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綜藝節目接踵而來,口碑褒貶不一,而《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更是引起了無數網友以及專業樂迷的熱議,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節目中的選曲翻唱,很多網友都表示這檔節目是不是龍丹妮在寫劇本,因為裡面少了張亞東對樂理知識的普及,同時也少了曾經把聽感放在第一位的真誠
觀眾追節目追到現在看到更多的是樂隊們冗長的嘻嘻哈哈,以及賽制出現的各種事件的誇張渲染,讓觀眾不禁覺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最終淪為了一檔下飯綜藝,不過這些都是節目組的慣用套路,我們只要認真看節目聽樂隊唱歌就可以了
首先要說的是康姆士的《屋頂著火》
其實康姆士的這首歌輸的沒有什麼懸念,因為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格局上,他們都略顯遜色,當然不能只因一檔綜藝就去否定這支樂隊的實力,但他們既然站在了舞臺上我們就應該關注他們的表現以及精彩程度,我個人非常喜歡康姆士主唱的嗓音,因為他無論唱什麼歌都能讓人分辨出他的特色,原唱方面所表達的狀態是比較鬆散歡快的,畫面感更多的是都市黑夜中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慾
康姆士樂隊在前半段的表情其實都挺到位的,開頭的bassline也同樣是非常動聽,配合著主唱的嗓音別有一番特色,但直到中間突然插入的尬聊讓人瞬間有種出戲感,重要的是主唱的預警讓大家準備開始燥的時候,這種舞臺呈現的方法顯得太生硬老套了因為他的念白過於冗長,一點都不生動,而且歌曲的情緒並沒有很好的帶到下一個段落,以及做的改編顯得很有硬拔高度的意味
合成器流行混搭以及新金屬,配搭上有點生硬的說唱讓觀眾感覺非常生硬,不能說說唱這種編排是套路,但確實有一點陳舊
第二個要說的是HAYA樂團《papillon》
HAYA這次的改編確實讓人眼前一亮,paoillon本身是一首比較現代,比較嘻哈的作品,很多樂手們都說自己是在玩音樂,而我覺得HAYA的這個改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玩音樂,因為她完全跳出了這首歌原有的框架,與其糾結哪個小節哪個段落改完之後更好聽,倒不如全部揉碎了重新打造,他們這次並沒有拿出本身擅長的草原蒙古風情反而還加入了不少南亞音樂的元素
這讓這首《papillon》整個格局都充盈著異域風情,一般這種風格很容易讓人與宗教感達成聯繫,副歌部分對標誌性的hook沒有做出太大的變化,只有運用調性與裝飾音稍加改編,這樣的話讓觀眾聽起來就不會感受到非常疲憊,而本身在編曲上的格局又偏向於黑暗神秘,讓人在驚嘆其顛覆性的同時,也對主唱在各種風格上的駕馭能力有了新的肯定
她在採訪時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說唱歌對我來說是很難的,所以我需要練習』
第三個要說的是打打樂隊的《再加》
不得不說一首《再見》終成再見,這是一首無數人翻唱過的作品,前半段的原調基本都改成了小調,第一次聽的時候還是感覺非常有新鮮感的,重要的是彭坦的聲音與這首歌有一種溫暖的結合,所以它跟打打的契合度還是比較高的,不過這首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尤其是這種耳熟能詳,因為歌詞裡面更多的是靠情感去傳遞給每個聽眾
所以在改的時候十分困難,進入到後半段的時候,旋律明顯回歸到了張震嶽的原版當中,而編曲使用的是達達常見的套路,所以在後半段的時候驚喜感降低了不少,不過我個人感覺達達其實都沒有很想拿比賽來見真章,自己玩的開心改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可能早已決定,所以用這樣一首歌做一個綜藝上的謝幕,畢竟喜歡他們的人還是會繼續喜歡的
第四個要說的是木馬樂隊的《後來》
其實選歌上基本就很難輸了,他們整體改編使用了蘇格蘭風笛以及後面胡湖的小軍鼓很好的把一種類似創傷後的悲涼感過度到破而後立的畫面感,不難聽出木馬樂隊把重心放在了別樣的情緒上,不過這首歌並沒有木馬往常的高冷氣質,反而有很多熱血的橋段,結尾的處理感覺像是借鑑了pink floyd的《in theflesh》
這種對原曲不一樣的理解給觀眾一種重奏不重來的灑脫感,所以這首歌勝與達達沒有任何異議,重要的是大張偉還說沒聽過男生翻唱還能唱得這麼好的,其實李曉東的後來也非常不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一下,真的很不錯
以上就是對《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四個樂隊的觀後感,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留言討論,本文由戲言聊影視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