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途》作為電影行業疫情後復甦之際推出的一部電影,可以說一上線就備受矚目,同時作為一部遊戲題材的IP電影,也讓很多遊戲玩家期待已久。作為拍攝過《十月圍城》、《一個人的江湖》等知名電影的著名導演,陳德森對於遊戲和電影有著特殊的情懷。
成長在一個破碎家庭,陳德森的童年充斥著爭吵。也因為童年的不快樂,讓他無心在學業上,每次一發成績單,他就躲進戲院或者電玩店。看武打片、科幻片,一下就忘了煩惱。「11-12歲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說,我以後就要做跟屏幕裡這些有關的工作。我在這裡很快樂,我希望能把這樣的快樂帶給別人。」
但當這部改編自遊戲的電影《徵途》找到陳德森時,他最開始心裡卻有點猶豫,因為這是一部陳德森不太感冒的古裝片。但是因為自己從小很喜歡打遊戲,而且遊戲改編的電影還沒有特別成功的,所以陳德森將其看作一個新的嘗試與挑戰。
「我喜歡拍實在的東西,所以我都是按生活的方式來拍電影。」也因此在《徵途》創作過程時,陳德森加入了很多真實的人物與情感。何潤東飾演的楚魂和金剛小妹這兩個人物,都源自真實的玩家。金剛小妹是一位徵途早期厲害的女玩家,她因遊戲打的好而小有名氣。但是突然一天,這個ID就從遊戲裡消失了,直到有玩家發現,現實中的金剛小妹已因罹患癌症而離世。大家都很感動與這個故事,為了讓她能夠看一看此前沒能到達的王城西郊,遊戲公司還在這裡設計了一座「金剛小妹雕像」。於是陳德森導演在劇本中特別設計讓她跟劉憲華飾演的角色有了一段特別的兄妹情。同時,在電影結尾也還原了金剛小妹的雕像的遊戲情節,讓金剛小妹在現實中未能實現的願望,在遊戲和電影中都能得以實現。
「電影從業者分兩種,一種是電影藝術工作者,另一種是電影娛樂工作者。我書讀的不多,所以我一定是做一個電影娛樂工作者,我想讓觀眾看我的電影可以忘記煩惱。」這就是陳德森導演對自己的定位。「我的東西都是後天習得的。」陳德森表示演員和編劇的經歷對自己影響很大。因為自己是演員出身,讓他可以更懂得如何跟演員溝通,來調動和引導演員。此外做過編劇讓他更明白創作的重要性。「因為劇本是一劇之本。我沒有98%滿意的劇本是不會開拍的。」
《徵途》拍攝現場
其實剛開始做導演的時候,陳德森也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當拍到自己第二部電影的時候,因為拍的不順利,所以一度有想要放棄,想過回去做策劃、執行或者監製。但是陳可辛跟他講:「德森,你就是缺一個好的監製幫你實現這個東西。」也因為陳可辛的鼓勵,讓陳德森後面拍了《朝九晚五》、拍了《十月圍城》等很有影響力的影片。「這輩子都是靠朋友,朋友幫我很多。我很感恩。」
陳德森曾與德國導演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羅馬尼亞導演柯內流·波藍波宇、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美國導演布萊特·拉特納、波赫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和中國演員許晴,一起受邀成為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評委。
「因為我經歷了很多,所以我把人生看的很透。」05年因為家庭和事業上的接連打擊,陳德森患上了抑鬱症。是宗教當時幫助了他,自此之後,他就開始做慈善。做那種他可以親力親為看得到錢花在哪裡的慈善。所以他08年去做了獨居長者中心,後來又發起了一個3000萬的捐贈計劃,希望號召更多人與他一起募集善款開設老人院。「子欲養而親不在,我這個感受太深刻了,所以我願意做一些跟老人有關的善事。」做慈善的時候陳德森表示自己最快樂,所以他後來也開始帶動大家一起做。
「以前過生日呢,30-40人在一起,大家送你酒啊、煙啊,都是害你的東西。現在我過生日,我就帶這些獨居老人們去海邊吃海鮮。身邊朋友們每人捐500塊,我就可以帶100個80歲的老人去吃飯。加起來8000歲,大家一起給我唱生日歌,好開心。相比之前,我更願意過這樣的生日。」陳德森導演表示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人生能有4樣東西。一是睡到自然醒;二是吃飯不看價錢,陳德森導演在飲食上也不追求奢華高檔,一份魚蛋粉,一份雲吞麵都是一餐,希望在飲食上可以更隨意,不那麼苛待自己;三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四是每部戲能拿出10%來做慈善。前三項,目前陳德森都實現了,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地方,他都經常去。並且他也非常喜歡跟這些旅途中遇見的人聊天。不管是司機、律師、銷售等等,每個人都在不自覺的演習。人生就是一座舞臺,人人都需要表演。跟這些人在一起,本身就能夠帶給他很多創造的靈感。
私下裡陳德森導演有兩隻愛犬,並會抽時間去旅行享受生活
劉憲華很聰明,但是他沒有機會來交流電影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他每次都有很多問題,到處問。他跟我戲裡的角色非常接近,就是對武林很好奇的。我就想,就是他了!
這次的《徵途》因為會用到很多特效的東西,其實比較有難度的事情在於演員和我都需要通過設計圖來看到這個假象的世界。
計劃會與高曉松一起合作一部奇幻文藝片。講一個在車站長大小男孩的故事。裡面也加入了很多特效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