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隨著炙熱的酷暑天氣漸漸散去,假期的結束,暑假檔的「熱劇之爭」也慢慢走入尾聲。回望2020年的暑假檔,除了描繪30+女性所面臨現實困境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大火之外,一部聚焦90後原生家庭的《以家人之名》,也以極高的話題度和熱度,成為這個夏天的「爆款劇」。
什麼可以稱之為家人?在《以家人之名》中,三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治癒內心的傷。也帶給觀眾一個現實的命題:有血緣卻沒有付出、沒有血緣卻相伴左右,誰可以定義為家人?而當人們面對原生家庭的殘缺,又如何擺脫傷痛迎來成長?
隨著《以家人之名》的熱播,封面新聞對話到該劇製片人龍亞。碰巧的是,龍亞正是一名90後製片人。從奇幻愛情劇《我的奇妙男友》到人氣熱劇《下一站是幸福》,再到這部引起話題熱議的《以家人之名》,龍亞表示其一直在講愛的故事,是因為她相信人和人性,也明白人生中的「難」與「苦」。「生活就是有笑有淚,今天愛它,明天恨它。」
製片人龍亞
聚焦原生家庭之「痛」
不論是《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還是《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抑或是《安家》裡的房似錦,近年來,在螢屏中留下高討論度的人物角色,都不免有著原生家庭之「困」,進而影響了其人生的路程。在網絡中,對原生家庭的探討也走向深度,觀眾在電視劇人物中看到自我的影子,引發了強烈的共鳴。
在《以家人之名》開播前,龍亞還擔任了影視劇《我的奇妙男友》、《下一站是幸福》的製片人,其中一部是奇幻愛情劇,一部是講述「姐弟戀」的都市情感劇。《下一站是幸福》在播出時,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採訪中,龍亞也談到了自己的創作路徑,說到其團隊拍戲一向是以當下喜好與感受出發。
「5年前,因為我們很喜歡奇幻愛情故事,於是陸續做了《我的奇妙男友》系列,一個當時所謂『腦洞大開』的愛情故事;3年前,因為生活中感受到30+女性婚戀問題的世俗關注與壓力,於是有了《下一站是幸福》,這個30+也可以有另外一番可能性的姐弟戀故事;2年前,團隊在聊天過程中,聊到了原生家庭對各自生活的影響,身邊單親家庭的朋友在生活中受到的愛與苦,讓我們集體都很有感觸,於是《以家人之名》誕生——幾個典型的有父母缺失的孩子的成長故事。」
劇中,譚松韻飾演的李尖尖說:「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愛護的人,一定可以。」這似乎也是該劇在播出時,訴說給觀眾的一種聲音:家人不應僅限於血緣之間的聯繫,愛和陪伴才是更深的羈絆。
面對該劇想要傳遞給觀眾怎樣的「家庭觀」這個問題時,龍亞也坦然說到,團隊只是基於自己現有的生活經驗與感受來創作,沒有想要傳遞所謂的「家庭觀」,每個人都有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這個「問題」不一樣。「我們想寄託一種信仰——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幸的人生也要努力尋找幸福的可能性。」
爆款劇沒有「道」
《以家人之名》收視奪冠,豆瓣開分8.5,可以獲得了口碑與熱度的「雙贏」,成為暑假檔的「黑馬」。此前的《下一站是幸福》播出時,也頻上熱搜,得到劇迷們的關注與追捧。龍亞說,用心打磨的作品,自知其品質肯定不錯,但《以家人之名》的火爆還是超出了她的預料。
「爆款劇沒有『道』,火不火很『玄』。」龍亞談到,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播出時並沒有很大的關注,但依然不能否定作品的優秀。而人們所談論的爆款劇的「製作之道」,也真的沒有。「這跟我是不是女性製片人關係不大,但和性格與喜好有關,我相信人與人性。」
最後,龍亞也談到在作品創作所要遵守客觀的尺度。「電視劇或許美好,但真實必然不完美。這個不完美帶來的爭議是大環境問題,而非刻意製造爭議。《以家人之名》只是基於我現有的生活經驗與感受,寄託一種信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