEI/HYPEBEAST, WHITE 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