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富含花青素的稻米作物
一個被《紅樓夢》提及兩次的珍稀食材
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清朝貢米
胭脂稻,一顆紅色米粒背後藏有多少秘密
今天就為大家揭開胭脂稻的「微紅」面紗
↑米中新貴「胭脂稻」
胭脂稻是河北省唐山市獨有的一種紅稻米,外觀形似旱粳子,呈橢圓形,順紋帶有紫紅色的米線。因為氣香而味醇、色微紅而粒長,煮熟後紅如胭脂,便被稱為「御田胭脂米」。目前主要產自唐山的玉田縣、豐南縣以及唐海縣。因其培育難度大、產量小,普通胭脂米也要200元一斤,特級胭脂米價格至少在4000元左右。
↑圖源:京西稻文化研究會
胭脂稻之所以傳奇,在於它的文化內涵。不少名人貴族為它提筆賦之,更甚有皇帝親自培育的傳奇故事。
❈ 出身皇室,身世顯赫
一千多年前的遼代,古佔城紅稻傳入中國。康熙年間,經過康熙帝親手參與選育,這個早熟的品種逐漸穩定了下來,被正式命名為「康熙胭脂稻」。康熙帝曾為其賦詩「七月紫芒五裡香,近園遺種祝禎祥。」成為滿清王朝的御膳用米。
❈ 食者,非貴即富。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講道:寧國府門下黑山村的莊頭烏進孝,趕在過年前將各個莊子生產的農副產品送到府中,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
在曹雪芹的描述下,排在首位的「御田胭脂米」僅有區區240斤(按清代120斤為一石),而文中所說的碧糯、白糯、粉粳三種特種稻米則各為3000斤(按照60斤為一斛計算),兩相對比,足可以看出胭脂米的彌足珍貴。
物以稀為貴,胭脂稻正是印證了此話。
由於胭脂稻比普通水稻高出20釐米左右,極易倒伏,且易落粒,農民辛苦耕種一年,一畝稻田也僅能產出150-200斤胭脂米,這樣的產量使得珍惜米愈發珍稀。
❈ 國宴珍品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將其作為國宴珍品,專供宴請國際友人時享用。
1954年,毛澤東在查閱古籍時得知河北王蘭莊產胭脂稻,便專門給河北省委寫信詢問此事。信中說,「唐山專區豐南縣有一個王蘭莊營田,種一種特種水稻,可否由糧食部門收購一部分,以供中央招待國際友人。」於是,豐南縣糧食部門便收購了10萬斤胭脂米送到北京。
以我國物產之豐,毛澤東點名收購胭脂稻,以供招待友人之用,更顯其之珍貴。
胭脂稻不近僅來歷、故事、演變如夢似幻,它本身也藏有諸多神奇的謎團。
從胭脂稻的外觀來看,其內外都呈暗紅色,順紋還有紫紅色的米線,相較於普通白色大米,為什麼胭脂米是紅色的呢?
胭脂稻富含的天然色素——花青素,正是胭脂米色澤紅潤、豔如胭脂的原因。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存在於胭脂稻保護皮層,能保護人體,免受有害物質自由基對我們的損傷。胭脂稻中花青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可以增強血管彈性、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改善循環系統,增進皮膚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過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
胭脂稻的口感偏硬,並非米質不好,這是稻穀內的直鏈澱粉含量所決定的。
一般來說,澱粉分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類。其中,直鏈澱粉決定米質的硬度,而支鏈澱粉決定米質的粘度。在普通澱粉顆粒內,直鏈澱粉約佔20%,支鏈澱粉約佔80%,而胭脂稻澱粉內的直鏈澱粉的含量要遠遠大於20%,所以造成了胭脂稻的米質不黏,而且硬度篇高的特性。
胭脂稻的一大神奇正是出於此處:回鍋三次,依舊色香猶存、米質不散,而且每一次回鍋,米粒都能伸長一段,稱之為「三伸腰」。
在保健食品方面,直鏈澱粉可作為低脂肪、低熱量食物添加物,其水解產物可替代食品中的脂肪,所以,胭脂稻屬於一種利於人體的健康食品。
胭脂稻單從形態顏色上來看,就知其不簡單。
相關研究表明,胭脂稻具有富含花青素、胺基酸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等三大特徵,這是其他產區的水稻所不具備的。可謂營養豐富、粒粒如金。
《本草綱目》中記載,御田胭脂米性甘味平、健脾養胃、益精強志、明目活血、益肺寧心。期食用胭脂米可延年益壽、面部紅潤、耳聰目明頭髮黑、滋陰補腎安神。
❈ 胭脂稻胺基酸 種類多 含量高
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組成成分,而蛋白質組成人體的組織結構。據胭脂米的檢驗報告顯示,其所檢測出的18種胺基酸含量均照普通稻米高出1.5倍,因此極具營養學價值,是名符其實的胺基酸稻米。
↑圖源:京西稻文化研究會
三、改善睡眠質量
五、促進病後、術後恢復
❈ 胭脂稻中富含鐵 鉀 鈣
據檢驗報告顯示,其所含的鉀的含量是1948.30ppm,鐵的含量是30.50ppm,鉀鐵兩項均高出普通稻米含量的2倍多。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其鎂含量高達2062.60ppm,整整高出普通稻米6倍之多。
❈ 胭脂米中硒的含量
我國是一個缺硒大國,72%地區處於低硒地帶,其中30%為嚴重缺硒地區,糧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較低。而胭脂稻中每千克硒的含量為78微克,硒含量較高是補充微量元素硒的理想食品之一。
你能想像的到這種顆粒如金、一身是寶的胭脂米,由於生態、政治、難以培育等種種原因,曾在中國大地上消失了,成規模的種植也不復存在!
據《豐南縣誌》記載:胭脂稻已於上世紀70年代絕跡斷種。
直到改革開放後,不少當地人一直設法培育胭脂米,但因胭脂米對水土的要求極其嚴苛,每每不能成功,這更加堅定了心系胭脂米的各界人士成功培育胭脂米的決心。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濱海農業研究所以胭脂稻為親本,經過10餘年努力於2017年育成新品系—曹妃紅。其糙米紅色,米粒細長,富含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及微量元素,營養成分更為均衡,稻穀產量達到500公斤/畝,是傳統胭脂稻的4倍左右,為這一古老名貴的稻種賦予新的生命力。
每周特推小麥玉米稻穀分析
點讚+星標 市場行情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