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一朵仙人掌上花

2021-02-19 現當代文學

昨天,詩詞泰鬥葉嘉瑩獲得了「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她一生只做一件事:傳承中國古詩詞。

感動中國2020給葉嘉瑩的頒獎詞:「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裡,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文丨棉布裙

↑ 歡迎關注 ↑

2020年,我錯過了最有價值的電影,《掬水月在手》(所在的小城太小了,居然都沒有排片);卻讀到了最有價值的一本書——《掬水月在手》
它是電影的同名書,可以說,這是關於葉嘉瑩先生最完整也最忠實的記錄,夠厚重,亦夠精彩。
《掬水月在手》,不僅題目雋永有深意,它的結構篇章,也頗費了一番思量。其每一章的篇名,皆為葉嘉瑩的詩句。既有縱向的時間軸,又有橫向的空間線,既有葉嘉瑩的自述,亦有親朋好友同事學生的他述,它們縱橫交錯地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立體鮮活充滿了詞風古韻的葉嘉瑩。「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京。其祖上是旗人,本姓葉赫那拉,曾祖父是鹹豐同治時期的二品武官,祖父是光緒年間進士,他們祖宅的大門上曾有黑底金字的橫匾:進士第。小時候,他們一大家人住在北京察院胡同的四合院裡。在葉嘉瑩的記憶裡,這座寧靜的庭院由內而外蘊含著一種中國詩詞的美好意境。「家裡永遠很安靜,可以聽得見蟬鳴和蟋蟀叫,再有就是人的讀書聲了……舊時家裡古典詩詞的氛圍確實對我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我的知識生命和感情生命都是在這裡孕育的……」儘管身在書香之家,卻生逢亂世。從軍閥混戰,到七七事變,葉嘉瑩自小便看多了塵世的苦難,15歲時即寫成《詠蓮》一首:「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是家學的淵源,是個人的秉性,是內在的堅持,是外界的逼仄,讓葉嘉瑩成為了葉嘉瑩。1941年,17歲的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也是在這一年,她的母親病逝。這是她第一次經歷死生的打擊。「自母棄養去,忽忽春秋易。出戶如有遺,入戶如有覓。」(葉嘉瑩《詠懷》)。當此時,葉嘉瑩的父親正隨著國民政府步步撤退,連葉母已經去世都不知道。1945年,葉嘉瑩大學畢業。1948年,她與趙鍾蓀先生結婚。當年11月,葉嘉瑩隨先生撤退到了臺灣。1949年,她的丈夫趙鍾蓀先生因為「白色恐怖」而被捕入獄,直到1952年才出獄。三年時間裡,葉嘉瑩一個人帶著孩子獨立支撐,走過了一段相當悽苦的歲月。經歷過憂患,葉嘉瑩對於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從詩裡讀出了人生,讀出了家國,讀出了盛衰成敗。臺灣作家白先勇是葉嘉瑩的學生,他說,是葉先生引導他進入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殿堂。「她一口北京話,純正而富有教養,念詩的聲音很迷人……我覺得她本人簡直是把那種盛唐的精神帶到課堂上來了……」在臺大,葉嘉瑩總是身著旗袍,氣韻優雅,舉動風華。她意暖而神寒的氣質,令一眾師生傾倒。臺灣詩人瘂弦,將其稱為「穿裙子的士」,真是最恰當不過!「盡夜狂風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聽。晴明半日寒乃勁,燈火深宵夜有情。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伐茅蓋頂他年事,生計如斯總未更。」這是葉嘉瑩19歲時寫成的詩。才19歲的葉嘉瑩對於出世入世已經有了頗為成熟的想法:不需要隱居到深山老林裡去追求清高,我可以身處塵世之中做我要做的事情,內心卻要永遠保持一片清明。葉嘉瑩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從1952年登上大學講臺,她就一直活躍在教壇之上,直至今天的耄耋之年。如今,她定居在南開大學的迦陵學舍,學舍的月亮門兩邊的對聯,仍舊是這兩句詩:「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它真正表達出了葉嘉瑩立身處世的理念。1966年,葉嘉瑩前往哈佛大學,和海陶瑋先生合作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但無論在海外,還是在臺灣,她一直都沒有離開詩詞、離開教壇。在朋友們眼裡,她就像中國文化的一潺清溪,緩緩地浸潤了每一塊熱愛文化的土地。少年即成名、現在哈佛大學任教的田曉菲教授和香港嶺南大學教授鄺龑子對葉嘉瑩都非常欽佩,說她是大家規模,學者典範。在臺大講課時,課堂向來是場場爆滿,連窗臺上都擠滿了聽課的學生。在海外講課,她亦是一氣呵成,三個小時不坐下來也不喝水,出口成章,風採照人,令人感動,亦令人嚮往。「換朱成碧餘芳盡,變海為田夙願休。總把春山掃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1969年,葉嘉瑩去往加拿大的溫哥華教書。1970年,中國和加拿大建交,1974年,葉嘉瑩第一次回到祖國大陸探親,她激動興奮,寫了一首長長的《祖國行》,中有句云:「銀翼穿行憶舊京,遙看燈火動鄉情。」其時,葉嘉瑩的兩個女兒都已經結婚,她想所有的苦難都過去了,她以後可以享受餘年。卻不料在1976年,葉嘉瑩的長女言言和女婿出了車禍,兩個人雙雙罹難。這於葉嘉瑩簡直是晴天霹靂:「哭母髫年滿戰塵,哭爺剩作轉蓬身。誰知百劫餘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巨大的打擊讓葉嘉瑩對於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我一定要從我的小家裡跳出來。我要回國,我要回去教書,我要把我的餘年都交給國家,交付給詩詞。」淡江大學的施淑教授說,葉嘉瑩用詩詞溶解生命的傷痛;加拿大的文學博士陳山木說,魏晉風骨就是葉嘉瑩的風骨;她的學生施淑儀說,葉嘉瑩先生無論經歷怎樣的悽風苦雨,始終都是「獨陪明月看荷花」「萬古貞魂倚暮霞」,她總有一種堅強的信念和持守在,所以她總能超越人生的種種障礙,綻放出燦爛的光彩。「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桑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1978年,葉嘉瑩申請回國教書。「向晚幽林獨自尋,枝頭落日隱餘金。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背井離鄉四十多年,她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國家,奉獻給詩詞教學。先是北大,後是南開。從受到某些人的質疑,到舉座皆驚、備受推崇。葉嘉瑩,終於成為了今天的葉嘉瑩。在南開大學,每當有葉嘉瑩先生的課,大家都會聞風而至。幾百人的教室,座位上、階梯上、窗臺上、窗外邊,都擠滿了人。南開大學中文係為了保障自己的學生能夠聽課,就刻了章做了聽課證,結果外面想進來的人就自己刻印做證,照樣把教室擠得水洩不通。白天的課排滿了,但學生的熱情不減,學校只好把課排到了晚上。正是「白晝談詩夜講詞,諸生與我共成痴。臨歧一課渾難罷,直到深宵夜角吹。」如今,已近期頤的葉嘉瑩,依舊神採奕奕地活躍在教壇之上。她說,古代偉大的詩人,他們表現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志意,是黑暗塵世中的一點光明,我要把這光明代代不絕地傳下去。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讀完此篇,仍舊不忍釋卷。我勾勾畫畫,翻了再翻,尤喜葉嘉瑩的《紀夢》一首:「峭壁千帆傍水涯,空堂闃寂見群葩。不須澆灌偏能活,一朵仙人掌上花。」葉嘉瑩先生,就是一朵仙人掌上花。她一生坎坷,卻獨得了詩詞的雨露。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依舊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

▋ 我們為什麼要讀中文系?

▋ 汪曾祺丨一定要,愛著點什麼

▋ 劉震雲北大演講精華摘錄:畢業後,有兩句話千萬不要信

▋ 《白鹿原》丨溫柔與粗糙,寫不盡的白鹿原

▋ 《圍城》丨人人都愛唐曉芙,我獨偏愛孫柔嘉

▋ 遲子建:願能人生九十,望窗外自然老去

▋ 賈平凹丨在女兒婚禮上的講話

▋ 那些只有張愛玲才能想得出的天才比喻……

▋ 蘇童說這是他筆下最動人的愛情故事

▋ 莫言微博回憶《透明的紅蘿蔔》發表經過

▋ 張潔:我們這個時代肝腸寸斷的表情

▋ 遲子建:願能人生九十,望窗外自然老去

▋ 王安憶《長恨歌》:人面桃花相映紅,繁花落地寂無聲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一個人能為愛等待多久?

▋ 你知道《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影響了多少中國作家嗎?

▋ 畢飛宇解讀汪曾祺《受戒》(金句頻出,乾貨滿滿)

相關焦點

  • 葉嘉瑩:不須澆灌偏能活,一朵仙人掌上花
    作  者 |  姜 蕾1小時15分58秒,95歲的葉嘉瑩先生又一次站著講完全程。此次是葉先生在「文化中國講壇」上第八次開講。葉先生說自己,「一生沒有過過酒邊花外的日子。要不然就是在苦難之中,要不然就是在勞苦的工作之中」,正如她在一首《鷓鴣天》中所寫,「酒邊花外曾無分,雨冷窗寒有夢知。」
  • 漂亮的仙人掌花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不少仙人掌球了,但仙人掌開的花大家見過嗎100年開一次,而許多人一輩子都看不到一次,更有傳聞說看到仙人掌開花就就會增福添壽,看一次就能增加10年壽命,現在小編就把所有的仙人花送給大家看:祝大家好運連連,長命百歲~
  • 奇 花 之 王 !100年開一朵,看一朵都值了!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不少仙人掌球了,但仙人掌開的花大家見過嗎?要知道仙人掌在野外的開花周期可是100年開一次,而許多人一輩子都看不到一次,更有傳聞說看到仙人掌開花就就會增福添壽,現在小編就把所有的仙人花送給大家看:祝大家好運連連,長命百歲~....
  • 圖解 如何給你的仙人掌花授粉?
    對於仙人掌愛好者來說,只在市場上購買成品仙人球還是遠遠不夠的,能對仙人掌進行繁殖雜交得到新品種才能得到更多的樂趣
  • 《驚豔的仙人掌花》連珠炮-聯合拍攝
    仙人掌(學名:Opuntia stricta (Haw.) Haw. var. dillenii (Ker-Gawl.) Benson ),是仙人掌屬的一種植物。花通常是輻射對稱。形狀有漏鬥狀、喇叭狀、高腳碟狀、杯狀等。少數屬種的花是兩側對稱,如蟹爪蘭、花冠柱和吹雪柱等。
  • NO.003 曇花是仙人掌大表姐
    「曇花是仙人掌大表姐」這個科學事實(加本人的有心演繹)乍一聽也不合理到像個笑話。曇花的英文名是night-blooming cereus,直譯就是夜晚綻放的仙人掌,如果你有幸看過她的美麗,優雅,從容,明知只有冷月相伴也執意在夜晚綻放的堅定,就知道她像極了唐頓莊園裡的大表姐。
  • 仙人掌開花,美到窒息!
    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不少仙人掌球了,但仙人掌開的花大家見過嗎?
  • 《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家世顯赫,儂本人間富貴花,1.葉赫後裔,與納蘭、慕蓉同裡籍1924年,民國十三年,六月的北京,後海的荷花開得正濃,一個女嬰呱呱墜地。那一年,林徽因二十歲,張愛玲三歲……那是中國文學史上奇女子迭出的「黃金時代」她的伯父,留洋歸來棄官從醫,剛剛痛失愛女,侄女的到來,有種失而復得的溫暖。
  • 祝賀葉嘉瑩先生榮獲」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詩詞專輯
    殊榮激起千帆上,平仄風吹遍地青。(2021年2月18日於北京) 範詩銀 金菊對芙蓉·觀《掬水月在手》敬呈葉嘉瑩先生 水掬京華,淚分津月,問聲安好先生。縱然花落,也將餘馥,染向裙青。    海天記得雲萍。忘春晨秋夕,杏李琴燈。剩鴻痕泥雪,九畹瓊英。由它百劫詞人苦,笑相對,漫說曾經。遙牽羅袂,還擎松綠,與鶴高鳴。
  • 仙人掌開花全過程!耗時325小時記錄,超驚豔
    攝影師 Greg Krehel 對仙人掌有著近乎瘋狂的熱情,他養了一百多種仙人掌和仙人球,並且改造了自己的浴室當做攝影棚,數年如一日地等待,就為記錄開花一瞬的驚豔。為了向人們展示仙人掌開花的整個過程,Greg Krehel 開始嘗試延時攝影,將幾個小時的開花過程壓縮到了幾秒鐘,把原本肉眼難見的運動軌跡呈現在眼前。一朵花開,驚豔了一生的美麗。
  • 葉嘉瑩:《掬水月在手》沒有說盡她的故事
    伯父酷愛吟詠,葉嘉瑩尚在牙牙學語時,就跟著伯父咿咿呀呀地學念詩,稍通人事,便對著庭院裡的花花草草學作詩,伯父親自教她平仄聲律,並為她修改詩作。小女孩沒什麼人生閱歷,能寫的無非是窗前的芭蕉、雨中的梧桐、牆下的鳴蛩等。十五歲那年,葉嘉瑩曾經將一叢綠竹親手移植到自己的窗前,隨即寫下了一首《對窗前秋竹有感》:「記得年時花滿庭,枝梢時見度流螢。而今花落螢飛盡,忍向西風獨自青。」
  • 葉嘉瑩:《掬水月在手》沒有說盡她的故事
    十五歲那年,葉嘉瑩曾經將一叢綠竹親手移植到自己的窗前,隨即寫下了一首《對窗前秋竹有感》:「記得年時花滿庭,枝梢時見度流螢。而今花落螢飛盡,忍向西風獨自青。」伯父和父親雖教她讀唐詩,卻從未教過她讀詞。初中時,母親送她一套《詞學小叢書》,其中收錄了納蘭容若、李後主等人的詞。一翻開《飲水詞》,從開篇第一首《憶江南》「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 葉嘉瑩:葉落歸根再出發
    「如果說女人是花,自己是很早就凋落了。」  「我常常夢見我的老家北京,我進去以後院子還在那裡,所有門窗都是關閉的,我也夢見我的同學到我老師那裡,就是後海附近的位置,蘆葦長得遮天蔽月,就是怎麼也走不出去,我夢見我在課堂上聽我老師講課,我也夢見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言及故鄉往事,葉嘉瑩將夢中每一個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
  • 不老「詩詞女神」葉嘉瑩: 她在講臺上站了70年
    90歲生日時,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向她發來賀信,溫家寶在信中稱讚她心靈純淨、志向高尚,詩作給人以力量,「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葉嘉瑩為她一生獲得的學者、教師和詩人等眾多名號排了個序,說大半生的時間都用於教學了,所以首先是教師,其他的都排在這後面。講座主題是「從漂泊到歸來」。91歲的年紀上,她對從前的事情已經一點一點地忘記了,幸而人生重要時刻她都寫有詩詞。
  • 敬賀葉嘉瑩先生榮膺感動中國人物(二)|| 中華詩詞學會女工委
    12.孫豔華   吉林 敬賀葉嘉瑩先生榮膺感動中國人物 以文濟世可稱雄,慧質深修當盛隆。詞韻先聞驚落雁,詩箋直向架長虹。真堪仙蝶舞蓮上,不枉柔蠶織錦中。   14.唐曉麗   吉林 敬賀葉嘉瑩先生榮膺感動中國人物 本是詩壇一女雄,聯章綴句鑄豐隆。高吟幾度情如火,解惑千番氣若虹。國粹弘揚書桌上,才名遠播錦刊中。
  • 《掬水月在手》:好評都給了葉嘉瑩
    她更被人廣為熟知的身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70多年,用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詩詞之美,培養了一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她的生活也同樣是波瀾壯闊的:生於1924的北平,走過南京又去臺灣,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數十載……正如《掬水月在手》的海報上所寫的,葉嘉瑩的人生「一世多艱」。
  • 葉嘉瑩:故園春夢總依依
    傾聽葉嘉瑩的故事,如同傾聽一曲曼聲低吟的長詩,聚散悲歡,人間哀樂,卻又有一種歷經歲月淘洗的不動聲色與含蓄溫厚。見過葉嘉瑩的人都知道,先生那份自內而外散發的從容風度,必定會給她述說的任何一個故事,都投註上古典雋永的色彩。因為,那原是她生命的色彩。西風林下,夕陽水際,獨自尋詩去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京城北平一個古老的家族。
  • サボテンの花 仙人掌之花
    由他作詞作曲的這首《サボテンの花》最早發表於1975年,曾收入自己1988年和1992年的專輯。但直到被日劇【ひとつ屋根の下】《同一屋簷下》選中並改編為主題曲後才開始流行開來。電視劇1993年4月12日至6月28日間於富士電視臺播出。主演江口洋介 、福山雅治、酒井法子都是表演和歌唱兼備的明星。1997年《同一屋簷下》播出了第二季。
  • 葉嘉瑩:我詩中的夢與夢中的詩(下)
    彰化女中有一個做訓導主任的女老師,聽說葉嘉瑩被放出來了,就馬上寫信,叫我到臺北的二女中來教書。到臺北二女中以後,臺大那邊有我幾個老師,就是戴君仁先生,許世瑛先生就約我到那邊教書。二女中不肯讓我走,所以我同時就是兩個專任。中學的專任是兩班的導師,每天大字小字,大楷小楷,周記日記,兩班的作業,跟冰山一樣高。
  • 主演:葉嘉瑩
    剛剛,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舉行,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金雞獎評委會這樣評價《掬水月在手》:「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將其個人生命與千年中國古典詩詞交織在一起,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追尋生命的價值。導演將敘事、述志與寫意融為一體,以詩境表現葉嘉瑩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兼具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的作品,特授予最佳紀錄/科教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