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只是懶?

2020-12-23 騰訊網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道理我都懂最近幾年,我們常常聽到兩句話:一句是「道理我都懂,只是懶」;另一句是它的變體,是「懂了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聽起來很讓人沮喪,想來也是,懂了這麼多道理,結果沒什麼用,該懶還是懶,提升不了行動力,自然也就改變不了人生的現狀。我們常說格物致知很重要,不禁讓人感嘆,致知和明理究竟有何用處?致知和明理自然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但判斷有用和沒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你以為自己道理都懂,是不是真的懂?如果明明不懂卻以為懂了,最終卻怪罪於道理沒用,這就有點無理取鬧了吧。你們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判斷某個道理自己是不是真懂、願不願意懂、值不值得懂的標誌是什麼。很多人會說出五花八門的答案,在我看來,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你有沒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踐行。如果你真的認為它有理,你願意學習,也就是你真實地看得到它的好處,並且這個好處正是你要的,那你又怎麼會不去踐行呢?不去踐行的原因要麼是你並沒有真懂,要麼是你並不認為它一定能指向某個你想要的結果,要麼是它帶來的結果並不足夠吸引你。對一個正確的道理表現出懶惰,就是認知能力不足的體現。

我曾問過很多人:「你認為自己懶嗎?」結果90%的人都這麼認為。認為自己懶,說明自己認為自己能變得更好卻不願意變得更好。這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自己能力的高估,另一種是對自卑的保護。明確認識到自己懶卻不願意變得「不那麼懶」,證明他們對於如何正確做事的認知模糊不清,並不清楚付出更多的成本能否帶來更好的結果。所以選擇懶的這個行為,本質上是看不到正確做事能帶來的巨大好處。我見過很多人拿懶當藉口,就好像勤快了就能怎麼樣了似的。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暑假期間,有一些親戚會把家中的小孩送到我家裡點撥學習,很多人會在我了解小孩之前就說一番類似的開場白:「我家孩子啊,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不過老師們都誇他聰明,就是懶,不肯用功。」真的僅僅是懶的事兒嗎?有人說,不肯用功是孩子自制力不足。這的確是一方面,但自制力不足的本質不也是認知不足嗎?因為認不清學習有什麼用,或者看不到學習成績跟未來自己想要的結果之間的強關聯性,或根本不認為它們之間有強關聯性,因此才會選擇不用功。如果要把聰明這個概念擴展到廣義,認知就是聰明的一部分。如果沒有能力在既定的環境裡做出正確的決定,那又怎麼能算是聰明呢?

在這裡我可以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假如有人開出一個億的價碼,讓你每周堅持消化兩本書,每天早晨5點起來跑步一小時,並從早上7點拼命工作到晚上9點,再進行一小時的深度思考,然後才能休息,只要你堅持10年,就把這一個億給你。我相信很多人在這種回報的誘惑下,是可以堅持下來的。假如這些事跟一個億確實有著強關聯,但現在並不跟你提前敲定這一個億的合約,而是告訴你這樣的道理,說這麼幹就肯定能掙大錢。相信99%的人就堅持不下來了,因為多數人的認知看不了這麼遠。當回報在某些人眼裡不存在或不明顯時,他們的動力就不足了,自然表現出懶的特性。但是在另一些人眼裡,未來的回報卻是清晰可見的,於是他們選擇努力。現在你還能說,自己天生就是懶嗎?懶並不是什麼遮羞布,這恰恰體現了在認知上,你跟別人是有差距的。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於認知能力受限。

告別懶惰當我們說一件事在我們心裡確實很重要,但就是不願意動手去做,一直想改變這種狀況又無從改變時,其實癥結就在這裡,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有誤,它可能並沒有我們心目中想像的那麼重要。我跟大家一樣,有時也會懶惰,也會拖延。比如今天本想去健身房,但給自己找個肌肉酸痛的藉口,可能就不去了,但若是中午有重要的商務合作,哪怕是三九寒冬,我也會大清早就起床,早早考慮今天該穿什麼衣服、講什麼話,並反覆在心裡複述。這不就不懶惰了嗎?因此,對某件具體的事情是否表現為行為上的懶惰,取決於你對該事的認知,而當你正確認識到該事的性質、風險、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後能得到的結果以後,則取決於這個經綜合考量後的分數在你心目中的優先級。優先級是個主觀認定,有些人的閾值很低,對他來說,60分的事情就值得他拼盡全力,而對於另一些人,可能90分的事情才值得他挪一挪屁股。那麼針對閾值較高的這部分人群,如果想儘量能在動力還欠缺一點的事情上堅持下去,我會給以下四個建議。

告別懶惰

當我們說一件事在我們心裡確實很重要,但就是不願意動手去做,一直想改變這種狀況又無從改變時,其實癥結就在這裡,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有誤,它可能並沒有我們心目中想像的那麼重要。我跟大家一樣,有時也會懶惰,也會拖延。比如今天本想去健身房,但給自己找個肌肉酸痛的藉口,可能就不去了,但若是中午有重要的商務合作,哪怕是三九寒冬,我也會大清早就起床,早早考慮今天該穿什麼衣服、講什麼話,並反覆在心裡複述。這不就不懶惰了嗎?因此,對某件具體的事情是否表現為行為上的懶惰,取決於你對該事的認知,而當你正確認識到該事的性質、風險、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後能得到的結果以後,則取決於這個經綜合考量後的分數在你心目中的優先級。優先級是個主觀認定,有些人的閾值很低,對他來說,60分的事情就值得他拼盡全力,而對於另一些人,可能90分的事情才值得他挪一挪屁股。那麼針對閾值較高的這部分人群,如果想儘量能在動力還欠缺一點的事情上堅持下去,我會給以下四個建議。學會分解任務

學會分解任務如果整個任務的完成期限較長、難度較大,那麼分解就是一個必選項,否則就很容易失去玩下去的動力。分解任務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能自動將階段性的目標提取出來,而當人獲得階段性成績時,自然就會產生成就感,從而提供給自己一部分堅持下去的動力。衍生任務未完成的間接後果後果是客觀存在的,但對它的判斷卻是主觀的,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大腦對它進行適度加工。比如你沒有完成任務的直接後果是影響你所在的小團隊的業績,你可以在大腦中加工成:影響團隊業績就會連累直接領導,他可能會在老闆面前醜化我,下次升職加薪沒我的份兒,成為公司邊緣人,被裁員……再想下去,你就會有動力將任務完成。養成說斷就斷的習慣很多人上來就告訴你一番大道理,說不要拖延、不能懶惰,然而與其刻意對大腦進行提醒,不如切實養成一個好習慣。養成習慣並非那麼容易,它需要一個方法,叫「得寸進尺」。

明知道要將一項任務高質量地完成需要4個小時,我們如何改掉低效的完成模式呢?答案就是將單一任務的專注時間延長,用白話說就是,「要玩使勁玩,做事就好好做事」。這很難嗎?是的,但一開始我們可以儘量將時間分配給玩樂,這就不會很難。最重要的是將習慣養成,保持娛樂時間與專注任務時間的分離,培養起界限感,然後通過「得寸進尺」,慢慢將玩樂時間縮減。給自己唯一性的階段獎賞訓練人的大腦和訓練動物的大腦沒有太大區別,都需要一些刺激。我們看到水族館裡,海豚表演轉圈之後,飼養員就會給它們東西吃,表演鼓掌之後,又會給它們東西吃。人也是一樣,一項任務經分解之後,本身的成就感如果無法給予你繼續下去的刺激,就需要強行加之以邊際效應遞減較慢的刺激,並將此刺激在其餘獎勵方式中剔除,使這個具有唯一性的外加刺激同任務綁定。如此,當你想獲得這個特定刺激時,就只有完成特定任務的每一個小階段這一個選項,這就將完成一個大任務這件需要意志力的事徹底轉變成了獲得刺激獎賞這樣願意自發去做的事。

相關焦點

  • 道理誰都懂,只是不甘心!
    道理誰都懂,只是不甘心! 結果一次次懷揣希望,一次次以失望告終 然後才幡然醒悟:原來真的不可能 感情是這樣,其他方面也是 所以說,道理你不是不懂,只是不甘心
  • 世間所有道理我都懂,日子怎麼就過成了這樣
    普通家庭,二十好幾,在外面工作三年,一分錢沒存到,情感受挫,青春當時感覺已經失去愛的能力,對未來迷茫,心慌,工作提不起勁,才跳槽一個多月還是試用期,不知道該怎麼辦,有點無奈說努力為生活,可又很懶。生活並沒有因為看了很多書會出現改變,摻雜著爛大街的雞湯雞血文,好像是懂了許多道理,想著從此就走向人生巔峰,想法有多高現實的巴掌就拍得有多狠。也是常常人說我讀了那麼多的書什麼情感、奮鬥、成功故事可為什麼還是過不好現實的生活,讓自己一次次的挫敗!而真正的一本好書重要的是理解,發揮到極致才是運用,讀書是為了我們開闊眼界。
  • 困擾我的三件事:容易自我感動,悔恨無用,道理都懂
    我屬於那種十分不適合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群。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是我立下雄心壯志的時候,拿起放在明面處的筆記本,翻開前面幾頁,每一頁都寫了些東西,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雄心壯志的開端罷了。暗暗發誓,今天一定要更進一步!
  • 道理我都懂,行動還是差個「實際」
    其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是一讓孩子看書不是口渴就是要上廁所,甚至連眯著眼馬上要睡著的戲精都上身了,看著孩子實在是困得不行、渴的不行、憋著不行時,家長們還有繼續逼迫下去的狠勁嗎?大多數家長都免不了一番糾結,最後不是妥協就是拎起來一頓教訓,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也都是負面的。
  • 道理我都懂,但為什麼是5月8日?
    保障安全只是,道理我都懂為什麼是5月8日?你懂5意思8?>保羅全場僅得4分2板6助58分也追平了季後賽分差歷史紀錄這也是保羅身上一個頗有些尷尬的紀錄這不是巧了麼這不是……當然,這也只是個調侃罷了最新戈登說唱單曲「9 OUT OF 10」《10分得9分》這名字一聽就不一般針對性很強我給
  • 道理我都懂,只是可惜了這個好故事 ——評《六弄咖啡館》
    與《那些年》《我的少女時代》諸如此類的典型臺灣愛情片相比, 我喜歡《六弄咖啡館》這個故事,可惜稍欠火候…… 道理我都懂,只是可惜了這個好故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或訂閱號下回復「少女」,看2015年青春片《我的少女時代》)銳影Vanguard編輯 | 琪菲✪▽✪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喲
  •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說這句話人一定過得不好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你有什麼辦法嗎?」聽到這樣的詢問,是否有些熟悉?你身邊或者你自己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候?這句話其實暗藏了一個前提假設,就是「道理我都懂」。如果你一直在思考後半句「就是做不到」,並且陷入了僵局。那建議你要反過頭來想想前一句「道理我都懂」。
  • 你的道理,大家都懂
    我很少會逮著一個人就跟他說上半天的道理,在幾個人的聊天裡,我常常都是那個傾聽者,或者說,比起動不動就說上一大堆,我更願意做一個聽眾。話說得太多,就一定會招人厭煩。不管你是說自己的故事,還是說一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就算你說得再怎麼精彩,說上兩次之後,第三次就不會有人會心甘情願地去聽了。對於那些動不動就喜歡逮著人講道理的人,我其實想勸一句,算了吧。
  • 道理我都懂,可是鴿子為什麼這麼大?
    道理我都懂,可是鴿子為什麼這麼?道理說穿了就四個字「近大遠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道理明白的不少,為什麼還是不成功,因為你只是懂了道理
    這是我見過的最可靠的答案。聽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日子。人們經常談論這句話。事實上,紙上談兵容易,但不採取行動,一切也是徒勞,如果我們想過上好日子,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很多道理你懂,但是做不到,雖然你懂,但是你很難說服自己去行動。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簡單的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解答疑惑,讓我們走出困惑的困境。明白了真相就明白了,只有這些原則,吸取經驗教訓,行動起來,這樣你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對嗎?
  • 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文/卡卡西從出生在現在,在我們的成長之路中,聽過許多道理。無論是從家長,老師,長輩那裡,還是從書中,電視中,網際網路中。而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此對於別人有用的道理,可能對你來說並不適用。02光聽不做,沒有做到知行合一我們聽過了那麼的道理,卻只是停留在了「聽」「知道」的層次,而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沒有做到知行合一,這樣的道理是沒有用的,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
  • 道理魏無羨都懂,只是理智終究敗給了情緒
    「你做過的那些事情,難道還想世人都對你有好臉色看。」難道要說藍湛同意你跟著我們,我對你極其不爽,這樣顯得太小氣,魏無羨心道。「不不不,魏前輩,其他人都可以這麼做,唯獨你不行。別忘了雖然我薛洋是個正經的大流氓,但是跟你夷陵老祖相比,我還差得遠。不夜天那一戰,死了多少人,想必你比我更清楚。
  • 道理我都懂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
    道理我都懂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06-17 16:0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道理我都懂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 一般用來贊同(敷衍)某人講的話是有道理的,接下來往往發表截然不同的看法或毫不相干的事情轉移話題。
  • 別開導我了,其實道理我都知道的
    朋友前段時間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被裁員了,那之後,他拉著我泡了很長時間的咖啡店。 其實,他只是害怕一個人呆著,他覺得自己在別人面前顯得那樣的格格不入。
  • 道理都懂,為什麼我們還打不好網球?
    中年人的悲哀在於,懂得很多道理,可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打網球亦是如此。——題記 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可大部分人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正如打網球一樣。盯準球、早點打、降低重心、保持專注……這些道理都懂,可依然還是打不好球。
  • 賀鑄:道理我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她輕盈的腳步從未越過橫塘走到我的寓所這邊來,我只有遠遠望著她,傷心地目送她像芳塵一樣離去。天邊冉冉升起的雲彩舒捲自如,黃昏的太陽也落在了長滿香草的沼澤地上,眼看著日暮將近,我揮起彩筆肆意寫下令人斷腸的詩句。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幾許。我會說,就像那一望無垠的菸草,滿城翻飛的柳絮,還有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賀鑄(1052~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作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又是唐賀知章的後裔,以知章居鏡湖,賀鑄常把自己喚為慶湖遺老。
  • 道理都懂,我就不信過不好這一生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搞毛線啊我為什麼要在這搞這團毛線搞毛線的意義是啥為什麼搞毛線會掉粉等等就如同下面這串奧義無窮的省略號傳達出的完全搞不懂的意境……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就是不願意放手這塊姜為什麼我要來小主不好惹的公眾號我想即便沒有姜,我還是一樣會出現在這裡
  • 中國人的懂道理與認識漢字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漢字貼近生活,每個基礎漢字背後都有一類物象場景的支撐,有共同生活經驗的人,一看便知其中的詞義。雖然我們現在教育完全西化了,從小學、中學、大學完全學習了西方的方式,西化的教學方式讓漢字失去了應有的含義,中國漢字一個字一個意思,沒什麼主語、謂語、賓語之分,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今日的眾多漢字,由大約三百個字根構成,完全符合「奧卡姆剃刀」這個簡易原則。
  •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做到這三點很關鍵!
    「道理我都懂,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某一天忽然想起一句話「人醜就要多讀書」於是立馬找書單加入購物車結算,等書到了沒有打開便束之高閣。或者看完一本書覺得腦子裡有點貨想寫一篇文章,當要下筆的時候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或者拖延等等在寫,就這樣一段時間靈感沒了對那本書的印象沒了就更不會去寫了。
  • 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不喜歡《82年生的金智英》
    文 | 河 西 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不喜歡《82年生的金智英》。 這是很多80後夫妻會面對的問題: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間的矛盾?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身為母親要照顧孩子,她是不是就應該犧牲工作、事業和她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