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個探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很出名,相信對宇宙探索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像可以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和獵鷹1號運載火箭,其實都是它們開發的重要成過之一。
而該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在其推特上公開發表:在2050年之前, SpaceX預計會具備將100萬地球人送上火星的實力,儘管目前實現這個宏偉計劃前提的第一艘星際飛船並沒有完成原型建設,那誰最有可能會成為這百萬分之一呢?
我們可以從馬斯克的預期看出,100萬可不是個小數目,畢竟目前世界上的不少國家總人口都不到100萬,與其說是把這些人送上火星,不如說是在火星上建造一個「新的國家」。具體來說,SpaceX製造星際飛船的頻次是每年100艘的樣子。
也就是說,十年內就可以製造出1000艘這樣的星際飛船,而這些飛船的出發時間就被鎖定在火星和地球軌道剛好同步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來臨,就會有10萬左右的地球人將被送上火星這片神秘而陌生的土地,而護送100萬人上火星結束的時候,時間應該就剛好來到了2050年。
不過,乘著星際飛船去往火星的這條漫漫長路可能並非一般人可以忍受,雖然飛船的出發時機選擇了火星和地球之間的最短路徑,但是,即便這樣的情況下,從我們生活的地球去往火星也需要26個月左右的時間。試想一想,哪怕是讓你什麼也不幹呆坐一天都有些難度,又何況是在一個密閉空間中長時間停留長達兩年多的時間。
馬斯克表示,只要是願意去火星的人,哪怕自己沒有足夠的錢,也能夠通過貸款的方式去到這片紅色的土地,而自己之所以在地球上積累如此多的財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幫助大家支付這些涉及到的費用。在實際操作中,將會先將火星的艦隊發射到相應的地球軌道,然後每隔26個月送1000艘飛船離開,屆時火星上很可能還會招募一些特殊的就業人員。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馬斯克的豪言壯語,但就個人而言,我的確相信這個科技公司可以在之後的時間取得更多探索突破,但並認為能在剩下的幾十年時間內實現在火星上再造一個國度,更別說給大家分配所謂的就業機會。而這個結論,並不是我拍腦袋隨口說的,反而是從火星的實際環境出發考慮。
眾所周知,火星和我們的地球一樣是類地行星,太陽系中的金星也是類地行星,但這兩個星球卻與我們的地球完全不同,金星更是一個可能人類永遠都不會登陸的星球。在過去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中,儘管有諸多證據表明曾經的火星也可能具備溼潤而溫暖的生存環境,但如今的火星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禁地。
且不說火星要比我們的地球小不少,其直徑大約只佔到了地球直徑的53%,其質量更小到只有地球質量的11%左右,所以火星上重力的大小只有地球上的五分之二左右。登上火星的人還得適應時間差,因為火星的一天平均下來也超過了24個小時,而大面積被沙漠覆蓋的火星一定也會讓去往那裡的適應的夠嗆,尤其是火星上時常會發生的塵暴。
火星上到處都是礫石和沙丘,根本沒有發現穩定的液態水,100萬人上去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量的淡水資源,沙塵常年懸浮在稀薄的大氣中,剩下的主要就是二氧化碳了。之所以在火星上看到夕陽有些偏藍,正實因為火星大氣很稀薄,再加上塵埃顆粒又大又多,所以導致了閃射波長和自身存在的顆粒大小大致相同,而太陽光中的紅色部分就這樣在視線中被散射了。
為什麼很多國家都加入了探月的隊伍中?一方面的確是月球還有諸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發現,另一方面,當我們將月球了解透徹,甚至可以在上面建立月球基地的時候,那我們通往火星的路也會變得相對更為順暢,畢竟火星距離地球真的太遠了,如果我們必須從地球直接抵達火星,那麼任務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也就會更多,所以月球可以被視為登陸火星的一個跳板,這樣也會讓成功的機會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