慫:驚也。從心。從聲。讀若悚。
——《說文解字》
慫,驚也。我們經常說一個人慫樣,說明這個人受了驚嚇,或者說老實人被欺負後而表現出的一慣害怕的樣子。老實人固然容易被人欺負,但那些欺負人的人又何嘗不被別人欺負呢?唯自欺而欺人,然後被人欺,欺來欺去,最後還不是自欺欺人?
慫,從心,從聲,讀若悚。是個形聲字,心是它的形旁,從是它的聲旁。可從它的字形結構和意思來看,我倒寧願把它看成一個會意字。從心為慫,慫只是外在的表現,只是看起來慫,但內在卻是如靈龜般趨吉避兇,悠遊自在。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見「慫」的最高境界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了。
當然,這是孔子所達到的境界,這個時候的慫已經不是膿包廢物一副驚嚇過度的樣子了,而是一種極為高明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學問做到了極點猶如靈龜鎮海兆吉兇般的通靈智慧。但絕大多數人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尤其是讀書人膽子小的,手無縛雞之力,遇到點什麼危急情況就一副體弱篩糠的慫樣,這是真害怕了。當然也有例外,像《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雖然他怕鬼怕的要命,但關鍵時刻,卻是敢為小倩勇闖陰山,便是與被稱為陰山之主的黑山老妖也敢鬥一鬥。雖然很大程度上是燕赤霞給他的庇護,但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寧採臣很男人,有擔當,能給小倩要的安全感,這要換個人怕早就被嚇得屁滾尿流逃之夭夭了。這樣的書生,雖然也很慫,但卻慫得可愛,也難怪小倩會愛上他了。
像寧採臣這樣的讀書人,現實中還是有不少的,他們生活落魄潦倒,但卻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們膽小如鼠,卻又正氣浩然敢作敢為;他們也有點小迷糊並且時不時的鬧笑話,但在關鍵的時刻絕不掉鏈子。然而,這麼可愛的讀書人在世俗中總被人嘲笑為「百無一用是書生」受盡白眼,想想真的是世態炎涼寒人心啊!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些人把他們扭曲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你聰明會有人說你心機重,等你表現的收斂一點又被說成太老實在社會上吃不開。你努力會有人說你運氣好,你天生樂觀有人會說你虛情假意,有時候,你明明就是一杯白水,卻被人硬生生逼成了滿肚子憋屈的碳酸飲料。人一生會遇見太多人,只要保持內心澄明,從心所欲,就永遠都不用討好一個不懂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