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亞綸驚爆選臺北市長!唐綺陽揭搭檔人選是她

2020-12-28 小閱知道

2022年臺北市長選戰在即,各黨部局動向受到矚目,前文化部長鄭麗君近日上節目時,遭國師唐綺陽慫恿出來選臺北市長,更指向男星炎亞綸「你不選,他會選喔!」而男星炎亞綸則表示鄭麗君要選他就退,後來還指著她笑說「正副市長」,笑煞眾人。

鄭麗君近日上由炎亞綸、Sandy(吳姍儒)及唐綺陽主持的節目《36題愛上你》,談及婚姻歷程及卸任公職後的生活,沒想到訪問到一半,被問到是否再度回歸政壇,鄭麗君持保留態度,但仍鼓勵年輕人關心社會,並立馬看向炎亞綸,詢問他「你有沒有考慮從政?」嚇得炎亞綸低頭翻看資料。

#炎亞綸#唐綺陽語不驚人死不休,要鄭麗君出來選臺北市長「你不選,他(指炎亞綸)會選喔!」此時炎亞綸直言「如果部長要選,我就先退啦」,唐綺陽慫恿兩人一起加入競選,炎亞綸則回話「正副市長」,沒想到遭唐綺陽笑說「我們等你回來,你一定會落選」,讓炎亞綸哭喊「你不是要投我嗎?都講假的!」

相關焦點

  • 臺北市長選舉 選對會今日徵詢呂秀蓮姚文智蘇煥智
    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7日將徵詢表態參選臺北市長的「立法委員」姚文智、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和前臺南縣長蘇煥智,徵詢內容將提到9日的選對會會議中討論。     民進黨備戰臺北市長選舉,選對會2日決定將徵詢表態的黨內同志姚文智、呂秀蓮和蘇煥智等人;選對會也會拜訪臺北市在地同志,如議員參選人、現任議員和裡長。
  • 民進黨2024、臺北市長人選,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人選浮出水面?
    他認為,最可能代表民進黨參與2024大選的,應是新潮流系的桃園市長鄭文燦。 蘇貞昌最近比較得意,不過7日也跌了一跤。應當指出的是,圖中的「中國」應為「大陸」,「各國」應為「各經濟體」。陳時臺是民進黨選臺北市長的最佳人選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教授陳俐甫8日表示,陳時臺在2022要挑戰任何縣市長之位都沒問題,可以說是民進黨的王牌,放在長久藍大於綠的臺北市民進黨最賺,但民進黨有兩顧慮,一是陳離開去打選戰,防疫政策若有落差,因防疫而加分的結構可能受影響,二是陳的政治能量就只能限縮在單一縣市
  • 18人被傳要選臺北市長| 吳敦義究竟想派誰戰柯文哲?
    今年5月間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洪秀柱在選前之夜邀請李錫錕站臺,拉攏年輕選票,也顯示他與國民黨良好關係。據傳,國民黨內部高層曾私下探詢李徵戰臺北市長意願。其他的「黑馬」人選,被點名過的也不少。前「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因為財經專業形象,被認為不錯人選。國民黨的前「立委」李慶安,則被傳出被吳敦義欽點,不過她表示自己正投身在文教公益的工作,對於返回政壇一事並無打算。
  • 臺北市長之戰 女「綠委」點名綠營最可能人選 爆吳怡農下一步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參選人吳怡農,日前表態不會參選2022臺北市長,但有意參選2024「立委」,並放話要把擬參選臺北市長的國民黨人氣「立委」蔣萬安「留在中山區」,引起討論。吳怡農明年不選臺北市長,民進黨到時要推誰出馬令外界關心。
  • 民進黨派系勾心鬥角,有人點名鄭文燦選臺北市長,安什麼心?
    民進黨2024的接班人選最近被積極討論,尤其是桃園市長鄭文燦的討論度非常密集,甚至傳出為了穩住民進黨2022年縣市長選舉,黨內有人點名桃園市長鄭文燦選臺北市長。但這個傳言怎麼看都像是在害鄭文燦,若鄭真的去選臺北市長,一旦落選聲勢難免受影響,若真的因此當選,依照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例子,那就更不可能選2024大位。這個訊息用意把鄭卡在臺北市長,就是不讓鄭選2024。
  • 綠營爆2022雙北市長及桃園市長人選
    陳時中(左)、鄭文燦@銳看臺灣報導 民進黨備戰臺灣2022縣市長選舉,傳出桃園市長鄭文燦被思考參選臺北市長,衛福機構負責人陳時中選新北市長,分別出戰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而新竹市長林智堅則是鄭文燦屬意接棒選桃園市長的人選。
  • 炎亞綸搭檔吳映潔,這檔神仙節目,我太愛了!
    炎亞綸近日接下直播演唱會節目「Live Asia超級周末現場」,9日首播,他笑說原以為還會有一位助理主持人,結果製作單位跟他說「經費沒那麼多」,
  • 19日出席「百桌宴」,拼復出選臺北市長或黨主席?
    時間還在2020年,但2022年臺北市長選戰就已經是連著好幾天登上臺媒熱搜了。即便是今天,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丁允恭因桃色事件請辭獲準的新聞,佔據了各個媒體的頭版頭條,但關於臺北市長超前部署、人選布局都還是有其一席之地。
  • 吳怡農明確表態:選「立委」不選臺北市長
    [新聞頁-臺海網]吳怡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參選人吳怡農13日接受媒體人周玉蔻節目專訪,吳除明確指出,2022年自己不會參選臺北市長,全力輔選民進黨的候選人,拿下臺北市長的席次,「讓蔣萬安2024還繼續留在中山區」,他更放話,自己2024年會再參選的中山區「立委」選舉,言下之意
  • 加入臺北市長選舉戰局?基隆市長林右昌挖角柯文哲前發言
    距離2022臺北市長選戰還有2年,不過有意爭取參選者陸續布局,也展開搶人大戰。民進黨內參選呼聲同樣高的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據傳最近將延攬柯文哲市府團隊前發言人林昆鋒加入市政府團隊。據了解,林昆鋒預計月底將加入林右昌團隊。
  • 國民黨臺南市長人選在哪?
    (記者 趙家麟)國民黨下屆市長人選在哪裡?無非是地方藍營支持者目前最擔憂的事,民進黨內各路人馬已經打得火熱,國民黨從敗選後療傷止痛迄今,陷於應付蔡政府追討黨產、裁員的困境,又要展開黨主席之爭,根本還無暇對2018年選舉進行部署。   國民黨臺南市長選舉,2014年黃秀霜只拿到27.1%的選票,慘輸給民進黨賴清德的72.9%。
  • 陳菊被拱選臺北市長?柯文哲可以這一招制服
    臺北市長柯文哲和高雄市長陳菊。(國片來自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2018「九合一選舉」日近。昨日,民進黨政治明星高雄市長陳菊現身臺北街頭為議員站臺,現場民眾高呼選臺北市長。網友詢問「陳菊合臺北人的胃口嗎?」
  • 民進黨推「文化臺獨」旗手選2022年臺北市長?
    據臺媒報導 被視為臺北市長熱門人選之一的臺當局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面對外界關切參選議題,她今天表示,更核心的是,「我們對未來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社會?想要追求什麼樣的臺灣?」,還是多花一些時間來做對未來社會願景的想像。
  • 2022臺北市長選戰「網絡聲量」,高嘉瑜竟超過蔣萬安
    臺北市長柯文哲第二屆任期將在2022年屆滿,各黨競逐人選備受關注,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民進黨當局衛生主管部門負責人陳時中等人都被視為可能人選。臺灣臉書粉專「聲量看政治」統計分析指出,依照網絡聲量排行,陳時中聲量是目前可能人選中聲量最高者,第二名則是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蔣萬安的聲量則是排到了第三名。
  • 布局2022臺北市長?基隆市長林右昌挖角柯文哲前發言人入團隊
    基隆市長林右昌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離2022臺北市長選戰還有2年,不過有意爭取參選者陸續布局,也展開搶人大戰。參選呼聲高的基隆市長林右昌,最近將延攬柯文哲市府團隊前發言人林昆鋒加入市府團隊。據了解,林昆鋒預計月底將加入林右昌團隊。 基隆市長林右昌才剛拿下遠見雜誌「最佳進步城市」民調肯定,據了解,林右昌在中秋節前後,積極延攬前臺北市政府發言人林昆鋒,加入基隆市府團隊。林昆鋒除是柯團隊前成員,也是林右昌臺大的學弟。
  • 基隆市長林右昌:要我去選北市長?那還是先等等看
    @銳看臺灣報導 外傳國民黨、民進黨及民眾黨都已在物色2022年地方縣市「首長」選舉的人選,雙北市更是外界猜測的重點,也是各政黨的首要目標。其中,民進黨方面,包括「防疫有成」的衛福部門負責人陳時中、成功推動文化政策施行的文化部門前負責人鄭麗君及日前被蔡英文欽點,接任智庫副董事長的基隆市長林右昌,都是熱門人選,對此,臺北市議員許淑華日前透露,北市需要像林右昌一樣可以跟當局直接溝通的市長候選人,並強調,自己會向民進黨黨部推薦他出線。
  • 加入臺北市長選舉戰局?基隆市長林右昌挖角柯文哲前發言人
    距離2022臺北市長選戰還有2年,不過有意爭取參選者陸續布局,也展開搶人大戰。民進黨內參選呼聲同樣高的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據傳最近將延攬柯文哲市府團隊前發言人林昆鋒加入市政府團隊。據了解,林昆鋒預計月底將加入林右昌團隊。
  • 王世堅斷言韓國瑜一定會參選臺北市長,呼籲民進黨趕快準備
    臺北市議員王世堅上個月便說韓國瑜勢必再起,選臺北市長,今天早上廣播節目《周玉蔻嗆新聞》再度重申,韓國瑜會參選兩項職務,一是國民黨主席,另一個是參選臺北市長,並提醒綠營要趕快準備。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表態參選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開始勤跑基層,9月起跨區在北投提供法律諮詢,態勢明顯,被視為臺北市長柯文哲接班人的副市長黃珊珊則挾執政優勢,柯將防疫等重大政策都由黃宣布,增加曝光度。
  • 2022藍綠臺北市長之爭 可望再見雙帥對決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被外界稱為「24年來離臺北執政最近的一次」,新系的牌張張可打,除了與其友好的吳怡農,可望與國民黨蔣萬安再卷一次雙帥對決,桃園市長鄭文燦若戰首都,就算敗選,也可成為挑戰2024的勳章。
  • 民進黨派「文化臺獨」旗手鄭麗君選2022年臺北市長
    據臺媒報導 被視為臺北市長熱門人選之一的臺當局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面對外界關切參選議題,她今天表示,更核心的是,「我們對未來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社會?想要追求什麼樣的臺灣?」,還是多花一些時間來做對未來社會願景的想像。鄭麗君下午出席「臺灣智庫」第五場「李登輝學」座談會受訪做了以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