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英國女歌手大家會想起誰呢?
是人送外號結石姐的Jessie J?
還是以綿羊音著稱的Ellie Goulding
抑或是英國女歌手中的扛鼎之人Adale?
這幾位都可以說是英國樂壇中的標誌性人物,其中Adale更是在國際上享譽盛名。不過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這幾位,而是一位同樣也在國際上聲名顯赫,卻已經逝去的英國女歌手——Amy Winehouse。
很多人認為,如果她當年沒有英年早逝,可能現在會和Adale比肩。
相信喜歡爵士樂的同學都或多或少聽過這位歌手,她的成名專輯《Back to Black》至今還是英國本世紀銷量第二的專輯。只是這位音樂上的天才永遠停留在了27歲,並沒有在人生道路走得更遠一點。
距離Amy Winehouse逝世已經過了8年,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位天才人物的一生。
把時間拉到1983年9月,Amy Winehouse降生在倫敦北部南門地區(Southgate)的一個三口之家,她的父親是一位計程車司機,母親則是一位藥劑師,家裡還有一位大她四歲的哥哥。
Amy的家庭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音樂世家,但是她的父親米切爾·懷恩豪斯是音樂愛好者,經常唱法蘭克·辛納屈的歌給她聽,家裡還有這法蘭克·辛納屈的唱片全集。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Fly Me to the Moon》這首經典爵士樂,Amy經常在一個人的時候哼唱這首歌。
法蘭克·辛納屈,美國傳奇歌手和演員,三奪奧斯卡
作為Amy音樂道路上的最早啟蒙,米切爾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早在Amy一歲半時,米切爾就已經出軌,經常夜不歸宿。他對家庭更是毫不關心,更不會哄孩子。而Amy的母親則需要賺錢養家,也沒有時間照顧她。這樣情況下,Amy在家裡自然也不能感受到絲毫的溫暖.
1992年,破碎的家庭再也不能維持下去,Amy的父母正式分居,九歲的她開始跟著母親生活。
父母的離婚對Amy的影響是雙向的,既讓她的變得叛逆,也讓她得以更近的接受音樂氛圍的薰陶。相比原本的家庭,Amy母親家族有著更為專業的音樂歷史。Amy的幾位舅舅都是專業的爵士樂手,外祖母辛西婭是一位歌手,曾經跟英國傳奇爵士樂薩克斯管演奏者羅尼·斯科特有過一段緣分。
父母分居過後,由於母親需要工作,Amy大多時候都是與外祖母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外祖母辛西婭發現,Amy在音樂上擁有不俗的天賦,於是提議她去專門的藝術院校。
Amy和外祖母辛西婭
在外祖母的建議下,Amy入讀蘇西·厄恩肖戲劇學校,開始系統的學習聲樂和踢踏舞。在那裡學習了四年之後,Amy也算是真正在音樂方面入了門,她又轉到西爾維亞·楊戲劇學校繼續就讀。
1996年,由於家庭問題,十三歲的Amy開始表現出抑鬱症狀,在看過心理醫生後,她開始服用一種名為Seroxat的抗抑鬱藥物。不過此時的Amy並不明白抑鬱症是什麼樣的病,她只是覺得自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這種不一樣的感覺被她理解為音樂人的特質,她開始認真朝著目標前進,寫歌,自彈自唱。
就如Amy所說,音樂給了她安慰,在抑鬱症期間,她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沒有受到太多的心理折磨。
在這期間,她迷上了TLC和Salt N Pepa這樣的女子Rap團體。
Salt N Pepa,最成功的女子說唱組合
她還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並和好友朱莉葉·阿什比組建了一個說唱組合,組合的名字正是Salt N Pepa的翻版,叫做Sweet 'n' Sour。不過顯然Amy在說唱上的天賦不夠出眾,這個組合沒多久就夭折了。
1996到1999的三年間,Amy開始邊打工邊讀書,做過娛樂記者,還在當地一個叫做伯爾薩的樂隊賣唱。三年的半工半讀生活讓Amy在音樂上愈加成熟,她開始學著寫歌,這時期對她影響比較深厚的是美國著名的爵士女歌手莎拉·沃恩和號稱「藍調女王」的黛娜·華盛頓。
莎拉·沃恩,20世紀三大爵士歌后之一
在十六歲以前,Amy從未想過成為歌手,她只是想一直唱下去,作為一個愛好。直到她好友泰勒·詹姆斯將她介紹給星探尼克·沙曼斯基,尼克隸屬於19藝人管理公司。
在尼克的引薦下,Amy到錄音棚中錄了幾張CD,其中兩張被寄給索尼英國分公司的主席蓋·蒙特。聽過CD之後,蓋·蒙特決定籤下Amy,籤約費為25萬英鎊。蓋·蒙特不知道的是,這是他從業以來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蓋·蒙特與Amy的合照,右邊為尼克·沙曼斯基
尼克成為了Amy的經紀人,也成為了Amy的摯友之一。
天才的光芒就此開始閃耀。
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巨款之後,16歲的Amy立刻從家裡搬了出來。對她來說,沒有溫暖的家庭尚且不如與好友同住。
搬到新的公寓後不久,從小就缺乏父愛的Amy,很快就結識了比自己大的初戀男友克裡斯·泰勒。儘管比Amy大,克裡斯並不成熟,而且性格比較軟弱。這並不是Amy想要的戀情,她更渴望一種父愛的呵護感,因此這段戀情很快結束了。
這段波瀾不驚的初戀留給Amy的只有一首歌,《Stronger Than Me》。
You should be stronger than me
You been here 7 years longer than me
Don't you know you suppose to be the man
2003年2月,18歲的Amy來到倫敦的小島唱片工作室,她用一曲自彈自唱的《I Heard Love is Blind》徵服了工作室,就此籤約。
2003年10月20日,Amy的首張專輯《Frank》發布,其中的歌曲像是一曲醉人的酒,又像是20世紀吹來的一陣復古的風。她在其中展現了嫻熟的爵士演唱技法很快就徵服了一部分聽眾,有些樂迷表示從她的嗓音中聽到了莎拉·沃恩和梅西·格雷的味道。
《Frank》獲得多個獎項提名,其中包括《全英音樂獎》中「英國女獨奏家」及「英國城市獎」。後來又在2004年的英國專輯榜中上榜,該專輯也入圍了「水星音樂獎」。Amy也開始出席各種電臺和訪談節目,她特立獨行和直言不諱的風格讓人覺得眼前一亮。
然而伴隨著成功而來的不只是榮耀,壓力也隨之而至。一年多以後,人們開始熱切希望她的新專輯,然而對於Amy創作型歌手來說,每一首歌都很需要時間。她曾在節目中坦言,儘量少關注她,讓她自己做好音樂就行。
寫歌並不容易,生活閱歷過少很快就讓Amy陷入了創作瓶頸期。到了2005年1月,絞盡腦汁無果的她徹底停止了創作,每天在酒吧喝得大醉,有時還是讓別人用手推車送回家。
人們在談到歷史中那些失敗的偉大人物時,都會將其失敗的一部分原因歸於女性,還創造出紅顏禍水一詞,這樣的說法無疑是一個謬誤。
但如果要將Amy的悲劇主要歸因於Blake Fielder這個渣男,估計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Blake當時在一家名為「Trash」的俱樂部發傳單,他的主要愛好就是泡妞,泡各種各樣的女人,他美名其曰享受人生。在一家酒吧中,Amy與Blake相識,幾杯酒過後,Amy就陷入了這個情場老手的陷阱中。
每個人都會遇到愛情這株植物,有的人等到了開花結果,有的人只是等到了一場枯萎的讚歌。Amy顯然屬於後者,這也註定了悲劇收場。
右邊即為Blake Fielder
兩人的戀情進展迅速,Amy在Blake找到從未感受到的安全感。她徹底沉醉在這場戀愛中,她認為Blake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對其百依百順,把寫歌的事完全拋在一邊。
然而渣男本質卻不會變,幾個月後,厭倦了這段感情的Blake突然消失,留下了一條簡訊。上面說他不想離開自己原來的女朋友,兩人的關係保持在朋友,Amy甚至連一句再見都沒有聽到。
突如其來的失戀讓Amy陷入崩潰,她開始酗酒,抑鬱症狀再次出現在她的身上。
為了幫助Amy,她的老友兼經紀人尼克建議她去Rehab(康復中心)治療。但Amy的父親米切爾顯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他在乎的只有Amy的新專輯,和銀行帳戶上的數字。因此他拒絕了尼克的提議,催促Amy趕緊出新專輯。
在後來的採訪中,尼克說到:就是那次,我覺得Amy失去了一次很重要的機會,一次讓生活走上正軌的機會。
對於Amy來說,失戀是生活中的苦酒,但也是音樂上的良藥。再次開始寫歌的Amy完全感受不到曾經的瓶頸期,這場無疾而終的戀愛讓她有太多需要抒發的感情。
2006年3月,Amy開始為新專輯錄音,第一天她就寫出來之後的成名曲之一——《Back to Black》,所有的歌詞和旋律在兩個多小時之內就完成了。Amy把這段感情裡的一切都寫進了歌中,包括前文尼克提到的Rehab。
2006年10月30日,《Back toBlack》發布,這張專輯為Amy收穫了更大的成功。
《Back to Black》先是在次年1月拿下銷量榜榜首。到了2月,在全英音樂獎的頒獎臺上,Amy榮膺年度最佳英國女歌手。其中的單曲《Rehab》更是火爆英美,《時代雜誌》把它評為「2007年最佳歌曲」。
一瞬間所有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了Amy身上,她成了英國歌壇上的拿破崙。
命運的無常之處在於,多年以後回首人生,你所慶幸的事情很可能是悲劇釀成的開始。
在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後,Amy收到了Blake的消息,他表達了複合的意向,本來就沒有將這段感情放下的Amy自然很快就同意了。
2007年5月,Amy與Blake舉行了婚禮,這段婚姻是真正摧毀Amy的開始。Blake不僅在感情上不忠,奉行享樂的他還是一位癮君子。婚後,Blake並沒有停止吸毒行為,更為關鍵的是他開始帶著Amy吸毒。
沉溺在毒品中的兩人終於釀成了意外,2007年8月,Amy由於吸毒過量昏迷不醒,被送進醫院治療。考慮到Amy當時的身體狀況,好友尼克和朱莉葉建議Amy入院調養,而Amy的父親米切爾再次以演出為重拒絕了這個提議。
Amy的父親米切爾
然而由於吸毒的原因,Amy還是沒能拿到去往美國的籤證,原因就是她當時處於戒毒期內,美國海關拒絕處在戒毒期的人進入美國。
在取消巡演之後,Amy聽從了好友的建議進入戒毒所內開始解毒,Blake聽聞這個消息也要進入戒毒所內。當時的戒毒輔導員並不想讓他們一起接受戒毒治療,拒絕了Blake的要求,然後Blake就讓Amy換了一個讓他們一起戒毒的戒毒所。
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戒毒方案,作為一個資深癮君子,Blake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戒毒。跟拍的媒體不斷拍到兩人吸毒的事實,身上的針孔、殘留的粉末。
更為可怕的是,吸毒幾乎毀了艾米正處在巔峰的演藝事業,她多次在演唱現場站立不穩、神情恍惚、記不清歌詞,媒體和歌迷開始稱她為「毒蟲天后」,這一惡名傳遍歐美音樂圈。
除了吸毒,結婚半年後Blake再次鬧出么蛾子,他因為妨礙司法公正被捕入獄,他先是襲擊酒吧老闆,後來試圖賄賂受害人,調查顯示用來賄賂的20萬英鎊封口費正是Amy提供的。
至此,Amy的家庭和事業一落千丈。
2007年12月6日,美國唱片工業學院在「天使之城」洛杉磯公布了第50屆葛萊美獎的提名名單,其中Amy獲得了六項提名,這一消息傳來又讓Amy的聲望達到頂峰。
唱片公司方面,為了讓Amy能夠順利出席公司舉辦的慶祝晚會,環球音樂主席盧錫安·格蘭傑要求Amy戒毒,他起草了一份合約,其中寫道如果Amy不能戒毒就再也無法發唱片。
自始自終,音樂都是Amy最好的摯友,所以Amy開始戒毒,在格萊美之夜前她成功做到了。
2008年2月9日晚,葛萊美獎項公布,Amy一舉斬獲最佳新人獎、最佳女歌手、最佳流行專輯、年度最佳歌曲和年度最佳製作共五項大獎,她也是第一位獨攬五項葛萊美獎英國女歌手。
我相信Amy在等待格萊美宣布的這一刻是虔誠的,一如她對音樂的態度。只是她不再純粹,毒品在她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在一片盛大的慶祝當中,Amy卻對好友朱莉葉說了一句讓她渾身發涼的話,Jules,This is so boring without drugs(朱,這一刻沒有毒品真是太無趣了)。
在格萊美之夜過後,Amy的聲名更加顯赫,但是她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卻更加不堪。英國的主流媒體都在消費她,不吝各種刻薄的語言。Amy的精神逐漸不穩定,她對跟拍的狗仔大打出手,在演唱會上的莫名發飆。
到了2009年2月,事情出現了轉機,在聖露西亞休假的過程中,Amy的精神和身體都出現了好轉,她主動戒掉了毒品,計劃兩周的休假最終延長到六個月。
就在所有人以為Amy會就此好轉的時候,她的父親米切爾再次摧毀了這一切。2009年6月,米切爾帶了名為《My Daughter Amy》的節目組來到了聖露西亞。
對於父親的做法,Amy十分憤怒,據她的保鏢團隊回憶,當時Amy對父親說,爸爸,你是想要錢嗎?我給你錢。你要拍你的生活故事,然而說白了還是拍我?
對於Amy來說,她正是為了躲避這些媒體的跟拍,才來到聖露西亞,誰知道自己的父親帶來了一個攝影組。在討厭的鏡頭面前,Amy的平靜休假期自然也無從談起了。
在這個期間,網上流傳出許多Amy在沙灘上的裸照,其中與不同男性的親密照更讓Amy身陷通姦罪名的法律糾紛中,從而導致與Blake離婚。
寫到這,學姐不僅想起了一個故事,大致是這樣:一個虔誠的信徒在洪水中禱告,祈求上帝來救自己。這時,遠處過來一隻小船,船上的人招呼他趕快上船,他說:上帝會來救我的。小船隻好走了。後來洪水上漲,遠處又飛來一架直升機,放下軟梯準備救他。他說:上帝會來救我的。直升機無可奈何地飛走了。
最後他淹死在洪水中,到達天堂以後他質問上帝為何不來救自己。上帝說:我先後給你送去小船、直升機,兩次機會你都沒有抓住,這能怪我嗎?
故事很荒誕,但或許上帝給了每個人兩次救贖的機會,只是Amy的機會都被他的父親米切爾所摧毀,悲劇的釀成再也無法挽回。
2009年7月16日,由於流傳的沙灘照片,Amy承認通姦罪名,與Blake離婚,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持續了27個月。
遠離渣男容易,遠離毒品卻不容易,屢戒屢犯的Amy似乎再也無法離開毒品。毒品也讓Amy離那個音樂天才越來越遠,她再也無法集中精力去寫歌,新專輯也遙遙無期。
從2008年起,唱片公司就宣布艾米已經在為新專輯錄音,不久之後將會發布,請歌迷期待。結果,除了每過一段時間洩露出來的各種「正在錄音」、「正在混音」和「馬上發行」的傳聞,新專輯連一個真實的音符都沒出現過。
除了新專輯,Amy的精神狀態更讓擔心,從09年開始,Amy把現場演出搞砸幾乎成了一種常態,甚至還會被臺下觀眾噓下臺。
2011年,Amy的歐洲巡迴演唱之旅在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開始,當地媒體形容她的表現為「醜聞」和「災難」,她先是遲到了一小時,上臺前更是喝的酩酊大醉,最終被倒彩聲轟下了臺。根據當時的新聞報導,她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樂隊成員的名字,更記不清歌詞。
不得已之下,她推掉了隨後一星期在伊斯坦堡及雅典的演出。6月21日,公司宣布她已經取消了所有演出,進入無限期休息狀態。
在宣布進入無限期休息之後,Amy很少露面。直到2011年7月20日,她在舞臺上驚喜現身支持她的乾女兒迪翁·布隆菲爾德,她們與The Wanted樂隊合唱了歌曲《Mama Said》。
這次現身她的狀態很好,許多歌迷也開始期待著,這位英國女歌手中領軍人物的歸來。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這會是Amy最後一次在舞臺上獻唱。
2011年7月23日下午3時54分,兩輛救護車被召到倫敦卡姆登艾米·懷恩豪斯的寓所,Amy於現場被宣布死亡。死訊傳出後,一眾傳媒團隊陸續出現,許多歌迷聚集於Amy的住所附近,緬懷這位榮耀滿身的天才歌手。
而在幾個月之後,第54屆葛萊美獎之夜,另外一位英國女歌手Adele獲得了六項葛萊美獎,打破了此前Amy的記錄,這兩位嗓音相似的天才女歌手戲劇性的擦身而過。
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唯大地永存。
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
王小波說,有很多的人在從少年踏入成人的時候差了一步,於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們永別了。
Amy在童年時期從未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父愛更是無從談起,這種東西也永遠在她的一生中消失了。這也是她成名後仍然想從父親身上獲得父愛的緣由,這種補償心理人人都有,就像我們會買一些小時候求而不得的玩具和美食。
為了獲得這些廉價的安全感,Amy才會一直遷就父親米切爾和Blake,只是這兩個人恰巧都是人渣,才會釀成這齣悲劇。
最後,就用Amy的一首歌來與她告別。
Goodbyes ain't my forte
說離別非我所長
Hat tipped,you go your way
祝福你,你終能獨自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