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軟Surface Pro國行版正式上線之後,我們又迎來了另一款搭載標準Windows 8作業系統、英特爾處理器核芯的產品——Acer W700。不過這款產品其實早在去年就與消費者們見面,而在目前而言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無疑是微軟剛剛推出的國行版Surface Pro。其實Acer一直在平板電腦領域有著領先的地位,無論是之前採用Atom Z2760處理器的W510還是Android系列產品,宏碁Iconia在平板電腦領域的資歷都比微軟Surface系列產品要老道的多。
面對這樣一款產品,我們已不由得感嘆去年Android系統平板稱霸的時代已經結束,隨之而來新一波的「Wintel」聯盟從傳統的個人PC、筆記本、超極本領域延伸至平板電腦之中。因此我們已經不能用單純Android平板那樣低價格請體驗的視角來看待這些產品,而以更高的,類似超極本、筆記本這樣成熟產品線的特點和標準來衡量。因此對於Acer W700以及未來一系列的Windows系統平板而言,未來的評測都將是越來越大,越來越高的挑戰。
·初步體驗:兩款配置參數概覽對比
在開始評測之前我們還是通過簡單的表格信息來審視一下這款姍姍來遲的產品。其搭載標準Windows 8中文版作業系統、採用英特爾i5-3337U處理器,雙核心1.8GHz主頻以及4GB的雙通道DDR3內存,同時採用128GB的SSD固態硬碟。屏幕解析度達到了Full HD級別的1920x1080,與微軟Surface Pro匹敵,同時超過了採用英特爾Atom Z2760系列處理器的產品。
接下來筆者認為有必要介紹一下這款Acer W700系列產品的兩款型號,我們拿到的這款為採用英特爾i5-3337U處理器的高配版本,而低配版本則為i3-2375M處理器,主頻降低的同時核心顯卡也從HD4000降低至HD3000。另外一點,無論是高配版還是低配版,宏碁也都提供了一個藍牙鍵盤皮套,不光起到了保護機身同時可以作為輸入設備。另外除了標準的電源適配器之外,Acer原廠也提供了擁有Micro-HDMI轉VGA適配器以供用戶連接更大的顯示設備。
Acer原廠提供的藍牙鍵盤保護套
了解了產品的基本參數信息之後,我們一同進入正式的評測,一步一步通過機身外觀、使用體驗、屏幕攝像、硬體跑分、遊戲應用、系統特色以及續航等全面對這款產品進行評測體驗。
2外觀細節:銀色金屬類似蘋果設備
·外觀細節:銀色金屬類似蘋果設備
Acer W700採用了Uni-body機身一體化設計工藝,銀色金屬的外部感覺與蘋果設備有著類似的感覺。機身正面11.6英寸的顯示屏幕其實並不算非常巨大,不過黑色的邊框再加上機身外部的金屬給筆者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厚實甚至臃腫的感覺,這或許是因為筆者看多了窄邊框產品所造成的陰影。屏幕上方是前置100萬像素的攝像頭,底部則為實體式的Win鍵,並未採用像微軟Surface Pro那樣觸控式的按鍵設計。
機身正面11.6英寸全高清顯示屏幕
前置攝像頭
下方的實體Win鍵 稍小並且鍵程稍短
我們翻到機身背面,右下方看到了一如既往的微軟與英特爾表示,同時還有Acer產品的合格標籤,而這些標籤的引入也讓我們不得不感嘆「Wintel」平板來的太快。機身背部除了Acer標緻之外,500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並未配備LED補光燈功能也是個小遺憾,不過對比微軟Surface Pro而言,Acer W700的後置攝像頭單純從像素上來說已經是個不小的優勢了。
銀色的機身背部
500萬象素的後置攝像頭
背部的acer logo
右下方英特爾與微軟的標識
採用方框式的設計理念使得Acer W700不光從金屬質感方面讓筆者感覺有些類似蘋果設備,常用的按鍵接口以及技術都被一個不落的放在了邊框上,雖然表面看上去有些擁擠的感覺,但以最佳的方式而節省了空間。Acer W700與微軟Surface Pro都僅配備了一個USB接口,其實對於日常使用來說,一個USB接口也未嘗不可,但在使用無線鍵盤滑鼠後,一個USB被接收器所佔用,那麼再使用U盤、移動硬碟等這樣的存儲設備之後就顯得非常麻煩。因此筆者也提醒大家準備HUB或使用藍牙滑鼠鍵盤,同時如果能夠在未來產品中增加USB接口數量相信使用其來就更為方便。
機身左側提供一個USB 3.0接口
機身右側的實體按鍵
Acer W700在散熱方面的設計採用了頂部散熱孔的方式,雖然不及微軟Surface Pro那樣的「Perimeter Venting」環形散熱設計那樣具備宣傳噱頭,但中規中矩的散熱方式也起到了節省成本的目的,雖然在設計方面還有值得改進的空間,而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高配置的Acer W700會以6999元的價格贈送給用戶一個鍵盤底座。
機身的散熱口以及屏幕旋轉鎖定鍵
散熱口的設計有些缺乏美感
機身底部左右雙揚聲器的設計
揚聲器特寫
同時在機身側部我們也看到了Acer在筆記本中採用的「Dolby Home Theater v4」家庭影院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普通的PC,無論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中可以實現最高7.1聲道的影院音頻效果,其包含杜比耳機、音場拓展、自然低音等技術。目前此款技術也被用於W700這款平板電腦之中。不過從試聽體驗上來講,確實通過杜比音效軟體算法的優化增加了臨場感和環繞感,影片中人物的對白也有增強的效果。
杜比音效技術標識位於機身左側下方
杜比音效優化軟體內置於Acer W700中
Acer W700的整體做工雖然並沒有像微軟Surface Pro那樣具有強烈的工業設計感,像Win鍵等細節方面的處理也沒有達到非常完美的程度,比如散熱口與揚聲器的設計還缺乏美感等等。接下來我們針對Acer原廠提供的藍牙鍵盤的使用體驗以及機身便攜性等方面來進一步考量這款產品。
3便攜使用:搭配外設輕鬆電腦體驗
·便攜使用:搭配外設輕鬆電腦體驗
Acer官方主頁中給出的採用i5-3337U處理器的W700機身重量為950g,厚度為11.9mm,經過我們的實測也基本符合這一參數。而從橫向的對比來看,Acer W700在重量方面並不具備優勢。對於平板電腦這類產品而言,重量與厚度是制約其使用環境與機率的兩大因素,而Acer W700以11.9mm的機身厚度確實成功戰勝了微軟Surface Pro,雖然不及國產Android平板10mm以下的平均水平,但總體而言Acer W700在便攜性上還是給我們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厚度對比
重量對比
比較而言Surface Pro的厚度更大
Acer W700原廠贈送了一款採用無線藍牙連結的鍵盤皮套,與Surface Pro的Type Cover或Touch Cover不同的一點是,由於Acer W700並不像Surface Pro那樣具備自身支架,所以說此款鍵盤保護套也充當了支架的功能,不過可調節的角度非常有限,在筆者看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以固定的角度而使用。
藍牙鍵盤皮套整體效果圖
鍵盤布局較為緊湊
通過鍵盤左側的Micro-USB口進行充電
與Surface Pro相同 在立式使用中角度無法調整
另外由於鍵盤保護套對於Acer W700機身背部的全包裹設計,所以如果在筆記本模式下立式使用,那麼將無法使用後置攝像頭功能。而在這一點上,Surface Pro無疑以Kickstand集成支架以及22度自然傾斜角保證攝像的設計而更勝一籌。
使用鍵盤保護套後 後置攝像頭被包裹住無法使用
Acer W700標配的無線藍牙鍵盤皮套並沒有觸控面板,所以說滑鼠的操作還需要用戶使用觸控螢幕來完成,在平時80%以上的日常使用過程中都並無大礙,但在編輯模式下想要修改細節文字或移動光標的過程中,就需要鍵盤的輔助而無法依靠滑鼠來完成,另外玩絕大多數遊戲的話我相信用戶還需要額外配備一個藍牙滑鼠來使用了。
沒有觸控板是Acer W700的藍牙鍵盤保護套一大敗筆
需要額外的滑鼠才能更好的操作
拿在手中顯得有些商務範兒
另外不同於Surface Pro和絕大多數如聯想Yoga 11這樣的鍵盤設計,在頂部Acer W700的藍牙鍵盤皮套並沒有設計一排的F1-F12以及功能鍵,而是將F1-F12與橫排數字鍵相合併,將基本的常用功能安排在零星的字母鍵上以及右側位置。這樣所做確實節省了一部分空間和鍵位,對於一些用戶的使用習慣而言也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就筆者使用體驗感受而言,這樣的設計並未給我帶來多大的不習慣,畢竟那些快捷鍵用起來的機率太低了。
左上角的電源鍵以及電源指示燈
雖然保護非常全面但對於機身的包裹有些過緊 拆卸需要些力氣
最後從鍵程觸感上來說,觸控式的Touch Cover鍵盤當然無法與實體按鍵式的Type Cover或W700的藍牙鍵盤相比,不過從上面的厚度對比圖中我們也能夠大致體會到不得不做出以便攜性來換取舒適感受的選擇題。
套上藍牙鍵盤保護套後Acer W700的厚度超過了Surface Pro+Type Cover
因此在對比兩款鍵盤保護套過後,筆者還是要說,平板電腦畢竟是一款以便攜性而生,因便攜性而存在的設備,所以選擇更輕尺寸更大功能的鍵盤保護周邊對於一款產品能否吸引消費者或時尚人群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大多數的消費者在外出過程中還是選擇一些更輕便的周邊錄入設備,像Surface Pro的Type Cover鍵盤保護套。
4顯示拍照:高清屏幕給你視覺享受
·顯示拍照:高清屏幕給你視覺享受
從蘋果新iPad採用Retina高清顯示屏幕開始,我們就一下子體會到平板電腦高清解析度所帶來的震撼體驗,也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一旦給了你清晰的體驗,你就再也無法忍受低解析度所帶來的感受了。與微軟Surface Pro一樣,Acer W700提供了一塊採用1920x1080P高清解析度IPS屏幕,並且屏幕尺寸從Surface Pro的10.6英寸增大至11.6英寸。
顯示效果實拍
基於TFT技術LCD顯示而衍生的IPS擁有更好的可視角度,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確實發現了這樣的一個感受,而對比Surface Pro而言兩者的相差也並不是十分明顯,所以說在顯示效果方面Acer W700與Surface Pro這樣的高解析度產品也給未來的Win8平板樹立了良好的榜樣,1080P高清解析度在未來平板中將成為標配。
拿在手中11.6英寸的高清屏幕看起來還是很過癮的
橫向握持使用Acer W700無論是觀看網頁還是視頻清晰的顯示都確實讓人賞心悅目,對比Android系列平板電腦的低解析度確實讓人感嘆一旦看到了高清屏就再也無法忍受低解析度。另外在機身重量與厚度還能夠讓人接受的情況下,捧著Acer W700在家中或會議室瀏覽信息還是一個非常讓人享受的事情。
機身背部500萬像素並不配備LED閃光的攝像頭雖然單單從數據方面處於主流偏上的水平,不過從拍照的實際體驗來看,雖然具備了自動對焦功能,但對焦不準確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不像iOS系統那樣能夠選擇對焦點,Acer W700自動對焦後輕點屏幕任意區域即可實現照相功能。
照相界面可調節的選項屈指可數
照相界面可調節的選項也寥寥無幾,通過在室內光線較為充足環境下的拍攝樣張我們也能夠看到圖片中的噪點較多。所以總體而言筆者對與Acer W700的500萬後置攝像頭拍攝效果並不十分滿意,對比蘋果iPad系列產品或拍照攝像手機而言,或許Win8平板在拍照方面確實還並無優勢可言。當然由於採用X86架構平臺,所以後期通過軟體對圖片進行處理也能夠彌補一些攝像頭的不足。
室內拍攝樣張 噪點稍多
接下來我們通過軟體跑分一同來了解一下Acer W700的硬體配置性能,當然在硬體跑分背後更重要的是使用體驗,針對使用體驗部分我們也使用目前比較流行的遊戲來進行測試。
5硬體配置:與超極本相比不相上下
·硬體配置:與超極本相比不相上下
採用更新的英特爾酷睿i5-3337U處理器的Acer W700在主頻方面相比微軟Surface Pro所採用的i5-3317U提高了0.1GHz,而其他包括圖形處理晶片以及緩存容量等都沒有改變,我們也通過下面的表格一通來首先對比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處理器晶片的硬體規格。
通過以上的表格對比看到目前主流平板所採用的處理晶片中,Acer W700在硬體成本與配置方面都具有優勢,而我們也首先通過Windows 8中的系統評級來進行測試。
Windows系統評分
從之前的硬體配置表格中我們就已經看到Acer W700為用戶提供了128GB的SSD固態硬碟,從容量方面考量這款在Windows 8系統下不預裝任何個人應用,我們看到其硬碟的實際可用容量為84GB左右,佔標稱128GB容量的65%。
接下來我們採用Crystal DiskMark來進行測試,其中我們選擇隨機讀寫速度對比,而不採用全0或全1的方式,這樣的測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還原固態硬碟在正常工作下的環境。
通過CMD查詢Trim功能處於打開狀態
在此筆者也簡單解釋一下為何不選用全0或全1的測試方式,這是因為目前的固態硬碟都擁有Trim功能,而其作用是再刪除數據時,不會真正將磁碟上的數據刪除,而僅僅是使用Volume Bitmap磁碟快照來標註數據的刪除狀態,所以說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當向已刪除的區塊寫入新的數據時,不用再花時間去擦除原本的數據。所以在測試過程中不必選擇全0或全1的方式,而採用隨機讀取,最大程度的還原真實使用情況。
使用Crystal DiskMark對SSD固態硬碟速度測試
最後在PowerMark續航能力測試軟體中,選用Productivity模式,4850mAh(54Wh)鋰電池容量的Acer W700在電源管理模式設置為兼顧性能與續航時間的平衡模式、禁用自動降低亮度、屏幕背光50%亮度常亮、禁止自動睡眠、WiFi保持開啟狀態下進行測試。
續航時間為5小時10分鐘
測試結果剩餘19%電量後顯示Acer W700續航時間為271分鐘(約4小時30分),而經過推算後軟體給出Acer W700的續航時間為5小時10分鐘,超過Surface Pro 4小時續航時間的25%,在目前主流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平板電腦產品中續航能力不俗。基本上這樣的成績對於上班族來說一天在外正常使用辦公不會出現頻繁找電源充電的情況,保證一天一衝也讓它和其他智慧型手機等有大致相同的使用頻率,另外其續航能力也處於目前主流的筆記本電腦產品的中上水平。
6魔獸Dota:流暢運行不費吹灰之力
·魔獸Dota:流暢運行不費吹灰之力
平板電腦作為時尚年輕化的PC產物在當今的主流消費人群大部分還是年輕人,所以說我們在測試的過程中也加入了對於遊戲應用方面的體驗,當然由於採用i5-3337U處理器並配備4GB內存,圖形處理器為集成HD 4000,所以我們選擇了共四款遊戲進行測試,當然作為一個暴雪粉絲,筆者測試的其中三款為暴雪的大作。
通過註冊表修改解析度以適應屏幕
首先我們使用配置要求最低的《魔獸爭霸》來進行測試,當然地圖方面我們選擇《Dota 6.77b中文AI版》,預先通過註冊表配置將解析度調節至1920x1080以適應屏幕,同時在畫面質量中選擇中等畫質和高檔畫質兩檔來進行測試。測試中我們均選擇中路1對1補刀狀態下開始進行60秒的幀數統計。
中等圖形質量設置項
高等圖形質量設置項
遊戲初始狀態下幀數基本保持滿幀狀態
中路補刀狀態下幀數依舊維持在50左右 無卡頓跳幀等影響補刀的情況
中路補刀狀態下實際運行幀數 測試時間為60秒
採用HD 4000處理器的Acer 700由於採用了全高清1080解析度的顯示屏幕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效果非常出色。同時特效調製中等或高等的過程中也沒有卡頓的現象並且幀數保持穩定。不過遺憾的是由於解析度所限所以寬屏狀態下運行《Dota》會出現黑邊的現象,但本來就不依靠畫面而吸引用戶的《Dota》而言,流暢運行在Acer W700上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
類似暗黑破壞神風格的動作遊戲《火炬之光2》
其次我們選擇《火炬之光2》遊戲在單機模式下運行來進行測試,《火炬之光2》類似《暗黑破壞神》的風格,Q版的風格更適合那些沒那麼血腥暴力的玩家來嘗試。我們將顆粒細節、陰影細節等調節至最高,並且開啟光暈效果,關閉垂直同步進行測試。
遊戲開始界面
圖形設置選項將特效調製最高 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光暈
人物選擇界面下幀數保持滿幀狀態
打鬥狀態下幀數在25左右 但遊戲體驗依然十分流暢
在營地的相對靜止狀態下幀數維持在30左右
火炬之光2打鬥畫面下運行幀數實測 測試時間為60秒
在開啟高特效情況下,我們看到幀數維持在30fps左右,雖然並未達到滿幀狀態,但運行起來效果非常流暢毫無卡頓的現象。無論是怪物較多的場景還是正常的畫面下,人物的攻擊和施法狀態都可以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可以說目前英特爾HD 4000圖形處理器對於基本的大型遊戲在高特效的情況下性能已經不再是制約的因素,反而採用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產品本身是需要考量的方面,比如操作體驗、機身便攜性等等。而隨後我們也會對暴雪最新的兩款遊戲《星際爭霸2》和《DiabloIII》進行測試。
7暴雪考驗:全程聯網體驗星際爭霸
·暴雪考驗:全程聯網體驗星際爭霸
當然對於一個暴雪粉絲來說,魔獸星際大菠蘿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在測試《魔獸爭霸3》之後,我們選擇最新的《星際爭霸2》以及《DiabloIII》來測試Acer W700所採用的酷睿i5-3337U處理器能否正常運行並進行遊戲。其中的測試遊戲我們均選用硬碟版通過Battle.net戰網全程聯網運行。
使用最新的星際爭霸2蟲群之心進行測試
遊戲畫面設置項 全部調至最低特效
首次載入時間稍長
大場景動畫下幀數不高
遊戲運行過程中流暢穩定
實際測試幀數表格 測試時間為60秒
通過《星際爭霸2》的運行我們看到首次讀取過程中載入時間稍長,而我們也在圖形設置中將特效降低至最低的水平以測試幀數,雖然解析度調整至適應屏幕的1920x1080,不過從幀數和使用體驗上而言相較於之前的《Dota》和《火炬之光2》雖然並沒有明顯的卡頓,但特效過低也使得遊戲的畫面感和代入感大打折扣。
全程聯網狀態下進行暗黑破壞神3
遊戲畫面選項 已然調節至較低水平
遊戲場景運行有極其輕微的跳幀現象 但流暢遊戲運行毫無問題
由於高分屏使得動畫特效雖然並未開啟過多細節但依舊吸引眼球
遊戲運行幀數實測 測試時長為60秒
接下來我們也同樣在全程聯網的狀態下運行《DiabloIII》,畫面特效同樣調節至最低的狀態來運行,不過相較於星際爭霸而言,本身幽暗的《DiabloIII》雖然同樣細節處理非常牽強,但整體運行穩定也能夠讓一般用戶完全正常的遊戲。在測試之前我們也大致了解HD 4000的圖形處理能力,不過在真正實際體驗後,能夠毫無卡頓的正常運行大型遊戲,雖然在畫面上有所犧牲,但畢竟平板電腦作為新興的產物,在對硬體要求苛刻的遊戲面前依然能夠通過測試,相信它也不會由於性能的問題而重蹈上網本的覆轍。
8快速上手:開始界面遊戲依然強悍
·快速上手:開始界面遊戲依然強悍
當然作為Windows 8系統的平板電腦,傳統桌面下的遊戲運行之後,新的開始菜單界面下微軟依然依靠Windows Store為用戶提供了諸多的遊戲應用可供下載。雖然不及蘋果App Store以及Google Play市場中那樣數量龐大,不過就發展速度而言,Windows Store成指數級增長的趨勢確實給了消費者或軟體開發商更多的信心。我們選取了四款比較熱門的遊戲進行試玩測試。
割繩子運行流暢但畫面效果一般
4人傭兵團遊戲畫面代入感強風格清新 高分屏顯示清晰運行流暢
跨平臺大作靈魂爭霸登錄Windows Store 與iOS和Android端無異
武士大戰殭屍畫面不錯 運行流暢穩定 但遊戲性一般
通過開始界面下矩形的程序圖標點擊進入,Windows 8中頭一次出現的應用市場也為微軟開闢了除單純的販賣系統拷貝之外的另一種新的「圈錢」方式。在遊戲試玩過後,我們感受到Acer W700無論是在傳統桌面下運行大型遊戲或網路遊戲方面都能夠勝任要求,同時在快速進入的開始界面下也可以運行熱門的主流遊戲,對於時尚年輕的人群而言,Acer W700這類Windows 8作業系統的平板針對娛樂遊戲方面,在功能和硬體配置上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了。
9系統應用:給你最熟悉的電腦環境
·系統應用:給你最熟悉的電腦環境
Acer W700所採用的標準Windoes 8作業系統其與個人PC以及筆記本、超極本等應用相同,用戶在個人電腦上的所有基本操作包括網銀購物付款、視頻瀏覽、網頁瀏覽、遊戲應用等等都可以正常運行,同時它完全可以成為日常移動辦公中代替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設備。另外我們看到Acer W700中並不像國行Surface Pro中擁有
Acer W700配備標準的Windows 8作業系統
預裝Office 365 免費試用1年
傳統桌面下與個人PC使用無異 網銀、視頻、瀏覽流暢穩定
當然由於Windows 8作業系統對開始界面菜單所作出的改變,我們不僅可以在傳統界面下進行操作和使用,同時擁有類似手機一樣的快捷進入方式。包括日常所用的社交網絡、資訊以及圖片瀏覽等都可以通過快捷開始菜單來進入,無需繁瑣的進入傳統桌面。
開始菜單下應用與手機端類似 PPS在線觀看影片
淘寶購買手機配件
新浪微博顯示清晰
依然是之前我們所提到的,從硬體配置上考慮,Acer W700所擁有的標準Windows 8作業系統以及英特爾i5-3337U處理器可以如我們所熟悉的PC使用環境那樣。相較於筆記本、超極本,其配備的藍牙鍵盤保護套中無觸摸板以及單獨一個的USB接口確實在移動使用中也有些許的不便。不過總體而言我們認為,從Acer W700到微軟Surface Pro這一系列的Windows 8系統平板產品來講,它們已經具備了代替筆記本或超極本的趨勢或可能。
10評測總結:美中不足卻又振奮人心
·評測總結:美中不足卻又振奮人心
對於諸多項目進行測試之後我們首先通過表格的方式來對比看看類似Acer W700的機型的配置參數以及參考價格。
產品評測總結:
在對Acer W700進行一系列的測試過後,我們首先看到對於硬體性能方面,採用英特爾酷睿i5-3337U處理器已經足夠將其與目前主流的筆記本電腦相抗衡,無論是在遊戲體驗還是在整個操作和使用的過程中,性能已經不再是制約平板的瓶頸。而真正能使其更進一步代替筆記本電腦產品的區別在於便攜性、輸入設備等配件的方面。
首先筆者認為Acer W700在便攜性上與微軟Surface Pro單論機身而言毫不遜色,11.9mm的厚度也比Surface Pro有不小的優勢,而機身重量由於屏幕增大所以提升了50g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針對鍵盤的處理,不得不說微軟的Touch Cover和Type Cover還是有相當巨大的優勢。Acer 700之前靠單機積累的優勢在帶上厚重的藍牙鍵盤保護套後變得蕩然無存,而貼合保護雖然緊密但遮擋了後者攝像頭同時無法調節角度等方面,也讓筆者實在想不出一個喜歡上它的理由。另外京東上我們也查詢到,無法單機購買Acer W700,其6999元的價格包含藍牙鍵盤保護套的購買方式也讓我們不得不帶上這樣一款尷尬的錄入設備。
當然對於Acer W700除了藍牙鍵盤保護套之外,單論機身而言相比微軟Surface Pro而言實在找不出太多的優勢或不足,所以兩者算是打個平手。越來越多的Windows Store應用再加上X86架構用戶本就非常熟悉的使用環境讓我們看到了Windows平板所綻放的魅力。而價格卻又成了讓不少用戶望而卻步的「鴻溝」。
安裝測試軟體與遊戲過後 保留安裝包 機身可用容量為47GB
6999元的價格雖然包含了藍牙鍵盤保護套以及英特爾酷睿i5-3337U處理器,但筆者認為依舊還有下降的空間,當然筆者也並不貪心,畢竟單顆i5處理器的採購價就高達225美元(約合1400元人民幣)。並且Acer W700還為其配備了128GB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在我們將4款大型遊戲安裝過後依然保留了43%的容量。
總的來說Acer W700是一款優勢與不足兼具的產品,其英特爾酷睿i5-3337U處理器再加上並不算低的續航時間也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鍵盤保護套所帶來的不足,而單USB接口也是目前平板產品的標配,便攜性方面也與工業設計達到一定水平的Surface Pro打了個平手,所以美中不足卻又振奮人心這幾個字最後筆者使用Acer W700後的切身感受。
11Acer Iconia W700-53334G12as詳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