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中國傳來三個大好消息,每一項成就都讓世界刮目相看。
一喜: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變「心」
1月8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發動機試車成功,氫氧發動機的可靠性得到證實。
氫氧發動機是各國火箭發動機的趨勢,具有推力大、使用清潔能源的優點。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被網民親切地稱為「胖五」,可以一次性將22噸的貨物發射到近地軌道上,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由於運力強大,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會是2021年承擔空間站發射任務的最佳人選;目前承擔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的,是長徵二號F火箭,但是由於其使用了劇毒燃料,必然會逐漸淡出中國火箭發射序列。
長徵5號B運載火箭依靠氫氧發動機提供動力,使用液態氫、煤油燃料與液態氧的組合替代劇毒燃料。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功研製,為中國在接下來20年內實現載人登月、大型空間站入軌、火星探測和深空探測鋪平了道路,令中國航天一舉邁入世界領先行列。
二喜:中國建成世界首個量子通訊網絡
1月8日,我國建成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訊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成果論文。
此次建成的量子通訊網絡,是由地面發射站和地外衛星共同組成,範圍覆蓋四個省、總計有32個中繼節點、跨越4600公裡的距離;未來將被用於金融、電力、政務處理等多個領域。
每一個加入量子網絡的用戶,都會被分到一個密鑰,只有擁有「鑰匙」的人才可以加入到這個量子網絡。
世界上的任何黑客的任何已知的攻擊方案,都沒有能力破解這款新的量子通信網絡。
三喜:國產翼龍2「跨界」成功
1月8日,國產翼龍2無人機成功「跨界」,變身增雨神器。
這款改進型無人機被命名為「甘霖1號」,具有成本低、作業時間長、承載能力大、可執行多種任務的特點。
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代替傳統的載人飛機和增雨高炮、火箭,執行人工增雨作業。
除了承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以外,這款「人工增雨雪型」無人機還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大氣數據採集和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業的能力。
無人機自帶大氣成分檢測的設備,可以實現一邊作業、一邊探測的雙重功能,稱得上是一個「多面手」。
較傳統的有人機來說,使用無人機安全性能更高、巡航能力更長。這款無人機至今累計飛行時間已經超過10萬小時。
借用殲20總師楊偉的話來說,中國在無人機技術領域同樣也已經進入「自由王國」,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編輯(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